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动物  2019, Vol. 38 Issue (3): 300-304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李才武, 李果, 王一, 胡正泉, 成彦曦, 王群, 何鸣, 周宇, 曾文, 周继秋, 瞿祖凤, 张志忠, 杨光友, 谢约
LI Caiwu, LI Guo, WANG Yi, HU Zhengquan, CHENG Yanxi, WANG Qun, HE Ming, ZHOU Yu, ZENG Wen, ZHOU Jiqiu, QU Zufeng, ZHANG Zhizhong, YANG Guangyou, XIE Yue
3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对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驱虫效果初步观察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on the Anthelmintic Effect of Three Benzimidazole Drugs on Baylisascaris schroederi
四川动物, 2019, 38(3): 300-304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2019, 38(3): 300-304
10.11984/j.issn.1000-7083.2019003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9-01-21
接受日期: 2019-03-11
3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对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驱虫效果初步观察
李才武1,2# , 李果1,2# , 王一3 , 胡正泉1,2 , 成彦曦1,2 , 王群1,2 , 何鸣1,2 , 周宇1,2 , 曾文1,2 , 周继秋1,2 , 瞿祖凤1,2 , 张志忠1,2,4* , 杨光友5 , 谢约5     
1.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四川都江堰 611830
2. 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四川都江堰 611830
3. 沈阳森林动物园管理有限公司, 沈阳 110000
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 北京 100714
5.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 611130
摘要: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是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体内寄生虫,采用药物驱虫是目前控制圈养大熊猫蛔虫病的主要措施。为了筛选有效的驱虫药物,本研究观察了3种苯并咪唑类药物(阿苯达唑片剂、芬苯达唑膏剂和甲苯咪唑片剂)对大熊猫蛔虫的驱虫效果,统计了驱虫前后粪检蛔虫卵转阴率及排虫情况。结果表明,除芬苯达唑按5 mg·kg-1体质量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2 d,效果较差外,3种药物按10 mg·kg-1体质量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2 d,用药安全且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关键词大熊猫     西氏贝蛔虫     阿苯达唑     芬苯达唑     甲苯咪唑     驱虫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on the Anthelmintic Effect of Three Benzimidazole Drugs on Baylisascaris schroederi
LI Caiwu1,2# , LI Guo1,2# , WANG Yi3 , HU Zhengquan1,2 , CHENG Yanxi1,2 , WANG Qun1,2 , HE Ming1,2 , ZHOU Yu1,2 , ZENG Wen1,2 , ZHOU Jiqiu1,2 , QU Zufeng1,2 , ZHANG Zhizhong1,2,4* , YANG Guangyou5 , XIE Yue5     
1. China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Giant Panda, Dujiangyan, Sichuan Province 611830,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on Conservation Biology of Rare Animals in the Giant Panda National Park, Dujiangyan, Sichuan Province 611830, China;
3. The Company of Shenyang Forest Zoo, Shenyang 110000, China;
4. Wildlif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China;
5.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 Baylisascaris schroederi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harmful endoparasites in captive giant pandas. Drug repellent is the main measure to control this ascariasis in captive giant pandas. In order to screen effective anthelmintic drugs, the anthelmintic effects of 3 benzimidazoles (albendazole tablets, fenbendazole ointment and mebendazole tablets) on B. schroederi were studied using egg negative rate and excretion r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fenbendazole taken orally at 5 mg·kg-1 body mass once a day for 2 days was poor. However, the 3 drugs had good anthelmintic effect on B. schroederi when they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at 10 mg·kg-1 body mass once a day for 2 days.
Keyword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ylisascaris schroederi     albendazole     fenbendazole     mebendazole     expelling parasite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是全球最具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之一。尽管中国大熊猫迁地保护已取得了可喜成绩,圈养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但疾病依然严重威胁其种群安全(钟志军等,2014)。在各类疾病中,寄生虫病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张华等,2010)。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是圈养大熊猫体内寄生虫病中感染率最高的(赖从龙等,1993Wang et al., 2018),野生个体感染率几乎达100%(叶志勇,1989冯文和,张安居,1991Peng et al., 2017)。蛔虫通过掠夺宿主的营养以及大量虫体寄生引起胃肠道阻塞并可进入胆管、肝管及胰管等对宿主产生机械性损害。蛔虫病对大熊猫健康影响严重,严重感染时可致死(杨光友,1998李德生等,2014)。据统计,由蛔虫病引起的大熊猫直接、间接死亡率高达66.67%(张华等,2010)。在圈养大熊猫蛔虫的防治中,伊维菌素和双羟萘酸噻嘧啶等是常用的驱虫药物(李德生等,2015)。西氏贝蛔虫产卵量大,虫卵在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强,大熊猫在圈养环境下重复感染率很高。虽然兽医使用常用药物每月驱虫,但大熊猫仍呈现蛔虫反复感染的现象,驱虫药物有待进一步优化筛选。同时,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导致虫体耐药性增加,因此,对一些驱虫药的驱虫效果进行评价并筛选出高效的药物及有效剂量对预防和治疗圈养大熊猫蛔虫病具有重要意义。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被广泛应用在人身上,安全性较高。目前在大熊猫感染蛔虫的临床治疗中,也选用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和甲苯咪唑3种药物,但是缺乏对这3种药物驱虫效果的有效评估。因此,本试验选用这3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对圈养大熊猫进行驱虫,并对驱虫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圈养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策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动物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的圈养大熊猫。试验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片剂,批号:17020410,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芬苯达唑(膏剂,批号:16280356,Merck Animal Health)、甲苯咪唑(片剂,批号:160328505,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主要试剂有饱和硫酸镁溶液(440 g无水硫酸镁溶解于1 000 mL水)。主要仪器有光学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和离心机(Werk Nruniversal)等。

