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Vol. 22Issue (4): 86-92.
0

引用本文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YU Tieshan, JU Zheng. Mutual Embedment of Politics and Professionalism: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 and Advanced Service of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Taking 27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in D City in Guangdong as an Example[J]. 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2022, 22(4): 86-92.

基金课题

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201902095);东莞理工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 (202002005);东莞理工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专项项目 (GC300501-094)。

作者简介

于铁山(1986—  ),男,汉族,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区治理.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1-12-21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
于铁山 , 居正     
东莞理工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广东 东莞,523800
摘要: 党建引领是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重要“法宝”,这一过程表现出政治与专业的高度互嵌性。基于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的实地调研与个案访谈,考察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专业服务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机构成立党支部极大地拓展了其政治发展空间,社会工作机构党支部覆盖率的不断提高,使其得以吸纳一支年轻化、专业化与本土化的党员社会工作者队伍。一方面,社会工作机构以空间、身份与服务为载体,分别通过党建场景沉浸、党建角色连接、党建专业认同实现政治与专业的互嵌;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机构存在党建场景沉浸碎片化、党员社会工作者角色失调、党建项目专业认同低等问题,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党支部    社会工作机构    党员社会工作者    互嵌    
Mutual Embedment of Politics and Professionalism: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 and Advanced Service of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Taking 27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in D City in Guangdong as an Example
YU Tieshan , JU Zheng     
School of Law and Social Work,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
Abstract: The guiding role of Party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which shows a high degree of mutual embedment between politics and professionalism. Based on the field research and case interviews of 27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in D city in Guangdong,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Par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 of the institu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rty branches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stitutions, and the increasing coverage of their Party branches can absorb a team of Party members social workers who are young, professional and localized. On the one hand,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take space, identity and service as the carrier to realize the mutual embedment of politics and specialty through scene immersion, role connection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Party build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such problems as the fragmentation of scene immersion, the role imbalance of Party members social workers, and the low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Party construction. Therefore,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the guiding role of Party construction    Party branches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Party members social workers    mutual embedment    

社会工作机构对于党建的重视是考察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国家不断重视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纷纷将党建摆在突出的位置,坚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通过党建引领机构事业发展,并自觉将党建工作贯穿机构日常运转和业务发展全过程,突出政治功能,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社会发展。为何社会工作机构主动成立党组织,党建如何发挥对专业服务的引领作用,党员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党员社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问题均有待进一步回答。以此为基础,本研究重点研究社会工作机构党建现状,党建如何引领业务发展,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等。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思路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研究发现,民企党组织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水平,党组织引导民营企业投入了更多的生产性活动。[1]随着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社会组织党建研究日益受到关注[2],大部分研究围绕社会组织党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展开,并由此衍生出三种研究视角。

第一种是社会组织“嵌入式”党建模式,即党组织充分运用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及资源优势,提高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影响力[3]。从嵌入形式来看,执政党嵌入社会组织主要通过制度强制、人员安排和利益诱导实现[4],并从经历早期的刚性嵌入与柔性融入相结合[5],到当前的嵌入转向融合的过程[6]。其他研究从结构、认知、文化与政治四个方面考察党建对社会组织的有效嵌入[7]。嵌入视角有助于理解社会组织与党建的关系,但是这类研究多强调单向嵌入,忽略嵌入的双向性。

第二种是“政治引领”社会组织视角,这部分研究将社会组织党建置于国家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框架下加以考察,放眼社会工作产生的条件,党政催生是必要条件之一[8],社会工作的推进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发展或权力结构变迁[9],从传统的行政治理转向政治引领,表现为强制和互惠策略[10]。社会组织党建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升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和公信力,提高政治地位。[11]在实证层面,研究发现政治关联在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该视角敏锐观察党建如何外在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相对忽略社会工作机构对于党建的内在驱动。

