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Vol. 18Issue (1): 24-30.
0

引用本文 

吴金凤, 刘忠权. 社会工作伦理研究热点趋势分析——基于共词分析法[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1): 24-30.
WU Jinfeng, LIU Zhongquan. Analyzing the Research Focus Trends of Social Work Ethics: Based on Co-Keyword Analysis[J]. 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2018, 18(1): 24-30.

基金课题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社会工作职业共同体行为自律性研究”(GD13XSH07)。

作者简介

吴金凤(1985— ),女,汉族,讲师,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督导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8-27
社会工作伦理研究热点趋势分析——基于共词分析法
吴金凤1,2, 刘忠权1     
1. 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广东 湛江,524048;
2. 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台湾 台中,40704
摘要: 采用共词分析法,通过梳理近20年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文献发现,2009年以后社会工作伦理的研究呈现增长的趋势,以伦理学、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期刊为主要刊载阵地,将研究热点分为三大领域:中国传统文化参与建构本土化社会工作伦理的关系研究;社会工作实务处境化的伦理困境与伦理抉择的干预研究;围绕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的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研究。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在制度上促进专业助人服务与我国传统思想的融合,借鉴伦理决策模型,结合本土情景解决社会工作领域的伦理议题,最后应注重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的研究与教学。
关键词: 社会工作伦理    共词分析    传统文化    本土化    伦理抉择    
Analyzing the Research Focus Trends of Social Work Ethics: Based on Co-Keyword Analysis
WU Jinfeng1,2, LIU Zhongquan1     
1. Law & Political School,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48, China;;
2.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Tunghai University, Taichung, 40704,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 of co-keyword analysis to survey research literatures of social work ethics in recent 20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of social work ethics tends to grow after 2009, and they were mainl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s concerned with ethics and social work. Research focus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areas,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social work ethics, the ethical dilemma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ethical choic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social work ethics education centering 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It suggests tha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urther promote the link and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s in the work mechanism. Drawing the model of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we should solve the ethical issue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work; lastly, research and teaching of social work ethics should be given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 social work ethics    co-keyword analysis    traditional culture    localization    ethical choices    

社会工作伦理在《美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被定义为,“社会工作依据其哲学信念与价值取向,发展而得的一套伦理实施原则,以作为引导与限制助人活动或行为的依据。”[1]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制度化伴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而发展。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意味着我国社会工作从草根发展进入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发展阶段。同年,民政部与人事部连续出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以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3]2008年首次开启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考试工作,为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迈出重要的一步。2007至2009年国家启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后,全国各地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一过程催生了社会工作伦理制度方面的建设与发展,2012年12月民政部首次发布《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4],尝试以此来规范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其原因是,社会工作是一门具有强烈价值色彩的学科,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的专业助人活动,强烈的价值判断及道德特质直接影响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与成效,这也正是社会工作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本质区别。基于社会工作价值为本的专业特质,伦理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曾任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伦理修正委员会主席的Reamer提出,伦理是社会工作的“生命线(lifeblood)”[5],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能确保实现专业使命、界定专业角色职责、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指引处理伦理难题、约束社工善用权力。[6]

有关社会工作伦理的学术研究与实务的应用在西方比较丰富和广泛,而我国社会工作在本土化与专业化过程中对其实务遵循和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无论在学理上还是实务上都应重点关注社会工作伦理议题。因此,回顾及梳理社会工作伦理研究的热点领域,对社会工作伦理内涵、社会工作伦理发展、社会工作实务指引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科学计量方法对社会工作伦理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力图绘制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研究的热点图谱,为社会工作伦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