1.2 试验方法

阿苯达唑按10 mg·kg-1体质量,芬苯达唑按5 mg·kg-1、10 mg·kg-1体质量,甲苯咪唑按10 mg·kg-1体质量每天口服1次,连续服用2 d。分别在驱虫前3 d和驱虫后的第10天、第20天用一次性自封袋收集大熊猫排出的新鲜粪便约200 g,逐一登记编号后带回实验室,4 ℃保存待检。采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法检查虫卵。投药后观察供试大熊猫的采食、排粪、精神状态及活动情况等。在投药前后观察供试动物粪样中的排虫情况,并进行记录与统计。根据投药后大熊猫的排虫情况及虫卵转阴率判定驱虫效果。虫卵转阴率(%)=(驱虫前虫卵阳性粪样数-驱虫后虫卵阳性粪样数)/驱虫前虫卵阳性粪样数×100%。

2 结果 2.1 阿苯达唑片剂组

口服阿苯达唑后,13只供试大熊猫的采食、排粪、精神状态及活动情况等未见异常。

5只投药前粪检蛔虫卵为阳性的大熊猫(冰华、发发、思嘉、苏星、禧禧)在投药后排出大量蛔虫(最高达89条),投药后第10天、第20天粪检蛔虫卵为阴性,虫卵转阴率为100%。其余8只大熊猫在投药前粪便中自然排出蛔虫幼虫(香琳、紫烟)或粪检蛔虫卵为阴性者(傲傲、华虎、蒲蒲、森森、希望、香琳、鑫鑫、紫烟)在投药后均排出了数量不等(1~50条)的蛔虫幼虫,投药后第10天、第20天粪检蛔虫卵均为阴性(表 1)。

