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 Vol. 44 Issue (S1): 1-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S1.001
0

引用本文  

黄辅琼, 刘杰, 姚华建, 等.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3)”专辑序[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 44(S1): 1-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S1.001.
HUANG Fuqiong, LIU Jie, YAO Huajian, et al.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f 2023 annual conference on China Earthquake Prediction Forum[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3, 44(S1): 1-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S1.001.

作者简介

黄辅琼(1967—),女,研究员,主要从事流体在地震过程中的表现与作用以及地震预报理论与方法的研究。E-mail:hfqiong@seis.ac.cn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3)”专辑序
黄辅琼 1)   刘杰 1)   姚华建 2)   邵志刚 3)   王琼 4)   苏金蓉 5)   祁玉萍 5)   晏锐 1)   梁明剑 5)   杨星 5)     
1) 中国北京 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2) 中国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中国北京 100036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4) 中国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5) 中国成都 610041 四川省地震局
关键词地震过程    地震前兆    地震预测    四川康定    2023年度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会议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f 2023 annual conference on China Earthquake Prediction Forum
HUANG Fuqiong 1)   LIU Jie 1)   YAO Huajian 2)   SHAO Zhigang 3)   WANG Qiong 4)   SU Jinrong 5)   QI Yuping 5)   YAN Rui 1)   LIANG Mingjian 5)   YANG Xing 5)     
1)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
2)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3)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Forecastiong,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036, China;
4) Earthquake Agency of Xinjiang Uygur Automonous Region, Urumqi 830011, China;
5) Sichuan Earthquake Agency, Chengdu 610044, China
Key words: earthquake process    earthquake precursors    earthquake prediction    Kangding Sichuan    2023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Earthquake Predictvon Froum    
1 引言

自2013年以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年度学术交流会议。为了能够有效记录学术交流实况,并有助于历次交流内容的查阅和检索,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自2014年开始完整收录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年度学术交流文集(注:早期为摘要集,自2021年开始限定篇幅和字数,拓展为短文以达会议文集之实)。为了提升年度学术交流文集的质量及其影响力,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7—2019年期间的论坛年度学术交流论文专辑在《国际地震动态》每年第8期出版。2020年度论坛学术交流文集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1年第2期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0)”专栏形式刊出,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1年度学术交流文集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1年增刊刊出(网址:http://www.dzdczz.com/bookmululist.aspx?qi_id=2260)。2022年度论坛学术交流文集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年增刊刊出(网址:http://www.dzdczz.com/bookmululist.aspx?qi_id=2420)。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文集拟在本《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3年增刊刊出。每篇会议论文均有独立的DOI编号可供检索与引用(黄辅琼,2021黄辅琼等, 2021, 2022)。

① 2022年度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会议因西藏自治区疫情防控未能举办。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年度学术交流会议之后,应中国地震学会建议,按照申报中国科协年度重要学术交流会议提交的成果要求,对会议期间交流的学术进展进行总结,形成学术交流会议纪要。2012—2019年,年度学术交流进展纪要在《国际地震动态》发表;2021年以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年度学术交流进展纪要在《地震科学进展》每年第12期发表。2022年度学术交流会议因故未举办,无学术交流会议纪要(黄辅琼,2014黄辅琼和卜淑彦,2014张晓东和黄辅琼,2015张晓东等, 2016, 2017黄辅琼等2018201920202023)。

