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杜文聪, 杨婕, 周金意, 张永青, 施展, 赵丽霞, 武鸣. 2015.
- Du Wencong, Yang Jie, Zhou Jinyi, Zhang Yongqing, Shi Zhan, Zhao Lixia, Wu Ming. 2015.
- 江苏省2006-2013年哨点医院伤害监测
- Monitoring on injuries in Jiangsu sentinel hospitals, from 2006 to 2013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36(8): 852-856
-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5, 36(8): 852-856
- http://dx.doi.org/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5.08.018
-
文章历史
- 投稿日期:2015-01-14
2. 南京市浦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Puk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Zhangjiag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伤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此本文利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ational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NISS)2006-2013年江苏省伤害监测数据资料,分析伤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及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样本来源: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及经济发展的差异,并结合当地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基础,选取南京市浦口区(城市)和张家港市(农村)为江苏省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各选取3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浦口区3家哨点医院分别为浦口医院(二级乙等)、浦口区中医院(二级甲等)和浦口区中心医院(二级甲等);张家港市3家哨点医院分别是张家港市中医院(三级乙等)、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和张家港市南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甲等)。监测对象为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首次在哨点医院(包括急诊室、其他门/急诊及临床科室)诊断为伤害,并填写和录入《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的病例。因同一次伤害在同一哨点医院复诊的病例不作为监测病例。
2. 监测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慢病)中心统一制定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由各哨点医院医生或护士填报。各监测点CDC收集监测卡片并完成数据录入,定期逐级上报至中国CDC慢病中心并审核清理形成年度汇总数据库。本研究采用WHO伤害定义。伤害病例均为在医疗机构就诊并被诊断为某种伤害的患者。根据江苏省伤害发生的特点、伤害致死情况以及社会关注的程度将道路交通伤、跌倒/坠落伤和动物伤列为三大重点伤害类型。
3. 统计学分析:利用全国伤害管理软件统一录入监测资料,使用SPSS 15.0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 果
1. 基本情况:2006-2013年江苏省6家监测医院共报告伤害病例448 785例,符合分析者448 778例,其中2006年41 479例(9.24%),2007年45 802例(10.21%),2008年47 890例(10.67%),2009年55 904例(12.46%),2010年64 573例(14.39%),2011年64 971(14.48%),2012年58 593例(13.06%),2013年69 566例(15.50%)。男性283 533例(63.17%),女性165 245例(36.82%),男女性别比为1.72 ∶ 1。以25~44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39.42%),其次是45~64岁年龄组(25.67%)(表 1)。职业构成以生产运输设备及相关人员最高(27.55%),其次为商业、服务业人员(10.94%)和在校学生(10.68%);文化程度构成以初中最多(38.15%),其次是高中或中专(20.55%)。
2. 伤害特征:
(1)发生原因:前5位分别为跌倒/坠落伤、道路交通伤、钝器伤、刀/锐器伤和动物伤;男性伤害病例发生原因与上述排序一致,女性病例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为道路交通伤、跌倒/坠落伤、钝器伤、刀/锐器伤和动物伤。≤19岁的3个年龄组,伤害首要原因均为跌倒/坠落;其中0~4岁组动物伤比例为20.20%,居该年龄组伤害原因的第二位,烧烫伤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20~64岁的3个年龄组中,道路交通伤成为各年龄组伤害病例的首要原因,钝器伤和刀/锐器伤所占比例也有增加。≥65岁年龄组中跌倒/坠落伤成为首要伤害原因,其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表 2)。
(2)发生时间:两监测点伤害病例均以2月最少,之后逐渐上升。城市点在6月达到高峰,7、8月下降后于9月趋于平稳,11月再次下降;而农村点在7、8月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两监测点伤害发生时间均在07:00时病例数迅速增加,城市和农村点分别在10:00和09:00时达高峰,之后稍有回落,14:00和15:00达到小高峰后又逐渐下降,至23:00最低。