表 1 阿苯达唑片剂对大熊猫蛔虫的驱虫效果 Table 1 The deworming effect of albendazole tablets on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序号 呼名 体质量/kg 投药前粪检蛔虫卵 驱虫药物用量/mg 投药后排虫情况/条 投药后粪检蛔虫卵
第10天 第20天
1 傲傲 116 阴性 1 160 2 阴性 阴性
2 冰华 43.6 阳性 436 89 阴性 阴性
3 发发 43 阳性、排虫66条 430 40 阴性 阴性
4 华虎 76 阴性 760 2 阴性 阴性
5 蒲蒲 45 阴性 450 1 阴性 阴性
6 森森 73 阴性 730 8 阴性 阴性
7 思嘉 112 阳性 1 120 87 阴性 阴性
8 苏星 43 阳性 430 14 阴性 阴性
9 希望 115 阴性 1 150 2 阴性 阴性
10 禧禧 48 阳性 480 阴性 阴性
11 香琳 135 排虫41条 1 400 5 阴性 阴性
12 鑫鑫 64 阴性 640 1 阴性 阴性
13 紫烟 115 阴性、排虫10条 1 150 50 阴性 阴性
2.2 芬苯达唑膏剂组

口服芬苯达唑后,10只供试大熊猫的采食、排粪、精神状态及活动情况等未见异常。

1只投药前粪检蛔虫卵为阳性的大熊猫(正正),按5 mg·kg-1体质量口服,投药后第10天、第20天粪检蛔虫卵仍为阳性;而2只投药前粪检蛔虫卵为阳性的大熊猫(华美、森森)按10 mg·kg-1体质量口服,投药后第10天、第20天粪检蛔虫卵为阴性,虫卵转阴率为100%。其余7只大熊猫在投药前粪便中自然排出蛔虫幼虫(森森、珍珍)或粪检蛔虫卵为阴性者(冰华、回回、彤彤、优优)在投药后均排出了数量不等(1~13条)的幼虫,投药后第10天、第20天粪检蛔虫卵均为阴性(表 2)。

表 2 芬苯达唑膏剂对大熊猫蛔虫的驱虫效果 Table 2 The deworming effect of fenbendazole ointments on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序号 呼名 体质量/kg 投药前粪检蛔虫卵 驱虫药物用量/mg 投药后排虫情况/条 投药后粪检蛔虫卵
第10天 第20天
1 冰华 67 阴性 670 1 阴性 阴性
2 华美 104 阳性 1 040 5 阴性 阴性
3 回回 133 阴性 1 330 2 阴性 阴性
4 森森 51.6 阳性 510 阴性 阴性
5 森森 92.6 排虫3条 930 4 阴性 阴性
6 彤彤 117 阴性 585 3 阴性 阴性
7 彤彤 114 阴性 1 140 9 阴性 阴性
8 优优 110 阴性 1 100 13 阴性 阴性
9 珍珍 98 阴性、排虫1条 980 16 阴性 阴性
10 正正 89 阳性 445 阳性 阳性
2.3 甲苯咪唑片剂组

口服甲苯咪唑后,16只供试大熊猫的采食、排粪、精神状态及活动情况等未见异常。

这16只大熊猫在投药前粪检蛔虫卵为阴性者,在投药后均排出了数量不等(1~171条)的幼虫,投药后第10天、第20天粪检蛔虫卵均为阴性(表 3)。

表 3 甲苯咪唑片剂对大熊猫蛔虫的驱虫效果 Table 3 The deworming effect of mebendazole tablets on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序号 呼名 体质量/kg 投药前粪检蛔虫卵 驱虫药物用量/mg 投药后排虫情况/条 投药后粪检蛔虫卵
第10天 第20天
1 回回 134 阴性 1 300 6 阴性 阴性
2 龙欣 129 阴性 1 300 3 阴性 阴性
3 晴晴 101 阴性 1 000 3 阴性 阴性
4 晴晴 92 阴性 1 000 15 阴性 阴性
5 森森 60 阴性 600 5 阴性 阴性
6 思嘉 120 阴性 1 200 15 阴性 阴性
7 苏琳 101 阴性 1 000 6 阴性 阴性
8 苏琳 92 阴性 1 000 6 阴性 阴性
9 苏琳仔 45 阴性 400 5 阴性 阴性
10 淘淘 100 阴性 1 000 1 阴性 阴性
11 彤彤 120 阴性 1 200 3 阴性 阴性
12 香格 141 阴性 1 400 92 阴性 阴性
13 鑫鑫 54 阴性 600 2 阴性 阴性
14 优优 107 阴性 1 100 23 阴性 阴性
15 优优 95 阴性 1 100 171 阴性 阴性
16 紫烟 119 阴性 1 200 20 阴性 阴性
3 讨论

