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崔娴淑, 迪吉, 洛嘉, 陈鸣
- Cui Xianshu, Di Ji, Luo Jia, Chen Ming
- 癌症疾病进展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progression
- 实用肿瘤杂志, 2019, 34(2): 135-139
-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2019, 34(2): 135-139
-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Y161707)
-
作者简介
- 崔娴淑(1992-), 女, 河南商丘人, 住院医师, 硕士, 从事心理社会肿瘤学研究.
-
通信作者
- 迪吉, E-mail:15297096801@126.com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8-05-18
2. 青海大学医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1;
3. 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肿瘤内科, 青海 西宁 810001
2. Medical College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01, China;
3. Department of Oncology, Qinghai Red Cross Hospital, Xining 810001, China
据GLOBOCAN世界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癌症病例较前新增加约140万例,死亡高达820万例[1],而我国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3]。由于癌症病种的多样性及不良预后,使癌症患者在接受诊断或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均要面对一系列自身情绪、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多重挑战。201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癌症痛苦管理指南指出焦虑和抑郁是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也将其归为心理痛苦,可严重影响癌症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加重癌症的进展[4-5]。因此,积极筛查发现癌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患病情况,分析发病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医护人员在肿瘤临床工作中及早对可能存在焦虑和抑郁的癌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避免或减轻其身心健康的进一步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22例癌症疾病进展患者初步筛查焦虑和抑郁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因素,为青海地区癌症患者各病程阶段的心理状况普查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基础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癌症疾病进展患者122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56例;年龄18~76岁,(52.04±10.27)岁,中位年龄59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病理确诊为癌症;(2)经影像学、病理及其余相关恶性肿瘤实验室检查后确定为癌症疾病进展;(3)意识清醒、能阅读文字和能正确理解并回答问题;(4)年龄≥18岁;(5)Karnofsky评分(KPS)≥60分,疼痛强度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3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癌症脑转移或脑部器质性病变;(2)存在家族或既往精神疾病史;(3)正在服用抗焦虑和抗抑郁等精神类药物及进行相关心理干预治疗;(4)存在乙醇、毒品或精神麻醉类药物依赖。
1.3 研究方法严格遵从本研究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入组患者,本院心理门诊医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入组的癌症疾病进展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初筛,并分析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
1.4 研究工具 1.4.1 患者基础情况调查表(1) 一般基础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籍贯户口地、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和医保类型等条目。(2)癌症相关病史资料:癌症诊断名称及分期、病程总时间、确诊为癌症疾病进展的检查方法、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评估[6]、KPS评分、NRS评分、既往及目前癌症治疗方案等。
1.4.2 SAS和SDS此二类量表是我国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肿瘤患者心理评估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表[7],主要适用于焦虑及抑郁患者的初期心理评估及多次复评。二者均包括20项问题(正向及反向),每项问题分4个等级,全部问题的累计总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数部分得出标准分。分数越高表示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负性情绪越严重。
1.5 质量控制 1.5.1 调查问卷填写(1) 一般基础情况调查问卷:由入组患者自行填写基础调查问卷。如患者因特殊原因不方便填写此部分问卷,可由患者家属或研究组成员遵从患者回答问题意见如实协助填写。本研究组成员在指导患者及家属填写调查问卷时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引导。(2)患者病史相关资料:由本研究组2位成员详细查阅患者的临床病历后进行如实填写及核对。问卷全部填写完毕后由本团队其他成员检查问卷所有项目填写的完整性。
