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黄家雍, 李翔, 谭芳, 唐仕云, 王伦旺, 黄海荣, 贤武
- HUANG Jiayong, LI Xiang, TAN Fang, TANG Shiyun, WANG Lunwang, HUANG Hairong, XIAN Wu
- 甘蔗新品种桂糖49号的选育与种性评价
- Breed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sugarcane variety Guitang 49
-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6, 12(02): 73-78
- JOURNAL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2016, 12(02): 73-78.
- DOI: 10.13321/j.cnki.subtrop.agric.res.2016.02.001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4-26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糖料甘蔗生产区,自2008年起每年种植面积均保持在100万hm2以上[1],但品种单一问题突出,新台糖系列品种种植面积过大。如2012/2013年榨季,全区糖料甘蔗总面积110.09万hm2,其中新台糖系列品种种植91.54万hm2,占总面积的84.1%,而新台糖系列品种又以新台糖22号种植面积最大,为75.64万hm2,占新台糖系列品种面积的82.63%,占全区糖料甘蔗总面积的69.5%[2]。在广西糖料甘蔗主产区桂南、桂中蔗区的部分市(县),新台糖22号面积高达95%以上[3]。随着种植年限增长,新台糖系列品种种性退化明显,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如新台糖16号抗旱性差、宿根矮化病严重,新台糖22号易感黑穗病、抗寒性和宿根性差、糖分和产量下降,直接影响蔗农和企业效益[4, 5]。近年来,广西蔗区加大推广桂糖系列、粤糖系列和福农系列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新品种[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使新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如2013/2014年榨季,广西糖料甘蔗总面积109.74万hm2,其中新台糖系列品种种植85.21万hm2,比2012/2013年榨季减少6.33万hm2,而新品种面积增加,仅桂糖21号种植达3.88万hm2,占总面积的3.53%[18]。总体上新品种种植比例仍然偏少,需要更多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推广应用。
桂糖49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选育的糖料甘蔗新品种,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品比、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比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早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强、较抗黑穗病,而且不易孕穗开花,综合性状优良,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选配与杂交桂糖49号(试验代号为:桂糖07-994)的亲本组合为赣蔗14号(♀)×新台糖22号(♂)。赣蔗14号(♀)株高中等,中茎,实心,易脱叶,早熟,高糖,宿根性、抗旱性和耐寒性强[19];新台糖22号(ROC22,♂) 是目前广西乃至中国大陆糖料甘蔗生产的主要当家品种,植株高大,脱叶性好,高产稳产,抗旱性强,适应性广,但耐寒性差、宿根性一般,易感黑穗病[20, 21]。组合亲本性状互补性强。亲本系谱见图1。该组合于2006年委托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子。
![]() |
图1 桂糖49号系谱图 Fig.1 The pedigree chart of Guitang 49 |