第三种是社会组织党建功能视角,部分研究指出党建工作作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对社会组织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且党建形态经历“谈党建—做党建—促党建—融党建”这一过程 [13]。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与建设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依托,体现了引领与自主的统一。[14]由此出发,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政治要求,可以达成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契合,最后实现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升。在实现路径上,党建与业务的融合主要从价值共享、资源整合和反向嵌入三个方面展开[15]。在实证层面,基于四川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76家社会组织共有84 家成立了党组织,占总数的48.0%,接近一半的社会组织有了党组织,基本完成了政党对社会组织的嵌入。[16]在功能性方面,社会组织党建有助于提升社会组织在内部管理、战略制定、资源动员和政策倡导等方面的能力水平。[17]社会组织党建对于地区社会组织数量增长和发展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资源依赖效应、制度吸纳与嵌入效应 [18]。具体到社会工作机构,广州市在社会工作机构党建方面积累有益经验,如广州市强化以评估促进党建的导向作用,将党建工作纳入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将党建内容纳入全市社会工作继续教育课程。[19]该视角有助于解释社会组织为何重视党建,但是未能指出社会工作机构在实践层面如何实现政治与专业的融合。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研究十分丰富,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机构的党建受到的关注略显不足,仅有少数研究关注党建社会工作者岗位[20]与社会工作“以红领专”现象[21],相对缺乏社会工作机构党建方面的一手资料,从而影响研究的深度与针对性。众所周知,党建工作是社会组织重要的政治优势,考察社会工作机构的党建从无到成立的过程深刻体现社会工作政治性与专业性的互动与耦合,考察两者的交织与演化历程有助于厘清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缘起、专业定位与未来走向。据此,本研究立足于三个方面探讨社会工作机构党建与服务的关系,从宏观层面考察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党支部的历史脉络及其实践价值,具体包括社会工作机构有无建立党支部及党员规模;从中观层面获取社会工作机构党建活动内容,特别是如何以党建引领服务项目及其探索;从微观层面关注社工党员在疫情防控与专业服务方面的表现及功能,进而回答党建如何影响社会工作机构专业服务开展。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取调查分析法,选取广东省D地作为研究地点。D地是我国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2021年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经过多年发展,D地现有社会工作机构40余家,专职社会工作者达1 000多名。通过在40余家社会工作机构中重点考察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的党建现状,发现这27家社会工作机构在社会工作者规模与承接政府服务项目方面都是社会工作机构的中坚力量,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经费从近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资料收集方面,主要包括三个来源。一是收集社会工作机构党支部相关信息,主要包括机构党员人数,以及党支部活动相关材料,如党支部规章制度、党课资料、党员学习教育资料、主题党日活动、党员民主评议、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等、社会工作机构官方网站党支部板块内容等。这部分资料主要从量化的角度考察社会工作机构党建现状。二是实地调研走访社会工作机构的党建场地与宣传栏并查阅台账档案等,并与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人、党员社工进行深度访谈,重点获取社会工作机构党员社工如何理解自身的角色与定位。三是调研社会工作机构服务项目,从项目运转的角度考察社会工作机构如何将党建与专业服务相融合。

三、社会工作机构党建现状与特征分析

社会工作机构的大量出现则始于2006年,社会工作机构的蓬勃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党员加入。党员社工的双重身份赋予社会工作政治性与专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以党员社工的形式,将党建工作与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相结合,向广大群众传递党的关心与关怀。

(一) 社会工作机构党支部建设现状

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才能引领社会组织往正确方向发展,更好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机构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大局的原则。社会工作机构从加强法人治理和规范运作的角度突出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引领带来的政治引领、文化引领、资源引领、规范引领和专业引领。

表1可知,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中,共有18家成立党支部,占比为67%,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机构均成立党支部。从党员数量来看,GK机构共有党员18人,正式党员12名,预备党员6名。DZ机构共有党员70名,预备党员3名。GXH机构现共有党员8人,其中流动党员4人(党籍在户籍所在地社区),预备党员1人。HY机构共有正式党员15人,LT共有党员34人,其中正式党员30人,预备党员4人。LM机构共有党员6人。LY机构共有社工党员超过13人。LVY机构党支部目前党员人数为6名。PX机构共有28名正式党员,3名预备党员。PH机构共有现有在册党员28人。QY机构共有党员6人,TD机构共有8名党员,TX机构共有党员11人,XSGY机构党员人数共3人,XY机构共有党员4人,ZN机构现有正式党员23人,ZY机构支部现有党员16名,其中正式党员13名,预备党员3名,此外,ZS机构共有6名党员,但未成立党支部。

