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 郑州 450016
收稿日期: 2022-08-15
基金项目: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LHGJ20210142,LHGJ20220159)
Survey of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C in people aged 1-69 years in Henan Province, 2020
Institut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TD/AIDS, He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hengzhou 450016,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Yang, Email: liuyangcdc @126.com.
Fund program: Henan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LHGJ20210142, LHGJ20220159)
丙型肝炎(丙肝)是以血液传播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其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具有高度持续性和慢性化倾向[1],严重危害感染者的健康。据WHO估计,全球慢性HCV感染者约5 800万人,每年约有150万HCV新感染者[2],仅2019年约29万人死于丙肝,丙肝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较重的疾病之一。1992年,我国开展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3],属于HCV感染的较高流行地区,据此估计全国约4 000万人感染HCV。2006年,我国再次进行的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岁人群抗-HCV调整阳性率为0.43%,属于丙肝低流行区[4]。2012年,河南省调查1~75岁人群抗-HCV调整阳性率为0.64%,表明河南省HCV感染整体呈低水平[5]。2020年开展调查,以了解河南省人群丙肝流行状况和特征。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来自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南阳市唐河县、商丘市睢县、信阳市浉河区、洛阳市吉利区、洛阳市新安县、郑州市中原区和新乡市辉县8个县(区)的1~69岁人群。本研究通过河南省CDC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文号:2022-KY-017-02)。
2. 研究方法:
(1)抽样方法和样本量估计: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第一阶段按照2019年河南省各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18个省辖市分为经济水平高(前9名)和低(后9名)两层,每层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个县(区),共抽取8个县(区)。第二阶段参照2019年河南省城镇化比例为51.7%[6],按照城市与农村为1∶1的比例从8个县(区)中抽取居委会和村。每县(区)在所有居委会(城市)中随机抽取1个,在所有村(农村)中随机抽取1个,共8个居委会和8个村。第三阶段对抽取的16个居委会(村)进行样本等容量分配,每个居委会(村)按照年龄组进行单纯随机抽样,各年龄组满足扩大样本量。样本量估计公式
。取α=0.05, zα/2 =1.96, p为我国2006年抗-HCV阳性率结果(0.67%)[4],δ= 0.27%,df取1.5,初步估算样本量为5 261。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各年龄组等比例分配样本,每个年龄组样本量为752人。根据经验,< 10岁儿童失访率较高,估算失访率为30%,扩大样本量为1 075人。≥10岁组估算失访率为5%,扩大样本量为每年龄组792人。估计总样本量为5 827人。
(2)调查方法:采取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并采集5 ml静脉血液标本。
(3)实验室检测:采用ELISA方法对采集的样本进行HCV抗体检测。HCV抗体初筛检测采用HCV抗体诊断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HCV抗体复筛检测采用HCV抗体诊断试剂盒(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抗-HCV阳性标本分别进行HCV RNA定量检测和HCV基因型检测(HCV核酸检测试剂盒和基因分型核酸检测试剂盒均由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4)相关定义:①抗-HCV阳性率=抗-HCV检测阳性人数÷研究对象总数×100%;②HCV RNA阳性率=抗-HCV和HCV RNA检测均为阳性人数÷研究对象总数×100%;③抗-HCV调整阳性率和HCV RNA调整阳性率:以河南省2019年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准人口,按照标准人口构成,根据公式p'=
分别计算抗-HCV调整阳性率和HCV RNA调整阳性率,采用
计算率的95%CI。
(5)质量控制:现场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人员,确保完全理解和掌握调查内容的含义,并能准确与被调查者进行信息沟通。现场采集的血液标本在3~5 h内进行血清分离,分离后的血清统一运送到河南省CDC,-20 ℃冻存。实验室检测由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丙肝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检测试剂说明书进行。
3.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和一致性检验,直至两数据库完全一致。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构成比描述性别、年龄、城乡构成,采用率描述抗-HCV和HCV RNA检测情况,使用变量加权法估计总体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1. 基本特征:共调查5 165人,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44.76%(2 312/5 165)和55.24%(2 853/5 165)。1~、10~、20~、30~、40~、50~和60~69岁年龄组分别占22.57%、13.36%、14.37%、11.54%、12.53%、15.04%和10.59%。见表 1。城市和农村居民分别占49.78%(2 571/5 165)和50.22%(2 594/5 165)。
