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研究表明,2000年全球有1/4的人口患有高血压,而到2025年,患病人数将升至总人口的29%[2],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肥胖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3]。肥胖包括整体性肥胖和向心性肥胖,BMI、腰围和腰臀比是目前衡量这两种肥胖常用的指标[4-5]。为了解四川省泸州地区社区中老年居民BMI、腰围和腰臀比与血压的关系,为制定适宜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于2015年3-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泸州地区社区开展了本次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泸州市的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设置调查点,以社区为单位,从每个辖区随机抽取20个社区,在每个样本社区中随机抽取20户,从中抽取年龄35~69岁常住居民(在该区居住累计时间>6个月)。共发放问卷2 033份,剔除连续3项未按要求填答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994份,问卷有效率为98.08%。
2. 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面访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调查结束后,现场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问卷调查内容:一般情况,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和态度,个人行为生活方式。
根据《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6],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DBP≥90 mmHg(3次测量取平均值),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者,诊断为新检出高血压患者;对既往确诊(由区级或区级以上医疗机构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或近2周内服降压药后血压低于140 mmHg/90 mmHg者,均以既往高血压患者统计。BMI(kg/m2)评定标准参照文献[7]:<24为正常,24.0~27.9为超重,≥28.0 为肥胖。腰围评定标准为男性<0.85 m,女性<0.80 m为正常;男性≥0.85 m,女性≥0.80 m为向心性肥胖[7]。腰臀比评定标准为男性<0.90,女性<0.85为正常;男性≥0.90,女性≥0.85为向心性肥胖[8]。
3. 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利用率、构成比、均数和标准差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 χ2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推断分析。
结 果
1. 一般情况:1 994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占32.3%,女性占67.7%;年龄(56.23±8.90)岁;BMI为(24.6±3.3) kg/m2,体重正常848人(42.9%),超重841人(42.5%),肥胖288人(14.6%);腰围为(85.94±9.297) cm,腰围向心性肥胖有961人(48.4%);腰臀比为0.903±0.067,腰臀比向心性肥胖有1 456人(74.0%)。
2. 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患者867人,患病率为43.5%,其中新检出高血压患者447人(22.4%),既往高血压患者420人(21.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51.9%,女性为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736,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呈升高趋势(趋势 χ2=162.591,P<0.001)。
3. BMI、腰围和腰臀比与高血压的关系:
(1)BMI、腰围、腰臀比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BMI、腰围和腰臀比正常与异常的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1),且随着体重增加、体型变胖,高血压患病率呈趋势性增高。见表 1。
表 1 BMI、WC、WHR对高血压患病情况的影响
(2)不同BMI和腰臀比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组间分析比较,不同BMI与不同腰臀比组合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 χ2=122.516,P<0.001)。组内分析比较,正常腰臀比条件下,不同BMI者在高血压患病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 χ2=32.395,P<0.001);在向心性肥胖组中,不同BMI者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 χ2=59.820,P<0.001)。无论腰臀比正常与否,BMI肥胖与超重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者;BMI值正常时,腰臀比向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35.4%)明显高于正常体型者(24.3%)。见表 2,3。
表 2 BMI与WHR或者WC联合分组比较高血压患病情况
(3)不同BMI和腰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经分析比较,不同BMI与不同腰围组合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 χ2=126.844,P<0.001)。组内分析比较,正常腰围条件下,不同BMI者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 χ2=25.123,P<0.001);在向心性肥胖组中,不同BMI者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 χ2=28.468,P<0.001)。经两两比较,无论腰围正常与否,高血压患病率均随BMI值升高而升高;无论BMI正常与否,腰围向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者。见表 2,4。
4. 高血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有无高血压为因变量(无=0,有=1),将性别、年龄、BMI、腰围和腰臀比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BMI、腰围和腰臀比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及有无联合作用和交互作用,在控制性别和年龄两个主要混杂因素后,3个指标中只有BMI和腰围对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有影响(见表 5的模型Ⅰ),分别将BMI和腰臀比或腰围的联合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个指标与BMI联合均对高血压患病率均有影响(见表 5的模型Ⅱ和Ⅲ),BMI联合腰围从超重到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OR值(95%CI)从1.524(1.044~2.226)逐渐增加至4.641(3.405~6.326),BMI联合腰臀比从超重到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OR值(95%CI)从1.569(1.134~ 2.171)逐渐增加至5.468(3.797~7.876)。见表 5。