表 1 社会工作机构成立支部情况

具体来看,社会工作机构平均成立2.5年后会建立党支部,且社会工作机构成立年份与其党支部成立年份具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82,见表2。社会工作机构人数与其党员人数亦具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37,见表3。由此可知,社会工作机构往往在发展条件较为成熟后就会成立党支部。

表 2 社会工作机构成立时间与党支部成立时间相关系数
表 3 社会工作机构人数与党员社会工作者数量相关系数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社会工作机构人数与其政府购买经费在统计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661,见表4。社会工作机构党员人数与其政府购买经费在统计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155,见表5,上述统计显示,党员社工可以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服务,社工党员对于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壮大具有积极意义。

表 4 社会工作机构人数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经费相关系数
表 5 社会工作机构党员人数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费相关系数

(二) 社会工作机构党员社会工作者群体特征

党员社工数量是成立社会工作机构党支部的基础,因此可考察党员社工群体的基本特征以了解概况。调研统计显示,目前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共有276名党员社工,其中,女性党员社工数量是男性党员社工的三倍以上,男性党员社工占比为24.28%,女性党员社工占比为75.72%。从年龄来看,党员社工的平均年龄为33.28岁,其中1980年前出生的党员社工9人,占比为3.3%,1980—1990年出生的党员社工181人,占比为65.6%,1991—2000年出生的党员社工86人,占比为3.11%。从户籍所在地来看,69.67%的党员社工已经本土化,15.57%的党员社工户籍为广东省内其他地方,14.75%的党员社工户籍为广东省外。从所学专业来看,48.33%的社工党员所学专业为社会工作,14.17%的社工党员所学专业为社会工作相近专业,37.5%的社工党员所学专业与社会工作不相关。从学历来看,17.45%的党员社工为大专及其以下学历,75.64%的党员社工为本科学历,6.91%的党员社工为研究生学历。从持证情况来看,9.59%的党员社工无社工从业资格证,39.11%的党员社工持有助理社会工作师证,51.29%的党员社工持有中级社会工作师证,仅1人持有高级社工师证。同时,党员社工的平均专业年限为6.13年,大部分党员社工担任机构督导或中层管理人员,以PH机构为例,该机构现有在册党员35人,其中28名党员进入督导助理及主任等中高层管理岗位。由此可见,党员社工是一支年轻化、专业化与本土化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也是各大社会工作机构的骨干核心力量。

四、社会工作机构党建与服务的互嵌机制

嵌入概念最早由波兰尼提出,并经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所发展,强调结构对行动者的制约, 对于社会组织而言,社会组织情景中决策的社会、文化、政治和认知的结构,指出了社会组织与其所处社会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22]王思斌将嵌入视角引入社会工作解释其发展过程,并将社会工作嵌入实际社会服务概括为政府主导下的自主性,让渡空间与拓展空间,依附性、发展性等特征。[23]上述研究深刻揭示了社会工作与体制的融合。为何社会工作的专业会嵌入政治之中?其一,这是由社会工作机构的公益性性质所决定的。其二,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执政党的推动。据此出发,我们从政治性与专业性的互动关系出发,考察社会工作党建与服务表现出的三个方面互嵌机制,见表6

表 6 社工机构党建与专业的互嵌机制

(一) 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场景沉浸互嵌

社会工作机构政治与专业互嵌机制之一是党建场景沉浸互嵌,该互嵌机制以空间为载体,通过打造标准化的党建平台与场地而塑造,实现“社工服务所到之处,尽建党建空间阵地”的目标。

