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杭州 310051;
2. 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金华 321000
收稿日期: 2022-01-28
基金项目: 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项目(LGF21H260003)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 caused by 2019-nCoV Delta variant in Shangyu district, Shaoxing of Zhejiang province
1.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ngzhou 310051, China;
2. Jinhua Prefectur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nhua 321000, China
Fund program: Zhejiang Basic Public Welfare Research Project (LGF21H260003)
自2020年10月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B.1.617.2)变异株以后,WHO病毒进化技术指导组于2021年5月11日将其列为关切变异株[1-2]。此后,Delta变异株迅速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地区的173个国家流行[2]。截至2021年12月14日,北美洲和欧洲地区国家上传至流感数据全球倡议组织(Global Initiative of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GISAID)的新冠病毒毒株中,Delta变异株占99%以上,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3]。2021年,我国广东省、江苏省、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多地相继报道了由Delta变异株引发的聚集性疫情[4]。各省份由于不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因地制宜的防控策略,导致各地COVID-19疫情流行特征略有不同[5]。2021年5月广州市荔湾区Delta变异株引起聚集性疫情平均潜伏期为6 d,女性比男性多[6];而202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Delta变异株引起的COVID-19疫情的平均潜伏期为3.9 d,男性比女性多[4]。及时分析COVID-19疫情流行特征,对调整防控方案,提高未来疫情处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5]。2021年12月7日,绍兴市上虞区指示病例孙某,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工作者应检尽检人员在常规核酸检测中发现核酸阳性,样本经浙江省CDC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系Delta变异株AY.4进化分支。截至12月21日,上虞区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380例。感染来源调查发现,12月1-3日,孙某家举办了葬礼,在参加葬礼的人员中陆续检测出阳性病例,葬礼后疫情在15 d内迅速扩散至上虞区百官街道、曹娥街道、梁湖街道、小越街道等9个乡镇/街道。为了解Delta变异株引起的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对绍兴市上虞区疫情相关的COVID-19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从绍兴市上虞区CDC收集诊断日期为2021年12月7-21日的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流调)报告及病例的年龄、性别、居住街道、暴露史、暴露日期、发病日期、初筛阳性日期、临床症状等信息。基因测序结果来源于浙江省CDC,防控措施来源于上虞区疫情现场处置专班。
2. 相关定义:确诊病例[7]:疑似病例,且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者:①人体呼吸道或血液等样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②人体呼吸道或者血液等样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冠病毒高度同源。密切接触者(密接):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5 d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 d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被发现后采取14 d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 d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并于集中隔离的第1、3、7、14天检测核酸,居家隔离期间核酸检测频次同所居住小区所属风险区域的核酸筛查频次。密接的密接(次密):密接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5 d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 d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接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密接被隔离管理前,与密接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被发现后采取7 d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 d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并于集中隔离的第1、4、7天检测核酸,居家隔离期间核酸检测频次同所居住小区所属风险区域的核酸筛查频次。