共词分析法主要是应对现今文献呈现爆炸式增长的状况,采用文献主题及高频关键词分析统计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反映某一学科在一定时期研究的发展趋势、热点及速度。共词分析主要采用关键词聚类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主要通过聚类图呈现关键词之间的类团关系;多维尺度分析主要通过二维平面坐标图呈现关键词的热点程度。[7]本研究使用崔雷等开发的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和SPSS20.0作为主要研究工具。首先,提取关键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导出的文献题录信息提取阈值为3以上的30个高频关键词。其次,生成共现矩阵。利用BICOMB自带功能生成共现矩阵,并保存为Excel格式。再次,进行聚类分析。通过SPSS20.0导入共现矩阵,生成相似矩阵及相异矩阵,并对相异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聚类图。最后,使用SPSS20.0进行多维尺度分析,获得热点知识图谱,并进行综合性社会工作伦理热点分析。

(二)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文献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方法为,采用高级检索功能,输入主题为“社会工作”并含“伦理”,选择“精确”。为了提高所选样本的权威性及代表性,选择核心期刊及CSSCI为提取条件。另外,选取《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管理》《社会福利》期刊为检索对象。虽然这3类期刊并非CSSCI及核心期刊,但他们是社会工作专业学术领域的主要期刊,在社会工作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时间范围选择2016年以前的,共获得138篇文献,经过剔除无作者名、刊物介绍、新书速递等不规范的题录信息后,最终得到135篇有效文献。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自带“导出/参考文献”功能导出题录信息,并保存为TXT格式文档。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高频词统计与分析

第一,高频关键词统计及分析。为提高文献分析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本研究利用BICOMB自带的修改功能,合并或筛选词意相近的关键词。例如,伦理选择、伦理抉择与伦理决定统一归为“伦理抉择”;将专业教育、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教学统一归为“社会工作教育”;将社会工作方法、专业方法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统一归为“社会工作方法”。经过规范化处理后共计得出379个关键词,总频次为579次。依据孙清兰提出的高低频词临界值计算公式[8]进行计算,得出频次为3以上的高频关键词30个(见表1),占词频的35.58%,关键词词频比例有效。从表1数据可以发现:医务社会工作、社区矫正、老年社会工作、临终关怀、汶川大地震是社会工作实务伦理中出现的主要领域;社会工作教育是教授社会工作伦理的重要场域;本土化、职业化是社会工作伦理研究的重要议题;案主自决、保密、伦理守则、伦理困境是社会工作伦理研究非常重要的内容。

表 1 社会工作伦理研究高频关键词

第二,文献数量分析。根据所选样本发表年限进行统计并绘制单线图(见图1)。从图1来看,2000年后社会工作伦理相关研究开始陆续出现,2009年开始处于增长的趋势。这与2006年来社会工作职业化推进有很大关联,特别是2012年民政部发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提升了学者对社会工作伦理的关注与研究。

图 1 1998—2016年社会工作伦理研究的期刊论文数量

第三,文献作者及来源期刊分析。文献作者方面,江娅、皮湘林、孙健、付立华、孙建丽、曾群等人在社会工作伦理相关研究中具有较高影响力。文献被引量及下载量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江娅的《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和价值冲突》、皮湘林的《社会工作伦理的理论视域》、孙健的《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在中国本土化的探讨》、付立华的《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伦理的运用探析》、孙建丽的《论医务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冲突和伦理困境》以及曾群的《人情、信任与工作关系:灾后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的伦理反思》。这些优秀的文献对社会工作伦理研究产生积极影响。期刊来源统计分析方面,除了社会工作类专业期刊《社会工作》(46篇)、《社会福利》(9篇)、《社会工作与管理》(6篇)为主要的刊登社会工作伦理的期刊外,《学术交流》和《伦理学研究》刊登社会工作伦理研究较多。由此来看,对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研究议题的关注程度有待提高。

表 2 刊载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文献量前十位的期刊

(二) 高频关键词分析

在相异矩阵中,通过数字的大小来反映两个关键词间的亲疏远近。数值越接近1,两个关键词的距离越疏远;数值越接近0,两个关键词距离越近。[9]表3来看,距离社会工作关键词距离最近、关系最密切的关键词依次是本土化(0.54)、专业化(0.57)、伦理困境(0.67)、社会工作伦理守则(0.74)、医务社会工作(0.85)、社会工作介入(0.95)、社会工作伦理(0.96)、社会工作教育(0.99)。可以通过表3中部分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推断,现有文献中,探讨社会工作伦理结合本土化、专业化、伦理困境的多于探讨社会工作伦理结合伦理守则、社会工作教育、专业价值观、社会工作介入等的文献。

