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刘峰, 刘亚楠, 孙钦同, 景晓, 赵志刚, 王学军, 康殿民
- LIU Feng, LIU Ya-nan, SUN Qin-tong, JING Xiao, ZHAO Zhi-gang, WANG Xue-jun, KANG Dian-min
- 山东省2019年蜚蠊监测分析
- 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of cockroaches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2019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4): 477-480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0, 31(4): 477-480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4.021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0-04-26
2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济南 250001
2 Ji'nan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蜚蠊是重要的城市害虫,也是重要的病媒生物,严重骚扰人们的休息睡眠及污染食物等;蜚蠊可传播痢疾、副霍乱、伤寒、肝炎、结核病、白喉、猩红热、蛔虫病等疾病,影响居民身体健康。近年来蜚蠊密度和侵害率不断上升[1],为更好地预防控制蜚蠊所致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方法,2019年我们对山东省居民区蜚蠊种群分布、密度、侵害率及季节消长趋势等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山东省14个地级市设为相对固定监测点,每个地区选择3个县(区),随机选择餐饮环境2处,居民区、宾馆、医院、农贸市场、超市各1处。
1.2 监测时间及材料2019年全年进行监测,每月中旬监测1次。采用粘蟑纸,规格为17 cm×10 cm,山东某公司生产。
1.3 监测方法采用粘捕法,对山东省14个地区的监测点进行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调查,以新鲜面包为诱饵,在粘蟑纸中间部位放2 g诱饵,每个标准间(约15 m2)放置1张,将其放置于蜚蠊经常栖息活动地点,每处监测点布放10张粘蟑纸。于18:00布放,翌日06:00收回。对1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不再选择作为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都必须更新[2]。
1.4 统计和计算捕获的蜚蠊总数是指粘蟑纸粘捕到的成、若虫总数。登记粘捕到的蜚蠊种类、成虫(雌、雄)、若虫数。监测现场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统计蜚蠊侵害率和密度。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019年全年共捕获蜚蠊4种,经鉴定为姬蠊科(Phyllodromiidae)小蠊属(Blattella)的德国小蠊(B. germanica);蜚蠊科(Blattidae)大蠊属(Periplaneta)分别有美洲大蠊(P. americana)、日本大蠊(P. japonica)和黑胸大蠊(P. fuliginosa)。全省共布放粘蟑纸12 472张,捕获蜚蠊6 935只,其中德国小蠊6 924只,占捕获总数的99.84%;其他种类构成见表 1。
2.2 蜚蠊密度及侵害率 2.2.1 不同地区蜚蠊密度2019年各监测点共收回有效粘蟑纸12 472张,其中阳性粘蟑纸600张,共粘捕蜚蠊6 935只,蜚蠊密度为0.56只/张。其中烟台市蜚蠊密度最高为1.82只/张;淄博市蜚蠊密度最低为0.01只/张,见图 1。
2.2.2 不同地区蜚蠊侵害率2019年山东省各地区回收粘蟑纸12 472张,其中阳性粘蟑纸600张,年侵害率为4.81%,与2016-2018年侵害率(分别为7.68%、8.42%和3.79%)比较呈下降趋势。山东省烟台和菏泽市蜚蠊侵害率较高,分别为13.75%和10.30%;淄博和日照市蜚蠊侵害率较低,均为1.45%。各地区蜚蠊侵害率见图 1。
2.2.3 不同生境蜚蠊密度2019年各地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以超市最高为1.73只/张,宾馆、居民区和医院蜚蠊密度均较低,分别为0.22、0.14和0.12只/张,见图 2。
2.2.4 不同生境蜚蠊侵害率蜚蠊侵害率较高的分别是超市、餐饮环境和农贸市场,分别为7.74%、7.33%和6.58%,宾馆和医院蜚蠊侵害率较低,分别为2.74%和1.63%,见图 2。
2.3 蜚蠊密度及侵害率季节消长 2.3.1 蜚蠊密度季节消长蜚蠊密度7和11月有2个高峰,7月密度最高为0.74只/张,11月为0.72只/张;5-7月为密度较高的平台期,见图 3。
2.3.2 蜚蠊侵害率季节消长2019年蜚蠊侵害率季节消长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在7月为7.05%,全年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不大,数值范围在1.63%~7.74%之间(图 3)。
3 讨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山东省蜚蠊优势种为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2019年山东省14个地区监测到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和黑胸大蠊,德国小蠊占99.84%,为绝对优势种[3],与大连、武汉和深圳市优势种相一致[4]。德国小蠊适应能力强,繁殖快,其侵害范围越来越广[5]。2019年山东省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呈现双峰曲线,7月为第1个高峰期,11月是次高峰期,前者因季节原因温度持续升高,蜚蠊密度增加,次高峰期可能与11月开始的供暖有关[6]。蜚蠊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值在7月,全年侵害率与密度季节消长高峰期吻合。2019年蜚蠊密度与2016-2018年全省蜚蠊密度比较呈下降趋势。