(3)发生地点和活动: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是公路/街道(31.58%)、家中(23.47%)及工业和建筑场所(21.38%)。其中男性病例的伤害发生地点位于前3位的是公路/街道(29.43%)、工业和建筑场所(27.26%)及家中(18.52%);女性病例伤害发生地点排序与总病例一致,分别为35.27%、31.96%和11.28%。≤14岁和≥65岁组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家中,其他年龄组首位伤害发生地点均为公路/街道。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娱乐活动(36.12%)、驾乘交通工具(25.26%)和有偿工作(24.78%)。其中男性前3位是娱乐活动(33.74%)、有偿工作(30.40%)和驾乘交通工具(23.78%);女性前3位伤害发生时活动排序和总病例一致,其比例分别为40.21%、27.79%和15.24%。
(4)伤害意图:全部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为主(92.65%),其他依次是故意(暴力/攻击)(6.36%)、自残/自杀伤(0.62%)和不详(0.38%)。男性故意(暴力/攻击)伤的比例(69.97%)高于女性(30.03%),女性自残/自杀伤的比例(63.94%)明显高于男性(36.06%)。在非故意伤害病例中,主要是跌倒/坠落伤(29.12%)和道路交通伤(28.24%);自残/自杀伤害病例中,主要是中毒(51.52%)和刀/锐器伤(33.89%);故意伤害病例中,主要是钝器伤(72.86%)(表 3)。
3. 临床特征:
(1)伤害性质:全部病例及分性别的伤害性质居前3位均是挫伤/擦伤(45.57%)、锐器伤/咬伤/开放伤(23.46%)和骨折(14.65%)。0~4岁年龄组前3位是挫伤/擦伤(42.44%)、锐器伤/咬伤/开放伤(32.82%)和烧烫伤(7.00%),≥65岁组前3位是挫伤/擦伤(36.75%)、骨折(29.60%)和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9.12%),其他年龄组伤害性质排序与总病例一致。
(2)伤害部位:全部病例伤害部位前3位依次为上肢(27.25%)、头部(26.59%)和下肢(24.91%)。其中男性病例前3位依次为头部(28.77%)、上肢(26.89%)和下肢(23.73%);女性病例前3位依次为上肢(27.88%)、下肢(26.92%)和头部(22.85%)。≤14岁组伤害部位主要是头部,≥65岁组伤害部位主要是下肢,其他年龄组为上肢。各伤害原因中,上、下肢部位受伤的主要源自跌倒/坠落伤,头部伤主要源自道路交通伤。
(3)伤害严重程度和结局:全部病例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且男性重度病例比例高于女性,农村病例重度伤的比例(1.63%)高于城市(1.39%)。全部伤害病例的伤害结局大多数是“治疗后回家”,农村点“观察/住院/转院” 病例的比例(22.99%)高于城市(17.67%)(表 4)。重度伤害病例多源自道路交通伤(42.58%),其次是跌倒/坠落伤(21.70%)。
4. 重点伤害类型分析:江苏省3种重点伤害类型中道路交通伤病例数从2006年缓慢增加,2010年迅速上升并于2011年达到高峰,之后又迅速下降至2012年趋于平稳;而跌倒/坠落伤病例数从2006年开始上升,到2010年稍有下降,2012年又急速上升;动物伤病例数的变化近几年比较平稳,直到2013年略有上升。 讨 论
2006-2013年江苏省6家伤害监测医院共报告448 785例,伤害报告病例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全部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72 ∶ 1,年龄构成比以25~44岁组例数最多,其次是45~64岁组,职业构成以生产运输设备人员及有关人员最高,主要伤害原因是跌倒/坠落伤、道路交通伤和钝器伤,均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1, 2, 3]。
本文全部病例中首要伤害原因是跌倒/坠落伤,而女性病例首要原因是道路交通伤,不同于段蕾蕾等[4]对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城乡不同性别人群伤害原因分析显示,农村女性病例的首要伤害原因是道路交通伤(30.03%),高于跌倒/坠落伤(23.99%),也高于男性道路交通伤(22.53%)。近年来,农村青壮年男性外出打工增多,留守妇女成为农村人口的主体,由于其道路安全意识薄弱,从而导致交通事故伤的比例远高于男性。此外,摩托车是道路交通事故肇事者的主要交通工具类型,且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又是农村妇女主要的出行工具,加之安全头盔佩戴率较低,也导致了农村女性多发生交通事故。≤19岁和≥65年龄组是跌倒/坠落伤的主要人群,其中≤14岁和≥65岁组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家中,主要是头面部挫伤和下肢骨折。我国老年跌倒的发生率与美国基本相当[5, 6],提醒应重视预防和控制老年人的跌倒。
本文城乡地区伤害发生的时间分布略有不同。城市主要发生在5、6月和9、10月,这与监测地区该季节人员活动频繁相关;农村地区伤害发生主要集中在7、8月农忙季节,致钝器伤和刀/锐器伤病例数增加,因此增强操作者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伤害意图分析显示,女性自残/自杀伤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 ∶ 1.77;监测期间自残/自杀伤病例数占所有伤害病例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0.80%下降至2013年0.55%,其中以女性下降最为明显,从2006年1.63%下降至2013年0.99%;此外自残/自杀伤害病例主要自伤方式是中毒(51.52%),均与高欣等[7]对2006-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自残/自杀病例的特征分析结果一致。在故意(暴力/攻击)伤中,男性故意(暴力/攻击)伤的比例高于女性,主要人群是青壮年(15~44岁),其中青少年(15~19岁)占7.73%,位居第二。WHO暴力伤害报告显示2000年全球共50万人死于暴力,且9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他杀比例最高的是15~19岁的男性[8]。所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一个引人瞩目的社会和公众健康问题。
近年来江苏省经济迅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有研究预测到2020年道路交通伤将成为全球第三位疾病负担[9]。本文道路交通伤害的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青壮年,这与国内[10]及全球[11]的流行态势一致。自2011年5月1日我国将醉酒驾驶纳入刑法,江苏省道路交通伤的数量在2011年也有明显下降。