表 3 社会工作伦理研究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三) 高频词聚类图与热点知识图谱分析

聚类分析是共词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以共词出现的频率为分析对象,把关联密切的主题聚集在一起形成类团,[10]通过类团的集聚效应,发掘该学科研究的领域与方向。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在相似矩阵的基础上,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图(见图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将30个高频关键词聚类情况分为四个小类团。类团一主要包括中国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专业价值观、工作实务等6个关键词;类团二主要包括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教育等5个关键词;类团三主要包括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社会工作方法及社区矫正3个关键词;类团四主要包括伦理抉择、案主自决、伦理困境、传统文化等16个关键词。

图 2 社会工作伦理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图

由J.Law于1988年提出的热点知识图谱,通过关键词所在二维平面图的象限以及关键词距X轴与Y轴的距离,可以判断该研究领域的成熟程度。[11]利用SPSS20.0多维尺度分析功能,得出二维平面热点知识图谱(见图3)。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绘制社会工作伦理热点知识图谱,从而进一步探索社会工作伦理在各个领域的热点与趋势。本研究将社会工作伦理划分为四大领域。第一领域的关键词分布在第一、第二象限,聚焦于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研究。一般而言,该领域内部联系紧密并处于研究网络的中心地位,聚集大量的研究,趋于成熟稳定。第二领域的关键词横跨第三、第四象限,聚焦于社会工作伦理教育方面的研究,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社会工作在参与灾后重建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也引发社工伦理在教育领域的探讨。一般而言,该领域的工作有正规的机构研究,但整个网络处于网络的边缘。第三领域的关键词分布在第二象限,聚焦于社会工作伦理在实务中应用的探讨,此领域的研究在整个研究网络中有较大的潜在重要性。第四领域的关键词分布在第四象限,聚焦于社会工作发展与社会工作伦理关系研究,在研究中处于边缘地位,重要性较小,[12]为此不对第四领域做进一步探讨。

图 3 社会工作伦理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研究的热点聚焦于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社会工作实务与伦理抉择、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研究三大领域。

三、讨论

整合上文聚类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学术成果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综合文献内容,以下针对三大研究热点做进一步梳理与探讨。

(一) 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参与建构本土化社会工作伦理的关系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讨论我国传统宗教思想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本土化实践过程的伦理议题。宗教思想方面,江娅追溯社会工作在东西方发展历程后认为,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是西方社会工作伦理思想的来源,而儒教、佛教分别对应的仁爱思想、慈悲精神是中国社会工作本土伦理思想的来源。[13]同样研究宗教思想对社会工作伦理思想影响的还有孙健和杜立婕。孙健从传统的佛教、儒家思想与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方面论述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在我国本土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水土不服”与“异化”等问题,提出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过程需要进行“范式转移”,积极吸纳本土文化与思想精髓,以发展本土社会工作伦理,解决实务中的伦理困境;[14]杜立婕通过论述中国佛教中平等、慈悲、福田、布施等诸多伦理思想与西方社会社会工作伦理相同的价值观,提出佛教与社会工作可以融合,以回应社会工作本土实践面临的伦理议题。[15]本土化实践方面,张晓红从价值移植、专业自主性、专业精神及人文关怀四方面对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决策妥协于福利系统、专业发展依附于政府、资源缺乏以及过度重视量化的绩效评估出现的价值伦理议题提出警醒;[16]潘绥铭则认为,西方专业关系准则在本土化应用过程面临人际信任强于制度信任,人情关系优于职业关系等中国传统文化冲突,提出解决之道在于社会工作本土实践过程要培养社会工作者的道德品质、公众的道德监督,以谋求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是符合中国文化情境下的社会工作伦理处遇准则。[17]这些探讨围绕植根于西方文化脉络下的西方社会工作在引入中国后如何结合中国特色文化以更好地在地化、情景化、本土化。未来研究应继续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参与建构本土化社会工作伦理的作用和价值,积极加强现行制度融合,以打破目前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缓慢的困境。

