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蒋小娟, 孟蕾, 刘新凤, 刘东鹏, 苟发香, 魏孔福, 李治平, 成瑶. 2015.
- Jiang Xiaojuan, Meng Lei, Liu Xinfeng, Liu Dongpeng, Gou Faxiang, Wei Kongfu, Li Zhiping, Cheng Yao. 2015.
- 甘肃省2009-2013年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时空聚集性探测研究
- Time-space study on viral hepatitis C in Gansu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3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36(8): 867-870
-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5, 36(8): 867-870
- http://dx.doi.org/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5.08.021
-
文章历史
- 投稿日期:2015-01-29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由HCV感染而导致的一种传播途径明确、起病隐匿、慢性化程度高的疾病[1]。丙肝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中国大陆地区属HCV高感染流行区,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有研究采用空间聚集性分析全国丙肝发病率显示:2008-2012年甘肃省属于全国丙肝发病的热点区域[3]。本研究采用时空统计学方法探测甘肃省2009-2013年间丙肝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按照发病日期和病例现住址,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下载甘肃省2009-2013年甘肃省87个县(区)(包括嘉峪关市)丙肝病例信息,剔除信息缺失及未经临床或实验室确诊的病例,以现住址地区编码为准,分别计算各县(区)所对应的发病例数和发病率;各县(区)人口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甘肃省1 ∶ 25万矢量化县界地图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2. 研究方法:利用GeoDa 1.6软件生成邻接空间权重矩阵文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指标选用Moran’s I和空间联系局部指标LISA [4]。Moran’s I取值为-1~1,Moran’s I值为正且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呈正相关,疾病呈聚集分布,越接近1,表明聚集性分布程度越强;Moran’s I值接近于0,表示不具有自相关性,呈随机分布;Moran’s I值为负且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呈负相关,疾病呈均匀分布,越接近-1,表明疾病分布越均匀。利用Z检验对LISA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当|Z|>1.96,P<0.05,则认为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关联模式可分为四类:High-High 关联模式(高值聚集区,即发病“热点”)、Low-Low 关联模式(低值聚集区,即发病“冷点”)、Low-High 关联模式、High-Low 关联模式,前两者为空间正相关模式,后两者为空间负相关模式。
3. 统计学分析:如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V在该地存在空间聚集性,则采用SaTScan 9.1软件对甘肃省2009-2013年间丙肝在87个县(区)的时空聚集特征进行探测。分析时,设定最大空间扫描区域为全省总人口数的50%,最大扫描时间段设定为总体研究时间的50%。利用Possion分布原理,通过计算不同窗口下的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来判断丙肝发病数的聚集区范围,P<0.05,LLR值越大则表明越有可能是聚集区域[5]。采用Map Info 7.0 软件将探测结果可视化呈现。 结 果
1. 丙肝报告发病率的空间分布:2009-2013年甘肃省丙肝报告发病率依次为25.17/10万,28.80/10万,33.02/10万,34.93/10万和29.10/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县(区)依次为张掖市甘州区(125.91/10万)和兰州市城关区(101.89/10万),张掖市甘州区(131.08/10万)和兰州市城关区(108.62/10万),张掖市甘州区(135.58/10万)和武威市凉州区(124.51/10万),武威市凉州区(162.21/10万)和张掖市甘州区(151.78/10万),武威市凉州区(161.62/10万)和张掖市甘州区(135.54/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县(区)依次为酒泉市阿克塞县(0)和庆阳市华池县(0.74/10万),酒泉市阿克塞县(0)、肃北县(0)和定西市岷县(0.88/10万);酒泉市阿克塞县(0)和陇南市文县(0.75/10万),酒泉市阿克塞县(0)和甘南州舟曲县(0.75/10万),陇南市武都区(1.25/10万),见图 1。
2. 丙肝发病率的自相关分析:
(1)使用全局自相关系数Moran’s I 检验,结果显示:2009-2013年Moran’s I均>0,Z值均>1.96,均P<0.05,且Moran’s I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显示2009-2013年甘肃省丙肝报告发病率呈聚集性分布,存在高发病聚集区和低发病聚集区,见表 1。
(2)使用LISA 统计量进行局部自相关检验,结果显示:2009-2013年甘肃省丙肝报告发病率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河西的张掖市、武威市及中部的兰州市部分县(区),冷点区域集中在河西的酒泉市、南部的陇南市、中部的定西市及东部的庆阳市部分县(区),见图 2。
3. 丙肝报告发病率的时空聚集性分析:甘肃省2009-2013年丙肝高发病率区域扫描结果显示,共发现2个聚集区域。最大可能聚集区域覆盖22个县(区),最大扫描半径为312.72 km,主要分布在武威市、金昌市、兰州市和白银市,聚集时间为2011-2012年,LLR=4 036.51,RR=3.02,P<0.001;次级可能聚集区覆盖2个县(区),最大扫描半径为39.35 km,均在天水市,聚集时间为2009-2010年,LLR=175.82,RR=1.79,P<0.001。甘肃省2009-2013年丙肝低发病率区域扫描结果显示,共发现7个聚集区域。最大可能聚集区域覆盖37个县(区),主要分布在陇南市、天水市、平凉市、定西市和庆阳市,最大扫描半径为266.83 km,聚集时间为2011-2013年,LLR=1 956.69,RR=0.36,P<0.001;次级可能聚集区覆盖5个县(区),分布在定西市和临夏州,最大扫描半径为33.97 km,聚集时间为2009-2010年,LLR=190.16,RR=0.42,P<0.001。其他5级聚集区覆盖18个县(区),主要分布在酒泉市、武威市、白银市和临夏州,见图 3。
讨 论当前,国内外分析丙肝流行特点和聚集性,多采用一般的描述性研究[6, 7]和时间趋势分析[8, 9],在分析空间聚集性时,缺乏纵向时间维度分析其发病的聚集区域以及时间变化趋势。本研究使用SaTScan软件对甘肃省2009-2013年丙肝报告发病率进行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探测,以了解甘肃丙肝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甘肃省2009-2013年87个县(区)丙肝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