2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四川康定学术交流文集内容与亮点 2.1 文集概况

为了方便作者撰文,期刊编辑部设计了征文模板和撰写格式。按照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2022年底向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科协提交的年度学术交流计划,本次征文活动设12个专题:(1)新特提斯洋及中东亚壳幔动力过程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意义;(2)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多尺度结构和动力学环境;(3)构造演化、地表过程与地震活动;(4)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带的活动习性与地震危险性;(5)强震短、临预测/预报新理论、新方法探索;(6)固体—流体相互作用与地震及相关的链生灾害的监测与风险评估;(7)数值地震预测方法的实现途径研究;(8)地震孕育准备过程各阶段多途径观测异常特征及其对地震预报的贡献;(9)微震观测技术与地震预报方法及应用;(10)近期显著地震案例总结;(11)2022年四川多断裂活动的地震特征及其指示意义;(12)地震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的传承、科学普及与传播。2023年度学术交流征文筹备工作从2023年3月下旬开始启动,截至6月30日征集文稿102篇,经专家公开评审,95篇论文纳入文集出版;因全文被其他期刊收录而撤稿13篇,最终82篇稿件收录在本期年度会议论文专辑中。12个专题中,专题(1)“新特提斯洋及中东亚壳幔动力过程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意义”未能征集到有效文稿。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联合四川省地震局和甘孜州应急管理局于8月15—19日在甘孜州康定市成功举办了2023年度学术交流会议,会议注册代表100余人。本次年度学术交流会议籍由中国地震学会推荐入选中国科协2023年度重要会议名录,会议文集和会议纪要纳入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成果登记。会议纪要发表在《地震科学进展》2023年第十二期。

2.2 文集内容

本专辑11个专题的文稿分配如下: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多尺度结构和动力学环境6篇,内容涉及长白山火山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1篇,区域速度结构模型2篇,震源区应力演化1篇,区域断层孕震阶段1篇,强震区剪切博分裂特征1篇;构造演化、地表过程与地震活动5篇,内容涉及或断层相关的河流阶地成因1篇,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1篇,地震活动区小震活动特征1篇,活动断裂综合探测方法1篇,长白山火山喷发动力学机制1篇;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带的活动习性与地震危险性3篇,内容涉及德令哈地区三维速度结构1篇,渭河盆地北缘断裂长期滑动速率1篇,断裂带气体地球化学背景1篇;强震短、临预测/预报新理论、新方法探索20篇,内容涉及测震学科9篇,形变学科2篇,电磁学科7篇,流体学科1篇,综合学科1篇,空间观测技术的引入,促进了电磁学科短临预报新方法的繁盛;固体—流体相互作用与地震及相关链生灾害的监测与风险评估4篇,内容涉及强震与火山相互作用1篇,地震海啸灾害1篇,水库地震1篇,弱震区地震监测能力与风险评估技术1篇;数值地震预测方法的实现途径研究3篇,内容涉及地震数值预测方法2篇,地震波数值模拟1篇;地震孕育准备过程各阶段多途径观测异常特征及其对地震预报的贡献15篇,内容涉及测震学科3篇,形变学科6篇,电磁学科2篇,流体学科3篇,综合预报方法1篇;微震观测技术与地震预报方法及应用5篇,内容涉及余震序列研究1篇,重要地区震群与小震活动性2篇,矿区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识别研究1篇,地震中小震震源机制解1篇;近期显著地震案例总结10篇,案例涉及2017年四川九寨沟MS 7.0地震,2020年唐山MS 5.0地震,2021年青海玛多MS 7.4地震,2022年青海门源MS 6.9地震,2022年青海杂多MS 5.9地震,2023年云南隆阳MS 5.2地震,其中有4篇涉及2022年门源MS 6.9地震;2022年四川多断裂活动的地震特征及其指示意义4篇,内容涉及泸定地震活动的孕育过程、触发条件、同震应变变化以及震前释放的红外辐射异常特征;地震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的传承、科学普及与传播7篇,内容涉及传统问题的讨论(地震前兆成因与机制的讨论、地震预测工作的棘手问题、观测台站映震效能评估、短临预测的可能性),他山之石(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简介与启示),针对中学生的地震科学知识传播方法,老方法新应用,老问题新研究等,内容丰富。

本期征稿的主题是“孕震环境、地震过程、介质变化、临震特征、信号捕捉、异常提取与临震预报的瓶颈问题”。征集到的文稿符合征稿的主题。

3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四川康定学术交流文集主要学术亮点

本专辑广泛而深入地体现了中国大陆当前地震预报研究的进展,有如下学术亮点:

