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与一般国际研究均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为老龄化社会。[1]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与老龄化的速度都增长迅速。《中国统计年鉴》和民政部公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 821万人,占比7%;而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3 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 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2010年到2040年的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2]而联合国的《世界人口预测》数据显示,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比重将超过30%,社会将进入超老龄化阶段。[3]
我国面临着巨大的人口老化和老年人照顾的压力。居家养老也成为了适合解决现阶段养老困境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与核心。[4]《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2015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养老政策定位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5-6]而且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孝道,家庭承担着养老的责任。
步入老年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机能开始减退,运动能力下降,行动缓慢。感觉分析器官的衰退也使老年人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减弱,如视力、听力减退,这往往导致老年人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下降。[7]因此,老年人对于环境变化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不容易察觉及闪避危险的环境空间,从而导致许多意外伤害的发生。因此,当居家养老时,居住环境的安全因素应列为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现在的老年人居住环境和场所都是以正常人的人体尺度和行为为标准,忽视了老年人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可能会造成的障碍。在这种有障碍空间中,某些不合适的空间尺度、居家设备或物品的使用可能会对老年人造成致命的伤害。
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在建筑学界提出无障碍设计这一新的建筑设计方法[8]。美国在1961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此后,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9]在我国,2008年北京残疾人奥运会的召开使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热潮[10],但这些都仅是注重城市街道与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目前国内有比较完善的无障碍法规体系[11]。但是其中施行的有关老年人与无障碍环境的相关法规中,《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与《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条例主要针对于残疾人服务。2012年国务院令第622号公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其目的是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关于做好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通知》《住宅厨房及相关设备基本参数》《住宅卫生间功能及尺寸系列》等则较少涉及正常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老年人的相关设置。[12]
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无障碍标准(包括政策层面与无障碍设计原则)以及国内外已有的相关评估工具的探讨,思考如何发展居家养老无障碍环境安全的评估指标,设计出一套给老年人居住环境初级通用的评估工具,作为居家养老安全工作推动的参考,让照顾者和被照顾者都安心。其实,目前已有许多对老年人身体健康与心理层面进行评估的量表,涉及老年人多个层面的评估,包括详细到生活各个方面的多种指标。这些量表十分丰富且成熟,例如有老年人健康评估表、自理能力评估表、生活能力评估表、跌倒风险评估表、认知功能评估表等,仅仅关于常见慢性疼痛评估的量表就包括McGill疼痛问卷表、简洁疼痛问卷、疼痛不适量表,等等。如中国还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由民政部发布并于2013年10月1日实施,②详细到生活各个方面的各种指标。但是这些涉及老年人生活各层面的评估工具对于老年人居家环境的安全因素或者居家无障碍则关注较少,直到目前也没有一套比较标准且成熟的评估工具为老年人居家无障碍环境的评估参考或使用。本文通过引进规范的国际评估工具,结合国内生活情形进行修改,形成本土化的老年人居家无障碍环境评估工具,为老年人居家生活提供参考。
二、老年人与居住环境(一) 老年人的特性
进入老年阶段后,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老化过程所带来的各项身体机能的变化主要包括骨骼退化、关节退化、肌肉与筋力退化、步行能力衰退、视力减退、听觉退化、嗅觉退化、触觉迟钝。除了生理外,人的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例如智力方面,老年人的认知和智力功能有所减退,处理复杂问题的速度下降;在记忆力方面,老年人的知觉速度下降,处理形成记忆信息的能力发生改变;学习能力下降,等等。[13]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逐渐老化,同时也伴随着精神活动能力减弱、人格改变和情绪变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意外的危险频率相对提高,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例如,自理能力下降容易导致意外伤害。老年人因视力下降、听力减退、平衡能力下降和反应速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因跌倒或自理能力下降造成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一直在上升。[14]