(二) 聚焦于社会工作实务处境化的伦理困境与伦理抉择的干预研究

伦理抉择具有交互性特点,是环境与社工在服务情境中相互作用的产物,而非仅是个人特质的产物。[18]为此,只有研究与发展本土相关的伦理抉择,达成系统化的伦理决策,才能应对社会工作中不断出现的伦理困境。目前有关这方面的讨论主要在医务、老年、青少年、灾后社会工作领域以及艾滋病、癌症患者等特殊群体的干预研究上。孙建丽认为,医务社会工作领域主要存在机构抑或案主以利益为导向、患者知情权或医疗机构适度隐瞒、患者自决与否等伦理困境。为此,她参考Reamer所提出的伦理抉择原则,并结合我国的社会传统特性,提出适应性原则、知情原则、保密原则、尊重患者原则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困境。[19]刘斌志认为艾滋病患者信息保护与公众利益产生伦理冲突,基于社会工作的伦理抉择和考量,提出艾滋病患者信息有限度公开方式,目的在于促进社会接纳和艾滋防治;同时社会工作者需要提供后续支持,包括人权的保障、社会融合的促进、信任的医患关系的建立以及多层面人本服务的提供。[20]灾后社会工作领域,曾群参与了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对实务中出现的专业关系及专业界限的伦理问题进行反思,认为西方社会工作避免双重关系、强调制度信任,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熟人社会、多重人际信任关系不同,提出社会工作者在本土情境下建立以提升服务对象的福利及“无害”原则的专业关系。[21]儿童、青少年、老年、社区矫正等其他社会工作领域的伦理议题也有所讨论。[22-23]另外,伦理守则是社会工作者的行为标准和道德理想,为社工提供伦理指引,魏永娟从制定机构、内容及执行强度三个维度比较美国、英国及我国港台地区伦理守则的异同之处,提出我国完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建议。[24]总的来说,未来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及实务领域中需借鉴西方完善的伦理抉择原则及决策模式,结合本土情景解决伦理议题,以提升服务对象的福祉。

(三) 聚焦于围绕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的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研究

只有不断提高伦理风险管理的专业课程教育,才能协助社会工作者更谨慎地处理伦理的选择,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25]换言之,社会工作伦理教育是保障专业服务品质的重要前提。罗肖泉从教育主体、教育过程来看社会工作伦理教学研究,提出理论传授、体验学习、反身性思考的整合式教育模型。[26]吕新萍认为伦理的问题贯穿整个专业教育过程的始终,在专业伦理教育中可采取行动反思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问题为本、体验式学习等方法,加深学生对专业价值伦理的认识,达成运用专业理念对个人行为和价值观反思的教学目标。[27]赵芳认为,碎片化的伦理教育以及任意性的伦理解释不利于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社会工作伦理教育应纳入课程体系,并将社会工作伦理教育作为社会工作核心价值培养的重要环节。[28]价值观、知识和技巧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铁三角”,其中价值观是伦理议题的基础,决定伦理的抉择,价值观是专业教育的基础与核心,未来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研究最重要的是专业价值观教育。如何厘清专业职责,促成专业角色的合理且有效承担是伦理教育研究的目的与价值所在。