由于本文伤害监测的对象仅仅限于医院门/急诊,缺乏代表性,因此不能对全人群伤害发生特征进行解释。
[1] Hong Y, Zhou TT, Yang MF. Injury monitoring analysis in Urumqi sentinel hospitals from 2006-2013[J]. J Xinjiang Med Univ, 2014, 37(10):1393-1400. (in Chinese) 红英, 周婷婷, 阳明芬. 2006-2013年乌鲁木齐市哨点医院伤害监测资料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7(10):1393-1400. |
[2] Wang SJ, Zhai YM, Tian XC.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juries from the Qingdao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 2007-2010[J]. Chin J Health Educ, 2013, 29(9):829-835. (in Chinese) 汪韶洁, 翟耀明, 田小草. 2007-2010年青岛市伤害监测病例分布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3, 29(9):829-835. |
[3] Yan W, Zhu LP, Chen YY, et al. Injury monitoring analysis in Jiangsu sentinel hospitals from 2009 to 2012[J]. J Jiangxi Med, 2013, 48(5):456-458. (in Chinese) 颜玮, 朱丽萍, 陈轶英, 等. 2009-2012年江西省哨点医院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J]. 江西医药, 2013, 48(5):456-458. |
[4] Duan LL, Deng X, Wu CM, et 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juries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J]. Chin J Epidemiol, 2010, 31(8):880-884. (in Chinese) 段蕾蕾, 邓晓, 吴春眉, 等.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8):880-884. |
[5] Kannus P, Sievanen H, Palvanen M, et al. Prevention of falls and consequent injuries in elderly people[J]. Lancet, 2005, 366:1885-1893. |
[6] Liu CX, Shen ZX.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fall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J]. Chin J Gerontol, 2013, 33(2):459-461. (in Chinese) 刘翠鲜, 沈志祥. 老年跌倒的特点与预防策略[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459-461. |
[7] Gao X, Duan LL, Yang C, et 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inflicted injury/suicide based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 from 2006 to 2013[J]. Chin J Epidemiol, 2015, 36(1):17-19. (in Chinese) 高欣, 段蕾蕾, 杨超, 等. 2006-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自残/自杀病例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36(1):17-19. |
[8] Chen DY, Yao YH, Zhou F, et al. The injury popular features analysis of violent aggressive adolescents[J]. Chin J Sch Heahh, 2010, 31(12):1504-1505. (in Chinese) 陈道湧, 姚玉华, 周峰, 等. 有暴力攻击行为青少年伤害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12):1504-1505. |
[9] Wang ZG. The monitoring,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traffic injuries[J/CD]. Injury Med:Elect Ed, 2013, 2(1):1-3. (in Chinese) 王正国. 道路交通伤害的监测和防治[J/CD].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3, 2(1):1-3. |
[10] Duan LL, Wu CM, Deng X, et al. Road traffic injuries in china, 2006-2008[J]. J Public Health Prev Med, 2010, 21(3), 10-13. (in Chinese) 段蕾蕾, 吴春眉, 邓晓, 等. 2006-2008年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状况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 21(3):10-13. |
[11] Yang YJ, Dai J, Wang WJ, et al. Epidemic trends of the road traffic injury in Yunnan, 2004-2006[J]. J Prev Med Info, 2013, 29(10):884-888. (in Chinese) 杨云娟, 戴璟, 王文杰, 等. 2004-2006年云南省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趋势[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3, 29(10):884-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