造成老年人意外发生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两大类,[15]也可以分为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16]外在因素主要为环境障碍,内在因素包括多个层面而且不易测量。因此,在居家养老领域存在着环境调适的必要性,社会工作者应该考虑帮助家庭和老年人策划居住环境方面的调整,让老年人可以适应这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
(二) 老年人的居住状况
目前老年人的居住状况参差不齐,城乡差距大,而且老年人居住的房屋大部分设备质量环境比较差。目前我国公办养老机构数量短缺,民营养老机构的质量良莠不齐,国家统计局于2015年2月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末全国养老床位551.4万张,其中养老年人员288.7万人,养老床位空置率近50%。[17]《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则显示,2015年末全国养老床位增加到669.8万张。[18]不管是基于拥有住房还是在机构养老费用方面的考量,③经济状况加上中国文化传统情境的影响,居家养老的意愿仍占据主流,这既符合中国的传统习惯,也是适应老年人居住现况的主要养老方式。[19]
在老年人的居住状况中,老年人与配偶同住的比例最高,占总体的39.6%。[20]该调查还显示,城乡老年人独立居住比例呈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独居比例增多,发生意外容易错失抢救时机而导致死亡,类似事件在近几年新闻里也屡见报导。[21]因此,在居家养老中更应重视造成老年人伤害的任何条件或原因,在居家设备与物品的无障碍环境方面必须考虑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 老年人与无障碍环境
人在进入老龄化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因而对环境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应消除妨碍或者限制老年人正常活动空间的不利条件,创造方便老年人的社会活动空间环境。[22]
环境因素与老年人意外伤害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居家环境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如灯光太暗或太亮、有眩光,光滑的地板,滑动的垫子,破旧或卷曲的地毯,门槛过高,过道有障碍物,橱子过高或过低,液体溅出,过低的椅子、床,不固定的家具或是摆放混乱,马桶过低、无扶手等。[23]老年人特殊的身体状况加上这些环境障碍,极易使老年人在家中发生意外。
居家养老的环境应该适应老龄化社会,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无障碍设计法规是改善老年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点。但是,我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主要注重城市的公共环境,在城市环境设施上完善城市空间的无障碍连续性。[24]虽然有关部门也已经出台了许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但多限于对单个设施的技术规定,[25]现行的居家服务体系在环境的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也不多。
三、老年人无障碍居家养老环境的标准与原则理想的居家环境状态是无障碍环境,但是生活环境的现实却充满障碍。理想的无障碍环境可以提升老年人的日常独立生活能力与自主能力。在老年人住宅的无障碍设计与规划上,我国与其他国家都已制定出一定无障碍设计的标准与实施原则。
(一) 无障碍环境评估的理论依据
对老年人住房无障碍的评估应结合老年人的特性、居住状况、老年人与无障碍环境3个方面,从理论上考虑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生活习惯、社会接触等方面,尽可能长时间维持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
老年社会工作常见的理论有社会角色理论、社会活动理论、社会撤离理论、社会继续理论等,[26]因此,我们在环境上应避免建筑的不便或障碍造成老年人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减少,以免造成社会支持的缺乏,不利于老年人身体与心理健康;环境上要求便捷与省力,将日常活动的困难降到最低,使老年人尽量能够生活自理;[27]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28]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来改造无障碍空间,并在环境的布置上留出一定量的安静空间,以便于老年人休息。
而且,对居家养老无障碍环境标准的评估应着重从空间(消除室内高差)、装置(设置扶手、地面防滑)、设备(家具尺寸、安全电源)这三方面考虑。[29]老年人居住环境无障碍的研究涉及建筑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老年人工作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从事老年社会工作更需要培养团队工作能力,协调和配合不同的学科,共同开展老年人服务工作。
(二) 无障碍环境评估之法源依据
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大致有6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公共建筑的出入口、门、道路等对高度、宽度、坡度进行明确的界定:[30]一是在一切公共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其坡度应不大于1/12;二是在盲人经常出入处设置盲道,在十字路口设置利于盲人辨向的音响设施;三是门的净空廊宽度要在0.8米以上,采用旋转门的需另设残疾人入口;四是所有建筑物走廊的净空宽度应在1.3米以上;五是公厕应设有带扶手的座式便器,门隔断应做成外开式或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进入;六是电梯的入口净宽均应在0.8米以上。