表 1 河南省1~69岁人群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的性别和年龄别分布
2. 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河南省1~69岁人群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分别为0.64%(33/5 165)和0.19%(10/5 165)。按照河南省2019年人口普查的性别和年龄构成标化后,抗-HCV和HCV RNA调整阳性率分别为0.69%(95%CI:0.68%~0.70%)和0.20%(95%CI:0.19%~0.21%)。
(1)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的性别和年龄别分布:男性的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分别为0.43%和0.09%(表 1),调整阳性率分别为0.48%(95%CI:0.46%~0.50%)和0.09%(95%CI:0.08%~0.10%);女性的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分别为0.81%和0.28%(表 1),调整阳性率分别为0.86%(95%CI:0.85%~0.87%)和0.30%(95%CI:0.28%~0.32%)。男性与女性的抗-HCV阳性率(χ2=2.81,P=0.094)和HCV RNA阳性率(χ2=2.42,P=0.1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2)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的城乡和年龄分布:城市1~69岁人群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分别为0.74%和0.23%(表 2),调整阳性率分别为0.87%(95%CI:0.86%~0.88%)和0.28%(95%CI:0.26%~0.30%);农村分别为0.54%和0.15%(表 2),调整阳性率分别为0.53%(95%CI:0.51%~0.55%)和0.14%(95%CI:0.13%~0.15%)。城乡人群抗-HCV(χ2=0.81,P=0.369)和HCV RNA(χ2=0.11,P=0.741)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 2 河南省1~69岁人群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的城乡和年龄分布
3. HCV RNA阳性分布及基因型检测:抗-HCV阳性33人中,HCV RNA阳性10人,占30.30%。10人HCV RNA阳性均在≥40岁年龄组。10人HCV RNA阳性样本的基因型分别为1b型(4/10)、2型(3/10)、1b/3型(1/10)、1b/3/6型(1/10)和2/6型(1/10)。
讨论
本研究发现,河南省2020年1~69岁人群抗-HCV调整阳性率为0.69%,与我国2006年中部地区调查结果(0.67%)[4]和河南省2012年调查结果(0.64%)[5]相当。近年来研究显示,人群抗-HCV阳性率以亚洲中部、非洲北部和中东地区较高(> 3.5%);亚洲南部,非洲中部、南部,南美洲中部、南部,大洋洲以及欧洲等地中等(1.5%~3.5%);西太平洋地区和北美洲较低(< 1.5%)[7]。与全球抗-HCV阳性率流行水平(约3%)和不同国家相比[8],中国河南省处于HCV低流行水平。
本研究未发现HCV感染率在性别和城乡间有差异,与全国2006年和河南省2012年调查结果一致。人群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与全国2006年和河南省2012年调查结果类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HCV传播方式导致传播效果的蓄积效应有关:相比于 < 20岁年龄组,≥40岁年龄组发生HCV感染相关危险行为,如不安全注射/口腔诊疗、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不安全的保健等的概率会增大,感染的风险也逐渐增高,经多年累积后,感染率较高。另一方面与卫生健康环境整体得到改善有关。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河南省逐渐改善医疗卫生水平、加强血液管理、提倡安全注射、加大医疗安全监管以及开展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有效减少了HCV新近感染,因此,< 20岁年龄组人群HCV感染率较低。人群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提示,≥40岁组是开展丙肝监测工作和发现丙肝病例的重点人群。
HCV分型在世界各地有地域性差别[8-10]:1~3型分布广泛,其中1a和1b型最为常见,主要分布于北美以及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2型广泛分布于欧美,但较1型少见;3型主要在东南亚流行。在中国,以1b和2a型较为常见,1b型为主[10-12]。本研究发现,2020年中国河南省1~69岁人群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是2a型。与国内其他报道一致[10, 13-16],与2012年中国河南省调查人群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6a型的结果存在差别[9]。这可能与随着时间推移,HCV基因型分布产生变化有关,也与本研究进行基因分型的样本量较小有关。由于HCV RNA阳性者具有传染性,作为传染源可能引起传播。同时对于HCV RNA阳性者,如不及时进行干预,有病程继续进展,逐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对HCV RNA阳性者自身健康危害较大。本研究基因分型结果还显示,目前中国河南省存在HCV混合基因型感染的现象,其他地区也见类似报道[17-19]。混合基因型感染的具体情况,尚有待开展专项调查以进一步了解和明确。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由于进行基因分型样本量较小,采用本研究分型结果判断河南省HCV基因型分布可能会产生偏倚。
综上所述,2020年河南省1~69岁人群丙肝流行率较低,≥40岁组是开展丙肝监测工作的重点人群。HCV基因型以1b型和2型为主,存在混合基因型感染情况。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李洁:研究设计、现场调查实施、数据整理与分析、论文撰写和修改;姬晓宇、聂玉刚、樊盼英:现场调查实施;耿杰:实验室检测、论文修改;李宁、张国龙、赵东阳、刘洋:研究指导、论文修改、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