各地区不同环境中蜚蠊密度以超市最高,其次为餐饮环境、农贸市场和宾馆,居民区和医院较低,超市蜚蠊密度比平均密度高出2倍,可能因素有3点:山东省各地区部分开放式农贸市场取消造成大型超市人流物流增加;大型超市有空调和暖气,室温适宜蜚蠊生存;大型超市发展较快,各项设施和防控措施未及时跟上。蜚蠊在全省快速扩张侵袭,给山东省病媒生物防制带来挑战。
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各地区蜚蠊侵害程度不一,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侵害率较高,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侵害率较低。2019年青岛市及周边地区侵害率较低,可能与举办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等大型活动期间加强病媒生物防制有关。根据蜚蠊生态习性和季节消长规律,可以在其繁殖高峰期来临前,统一开展季节性综合环境整治,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有害生物防制专业服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积极有效的综合防制方法降低蜚蠊密度[7],将蜚蠊侵害率控制在较低范围内,严控蜚蠊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1] |
郭慧, 王高明, 鲁怡欣, 等. 武汉市2007-2016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2): 168-171. Guo H, Wang GM, Lu YX, et al. Analysis of cockroach surveillance in Wuhan city from 2007 to 2016[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8, 29(2): 168-171.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13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Z].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5.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vector surveillance program (Trial)[Z]. Beijing: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5. |
[3] |
吴海霞, 鲁亮, 孟凤霞, 等. 2006-2015年我国蜚蠊监测报告[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2): 113-119. Wu HX, Lu L, Meng FX, et al. Reports on national surveillance of cockroaches in China, 2006-2015[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8, 29(2): 113-11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01 |
[4] |
蒋璐, 王飞, 王丹华, 等. 上海市虹口区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6, 22(6): 622-623. Jiang L, Wang F, Wang DH, et al. Resistance of Blattella germanica to five insecticides in Hongkou district of Shanghai[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6, 22(6): 622-623. DOI:10.19821/j.1671-2781.2016.06.032 |
[5] |
刘峰, 刘亚楠, 景晓, 等. 2010-2015年山东省居民区蟑螂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9, 25(2): 135-137. Liu F, Liu YN, Jing X, et al. Analysis on monitoring of cockroaches in residential area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5[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9, 25(2): 135-137. DOI:10.19821/j.1671-2781.2019.02.013 |
[6] |
霍新北. 我国城市德国小蠊的入侵及预防控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2): 114-116. Huo XB. Invasion of Blattella germanica and its infestation management in urban environment in China[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5, 26(2): 114-116.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02 |
[7] |
刘起勇. 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现状分析及展望[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2): 109-113, 126. Liu QY. State-of-art analysis and perspectives on vector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in China[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5, 26(2): 109-113, 126.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