在我国,无障碍环境的标准主要以国家行业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31](1991年10月1日起实施)、《无障碍设计规范》[32](2012年9月1日起实施)、国务院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33](2012年8月1日起施行)和建设部和民政部及中国残联联合发布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34](2012年9月1日起实施)为主,其他有关的还包括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住宅厨房及相关设备基本参数》[35]与《住宅卫生间功能及尺寸系列》[36]。
本文评估标准主要根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居住建筑包括:建筑出入口;过厅和走道、地面;楼梯、坡道和电梯;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阳台;门窗。评估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上9个部分(有些做了具体调整),评估的具体标准(如配套装置的高度、宽度等)则主要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国家标准、《住宅厨房及相关设备基本参数》及《住宅卫生间功能及尺寸系列》中的具体要求。
(三) 老年人无障碍居家养老环境设计原则
“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建设幸福老年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指导养老社会政策发展的重要理念。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来看,老年人无障碍居家养老环境设计和实施应该遵循四个原则。
其一为易用性。[37]例如,为老年人设计的家具,应符合他们的特殊人体尺寸,操作符合其运动机能和感觉特征,功能设置符合其特殊需求,要求使其够得着、拿得起、按得动,做到会用、好用、易用。
其二为安全性。[38]在家里可能有许多对正常人来说没有安全问题的地方,但是对老年人来说则可能存在障碍,而且老年人较不容易察觉及闪避危险的空间设计,导致摔倒、跌落、碰撞、夹伤、接触危险物等事故。因此,走道、楼梯、卫生间等常用通道的两面应增加保护性的扶手、抓杆等,或者对老年人的卫生间进行防水、防滑改造,配备安全扶手等。[39]
其三为便利性。指减少环境给老年人带来的障碍。[40]如卫生间洗手盘应高0.8 米,抓杆高0.85 米,可以避免老年人使用时过度弯腰;坐便器应在0.40~0.42 米之间,方便老年人坐下与起立;[41]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做诸如老年人使用方便、易识别等细节上的调整。
其四为舒适性。[42]只有使用起来舒适,老年人才会乐于去用,老年人才愿意参与进来,并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舒适、体贴、周到和细致。
四、无障碍居家环境评估(一) 国内外相关评估工具
我国目前常用的评估工具多从国外直接翻译引进。例如在居家环境中运用比较多的是居家危险因素评价工具(Home Fall Hazards Assessments,HFHA),主要应用于社区居住老年人的家庭危险因素评价。居家危险因素评价工具(HFHA)可以减少居家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从而减少老年人发生跌倒。[43]该评价工具涉及具体的室内家具高度和摆放位置,甚至包括移走家中对行走造成障碍的物体、走道应安装把手等细节部分。
央视新闻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也联合提出了“家居环境危险因素评估表”[44],主要包括门廊、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楼道、阳台、其他等8个层面的内容。虽然评估内容相对于居家危险因素评价工具(HFHA)较为简单,但该评估表的设置主要由我国本土的老年人居住建筑与室内环境发展而来,内容较符合我国老年人的现实状况,可作为评估标准的参考。
另外,上海市专门开展了居家环境危险因素评估。虽然其主要是针对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评估,但评估的方法也可为老年人居家环境提供参考。例如,其具体的评估方法是入户家庭访视,包括针对居家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实地观察和现场询问,并对居家环境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测试以及对家庭中危险因素进行拍照或录像。[45]该方法虽然没有涉及具体的评估标准,但是仍可为居家养老无障碍评估的具体执行提供参考。
国际上目前开发应用的针对老年人居家环境安全评估的标准量表主要有四个。
第一,Westmead Home Safety Assessment(WeHSA)是2007年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Lindy Clemson所开发的专门针对跌倒的环境危险的评估量表,由72个条目构成,不仅包括一般居室,还特别关注跌倒高发的浴室评估。与跌倒相关的其他因素,如起坐、穿鞋、药物等因素也包括在其中,主要适用于职业治疗师(occupational therapist)进行专业评估。[46]
第二,Home Falls and Accidents Screening Tool(HOME FAST)则是较短的25个条目的标准化评估表,如果对所有危险因素的答案均为“否”,则说明居室环境安全,但没有标准化评分系统,不能评估危险等级。[47]
第三,SAFER Home是加拿大Chui等研究小组研究设计的接近心理测量量表标准的评估表,由12部分、74个条目构成,包括居住情况、活动、环境危险因素、厨房、家务、进食、浴室和厕所、药物(包括成瘾类药物)、娱乐、沟通、游走及照护12个方面,是职业治疗师用于社区失能老年人和成人的评估工具。[48]
第四,Cougar Home Safety Assessment(CHSA)是由Fisher等研究小组从1997年开始发表并不断完善到现在的4.0版本。[49]CHSA主要应用于治疗师对降低居家危险因素的评估中,它的构成分为不同部分具体条目,内容分为多个层面,结构性明显,既有统计危险因素的数量,又有自己的评分。[50]