1.5.2 焦虑和抑郁评估本院心理门诊医师使用SAS及SDS量表对就诊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的评估,指定其作为第三方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评估的质量监控,尽量减少非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评估时造成结果误差。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焦虑和抑郁发生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癌症疾病进展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及评分初筛情况所有患者中,存在焦虑状态94例(77.0%),SAS评分为(58.11±10.25)分;其中轻度焦虑51例(41.8%),中度焦虑25例(20.5%),重度焦虑18例(14.8%)。存在抑郁状态98例(80.3%),SDS评分为(60.48±10.20)分;其中轻度抑郁52例(42.6%),中度抑郁25例(20.5%),重度抑郁21例(17.2%)。
2.2 癌症疾病进展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单因素分析将122例癌症疾病进展患者的一般基础及临床资料按照有、无焦虑和有、无抑郁进行分类,采用χ2检验进行影响焦虑和抑郁状态发生的单因素分析得出,焦虑状态的发生情况在性别、文化程度、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及家庭年收入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及家庭年收入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 1)。
临床特征 | 例数 | 焦虑 | χ2值 | P值 | 抑郁 | χ2值 | P值 |
性别 | 6.393 | 0.011 | 10.283 | 0.001 | |||
男 | 66 | 45(68.2) | 46(69.7) | ||||
女 | 56 | 49(87.5) | 52(92.9) | ||||
年龄 | 5.765 | 0.056 | 24.246 | <0.01 | |||
≤40岁 | 16 | 11(68.8) | 9(56.3) | ||||
41~60岁 | 83 | 69(83.1) | 77(92.8) | ||||
≥61岁 | 23 | 14(60.9) | 12(52.2) | ||||
民族 | 2.176 | 0.313 | 3.576 | 0.165 | |||
汉族 | 97 | 79(73.8) | 81(83.5) | ||||
回族 | 8 | 5(62.5) | 6(75.0) | ||||
藏族 | 17 | 10(58.8) | 11(64.7) | ||||
文化程度 | 7.002 | 0.008 | 9.054 | 0.004 | |||
初中及以下 | 78 | 66(84.6) | 69(88.5) | ||||
高中及以上 | 44 | 28(63.6) | 29(65.9) | ||||
肿瘤类型 | 10.392 | 0.041 | 10.549 | 0.039 | |||
肺癌 | 20 | 16(80.0) | 15(75.0) | ||||
消化道肿瘤 | 42 | 36(85.7) | 38(90.5) | ||||
乳腺癌 | 21 | 16(76.2) | 18(85.7) | ||||
血液肿瘤 | 9 | 4(44.4) | 4(44.4) | ||||
妇科肿瘤 | 16 | 14(87.5) | 13(81.3) | ||||
其他* | 14 | 8(57.1) | 10(71.4) | ||||
肿瘤分期 | 9.074 | 0.005 | 10.056 | 0.008 | |||
Ⅱ期 | 14 | 6(42.9) | 7(50.0) | ||||
Ⅲ期 | 32 | 27(84.4) | 23(71.9) | ||||
Ⅳ期 | 76 | 61(80.3) | 37(86.8) | ||||
病程时间 | 4.458 | 0.069 | 3.399 | 0.084 | |||
<2年 | 85 | 70(82.4) | 70(84.7) | ||||
≥2年 | 37 | 24(64.9) | 24(70.3) | ||||
KPS评分 | 0.330 | 0.633 | 4.797 | 0.041 | |||
<80分 | 34 | 25(73.5) | 23(67.6) | ||||
≥80分 | 88 | 69(78.4) | 48(85.2) | ||||
家庭年收入 | 6.393 | 0.017 | 5.256 | 0.024 | |||
≤5万元 | 56 | 49(87.5) | 50(89.3) | ||||
>5万元 | 66 | 45(68.2) | 48(72.7) | ||||
医保类型 | 0.010 | 1.000 | 1.013 | 0.584 | |||
全自费 | 4 | 3(75.0) | 4(100) | ||||
医保报销 | 118 | 91(77.1) | 94(79.7) | ||||
注 *本研究纳入的其他肿瘤病种为肾癌2例、骨癌1例、副神经节瘤1例、睾丸癌1例、黏液肉瘤2例、鼻咽癌4例和软组织肉瘤3例. |
对单因素分析显示的影响焦虑状态发生的因素进行自变量赋值:因变量为有无焦虑,自变量为性别、文化程度、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及家庭年收入。
经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得出性别、肿瘤类型和文化程度为焦虑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表 2)。
因素 | B | SE | Wald | df | P值 | Exp(B) | Exp(B)95%CI |
性别 | 0.948 | 0.470 | 4.648 | 1 | 0.021 | 2.442 | 1.157~4.762 |
文化程度 | -0.476 | 0.201 | 3.926 | 1 | 0.038 | 1.782 | 1.513~2.976 |
肿瘤类型 | 1.486 | 0.847 | 8.204 | 1 | 0.004 | 5.332 | 4.761~6.239 |
肿瘤分期 | 0.366 | 0.249 | 0.803 | 1 | 0.341 | 1.597 | 0.968~2.479 |
家庭年收入 | 0.186 | 0.164 | 0.242 | 1 | 0.672 | 0.718 | 0.548~1.384 |
对单因素分析显示的影响抑郁状态发生的因素进行自变量赋值:因变量为有无抑郁,自变量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及家庭年收入。经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得出,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和文化程度为抑郁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表 3)。
因素 | B | SE | Wald | df | P值 | Exp(B) | Exp(B)95%CI |
性别 | 2.782 | 0.731 | 5.356 | 1 | 0.014 | 3.892 | 3.016~4.462 |
年龄 | 1.098 | 1.835 | 12.273 | 1 | <0.01 | 11.662 | 7.218~18.992 |
文化程度 | -0.416 | 0.598 | 4.376 | 1 | 0.040 | 1.581 | 1.399~2.580 |
肿瘤类型 | 2.192 | 1.003 | 8.416 | 1 | 0.002 | 8.490 | 6.347~12.761 |
肿瘤分期 | 0.417 | 0.227 | 0.747 | 1 | 0.394 | 1.078 | 0.728~1.759 |