蛔虫病是大熊猫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严重威胁着大熊猫的健康(叶志勇,1989冯文和,张安居,1991杨光友,1998张华等,2010李德生等,2014)。针对蛔虫病的药物治疗和驱虫已开展了一些初步研究与筛选,叶志勇和张安居(1981)应用驱虫净、驱蛔灵、山道年酚酞及兽用敌百虫4种药物对8只大熊猫进行了驱虫试验,驱虫净、驱蛔灵和兽用敌百虫效果较好,但研究未做定量分析。双羟萘酸噻嘧啶和伊维菌素是广谱、高效、低毒的肠道寄生虫驱虫药物,普遍用于圈养大熊猫肠道驱虫(张均利,蔡蓉根,1987李德生等,2014)。对马蛔虫Parascaris equorum的驱虫效果研究表明,双羟萘酸噻嘧啶的有效率为97.6%,而伊维菌素的驱虫效果差,仅为33.5%(Slocombe et al., 2007)。李德生等(2014)定量分析了2种药物对大熊猫的驱虫效果,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双羟萘酸噻嘧啶的虫卵转阴率为80.00%,而伊维菌素的仅为44.44%,可能与伊维菌素的长期使用导致了寄生虫的耐药性有关(曹授俊等,2005)。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和甲苯咪唑是广谱、高效、低毒的苯并咪唑类驱虫药,广泛应用于人、家畜及野生动物蠕虫病的防治(周忠勇等,1997孙四平等,2008杨美兰等,2008Li et al., 2012唐耀,陈小丽,2018),3种药物在圈养大熊猫中已有零星使用(张锐,1991刘维忠,杨光成,1994),但对大熊猫蛔虫的驱虫效果还未做定量评估。本研究中,阿苯达唑对大熊猫蛔虫成虫和肠道幼虫均有显著的驱除效果。芬苯达唑的驱虫效果需进一步观察。甲苯咪唑对大熊猫蛔虫4~5期幼虫有很好的驱除效果。

蠕虫药驱虫效果的判定可以用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2个指标来判定。本实验未选用虫卵减少率这个指标,主要是因为考虑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但是它们对竹类的消化利用率较低,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短,为了满足能量需求而大量进食,故而排粪量多(10~13 kg),粪便中虫卵密度极低,因而对粪样虫卵进行粪便虫卵数计数的值极不准确,容易造成人为取样误差。同时,大熊猫西氏贝蛔虫完成其生活史的时间在60 d以上,圈养大熊猫常自然排出或呕吐出未发育成熟的幼虫,初步评价药物对幼虫的驱除效果也是很重要的。

一些药物会引起大熊猫的不适,存在安全隐患,如服用驱虫净、驱蛔灵后,大熊猫活动减少,有腹部不适,表现侧卧、仰睡、排稀便等,而服用兽用敌百虫后的反应更加强烈,会出现肠蠕动加快、口流清水、精神不振、爬卧或侧卧、腹疼剧烈、呼吸和脉博加快等(叶志勇,张安居,1981)。本研究中的受试大熊猫在喂药后未发现异常现象,表明3种药物在10 mg·kg-1体质量连续口服2 d喂药配置中的安全性较好,但因受试样本数量有限,用药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同时由于个体差异,对药物毒性的敏感性不同,用药时还需小心谨慎、密切观察,避免事故发生。