采用“五圃制”甘蔗常规育种程序选育方法。(1)2007年杂种圃试验。2月下旬播种育苗,实生苗长出3~4片真叶时单株假植于6孔×10孔塑料泡膜育苗盘上继续培育,6月初定植于大田,单株种植,株距0.3 m,行距1.2 m,行长10 m,按组合排列。当年建立杂种圃面积11.54 hm2,种植537个杂交组合共27.75万株实生苗,其中赣蔗14号×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以下称该组合)516株。2008年1月进行田间选拔,以植株生长势好、株型紧凑、中茎至中大茎、实心、有效茎多、易脱叶、不孕穗开花、无主要病害为选拔依据。赣蔗14号×新台糖22号组合共入选26个株系,入选率为5.04%。
(2) 2008年选种圃试验。行长7.0 m,行距1.2 m,每行种植4个株系,每个株系种植14~16个芽,双芽切段,株系间距0.5 m,每20行种1行新台糖22号(CK,下同)。11月初选,选拔标准与杂种圃相似,入选株系做好标记和记录;翌年2月决选,以CK为参照标准,侧重农艺性状、抗病表现和蔗茎充实度的选择,并取蔗汁测定锤度;该组合入选6个品系,试验编号定为桂糖07-991~桂糖07-996,其中编号桂糖07-994品系的有效茎多、蔗茎均匀、实心、脱叶性好、田间蔗汁锤度(BX°)达24.6%,比CK同期高3.8%(绝对值),综合性状优于CK。此外,2009年1月广西遭遇特大冰冻灾害天气,CK及大部分试验材料均出现叶片枯死、生长点和蔗芽腐烂、蔗茎剖面蔗肉呈水煮状或变黑等明显冻害症状,但桂糖07-994叶片、生长点和芽冻害症状轻微,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而备受关注。
(3) 2009—2010年鉴定圃试验。供试材料82个品系。行长7 m,行距1.2 m,3行区,播种量为97 500芽·hm-2,定量到行,随机种植,不设重复。每隔5个品系种植1个CK。生长期间调查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率、螟害枯心率、黑穗病率和梢腐病率;11—2月每月取样室内检测蔗糖分1次,共4次。收获前测量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同时调查花叶病、叶斑病、蔗茎水裂、脱叶性、空心蒲心和抗倒性等性状;收获时分别称重计产。桂糖07-994等20个品系的蔗茎产量、蔗糖分及主要农艺性状优于CK而入选。保留宿根试验继续观察。
(4) 2010—2011年预备品比圃。分2组试验,每组10个品系,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5行区,行长7.0 m,行距1.2 m,小区面积42.0 m2。1年新植1年宿根,调查项目和选拔标准与鉴定圃相同。试验结果为桂糖07-994等9个品系入选。
(5) 2011—2012品比试验圃。参试品种9个,1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方法、调查项目和选拔标准与预备品比试验相同。试验结果以桂糖07-994综合性状表现优于CK而入选,参加省级区域试验。
(6) 2013—2015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由广西农业厅种子管理局主持。区域试验参试品种11个,2年新植,1年宿根;生产试验为1年新植,CK均为新台糖22号。试验表明,桂糖07-994蔗糖分、蔗茎产量、糖含量及抗逆性等4项主要指标均符合广西糖料甘蔗品种审定标准,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蔗2015003号),命名为桂糖49号。
2 种性评价 2.1 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历年预备品比、品比、区试的新植和宿根主要农艺性状及抗逆性表现见表1 。从表1可知,桂糖49号平均出苗率为65.7%,平均分蘖率为163.8%,平均发株率为111.7%,分别比CK高4.3%、47.0%和41.9%;平均株高为299 cm,比CK矮13 cm;平均有效茎数达7.50万条·hm-2,比CK多1.78万条·hm-2,平均茎径为2.68 cm,螟害枯心苗率为2.38%,梢腐病发病率为0.94%,均与CK相当;黑穗病田间发病率为3.69%,比CK低5.26%。以上表明,桂糖49号具有出苗率高、分蘖力强、宿根性好、中大茎与有效茎多、较抗黑穗病的优良种性。
年份 | 试验 | 品种 | 出苗率 | 分蘖率 | 发株率 | 株高 | 茎径 | 有效茎 | 枯心苗率/% | 梢腐病率/% | 黑穗病率/% | 抗倒能力 | |||||
% | % | % | cm | cm | 万条hm-2 | ||||||||||||
2010—2012 | 预备品比、品比 | 桂糖49号 | 67.6 | 188.7 | 127.8 | 299 | 2.70 | 8.07 | 2.22 | 0.74 | 3.84 | 较强 | |||||
CK | 63.2 | 125.4 | 81.7 | 308 | 2.71 | 6.08 | 2.21 | 0.73 | 8.27 | 较强 | |||||||