另外,我国台湾学者针对安养中心的无障碍居住环境,采用中原大学建筑研究所胡富杰所发展的无障碍空间评估架构进行研究,将环境评估表主要分为评估因子、评估准则、机构现况3个方面,评估的内容包括室外通路、室外出入口、停车场、入口大厅、走廊通道,室内包括室内坡道、楼梯、室内出入口、电梯、居住单元。[51]
目前国内对于居家无障碍环境评估的关注相对较晚于其他发达国家。本文结合相关无障碍政策与条例的内容与要求及相关理论支持,并依据国际标准,在居家环境中以这些标准和原则为基础,并借鉴已有评估工具的优秀经验和评估表的模式,尝试发展居家养老环境无障碍的评估工具。
(二) 居家养老无障碍环境的评估
本研究制定的评估表内容主要分为9个层面、33项评估因子,如表1所示,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出入口;公共走道、地面;楼梯、电梯;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厨房;阳台;门窗。[52-56]某些没有具体标准的评估因子以表1中的评估内容为准。
![]() |
表 1 居家养老无障碍评估工具 |
居家养老环境无障碍评估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应不断地从老年人具体生活状况和环境着手,切实考虑老年人的需要;同时还要将心理学、医学和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全面安全的服务,营造令老年人及其家人都安心的生活环境。
在社会工作领域,老年社会工作通常包括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包括健康服务和健康照顾相关的服务)、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精神问题的解决、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等。老年社会工作主要的介入措施包括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提供支持性辅导、发展支持性服务、改变和调整环境。对环境改变和调整的领域则往往需要与建筑学、景观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对于居住环境无障碍的评估也需要多学科的融合,这对于社工专业既是挑战,也是一次机遇,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内容也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本文所做出的只是最基本的居住环境评估,设计无障碍空间的衡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作为最基本的居家无障碍环境标准的参考。针对居家养老无障碍评估工具的研究,仍需验证检验其信度和效度。希望政府及民政单位可以采纳,在推进老年人居家养老发展的同时,把无障碍环境也列入评估的重点,鼓励民众关注无障碍环境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环境。居家环境方面“无障碍环境”的考量,可以让老年人不至于过早被送进养老机构,使他们在适当的居家照护下,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和正常人一样拥有与家人共处、在地老化的机会。安全的无障碍居家养老环境,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平等的居家活动空间,让老年人自己能够独立自由地生活,也可以使家人安心。
本文的不足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理想的无障碍环境应按照老年人发展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状态,进行不同的环境设置,例如老年人居住环境应按老龄阶段从自理、半自理到全护理变化全过程的不同需要,或老年人不同身体和心理状况进行设计;第二,居家无障碍是一个需要多学科融合的议题,还应结合其他领域的知识与专家共同探讨,发展出完善的评估体系与模式。本文仅探讨了最基本的评估内容,作为评估工具需要一定的实用性及可行性,以在评估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期待以后能够对该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②老年人能力评估(Ability assessment for older adults)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2013年8月29日由 民政部发布,于2013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
③2010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城镇老年人拥有自己产权住房的占75.7%,农村拥有自己产权住房的为71.2%;在入住养老机构意愿方面,城镇老年人自报个人(家庭)每月平均可承担费用1 016元,农村承担费用为172元。
[1] | 杨魁信, 邵宁. 人口学词典(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Population)[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2. |
[2] | 穆光宗, 张团.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50(5): 29-36. |
[3] |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 世界人口预测(2015版)[EB/ OL]. [2017-05-10]. 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publications/world-population-prospects-2015-revision.html. |
[4] | 丁建定. 居家养老服务, 认识误区, 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确认文章标题是否有误)[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2): 20-26.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EB/OL]. [2017-06-30].http://www.gov.cn/flfg/2012-12/28/content_2305570.htm. |
[6]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 [2017-06-30].https://wenku.baidu.com/ view/f37f05d6eefdc8d377ee3238.html. |