表 5 影响高血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此次调查研究显示,本地区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达43.5%,高于成都地区中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32.08%)[9],高于甘肃省红谷地区中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33.07%)[10],高于湖北省两地区中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37.76%)[11],可能与不同地区居民的行为习惯及膳食模式等因素不同有关。本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人数较多,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42.5%和14.6%;向心性肥胖(以腰臀比计算)所占的比例更为惊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4%,推测可能由于当地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中低山及浅丘较多,城市居民往往以交通工具代替步行,没有充足的锻炼,也可能与当地居民大多喜欢饮酒有关。
BMI、腰围、腰臀比与高血压患病呈独立的正相关,从表 1可以看出,随BMI、腰围、腰臀比值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增高。结合表 2分析,BMI与腰臀比或者腰围不同组合高血压患病率均有升高趋势;结合表 2与表 3分析,无论腰臀比正常与否,高血压患病率均随BMI值升高而升高,提示BMI与腰臀比可能存在联合作用,与吴逸海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结合表 2与表 4分析,不同的BMI与腰围组合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有升高趋势,当BMI超重/肥胖合并腰围向心性肥胖时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BMI超重/肥胖单独存在的患病率,提示BMI与腰围存在联合作用,这与王文绢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腰围是社区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的相关因素。年龄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高,其中年龄>60岁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45岁的4.756倍(模型Ⅰ),患病风险高,这与相关报道研究结果一致[14-15]。BMI与腰围或者腰臀比对高血压的患病均存在联合作用,随着BMI与腰围或腰臀比的升高,高血压患病风险呈上升趋势,这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16-17]。BMI联合腰围从超重到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OR值(95%CI)从1.524(1.044~2.226)逐渐增加至4.641(3.405~6.326),BMI联合腰臀比从超重到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OR值(95%CI)从1.569(1.134~2.171)逐渐增加至5.468(3.797~7.876),提示腰臀比或腰围两个指标与BMI均对高血压患病率有联合作用。有学者认为,腰臀比和腰围两个指标中,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更为方便的测量指标[18],这和本研究结果一致,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模型Ⅰ表明,腰臀比没有被引入回归方程,提示腰臀比对泸州市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的预测作用并未优于腰围。
综上所述,该地区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年龄、BMI、腰围与本地区社区中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关程度较高。但我国人群体脂分布以向心性肥胖为特点,在相同BMI情况下,体脂含量高于全身性肥胖人群,故仅以BMI来衡量身体肥胖程度是不恰当的[13]。也有学者提出,腰围虽然能较好反映腹部脂肪的堆积,但却不能反映身高对体脂分布的影响,单用腰围可能会高估身材高大者或低估身材矮小者的肥胖相关风险[19]。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BMI与腰围对高血压患病均有影响,腰围较腰臀比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更大,但BMI与腰围或腰臀比联合后对高血压患病均有影响,因此在对该地区社区中老年人高血压病进行预测的时候要综合运用这几个指标,以免单独使用所造成的偏倚。针对该地区的社区中老年人高血压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机构要加强人群中高血压病的筛查,尤其是针对年龄>60岁、患有肥胖的和向心性肥胖的高危人群,可通过健康教育宣传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采取合理膳食、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宜的身体锻炼、定期体格检查等综合措施加以干预,在超重/肥胖患者合理减轻体重的同时,将BMI和腰围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预防高血压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因超重和肥胖所致的各类疾病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本研究显示泸州地区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达43.5%,处于较高患病水平;分析了泸州地区社区中老年居民BMI、腰围和腰臀比与高血压的关系,显示BMI和腰围水平与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关程度较高,对本地区社区卫生机构建立针对性高血压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了相关的基础数据。本研究为横断面的现况调查设计,人群抽样集中在泸州市区且样本数较少,因此其分析结果及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扩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所验证。
志谢:
向参加本课题工作的各协作单位及其成员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