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陈新艳
- CHEN Xinyan
- 武夷山4种福建植物新记录
- Four new records of Fujian provincial species in Wuyi Mountains
- 森林与环境学报,2019, 39(3): 320-322.
-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2019, 39(3): 320-322.
- http://dx.doi.org/10.13324/j.cnki.jfcf.2019.03.01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9-04
- 修回日期: 2018-11-23
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1]。武夷山国家公园有高等植物267科1 028属2 466种(包括种下分类等级);其中苔藓植物73科192属361种;蕨类植物38科83属248种;裸子植物7科16属19种;种子植物149科737属1 838种[2],并陆续有新种、新记录被报道[3-4]。2017—2018年进行福建省本土植物全覆盖调查中,在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采集到中华石杉[Huperzia chinensis (H. Christ) Ching]、蔓虎刺(Mitchellaundulata Sieb. et Zucc.)、透明水玉簪(Burmannia cryptopetala Makino)、二色五味子(Schisandra bicolor Cheng),以上4种均为福建省内首次记录,其中蔓虎刺属为福建省新记录属,现予以报道。
1 中华石杉Huperzia chinensis (H. Christ) Ching(图 1,A-C)
![]() |
注:A-C为中华石杉图;D-F为蔓虎刺;G-H为透明水玉簪;I-K为二色五味子。Note:A-C is H. chinensis;D-F is M. undulata;G-H is B. cryptopetala;I-K is S. bicolor 图 1 武夷山4种省级新记录植物 Fig. 1 4 new records of provincial species in Wuyi Mountains |
石杉科(Huperziaceae)石杉属,植株丛生。茎直立,高8~15 cm,中部直径1~2 mm,枝连叶宽1.0~1.5 cm,2~3回二叉分枝,枝顶常有芽胞。叶螺旋状排列,平伸,披针形,基部最宽,通直,长4~8 mm,基部宽约1.2 mm,基部截形,无柄,先端渐尖,边缘平直不皱曲,全缘,中脉不明显。孢子叶与不育叶同形;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两侧略露出,肾形,黄绿色。
产陕西、湖北、四川, 生于海拔1 800~2 100 m的路边、林下岩石缝,模式标本采自陕西太白山,福建新记录种[5]。2018年8月13日采集于武夷山黄岗山顶,生境为路边岩石缝中,采集人:陈新艳、陈善思等。凭证标本(WY20180834)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馆。
2 蔓虎刺Mitchella undulata Sieb. et Zucc.(图 1,D-F)茜草科(Rubiaceae)蔓虎刺属,匍匐草本,茎纤细,无毛。叶对生,叶三角状卵形或卵形,长1~2 cm,宽7~15 mm,顶端急尖,基部截平或圆,边缘具波疏齿,两面无毛;侧脉每边2~5条,两面不明显;叶柄长达0.5~1 cm。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约8 mm;萼半球形,顶部具4齿;花冠漏斗状,白色。果近球形,熟时红色,直径约8 mm。花期秋季,果期冬季。
蔓虎刺原产台湾北部,分布于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6-7],为福建新记录属。2018年7月26日采集于武夷山挂墩村,生境为小溪边潮湿石壁,采集人:陈新艳、苏享修等。凭证标本(WY20180620)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馆。
台湾海峡两岸植物区系关系密切,植物区系相互迁移分布。蔓虎刺原产于台湾北部,后来在浙江的丽水、福建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及福建南靖虎伯寮保护也发现有分布,该种在大陆的发现为台海植物区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3 透明水玉簪Burmannia cryptopetala Makino(图 1,G-H)水玉簪科(Burmanniaceae)水玉簪属,一年生、腐生草本。茎高6~15 cm,纤细,少分枝,白色;无基生叶,茎生叶鳞片状,紧贴或开展,披针形,长2~4 mm。花单朵或2~5朵排成2歧聚伞花序,直立,具短梗;翅白色;花被裂片黄色,花被管长2~3 mm;子房卵形,长约5 mm;翅狭,长8~11 mm,宽约1.5 mm。蒴果卵形,长约6 mm,不规则开裂。花期8月。
产我国广东、海南,日本亦有分布[8],福建新记录种。2018年8月13日采集于武夷山黄溪洲,生境为阴湿的林下,采集人:陈新艳、林晟等。凭证标本(WY20180710)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馆。
4 二色五味子Schisandra bicolor Cheng(图 1,I-J)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五味子属,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当年生小枝稍具纵棱,老枝皮纵向开裂,具明显的小瘤状凸起。叶近卵形或长圆形,长5~9 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中上部具胼胝质尖的疏离浅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侧脉每边5~8条;叶柄长1.5~3.0 cm,淡红色。花雌雄同株,稍芳香,直径1.0~1.3 cm;雄花花被片7~13片,雄蕊群红色,扁平五角形;雌花花被片与雄花的相似,雌蕊群宽卵球形。果序长4~7 cm;小浆果球形,种皮背部具小瘤点。花期7月,果期9—10月。
产于浙江、江西,生于海拔700~1 500 m的山坡、森林边缘[9],福建新记录种。2018年8月13日采集于武夷山黄岗山,生境为路边灌木林中,采集人:陈新艳、马良等。凭证标本(WY20180782)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馆。
[1] | 陈易之, 陈煊.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其开发利用[J]. 自然资源, 1995(2): 78–80,77. |
[2] | 徐欢欢.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与特征[J]. 武夷科学, 2007(23): 177–180. |
[3] | 刘初钿. 福建及武夷山新记录植物[J]. 武夷科学, 1995(12): 150–151. |
[4] | TANG Y, ZHU X X, PENG H, et al. Hemipilia galeata(Orchideae, Orchid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Fujian Province, southeastern China[J]. Phytotaxa, 2016, 245(4): 271–280. DOI:10.11646/phytotaxa.245.4 |
[5]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6卷:第3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3-4. |
[6] | 郑朝宗. 双果草属Mitchella L.:中国大陆茜草科的一个新纪录属[J].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8(2): 196–198. |
[7]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71卷:第2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59. |
[8]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16卷:第2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1: 174-175. |
[9]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30卷:第1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267-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