四、结束语

审视社会工作伦理研究形势,无论是学界还是实务界都对社会工作伦理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推进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务指导。然而于宏大的社会工作发展理想与复杂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情境而言,现有的社会工作伦理研究仍过于薄弱,并存在一些需要我们正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碎片化研究多而系统性研究少,如有关社会工作伦理的研究资料多以区域性发展案例或个别机构服务案例为主,相关成果在代表性和应用性上明显不足。二是研究方法单一,以质性研究为主而量化研究偏少。多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回顾法等,而较少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法等。多以描述性和解释性研究居多,而探索性与预测性研究偏少。三是纵向追踪性研究欠缺,学界多从某个具体的时点研究,而缺乏持续的追踪,特别是伦理抉择后对专业关系、专业成效的追踪研究。四是专业术语规范性不足,如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与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社会工作实务与实务工作、伦理抉择与伦理决策、社会工作方法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等,为此,建立统一标准的专业词汇是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①资料来源:江娅,《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和价值冲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皮湘林,《社会工作伦理的理论视域》,《伦理学研究》, 2009年第2期;孙健,《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在中国本土化的探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付立华,《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伦理运用探析》,《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孙建丽,《论医务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冲突和伦理困境》,《医学与哲学》, 2008年第17期;曾群,《人情、信任与工作关系:灾后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的伦理反思》,《社会》,2009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 皮湘林. 社会工作伦理的理论视域[J]. 伦理学研究, 2009(2): 39-43.
[2] 吴金凤. 香港督导者与本土督导者的实践对比[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4): 33-3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EB/OL]. (2006-07-31). http://www.gov.cn/zwgk/2006-07/31/content_350714.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EB/OL]. [2017-07-12]. http://www.mca.gov.cn/article/ yw/shgzyzyfw/fgwj/201507/20150700850347.shtml.
[5] 易钢. 社会工作职业与伦理价值重建[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8(6): 95-97.
[6] 曾华源.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伦理概论[M]. 台北: 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11.
[7] 冯元, 彭华民. 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热点可视化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3): 61-66.
[8] 孙清兰. 高频词与低频词的界分及词频估算法[J].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2, 18(2): 78-81.
[9] 许婷婷, 陈秋珠, 郭文斌. 我国近十年自我概念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10): 85-89.
[10] 李中国, 黎兴成.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状况分析——基于2005-2015年CNKI文献的共词分析[J]. 教育研究, 2015(12): 59-66.
[11] 李雅, 侯海燕, 朱建春, 等. 知识图谱方法在科研选题中的应用研究——以乙酰甲喹纳米乳的研制及药效评价研究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9): 84-91.
[12] 王曰芬, 宋爽, 卢宁, 等. 共现分析在文本知识挖掘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 33(2): 59-64.
[13] 江娅. 社会工作的伦理基础[J]. 道德与文明, 2003(5): 31-34.
[14] 孙健. 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在中国本土化的探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5(3): 58-62.
[15] 杜立婕. 中国佛教社会工作的伦理与实践——基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本土经验[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8(5): 74-82.
[16] 张晓红. 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以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模式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4): 23-29.
[17] 潘绥铭, 侯荣庭, 高培英. 社会工作伦理准则的本土化探讨[J]. 中州学刊, 2012(1): 98-102.
[18] FRANKENA W K. Thinking about Morality [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80.
[19] 孙建丽. 论医务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冲突和伦理困境[J]. 医学与哲学, 2008, 29(17): 36-38.
[20] 刘斌志. 艾滋患者信息公开的伦理困境及其社会工作出路[J]. 学术论坛, 2011, 34(11): 75-80.
[21] 曾群. 人情、信任与工作关系: 灾后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的伦理反思[J]. 社会, 2009, 29(3): 176-182.
[22] 罗肖泉. 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议题[J]. 社会工作, 2007(1): 15-19.
[23] 冯元, 彭华民. 社会工作伦理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困境探析[J]. 前沿, 2012(9): 103-106.
[24] 魏永娟. 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制定、完善与国际比较[J]. 社会工作, 2011(9): 27-29.
[25] REAMER F G. Social Work Values and Ethics [M]. 3 rd e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6.
[26] 罗肖泉. 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的模式与目标[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2(3): 100-104.
[27] 吕新萍. 价值理念的传递——MSW《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教学的经验与反思[J]. 社会工作, 2011(2): 27-29.
[28] 赵芳. 社会工作伦理教育: 现状与反思[J]. 社会工作, 2012(6):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