比CK± | 4.4 | 63.3 | 46.1 | -9 | -0.01 | 1.99 | 0.01 | -0.01 | -4.43 | 相当 | |||||||
2013—2015 | 区试 | 桂糖49号 | 63.6 | 138.9 | 95.6 | 298 | 2.66 | 6.93 | 2.53 | 1.13 | 3.53 | 较强 | |||||
CK | 59.5 | 108.1 | 57.8 | 315 | 2.68 | 5.36 | 2.42 | 1.15 | 9.62 | 较强 | |||||||
比CK± | 4.1 | 30.8 | 37.8 | -17 | -0.02 | 1.57 | 0.11 | -0.02 | -6.09 | 相当 | |||||||
2010—2015 | 平均 | 桂糖49号 | 65.7 | 163.8 | 111.7 | 299 | 2.68 | 7.50 | 2.38 | 0.94 | 3.69 | 较强 | |||||
CK | 61.4 | 116.8 | 69.8 | 312 | 2.70 | 5.72 | 2.32 | 0.94 | 8.95 | 较强 | |||||||
比CK± | 4.3 | 47.0 | 41.9 | -13 | -0.02 | 1.78 | 0.06 | 0.00 | -5.26 | 相当 | |||||||
1)CK为新台糖22号。 |
从表2看出,桂糖49号在品比试验、区试和生产试验阶段,新植和宿根的蔗茎产量均比CK增产。2010—2012年预备品比和品比试验中,3年新植平均蔗茎产量达106.96 t·hm-2,2年宿根平均蔗茎产量达102.79 t·hm-2,3年新植2年宿根平均蔗茎产量达104.88 t·hm-2,分别比CK增产8.45%、11.83%和10.08%。2013—2015年广西区试2年新植平均蔗茎产量达109.62 t·hm-2,1年宿根平均蔗茎产量达98.96 t·hm-2,新植宿根平均蔗茎产量达104.29 t·hm-2,分别比CK增产8.74%、12.29%和10.39%;2014年广西生产试验平均蔗茎产量为105.89 t·hm-2,比CK增产10.18%。历年预备品比、品比和区试总平均蔗茎产量达105.02 t·hm-2,比 CK增产10.21%。以上表明,桂糖49号不仅高产,而且稳产性好。
年份 | 试验 | 植期 | 品种 | 蔗茎产量 | 比CK± | 含糖量 | 比CK± | 蔗糖分/% | ||||||||
t·hm-2 | % | t·hm-2 | %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平均 | ||||||||
2010—2012 | 预备品比、品比 | 3年新植 | 桂糖49号 | 106.96 | 8.45 | 17.08 | 13.41 | 14.46 | 15.58 | 16.94 | 16.88 | 15.97 | ||||
CK | 98.63 | 15.06 | 13.75 | 14.84 | 16.16 | 16.33 | 15.27 | |||||||||
2年宿根 | 桂糖49号 | 102.79 | 11.83 | 16.49 | 16.05 | 14.49 | 15.72 | 16.97 | 16.96 | 16.04 | ||||||
CK | 91.92 | 14.21 | 13.84 | 14.93 | 16.56 | 16.49 | 15.46 | |||||||||
新植、宿根 | 桂糖49号 | 104.88 | 10.08 | 16.81 | 14.20 | 14.48 | 15.72 | 16.97 | 16.96 | 16.03 | ||||||
CK | 95.28 | 14.72 | 13.80 | 14.93 | 16.56 | 16.49 | 15.45 | |||||||||
2013—2015 | 区试 | 2年新植 | 桂糖49号 | 109.62 | 8.74 | 16.19 | 12.82 | 13.90 | 14.80 | 14.90 | 15.40 | 14.75 | ||||
CK | 100.81 | 14.35 | 13.30 | 14.00 | 14.50 | 15.10 | 14.23 | |||||||||
1年宿根 | 桂糖49号 | 98.96 | 12.29 | 14.70 | 16.67 | 13.94 | 14.90 | 15.20 | 15.40 | 14.85 | ||||||
CK | 88.13 | 12.60 | 12.93 | 14.40 | 14.80 | 15.10 | 14.30 | |||||||||
新植、宿根 | 桂糖49号 | 104.29 | 10.39 | 15.43 | 14.64 | 13.92 | 14.80 | 15.10 | 15.40 | 14.80 | ||||||