制定合理的驱虫计划,对防治大熊猫蛔虫病、保障大熊猫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轮换用药是防止大熊猫蛔虫产生抗药性、保证驱虫效果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为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和甲苯咪唑3种药物对大熊猫西氏贝蛔虫有效使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曹授俊, 常建宇, 侯晓林. 2005. 大环内酯类驱虫药物的耐药性[J]. 中国兽医杂志, 41(7): 41–43. DOI:10.3969/j.issn.0529-6005.2005.07.022
冯文和, 张安居. 1991. 大熊猫繁殖与疾病研究[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44-248.
赖从龙, 邱贤猛, 罗秀芬, 等. 1993. 野生大熊猫内寄生虫病调查[J]. 中国兽医杂志, 19(5): 10–11.
李德生, 何燕, 邓林华, 等. 2015. 伊维菌素和双羟萘酸噻嘧啶对圈养大熊猫西氏贝蛔虫驱除试验[J]. 畜牧与兽医, 47(6): 87–89.
李德生, 何燕, 吴虹林, 等. 2014. 圈养大熊猫蠕虫病感染情况调查[J]. 经济动物学报, 18(4): 214–216.
刘维忠, 杨光成. 1994. 大熊猫西氏蛔虫病病例诊疗[J]. 河南畜牧兽医, 15(4): 48.
孙四平, 关新, 兰忠诚, 等. 2008. 阿苯哒唑和复方甲苯咪唑驱除蛔虫的最佳剂量初探[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3(9): 698, 716.
唐耀, 陈小丽. 2018. 福州动物园圈养灵长类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其驱虫效果[J]. 野生动物学报, 39(1): 127–132. DOI:10.3969/j.issn.1000-0127.2018.01.020
杨光友. 1998. 大熊猫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学报, 18(2): 206–208.
杨美兰, 肖啸, 杨继生, 等. 2008. 芬苯哒唑对猪蛔虫移行期幼虫的效果观察[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 79–80.
叶志勇, 张安居. 1981. 驱除熊猫蛔虫用药规律的探讨[J]. 动物学杂志, 3(2): 46–47.
叶志勇. 1989. 50例野外大熊猫疾病及防治[J]. 中国兽医杂志, 15(2): 30–31.
张华, 王小慧, 范文安, 等. 2010. 大熊猫寄生虫病综述[J]. 甘肃畜牧兽医, 3: 40–43.
张均利, 蔡蓉根. 1987. 疳病痊驱除大熊猫蛔虫[J]. 中国兽医杂志(8): 30.
张锐. 1991. 大熊猫蛔虫病治疗一例[J]. 中国兽医科技, 21(4): 37.
钟志军, 黄祥明, 杨洋, 等. 2014. 大熊猫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以及心丝虫病的血清学调查研究[J]. 四川动物, 33(6): 836–839.
周忠勇, 朱雪勇, 陈玉秀. 1997. 芬苯达唑驱除野生动物寄生蠕虫试验[J].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 33–34.
Li B, Zhao B, Yang GY, et al. 2012. Mebend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Hymenolepis nana infections in the captive ring-tailed lemur (Lemur catta), China[J]. Parasitology Research, 111(2): 935–937. DOI:10.1007/s00436-012-2838-5
Peng ZW, Zhang CS, Shen MY, et al. 2017. Baylisascaris schroederi infection in giant panda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in Fop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ina[J]. Journal of Wildlife Diseases, 53(4): 854–858. DOI:10.7589/2016-08-190
Slocombe JOD, de Gannes RVG, Lake MC. 2007. Macrocyclic lactone-resistant Parascaris equorum on stud farms in Canada and effectiveness of fenbendazole and pyrantel pamoate[J].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145(3-4): 371–376. DOI:10.1016/j.vetpar.2006.08.008
Wang T, Xie Y, Zheng YL, et al. 2018. Parasites of the giant panda:a risk factor in the conservation of a species[J]. Advances in Parasitology, 99: 1–33. DOI:10.1016/bs.apar.2017.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