聚集性疫情:指14 d内在小范围(如居民区、学校、工厂等)内发现≥5例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风险区:①封控区:病例发病前或无症状感染者首次阳性标本采样前4 d内居住点(以小区或自然村为单位)、工作点,严格执行“封闭隔离、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的管理措施,安排工作人员24 h值守;②管控区:封控区所在社区(行政村)的其他区域,人员只进不出,严禁人员聚集,居家隔离;③防范区:县(市、区)内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实行非必要不离开本区,严格限制人员聚集,关停娱乐性质公共场所,其他公共场所、小区和交通工具严格执行扫码测温等措施。
病例划分:葬礼直接病例:与指示病例一起参加葬礼而导致感染者;葬礼间接病例:通过接触参加过葬礼的病例而导致感染者(不包括在A生鲜超市中因为接触参加葬礼的摊主而导致感染者);A生鲜超市直接病例:在A生鲜超市感染的病例;A生鲜超市间接病例:通过接触A生鲜超市感染的病例导致的感染者;其他病例:其他感染来源或感染来源不详的病例。
3. 实验室检测: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人体呼吸道(主要为咽拭子与鼻咽拭子)或血液等标本进行核酸检测[7],并由浙江省CDC对病例符合测序条件的样本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测定。
4. 主要防控措施:浙江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联防联控机制,2021年12月7日发现指示病例核酸阳性后,县、市、省三级疫情处置组即刻赶赴现场,组建联合流调队伍,卫生健康、公安、大数据管理和通信管理部门联动,4 h形成病例核心信息,24 h完成初步流调报告;控制传染源,排查、管控密接和次密人群;第一时间划分、管控风险区;对感染者活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等。12月8日上虞区启动一级响应,10日上虞全区开展核酸检测,11日封闭全区交通。分别于12月10、12、14、16、18、19和21日对上虞区全区人员开展核酸检测,累计采集检测549万余人次;封控区分别在12月8、10、12-21日每日1次对全部封控区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共开展12轮),累计采集检测346万余人次。
5. 统计学分析:将病例数据录入Excel 2019软件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6.0和R 4.0.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年龄等计量资料根据其分布类型采用x±s或M(Q1,Q3)进行统计学描述,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实时再生数(Rt)的计算参照Cori等[8]与Thompson等[9]提出的方法基于贝叶斯框架进行估计。潜伏期为确诊病例中有明确单次暴露史的人从暴露日期到发病日期的时间间隔。12月7-21日,密接新冠病毒感染率(%)=密接中发现新冠病毒阳性感染总人数/排查的密接总人数;次密新冠病毒感染率(%)=次密中发现新冠病毒阳性感染总人数/排查的次密总人数。
结果
1. 基本情况:2021年12月7-21日,绍兴市上虞区累计报告COVID-19感染者380例,均为确诊病例,其中临床分型轻型138例(36.32%),普通型238例(62.63%),重型4例(1.05%)。浙江省CDC通过基因测序得到80例确诊病例的有效序列,结果显示均为Delta变异株(AY.4进化分支)。
2. 三间分布:①人群分布:380例病例中,年龄最大99岁,最小2月龄,M(Q1,Q3)为52(38,61)岁。男女性别比为1∶1.25(169∶211);以工人(36.58%,139/380)、农民(27.63%,105/380)、离退休人员(7.63%,29/380)和家务及待业(7.89%,30/380)为主,学生、商业服务和其他职业人员分别占5.00%(19/380)、4.47%(17/380)和10.79%(41/380)。②时间分布:根据确诊病例按照发病时间绘制流行曲线,指示病例最早于2021年12月6日发病,至11日发病人数小幅增加,12日后大幅增加,并于15-16日达到高峰,17日后迅速下降。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12-17日,占全部病例的77.63%(295/380)。21日发病人数降为0。见图 1。③空间分布:本次疫情共波及上虞区9个乡镇/街道,其中曹娥街道217例(57.10%)、百官街道116例(30.53%)、小越街道15例(3.95%)、道墟街道11例(2.89%)、梁湖街道8例(2.11%)、丰惠镇7例(1.84%),东关街道3例(0.79%)、驿亭镇1例(0.26%)、崧厦街道2例(0.53%)。
3. 主要聚集类型及传播场所:本次疫情主要通过2次较大规模的聚集,在人群间迅速传播:一次为12月1-3日的葬礼聚集;另一次为12月8-9日,因A生鲜超市有摊主参加葬礼而感染,使该超市成为疫点,同时由于疫情引发了附近居民前往该超市抢购物资,导致人群集中暴露。2次人群聚集分别导致了39例(10.26%)和165例(43.42%)直接参与人员的感染,并进一步引起了分别为53例(13.95%)和67例(17.63%)的家庭与社区内传播,分别导致了12月8日与12月15-16日的发病高峰(图 1)。按传播场所分,主要为市场(44.47%)和家庭(23.68%),其次为社区(14.74%)和餐厅(10.26%)。
4. 潜伏期与Rt估计:380例COVID-19病例中有189例暴露史不清、无自觉症状或症状初始日期自述不详的病例,将其全部排除后发现有33例病例仅有一次葬礼或A生鲜超市的暴露史,潜伏期M(Q1,Q3)为4.00(3.00,5.75)d。本次绍兴市上虞区COVID-19疫情的R0为4.06。早期Rt最高为5.62,后由于积极的管控措施,Rt迅速下降,历经10 d(12月6-16日)降至1.00以下。见图 2。