CK | 94.47 | 13.46 | 13.10 | 14.20 | 14.60 | 15.10 | 14.24 | |||||||||
2014—2015 | 生产试验 | 1年新植 | 桂糖49号 | 105.89 | 10.18 | - | - | - | - | - | - | - | ||||
CK | 96.11 | - | - | - | - | - | - | - | ||||||||
总平均 | 桂糖49号 | 105.02 | 10.21 | |||||||||||||
CK | 95.29 | |||||||||||||||
1)表中各年份数据均为平均值,“-”为无检测数据。CK为新台糖22号。 |
由表2可知,桂糖49号在预备品比、品比和区试中,11—2月每个月的蔗糖分均高于CK。2013—2015年在南宁、崇左、北海、百色、柳州、河池6个区试点,2年新植1年宿根桂糖49号11月平均蔗糖分为13.92%,12月平均蔗糖分为14.80%,1月平均蔗糖分为15.10%,2月平均蔗糖分为15.40%,11月—翌年2月平均蔗糖分为14.80%,分别比CK同期高0.82%(绝对值)、0.60%(绝对值)、0.50%(绝对值)、0.30%(绝对值)和0.56%(绝对值);平均含糖量达15.43 t·hm-2,比CK增幅达14.64%。可见,桂糖49号是个早熟、高糖、产糖量高的糖料蔗新品种。
2.4 工艺品质优良甘蔗蔗汁重力纯度高可有效提高产糖率,是糖料甘蔗品种工艺品质优良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甘蔗纤维分含量与甘蔗抗倒能力关系密切。由表3可知,11—2月桂糖49号各月的蔗汁重力纯度均比CK高,11月为91.59%,12月为93.87%,翌年1月为94.13% ,2月为95.29%,分别比CK同期高1.85%(绝对值)、1.75%(绝对值)、0.51%(绝对值)和0.92%(绝对值)。11—2月重力纯度平均为93.72%,比CK高1.11%(绝对值);11—2月平均纤维分为11.54%,与CK相当,纤维分含量适中。
月份 | 纤维分/% | 重力纯度% | |||||
桂糖49号 | CK | 比CK± | 桂糖49号 | CK | 比CK± | ||
11月 | 12.21 | 12.23 | -0.02 | 91.59 | 89.74 | 1.85 | |
12月 | 11.66 | 11.68 | -0.02 | 93.87 | 92.12 | 1.75 | |
1月 | 11.16 | 11.13 | 0.03 | 94.13 | 93.62 | 0.51 | |
2月 | 11.12 | 11.11 | 0.01 | 95.29 | 94.37 | 0.92 | |
平均 | 11.54 | 11.53 | 0.01 | 93.72 | 92.61 | 1.11 | |
1)表中数据为南宁试点20次化验分析平均值。CK为新台糖22号。 |
2014年分别在广西的南宁、河池、崇左、百色、北海、桂林、柳州等7个市进行新植生产试验(表4),结果表明,桂糖49号在6个有效试点中5个试点蔗茎产量比CK增产,1个试点蔗茎产量与CK相当,平均蔗茎产量达105.89 t·hm-2,比CK增产9.84 t·hm-2,增幅10.18%。说明该品种在广西主要蔗区种植均可获得高产,适应性广。
品种 | 产量/(t·hm-2) | |||||||
南宁 | 河池 | 崇左 | 百色 | 北海 | 桂林 | 柳州 | 平均 | |
桂糖49号 | 123.92 | 116.78 | 95.16 | 87.75 | 101.31 | 110.42 | - | 105.89 |
CK | 118.17 | 97.15 | 81.28 | 87.85 | 95.15 | 97.06 | - | 96.11 |
比CK± | 5.75 | 19.63 | 13.88 | -0.10 | 6.61 | 13.26 | - | 9.84 |
1)“-”表示蔗地因水泡渍害,试验作废。CK为新台糖22号。 |
幼苗直立,幼叶较细,叶鞘紫色,植株直立;中茎,实心,蔗茎均匀,节间圆筒形,茎遮光部分呈青黄色,爆光部分呈深紫色,有黑色蜡粉,芽沟短浅,无生长裂缝和木栓斑,无汽生根;芽圆型,芽体较小,下平叶痕,上齐生长带,芽翼较大,位于中上部;根点黄色,2~3排,不规则排列。叶色浓绿,叶尖弯垂。叶鞘淡紫色,易脱叶; 57号毛群发达,但毛群柔软,叶片老熟时毛群易掉落。内叶耳短披针型,外叶耳过渡形。
3.2 生物学特性蔗种不易变质,耐贮藏,萌芽率高;分蘖力强,分蘖成茎率高;宿根发株率高,宿根性强;早熟、高糖、高产。高抗梢腐病,中抗黑穗病,抗倒伏能力较强;不易孕穗开花。