[7] | 王小荣, 许蓁, 贾巍杨. 无障碍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
[8] | 残疾人联合会. 2016无障碍环境建设" 十三五”实施方案[EB/ OL]. [2017-04-03]. http://www.cdpf.org.cn/zcwj/zxwj/201610/ t20161026_571430.shtml. |
[9] | 刘维. 中英老年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的比较研究[D]. 天津: 南开大学, 2009. |
[10] | 张秋梅. 城市街道家具的生态设计[J]. 城市问题, 2010(4): 38-4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cswt201004008&dbname=CJFD&dbcode=CJFQ |
[11] | 贾巍杨, 王小荣. 中美日无障碍设计法规发展比较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4(4): 116-120. |
[12] | 张晓筱. 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居家养老无障碍环境探讨[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6(08): 12-17. |
[13] | 邱天助. 老年学导论[M]. 台北: 巨流出版社, 2011. |
[14] | 方碧媚. 跌倒的危险因素评估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J]. 浙江临床医学, 2014, 16(1): 157-158. |
[15] | HUANG T T, ACTON G J. Effectiveness of Home Visit Falls Prevention Strategy for Taiwanese Community-Dwelling Elders: Randomized Trial[J]. Public health nursing, 2004, 21(3): 247-256. DOI: 10.1111/phn.2004.21.issue-3. |
[16] | 杨荣森. 老年人的跌倒与骨折预防[J]. 台湾老年医学暨老年学杂志, 2008, 3(2): 78-90. |
[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3-28]. http://www.stats.gov.cn/ 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
[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7-04-20]. http://www.stats.gov.cn/tjsj/ 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 |
[19] | 马贵侠, 叶士华. 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化实践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6): 35-40. |
[20] | 吴玉韶. 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4. |
[21] | 赵明利, 宋葆云, 叶文琴. 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安全现状评估及对策[J]. 全科护理, 2011, 9(6): 547-548. |
[22] | 曾思瑜. 高龄者居住空间规划与设计[M]. 台北: 华都文化出版社, 2009. |
[23] | 高茂龙, 王静, 宋岳涛, 等. 社区老年人跌倒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 实用老年医学, 2015(5): 402-404. |
[24] | 赵忠超, 赵军. 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1(7): 26-30. |
[25] | 张秋梅, 袁傲冰, 李薇. 城市街道家具的无障碍设计[J]. 城市问题, 2011(4): 42-44. |
[26] | 李宗派. 老化概念(Ⅱ)-行为科学之老化理论与老化理论研究趋势[J]. 台湾老人保健学刊, 2007, 3(2): 25-61. |
[27] | 李阿秀, 姜秋婕. 浅谈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J]. 经营管理者, 2014(3): 388-388. |
[28] | 张明伟, 邹晓英.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探索老年人休闲环境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4): 267-267. |
[29] | 巩继红. 关于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的思考[J]. 甘肃科技, 2011(10): 134-135. DOI: 10.3969/j.issn.1000-0952.2011.10.051. |
[30] | 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EB/OL].[2017-03-28]. http://www.gov.cn/fwxx/cjr/content_1307089.htm. |
[3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EB/OL]. [2017-06-30]. http://fss.mca.gov.cn/article/ywbz/201405/ 20140500646176.shtml. |
[3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无障碍设计规范[EB/OL]. [2017-06-30]. http://www.mohurd.gov.cn/gsgg/gg/jsbgg/201205/ t20120504_209758.html. |
[3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EB/OL]. [2017-06-30].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_0/ jsbwjbzde/201301/t20130105_2124. |
[34]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EB/OL]. [2017-06-30].http://www.mohurd.gov.cn/ gsgg/gg/jsbgg/201205/t20120504_209758.html. |