3.1 前沿科技成果转化成新的观测技术,可望丰富短临预报方法

量子科技是当前的前沿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持研发的冷原子重力仪取得突破进展,并在川滇地区组网观测。该项新技术可连续监测微重力变化,可提升地震临震信息的捕捉能力,详见专题Ⅳ。

3.2 观测资料解译技术创新获取地震预报所需关键信息

及时获取介质应力状态(即用于地震预报的“云图”)对于实现数值地震预报非常重要。横波分裂最早用于观测介质的各向异性以及应力场变化。北京大学雷军副教授团队解决了横波到时差测量中不可忽视的地震波矢量非正交对横波参数测量的干扰问题以及横波分裂下界面深度长期不能确定带来的横波归一化到时差离散问题。这项技术为确定观测台站下方深、浅部不同地壳岩层中的应力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提供了可靠的观测工具,详见第专题Ⅳ。

不同观测方法对地震过程及其预测的贡献是一个老问题,随着观测资料积累时间的增加,观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观测资料解译技术的更新。通过不断清理完善经典观测方法的长期观测资料,提升不同学科在地震孕育不同阶段的表现,以期构建不同阶段的识别指标,详见专题Ⅶ。

3.3 他山之石—自然正交函数方法引入强震预测

用于气象资料处理的自然正交函数方法引入地震学参数分析,研究大陆强震各阶段参数变化特征,这项工作可以实现从分散的地震目录到地震参数“云”的过程。结合大陆活动断裂的活动习性,可提升强震地点的预测能力。

3.4 大陆浅源强地震对区域地球动力学问题的科学意义

2022年发生在四川泸定的强震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震源深度按照不同方法给出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基于全波形的矩张量反演方法,得到泸定MS 6.8地震的矩中心深度为5 km左右;而利用区域地震台网体波到时数据可得到主震的初始破裂深度在14 km左右。这种差异反映了什么科学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详见专题Ⅹ。

3.5 海啸模拟技术与东南沿海地震海啸灾害的评估

过去对于中国是否存在海啸风险有不同的观点。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南海不仅存在滨海断裂和陆坡断裂,它们是发生海啸地震的潜源断裂,而且活动时代可达Q4(全新世)。关于地震危险性和海啸灾害风险的防范级别都需要提高,详见专题Ⅴ。

以上抛砖引玉简要述及几个突出的亮点,更多亮点等待读者去发现。

参考文献
黄辅琼, 卜淑彦.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大会纪要[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8): 46-48.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4.08.011
黄辅琼.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4年学术交流会议在福州成功举办[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12): 43-47.
张晓东, 黄辅琼. 勤于创新思考、勇于科学探索、促进学科融合, 为推进地震预报研究做出新贡献!——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5年郑州学术交流会议纪实[J]. 国际地震动态, 2015(12): 34-38.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5.12.007
张晓东, 黄辅琼, 田文君.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6长春学术交流会议纪实[J]. 国际地震动态, 2016(11): 41-44.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6.11.010
张晓东, 黄辅琼, 田文君.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7嘉峪关学术交流会议纪实[J]. 国际地震动态, 2017(12): 29-33.
黄辅琼, 张晓东, 田文君.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8联合学术交流活动在新疆富蕴成功举办[J]. 国际地震动态, 2018(12): 29-31.
黄辅琼, 张晓东, 田文君, 等.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9年学术交流在青海海东举办[J]. 国际地震动态, 2019(12): 64-67.
黄辅琼, 张晓东, 许建东, 等.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0年地震和火山联合学术交流会议在吉林召开[J]. 地震科学进展, 2020, 50(12): 50-53.
黄辅琼, 刘杰, 张晓东, 等.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0年地震火山联合学术交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 42(2): 96-98.
黄辅琼.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1)"专辑序[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 42(Z1): 1-4.
黄辅琼, 刘杰, 姚华健, 等.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2)"专辑序[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43(Z1): 2-6.
黄辅琼, 刘杰, 苏金蓉, 等.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在四川康定召开[J]. 地震科学进展, 2023, 53(12): 607-611. DOI:10.19987/j.dzkxjz.202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