一是积极构建从机构到服务点的党建场景网络空间,设置专门的党建活动阵地。表现为社会工作机构专门建立服务照片墙、服务地图、党建长廊、党建宣传栏、党群创益空间等,让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沉浸在党建场景之中。党建场景沉浸有助于发挥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疫情防控、精准扶贫、社会治理等方面积极作为。高度可识别性的党建场景不仅有助于党员社工与服务对象对情境本身特征做出反应,同时对该情境所产生的意义做出解读。

二是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场景沉浸全覆盖,制定加强党建工作文件,积极构建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工作制度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将党的建设写入章程,将社会工作机构党建纳入社会组织登记、年度报告、重大事项报告等工作“全程同步关联”,将党建工作纳入前置掌握、关联限制和考核指标范围。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组织学习活动,完善党建展示网络,实现机构中心与服务点党建阵地覆盖。

社会工作机构构建的党建场景沉浸互嵌是在党建引领专业服务的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围绕“党旗引领、扎根基层”的工作思路,引导机构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民生等业务开展,发挥党员社工优势和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解决社会工作机构存在的员工分散、凝聚力弱、组织活动困难、自身资源薄弱等问题。

(二) 社会工作机构党建角色连接互嵌

社会工作机构政治与专业互嵌机制之二是角色连接互嵌,该互嵌机制以身份为载体,突出社会工作者与党员双重身份带来的角色连接。在社会工作机构对内方面,一是以党建推动社会工作机构内部治理规范化,在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妇联、共青团组织、员工委员会、成长基金会等员工自治团体,增强员工对机构的归属感,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让机构组织方式更多元、更有活力。二是确保党员义务与社会工作岗位职责相统一,从支部书记的人选来看,社会工作机构的党支部书记往往由机构总干事或副总干事担任,选拔优秀党员同志进入机构理事会、政策咨询委员会、督导顾问委员会等治理机构并担任要职,确保组织治理更加有效,甚至部分机构在社会工作者招聘条件中突出党员身份优先考虑也是重视党建的体现。设置党员社工标识工作台牌,党员身份靠前服务,亮身份、做表率,党员主动承担重活、难活,充分展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安排专职党员社工负责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机构的业务工作中。制定党建工作绩效考核细则,强化党务管理队伍责任意识。组建“党建+业务”培训讲师团,通过“三会一课”、中层会议、小组学习、督导等渠道,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开展不同主题党务、业务知识学习与培训,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及上级党组织的有关决议,有助于社会工作机构了解并把握当前形势与发展趋势,做出正确有利的决策,真正做到党务与业务相互促进。

在社会工作机构对外方面,以党员社工身份为纽带,突出结对帮扶式党建。以党建引领培育党员结对帮扶项目,开展“党建共建”活动,联合党员、志愿者、社区探索“党员+社区+社工+义工”四方联动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凝结党群关系,为弱势群体提供一对一帮扶、探访慰问、康娱活动等志愿服务。以社会工作机构党支部牵头,组织社工督导及党员参加社会工作帮扶工作,如社会工作机构党支部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易地搬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社工督导队伍采取“党员社工先锋+东部社工督导+西部本地社工”的工作模式。在广东省外社会工作机构帮扶中部省份县级社会福利院,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完成40个工作日的帮扶工作。在广东省内积极响应省民政厅发起的百家社会组织走近留守和困境儿童“牵手行动”号召,组织党员携手多家社会组织走进粤东地区帮助和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组建党员社工服务队,安排党员社工为留守和困境儿童开展安全教育课。同商会等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动,强化“党建+社会治理”,促进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慈善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三) 社会工作机构党建专业认同互嵌

社会工作机构政治与专业互嵌机制之三是专业认同互嵌,该机制以服务为载体,强调将党建价值融入社会工作项目,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一是社会工作机构把党建工作化“虚”为“实”,实现党支部建设与机构发展同频共振,以党建引领机构发展,发挥党员社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连接作用。同时积极认领公益项目,通过搭建各类党群互联互动平台载体,推动项目共建、资源同享、活动联办,强化基层各类党组织的联动。以“党建引领”的思想指导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开展,积极探索如何将党建的元素融合进专业社会服务。