家庭年收入 | 0.173 | 0.148 | 0.421 | 1 | 0.549 | 0.815 | 0.446~1.248 |
近年来,癌症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已得到全世界不同人群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的综合医院里,焦虑和抑郁状态与癌症所带来的躯体症状常合并出现,互相影响[8]。一项3 497例中国成人焦虑及抑郁调查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病率分别为49.7%和54.9%,高于没有癌症的成人(18.4%和17.5%)[9]。在现有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焦虑和抑郁对癌症的治疗和长期生活质量均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10-12],应高度重视防治癌症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
本研究初步筛查本院122例癌症疾病进展患者的心理状况,其中焦虑状态94例(77.0%),SAS评分为(58.11±10.25)分;抑郁状态98例(80.3%),SDS评分为(60.48±10.20)分;二者均以轻、中度为主。此项结果高于我国癌症患者焦虑发病率(32.0%~40.0%)及抑郁发病率(25.8%~58.0%)[13]。由于疾病进展可进一步加重癌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及不良预后,因此更易加深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和对疗效的疑虑,从而增加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本研究纳入的癌症疾病进展患者多处于中晚期,故焦虑和抑郁筛查结果接近于Yang等[14]报道的国内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病发展趋向。
本研究发现,性别、文化程度和肿瘤类型均是焦虑和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而年龄则单独为抑郁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及乳腺、妇科、消化道肿瘤的患者极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状态,中老年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状态。由于女性癌症患者较男性具有浓厚鲜明的家庭中心观念、性格脆弱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特点,加之一些妇科、乳腺肿瘤的手术方式和化疗的不良反应极易使女性因自身形象紊乱而加重自卑感,同时不少已婚女性还会害怕影响夫妻关系及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所以癌症疾病进展患者在诊治过程中极易猜测自己的疾病严重程度,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癌症疾病进展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病率有一定的年龄特点,均以40~60岁为主。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出,年龄是抑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与国内何明珠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年龄段的患者在生活中承担更多的家庭及社会角色,常存在家庭经济收入入不敷出、事业受影响、子女压力大及父母赡养等问题,易受到家庭成员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责任越大其心理压力也越大。
本研究结果提示,文化程度是癌症疾病进展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的负相关因素,此结果与张仙玲[16]和王志等[17]报道的文化程度高低与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病情况呈负相关相似。文化程度低者获取癌症相关治疗有效信息的渠道较少,理解力稍差,在诊治过程中常因为逐渐加重的躯体症状及较强的化疗不良反应而对自己的病情产生怀疑,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等消极心理状态。文化程度高的患者知识面较为广泛,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且相对具有更好的经济条件作为长期抗癌治疗的支撑保证。另外文化程度较高者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在治疗的同时不仅能分散注意力,而且可以使其看到生活的美好,减轻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
不同的肿瘤类型在癌症疾病进展患者焦虑和抑郁产生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显示,焦虑和抑郁发病率较高的为消化道肿瘤、肺癌、妇科肿瘤及乳腺癌患者。其中乳腺及妇科肿瘤常为女性患者高发,其焦虑和抑郁的发病情况也具有一定的性别偏向,与女性的性格、生活及生理需要密不可分[18]。在我国多数肺癌及消化道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多为中晚期,癌症疾病进展在加重损伤呼吸及消化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及躯体症状的同时,调整的治疗方案、增加的化疗药物种类和剂量所带来的多种不良反应也在进一步的加重患者的躯体不适感,此时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便随之而来,伴随在整个治疗过程和日常生活中[19-20]。
本研究调查发现,本院癌症疾病进展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本院将以此为研究基础,根据其不同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并鼓励患者家庭与社会的积极支持,加强癌症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减轻抗癌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并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来降低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提高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stimated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prevalence worldwide in 2012[EB/OL].(2016-05-15)[2018-5-10].http://www.oalib.com.