5. COVID-19病例发现方式:主要有集中隔离发现(55.53%)、居家隔离发现(40.00%)、社区筛查发现(3.16%)和医疗机构发现(1.31%)。自指示病例作为应检尽检人员在日常监测中被确诊后,随着对密接、次密人群及风险区内小区居民的筛查不断增强,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发现成为本次疫情的主要发现方式,尤其是12月19日以后,全部病例均为集中隔离发现。
6. 密接与次密人群排查:截至2021年12月21日,上虞区COVID-19疫情共排查、管控密接11 582人,次密8 556人,其中密接中发现COVID-19病例239例,占全部病例的62.89%(239/380),密接新冠病毒感染率为2.06%(239/11 582),次密中发现COVID-19病例39例,占全部病例的10.26%(39/380),次密新冠病毒感染率为0.46%(39/8 556)。
讨论
本次疫情可能最先暴发于2021年12月1-3日在上虞区举办的葬礼,因A生鲜超市与聚餐等公共场所的人群聚集,病例在9 d内(12月8-16日)迅速达到高峰。疫情发生后,浙江省迅速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在疫情发现后的第10天发病人数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第14天(12月21日)首次实现单日病例数清零。本次疫情涉及的病例年龄跨度大,最大为99岁,最小仅为2月龄,女性多于男性;波及上虞区的9个乡镇/街道,其中88.63%的病例集中在曹娥街道和百官街道;职业以工人和农民为主;主要的发现方式为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发现。
本次疫情呈混合流行模式,其中与葬礼和A生鲜超市相关的直接与间接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5.26%。前期由于浙江省守灵和聚餐的葬礼习俗,亲戚朋友聚集时间较长,人群间通过气溶胶传播的风险高,导致12月8-9日病例增加。中期则主要为A生鲜超市内人员聚集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原因可能为超市内空间较为封闭,由于居民的抢购行为,短时间内大量人员暴露,导致了12月12-16日发病人数大幅上升。12月17日后发病人数快速降低,可能与及时采取社会管控措施后人群流动降低有关。因此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一方面应重点加强餐厅、市场等高风险场所的管控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提高居民的个人防护意识,倡导从简办理红白事,避免人群聚集;同时,若家庭成员出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应积极做好家庭隔离措施,以降低家庭内传播[6, 10]。
潜伏期与Rt均为评估新冠病毒传播能力的重要参数。本次疫情中有明确单次暴露史与症状史的COVID-19病例中位潜伏期为4.00 d,与Zhang等[11]对广东省24起由Delta变异株引起的聚集性疫情感染者估算的平均潜伏期(M=4.4 d)及Guan等[12]对1 099名因Delta变异株感染而入院的COVID-19感染者的潜伏期(M=4 d)均较为接近,同时短于2020年6-7月北京市新发地市场和2020年1-2月宁波市由其他新冠病毒变异株引起的聚集性疫情感染者潜伏期(分别为M=5 d,M=6.11 d)[6, 13]。此外,本次疫情R0为4.06,Rt早期最高为5.62,略低于2021年5月的广州市疫情(R0=5.1,Rt最高为7.3),但显著高于2019年末武汉市初期疫情(R0=2.2),与2020年WHO报道的Delta变异株的传播性相似(R0=4.68)[6, 14-15]。表明Delta变异株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传播能力强。
多项研究表明,COVID-19感染者的密接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危人群,COVID-19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前即可能存在传染性[16-19]。因此疫情发生后,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要求,疫情现场处置专班迅速开展密接和次密人群排查,并分别落实“14+7”(14 d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 d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7+7”(7 d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 d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控措施。在密接与次密人群中均发现了病例,其中密接新冠病毒感染率为2.06%,与北京市2020-2021年密接新冠病毒感染率(2.16%)较接近[20];次密新冠病毒感染率为0.46%,可能与不同个体的潜伏期存在差异、次密先于密接发病有关。本次疫情密接和次密中发现的病例数分别占上虞区疫情总病例数的62.89%和10.26%,提示疫情发生后及时对密接及次密开展追踪管控及核酸检测十分关键。另外,本次疫情自指示病例发病后10 d内Rt降至1.00以下,除了密接与次密人群管理外,可能还与第一时间划分风险区,对不同风险区实施相应的管控措施,积极开展人群核酸筛查有关。风险区的划分、区域内重点人群的管控与核酸筛查,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人群流动性的同时增强了新冠病毒的发现能力,对阻止疫情蔓延起到了关键性的补充作用,为疫情的迅速控制奠定了基础。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吴瑜燕:论文撰写、论文修改、数据采集、数据整理、统计学分析;王桢、何凡、凌锋:研究指导、提供行政、技术、经费支持;柴程良、潘劲、李傅冬、程伟、刘魁、张钰、章光明:数据采集、数据整理、统计学分析;俞敏:酝酿和设计研究、研究指导、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