二是渗透融入式党建服务模式。坚持抓骨干,将思想建设贯穿于社会工作机构例会、督导工作与活动开展等环节之中,带动同工、志愿者与民众广泛参与宣传党的思想、宗旨等。在坚持党建组织优势的基础上,发挥社会工作机构的活动优势。联动政府部门、企业和社区开展机构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的联动共建,采取“党代表+社区党员+社工+义工+居民”的模式开展社区专案,鼓励社区党员参与到廉政教育、帮困助弱、建言献策等社区建设中来,推动社区治理。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社会工作机构以党支部名义向党员宣传及落实各项政策与指引,从一线医务人员的需求出发,链接资源、购买物资,为医务人员和后勤人员提供心理安抚服务。以党建带促专业服务有效提升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认可。

三是党建项目化运作,社会工作机构具备较强整合项目资源的能力,发挥出广大党员社工的专业服务优势,不断拓展社会组织广大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项目化运作的形式,创新服务内容,努力为“两新”党员提供多样化、深层次的服务。如社会工作者长期扎根基层,非常熟悉社区中的弱势群体(长者、残障人士等),可以发挥甄别与筛选的优势;同时在政策宣传、资源链接、沟通协调及情绪舒缓、心理咨询等方面可以发挥专业作用。党建与服务的互嵌入表现为围绕发展主线,让社会工作机构党支部成为实现机构发展的“主心骨”;让党员社会工作者成为专业服务的“领头羊”;聚集社会工作者队伍成为机构发展的“生力军”,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党支部,发挥党员社工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既增强党员社工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也有效稳定及带动社会工作者队伍,降低社会工作者离职率。如DZ机构的“党旗辉映爱晚晴项目”探索“党员+社工”服务模式,突出发挥党性引领作用,丰富离休、退休等老干部服务对象的晚年生活,恢复服务对象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结。多家社会工作机构以党建引领参与帮扶云南昭通项目,社会工作机构派出以党员社工为主的督导多次前往云南昭通服务督导工作,累计服务居民近万人次,各社会工作机构积极擦亮“红色引领 共建共赢”党建品牌,成为提升社工服务的重要抓手。

五、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反思与讨论

总体来看,在党委部门的领导下,广东省D地社会工作机构在党建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其政治与专业的互嵌从浅入深、从表及里,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由于社会工作机构成立时间较短,党员流动性大、党建创新不足等问题制约党建工作进一步发展,归纳起来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场景沉浸空间碎片化不成体系。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党支部尚未实现全覆盖,仍有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机构尚未成立党支部;部分成立党支部的社会工作机构或因为党员总人数偏少且流动性大而限制项目的策划及执行,难以起到牵头带领作用,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一定的制约。

二是社会工作机构党建角色失调导致身份连接失衡,突出表现为社会工作服务与党建融合的探索不足。如部分社会工作者政治意识薄弱,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错误观念,致使对党建工作安排部署多,督促检查少,流于形式,造成工作效率不高。正如部分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人所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一直以来都有强调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着重体现党建引领,但在实际的服务里却较少体现” 。此外,社会工作机构支部没有配备专职人员,支委会成员多属于兼职,所组成人员专业基础扎实、业务能力突出,但是在党建方面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操水平均有待提升。

三是社工党建服务专业认同低。一批因党建而产生的社会工作服务,因为社会工作机构支部党员随项目与岗位而分散驻点,活动阵地难以保障。党员社工日常忙于完成业务指标、压力重,在进行组织生活、组织活动时显得较为难于聚集,同时对于如何在业务中凸显党建引领缺乏工作思路,从而形成整体队伍凝聚力不高的局面。党建工作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呈现两张皮,不同社会工作机构党组织之间的交流学习不足,社会党员的流动性可能会影响不同党组织之间在党员培养、教育、考察等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

为了推动形成 “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党员社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服务”的发展格局,积极破解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工作难题,应从社会工作机构政治与专业互嵌机制入手进行改进。

一是建立社会工作机构党建空间全场景沉浸,加强阵地建设,尽快推动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全覆盖,针对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社会工作机构,建议采取联合组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同时聘请党建工作指导员促进党建规范化。