|
[2] |
Chen W, Zheng R, Baade P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2): 115-132. DOI:10.3322/caac.21338 |
[3] |
赫婕, 陈万青. 2016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58-69.
|
[4] |
齐伟静, 胡杰, 李来有. 2018.V1版《NCCN癌症临床指南:心理痛苦的处理》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15): 1765-1768.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21 |
[5] |
唐丽丽. 《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解读[J]. 医学与哲学, 2016, 11(37): 21-23. |
[6] |
石远凯, 孙燕.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132-140.
|
[7] |
游雪梅, 莫新少, 庞永慧, 等. 2001年-2014年我国应用量表进行肿瘤病人心理评估干预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护理研究, 2016, 30(3): 830-833. |
[8] |
诸索宇, 施慎逊. 重视躯体疾病中的焦虑与抑郁[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6, 15(5): 331-333.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6.05.004 |
[9] |
Yang YL, Liu L, Wang Y,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Chinese adults with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MC Cancer, 2013, 13(1): 393. DOI:10.1186/1471-2407-13-393 |
[10] |
De Iuliis F, Salerno G, Taglieri L, et al. Elderly woman with triple-nega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metronomic capecitabine[J]. Anticancer Res, 2014, 34(8): 4287-4291. |
[11] |
Li M, Fitzgerald, Rodin G. Evidence -base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 J Clin Oncol, 2012, 30(11): 1187-1196. DOI:10.1200/JCO.2011.39.7372 |
[12] |
Traeger L, Greer JA, Fernandez-Robles C, et al.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of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 J Clin Oncol, 2012, 30(11): 1197-1205. DOI:10.1200/JCO.2011.39.5632 |
[13] |
Tang LL, Zhang YN, Pang Y, et al. Validation and reliability of distress thermometer in Chinese cancer patients[J]. Chin J Cancer Res, 2011, 23(1): 54-58. DOI:10.1007/s11670-011-0054-y |
[14] |
Yang L, Yuan Y, Sun T, et al. Population-based cancer incidence analysis in Beijing, 2008-2012[J]. Chin J Cancer Res, 2015, 27(1): 13-21. |
[15] |
何明珠, 姜玲, 王静, 等. 肿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1): 60-62. DOI:10.3870/hlxzz.2015.01.060 |
[16] |
张仙玲. 恶性肿瘤患者强化心理疏导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 四川医学, 2014, 35(1): 143-145. |
[17] |
王志, 刘忠卫, 曾雪芸, 等. 基于EQ-5D-5L的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J].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8, 32(4): 320-326. |
[18] |
江妙玲, 林婷, 吴碧娟. 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 2014, 13(6): 46-48. DOI:10.3969/j.issn.1671-8283.2014.06.13 |
[19] |
曹建存, 王燕, 张丽, 等. 肺癌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及抑郁情绪改变分析[J]. 中国肺癌杂志, 2011, 14(4): 358-361. DOI:10.3779/j.issn.1009-3419.2011.04.10 |
[20] |
Nuhu FT, Adebayo KO, Adejumo O. Quality of life of subjects with cancers in Ibadan Nigeria[J]. J Ment Health, 2013, 22(4): 325-333. DOI:10.3109/09638237.2012.734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