[35] | 住宅厨房及相关设备基本参数[EB/OL]. [2017-06-30].http://www.standardcn.com/standard_plan/list_standard_content.asp?stand_id=GB/T@11228-2008. |
[36] | 住宅卫生间功能及尺寸系列[EB/OL]. [2017-06-30]. http://www.standardcn.com/standard_plan/list_standard_content.asp?stand_id=GB/T@11977-2008. |
[37] | 张彬渊, 张雪颖. 对老年人所用家具的几点思考[J]. 家具, 2015(5): 32-33. |
[38] | 邢刚, 杨子江.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住宅设计探讨[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7(2): 11-14. |
[39] | 刘颖. 老年人住宅问题探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9): 282-283. |
[40] | 孙艳, 乔峰. 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室内设计[J]. 科技风, 2008(9): 219-219. |
[41] | 钱治科, 盛那. 浅谈卫生间的无障碍设计[J]. 价值工程, 2013, 32(4): 110-111. |
[42] | 杨谆, 曹宝新, 李冰. 人口老龄化与适老性住宅设计[J]. 中国市场, 2013(32): 55-57. DOI: 10.3969/j.issn.1005-6432.2013.32.022. |
[43] | 龙黎黎. 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研究——以城市老年人为主要研究对象[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
[44] | 家居环境危险因素评估表[EB/OL]. [2017-06-30]. http://news.cntv.cn/2014/09/28/ARTI1411870606699580.shtml. |
[45] | 姚玉华, 姚晨, 喻彦, 等. 上海市虹口区某街道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评估[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3):421-423.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xxws201403035 |
[46] | CLEMSON L, FITZGERALD M H, HEARD R. Content validity of an assessment tool to identify home fall hazards: The westmead home safetyassessment[J]. British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1999(4): 171-179. |
[47] | MACKENZIE L, BYLES J. Reliability of the home Falls and Accidents Screening Tool (HOME FAST) for identifying older people at increased risk of falls[J].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2002(5): 266-274. |
[48] | CHIU T, OLIVER R. Factor analysis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SAFER-HOME[J]. OTJR: occupation, participation and health, 2006(4): 132-142. |
[49] | FISHER G S, KINTNER L, COSTULAS D, KOZLEVCAR J, et al. Home modification outcomes in the residences of older people as a result of Cougar home safety assessment (version 4. 0) recommendations[J]. Californi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2008(6): 87-110. |
[50] | FISHER G S, BAKER A, KOVAL D, et al. A field test of the Cougar Home Safety Assessment (version 2. 0) in the homes of older persons living alone[J]. Australian occupational therapy journal, 2007(2): 124-130. |
[51] | 林熅如, 陈淑珍, 郭桂秀, 等. 高龄者在安养中心的无障碍居住环境分析: 以 " 松德园” 安养中心为例[J]. 台湾老人保健学刊, 2006, 200(2): 4-9. |
[52] | 蔡心妤. 高龄化社会之无障碍卫浴环境研究——以德国与台湾老人安养机构为例[D]. 台北: 台北科技大学创新设计研究所, 2005. |
[53] | 许畅达, 许立巍, 练宁. 适合中国老年人使用的住宅内无障碍设施设计研究[J]. 艺术与设计 (理论), 2007(3): 102-104. |
[54] | 袁圆. 中外老年住宅产品初探[J]. 科技智囊, 2009(6): 32-36. |
[55] | CUTLER L J. Assessment of physical environments of older adults[M]//ROBERT L K, ROSALIE A K. Assessing older persons: 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60-379. |
[56] | TOMITA M R, SAHARAN S, RAJENDRAN S, et al. Psychometrics of the Home Safety Self-Assessment Tool (HSSAT) to prevent fall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2014(6): 71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