二是增强党员社工的双重角色连接,提升党员社工在政治思想、价值导向、专业能力、服务手法等方面的认识,让党员社工在服务的设计、实施与评估过程中自由切换身份,充分发挥党员社工身份连接带来的政治优势与专业优势,推进党员社工示范岗建设。

三是探索品牌化党建服务项目,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联动不同行业的党员,从而凝聚社区各方力量。把有关品牌服务与党建工作结合开展,发挥党支部凝聚全体党员及社会工作者的作用。

此外,构建党建学习与宣传的良好氛围,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AR交互体验等方式,激发社会工作者主动参与党建的热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参考文献
[1]
何轩, 马骏. 党建也是生产力——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机制与效果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18(3): 1-24,242.
[2]
秦海涛, 王世谊. 新社会组织党建: 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 理论探索, 2009(5): 55-57,67. DOI:10.3969/j.issn.1004-4175.2009.05.015
[3]
肖金明, 杨伟伟. 从“嵌入”走向“嵌合”: 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创新探析[J]. 中州学刊, 2021(4): 14-20. DOI:10.3969/j.issn.1003-0751.2021.04.004
[4]
唐兴军. 从嵌入耦合到驱动引领: 社会组织党建的逻辑与路向[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1): 33-39. DOI:10.3969/j.issn.1000-579X.2020.01.004
[5]
徐宇珊. 刚性嵌入与柔性融入: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路径探索——以深圳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为例[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7(4): 47-53.
[6]
袁校卫. 从嵌入到融合: 新时代新型社会组织的党建路径探析[J]. 河南社会科学, 2020(9): 48-53. DOI:10.3969/j.issn.1007-905X.2020.09.007
[7]
刘蕾, 邱鑫波. 社会组织党建: 嵌入式发展与组织力提升[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9(6): 31-38. DOI:10.3969/j.issn.1008-7621.2019.06.004
[8]
郑广怀, 向羽. 社会工作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发展脉络及启示[J]. 社会工作, 2016(5): 30-42, 126. 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6.05.004
[9]
任文启, 李灏哲. 中国社会工作的强政治性与推进策略探析[J]. 社会工作, 2015(2): 26-34,125-126. 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5.02.003
[10]
王清. 从行政控制、行政治理到政治引领: 国家推动社会组织发展40年[J]. 河南社会科学, 2019(5): 11-18.
[11]
胡辉华, 张丹婷. 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社会组织党建及其面临的挑战[J]. 新视野, 2020(3): 24-31. DOI:10.3969/j.issn.1006-0138.2020.03.004
[12]
许鹿, 孙畅, 王诗宗. 政治关联对社会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专业化水平的调节效应[J]. 行政论坛, 2018(4): 128-133. DOI:10.3969/j.issn.1005-460X.2018.04.021
[13]
侯利文. 社会组织党建的过程与机制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3): 15-24.
[14]
李昭昕, 刘海春. 社会组织党建三重功能辨析[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0-8-18-008.
[15]
徐越倩, 张倩. 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何以可能——基于动力—路径的分析[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9(6): 22-30. DOI:10.3969/j.issn.1008-7621.2019.06.003
[16]
韦克难, 陈晶环. 新时代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时代议题与现实景观——基于四川省176 个样本的调查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 2019(7): 85-91.
[17]
李健, 郭薇. 资源依赖、政治嵌入与能力建设——理解社会组织党建的微观视角[J]. 探索, 2017(5): 121-127.
[18]
赖先进. 社会组织党建会制约区域社会组织发展吗?——基于31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21(3): 40-48.
[19]
广东省广州市委组织, 广州市民政局慈善社工处. 部社工机构党建的广州经验[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3): 8. DOI:10.3969/j.issn.1674-3857.2020.03.004
[20]
于铁山. 党建社会工作岗位: 内涵目标、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3): 57-61.
[21]
郑广怀, 王晔安, 马铭子. “以红领专”: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自主性与国家的领导权建构[J]. 社会学研究, 2021(6): 136-155,229.
[22]
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 91(3): 481-510.
[23]
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2): 20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