4 栽培技术要点桂糖49号萌芽率和出苗率高,分蘖力强,分蘖成茎率高,播种量以9.5~10.0万芽·hm-2为宜,可选中等肥力以上的水田或旱地种植,施足基肥,行距1.2 m,以利于机械化作业;冬植或春植蔗下种后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务必覆盖地膜,以增加地温和保持土壤水分,确保出全苗;水田种植应开好排水沟,防止渍害缺苗;苗期注重防治杂草和螟虫危害;及时追肥,培土,防止倒伏;桂糖49号宿根性强,可适当延长宿根年限,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致谢: 经艳、邓宇驰、刘晓燕、梁强、黎焕光、许树宁、罗亚伟、梁阗、杨荣仲、方位宽、庞华莒、罗志勇、莫磊兴、王天顺、何为中、丘立杭、翁梦苓、陈荣发、雷敬超、徐林、周忠凤、谢金兰、董文斌、李鸣和梁朝旭等技术人员参加了部分试验工作,谨此致谢!
[1]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年鉴2008[M].南宁:广西年鉴社,2008:270. |
[2]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年鉴2013[M].南宁:广西年鉴社,2013:173-174. |
[3] | 谢金兰,胡顺,陈以参,等.广西来宾桂宝蔗区甘蔗生产现状调查[J].中国糖料,2014(3):53-55. |
[4] | 韦昌联.广西蔗区新台糖22号种性退化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J].南方农业科学,2012,43(12):2113-2117. |
[5] | 李恒锐,蒙福山,邱文武,等.甘蔗新品种(系)筛选试验[J].中国糖料,2015,37(1):11-13. |
[6] | 李廷化,王伦旺,李翔,等.3个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的种性和丰产性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5):21-23. |
[7] | 黄家雍,张革民,刘海斌,等.甘蔗新品种桂糖21号的选育[J].中国糖料,2006,28(1):16-19. |
[8] | 张荣华,何红,张革民,等.宿根性特强甘蔗新品种桂糖29号的选育[J].中国糖料,2011,33(1):1-4. |
[9] | 黎焕光,谭裕模,谭芳,等.强宿根性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的选育[J].种子,2011,30(8):116-118. |
[10] | 王伦旺,廖江雄,谭芳,等.高产高糖抗倒伏甘蔗新品种桂糖4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8):1361-1366. |
[11] | 经艳,王伦旺,唐仕云,等.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5,11(4):230-235. |
[12] | 周忠凤,黄革文,黄日保,等.甘蔗新品种柳糖一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糖料,2011,33(2):10-12. |
[13] | 卢文祥,卢李威.甘蔗新品种桂柳05136选育与种性研究报告[J].甘蔗糖业,2015(4):1-5. |
[14] | 刘福业,杨俊贤,吴文龙,等.甘蔗新品种粤糖00-236蔗产量及其构成因子间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5):42-43. |
[15] | 李奇伟,刘福业,陈月桂,等.甘蔗新品种粤糖03-393(粤糖60号)的选育与种性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401-407. |
[16] | 邓祖湖,徐良年,林彦铨,等.甘蔗新品种福农41号的选育与评价[J].甘蔗糖业,2014(6):1-6. |
[17] | 邓祖湖,徐良年,林彦铨,等.甘蔗新品种福农39号的选育与评价[J].甘蔗糖业,2014(1):1-7. |
[18] | 徐良年,邓祖湖,林彦铨,等.甘蔗新品种福农38号的选育与评价[J].中国糖料,2014(2):4-6. |
[19]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年鉴2014[M].南宁:广西年鉴社,2014:172-173. |
[20] | 彭绍光.甘蔗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324-326. |
[21] | 陈如凯.现代甘蔗遗传育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
[22] | 贤武,杨荣仲,周会,等.甘蔗家系配合力研究与应用[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0,6(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