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丙肝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正相关聚集性;局部自相关结果显示,甘肃省丙肝报告发病率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河西的张掖市、武威市及中部的兰州市部分县(区),冷点区域集中在河西的酒泉市、南部的陇南市、中部的定西市及东部的庆阳市部分县(区)。报告发病率的热点及冷点区域几年来未见明显的增加或减少。
时空聚集性探测研究结果显示,2009-2010年甘肃省丙肝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高发病聚集区为天水市秦州区和麦积区,低发病聚集区最大可能分布在定西市临洮县和临夏州的部分县(区)共19个。2011-2013年高发病聚集区为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兰州市和白银市的部分县(区)共22个,低发病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定西市、天水市、平凉市、陇南市和庆阳市的部分县(区)共37个。郭莹等[2]对中国大陆地区2008-2013年丙肝发病例数统计结果为全国发病率为8.21/10万~15.76/10万,年均发病率为11.02/10万,甘肃省2009-2013年间发病率为25.17/10万~34.93/10万,丙肝发病率时空研究中甘肃为2类高发病率聚集区的结果一致。有研究显示,丙肝发病的热点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HCV感染者职业分类以农民居首[2, 10, 11]。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经济落后,吸毒多发,本研究探测发现高发病聚集区覆盖县(区)主要集中在甘肃省中西部流动人口数量较多的市州[12],这也与其他地区研究的HCV流行特点一致[2, 10, 11]。
[1] You HS, Jin S. EASL recommendations on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2011[J]. J Clin Hepatol, 2011, 14(4):307-308, 320. (in Chinese) 游宏声, 金生. 2011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意见介绍[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1, 14(4):307-308, 320. |
[2] Guo Y, Xiao GX, Sun HQ, et al. Temporal and spatial clustering of viral hepatitis C cases and its changing trend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J]. Dis Survill, 2014, 29(8):608-614. (in Chinese) 郭莹, 肖革新, 孙海泉, 等. 中国大陆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时空聚集性及变化趋势分析[J]. 疾病监测, 2014, 29(8):608-614. |
[3] Sun HQ, Xiao GX, Guo Y, et al. Spatial clustering and changing trend of hepatitis C prevalence during 2008-2012 in China[J]. Chin Public Health, 2014, 30(3):286-289. (in Chinese) 孙海泉, 肖革新, 郭莹, 等. 中国2008-2012 年丙肝流行规律及空间聚集性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3):286-289. |
[4] Waldhör T.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oran's I under heteroscedasticity[J]. Stat Med, 1996, 15(7/9):887-892. |
[5] Anselin L.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J]. Geograph Analys, 1995, 27(2):93-115. |
[6] Mohamoud YA, Mumtaz GR, Riome S,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 Egyp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ata synthesis[J]. BMC Infect Dis, 2013, 13:288. |
[7] Liu Y. Viral hepatitis C epidemic analysis of Luoyang city during 2001-2010[J]. Prev Med Trib, 2012, 18(7):545-546. (in Chinese) 刘英. 2001-2010 年洛阳市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2, 18(7):545-546. |
[8] You JX. Analysis of epidemiology for hepatitis C in Liaoyang city, 2001-2010[J]. Prev Med Trib, 2011, 17(3): 258-260. (in Chinese) 由继鑫. 2001-2010 年辽阳市丙型肝炎疫情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1, 17(3): 258-260. |
[9] Chu Q, Wu HY, Xue CY, et al. Acute viral hepatitis C epidemic analysis of Pudong New District of Shanghai during 2005-2009[J]. Shanghai J Prev Med, 2011, 23(9): 423-424. (in Chinese) 储强, 吴红岩, 薛曹怡, 等.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9 年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11, 23(9): 423-424. |
[10] Liu J, Yan J, Han J.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in Zhumadian city, 2005-2012[J]. Henan J Prev Med, 2014, 25(3):228-229, 242. (in Chinese) 刘建, 闫佳, 韩娟. 2005-2012 年驻马店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4, 25(3):228-229, 242. |
[11] Li H, Zheng KC, Huang WL, et 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in Fujian province, 2004-2009[J]. Dis Surveill, 2011, 26(3): 196-199. (in Chinese) 李宏, 郑奎城, 黄文龙, 等. 2004-2009年福建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 2011, 26(3):196-199. |
[12] Guo ZY, Liu HL.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Gansu province:Based on the six census data analysis[J]. Northwest Popul, 2013, 34(1):63-66, 72. (in Chinese) 郭志仪, 刘红亮. 甘肃省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基于六普数据的分析[J]. 西北人口, 2013, 34(1):63-66,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