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Vol. 20Issue (2): 101-105.
0

引用本文 

周祥.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及建筑教育[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2): 101-105.
ZHOU Xiang.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Italy Renaissance[J]. 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2020, 20(2): 101-105.

作者简介

周祥(1973— ),男,汉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与城市设计.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9-07-02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及建筑教育
周祥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510090
摘要: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是一门艺术,此时期的建筑教育开始起源于艺术教育。通过揭示文艺复兴建筑理论的科学创新特性、概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寓于艺术教育的建筑教育的过程以及内容,描绘了在发展初期的建筑教育与建筑研究一体化的关系;启发当今的建筑研究与教育应该围绕当代科学理念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构成当代建筑学高等教育的新内涵。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艺术教育    建筑理论    建筑教育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Italy Renaissance
ZHOU Xi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0, China
Abstract: Architecture in the Renaissance is seen as an form of art, and 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this period found its origin in art education.This paper reveals the scientific and innov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Renaissance architectural theories, summarizes the process and content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during Italian Renaissance, and explains the integr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d architectural research in the early stages. It inspires us that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oday should be scientifically interconnected and integrated with mutual promotion so as to updat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Renaissance    art education    rchitectural theory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一般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在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经历了中世纪近一千年的黑暗岁月之后,欧洲社会生活渐次稳定,经济逐渐繁荣。随着科学与文化的发展,人们摆脱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在艺术层面向古代希腊、罗马全面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在绘画、雕塑与建筑等方面,呈现出崭新的局面。此时期的建筑并没有脱离绘画与雕塑等艺术或者手工艺的门类,建筑师均是艺术家,建筑设计往往是天才艺术家在诸多艺术能力之中的一项技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建筑理论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建筑师受教育的多源性,是现代建筑理论与建筑教育研究追本溯源的重要一环。

一、艺术与建筑理论的主流思想

在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们工作、创作和学习的场所还是具有浓厚中世纪传统的工坊。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所完成的作品中有大量的生活器物,对艺术的理论思考也还不够深入,缺乏思想层面的理论论述。随着社会整体的繁荣稳定,艺术行业稳步发展,艺术家的收入在增加。同时,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有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素质、成就非凡的艺术家脱离开手工业者的身份,逐渐成为社会精英,成为贵族的座上宾,这个过程也促进了艺术理论在社会上层的传播。[1]

(一) 具有科学认知思想的艺术理论

此时期,以天文学为代表的科学飞速发展,开普勒、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等人的科学成就促使人们以科学视角看待世界。伽利略曾经说过,数学是上帝书写宇宙的符号。[2]据此,文艺复兴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的人文主义复兴,体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的科学世界观,艺术家希望把人的情感思想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艺术创作中,得益于科学进步,艺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绘画为例,画家开始注意科学理论的学习,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透视学、数学几何学与解剖学。透视学是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的科学方法,是用几何的科学方法表达人眼所见的科学过程。从文艺复兴绘画作品中抽象提取的空间结构都符合几何学及透视学的规律,使空间有了明显的纵深感。在数学几何关系中,比例也得到了新的重视。不仅来源于自然宇宙天体构成的正多面体几何形态关系,比例也直接来源于人体,正是比例关系让人体和自然宇宙相连。这直接推动了艺术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和学习,通过熟悉人体构造与尺寸,寻找师法自然的途径。虽然大师们的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古典主题,但是注重几何、透视、比例的表现形式已经具有了科学的意义。因此,艺术并不是简单地对古典艺术的模仿和折中,而是一种在人文主义科学思想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3]

著名的阿尔伯蒂与达•芬奇的绘画理论就充分表达了上述科学思想,前者的《论绘画》是一本闪烁着科学思想光辉的论著。他认为打开自然奥秘之门的钥匙就是数学,因此,画家需要在绘画作品中体现数学的和谐形态关系——几何关系。在阿尔伯蒂看来,透视学就是科学的几何形态,人们借此数学几何关系表达人类视角下的绘画与建筑作品。想象一下,如果按照他所说,人类视角下的主观所见都是一种符合几何透视关系的影像,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够被数学几何化呢?他进一步提出的绘画三原则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件绘画作品应该通过透视画法和比例尺寸,引发一种空间真实感和历史真实感。[4]不仅如此,对透视法的推崇,除了在绘画中用来突出表达神学主题,也让他重新审视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作用。这也构成了阿尔伯蒂《论建筑》一书的基础。

作为一个多种技能集于一身的大师,达•芬奇善于从科学角度认知事物,他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对人体比例的研究,反复强调绘画与数学的关系,强调绘画是一门精确的科学,甚至要优于科学。[1]他对于绘画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人体解剖学、透视学和光影学等几个方面。他通过解剖,对人体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并利用自己娴熟的绘画技巧将人体结构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为人体绘画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5]同时,他在前人研究透视学的基础上,发现了空气透视的原理,在绘画中追求更加生动的透视效果。他完成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就是透视原理应用的杰作。他力求推动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后人整理出版的他的著作《绘画论》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绘画理论,提倡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大自然;另一部分是对绘画的基础科学内容,包括透视、解剖、动植物、风景等各种题材的说明。[6]整部著作可以作为绘画教材使用,对于艺术与建筑教育脱离手工作坊,进入“学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 具有科学实践意义的建筑理论

文艺复兴时的很多艺术家都在成名之后开始进行建筑设计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了推动建筑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播,表达建筑中蕴含的科学理念,同时也因为古罗马《建筑十书》的发现与翻译,建筑师也开始尝试向其学习,先后完成了多部建筑理论著作。这其中最著名的莫属于阿尔伯蒂的《论建筑》与帕拉第奥的《建筑四书》。

阿尔伯蒂的《论建筑》虽然也是按照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的体例来撰写,但《论建筑》的内容更丰富,逻辑性更强,并努力将建筑纳入到科学与艺术的范畴。“正是从阿尔伯蒂开始,建筑学可以从图像与文字上进行描述”,建筑不再是不可言说的秘密,它创建了学科语言,可以进行理论的探索,可以说,他“是建筑形式观念的最早阐述者”[7]。《论建筑》论述了属于建筑的若干问题,包括外形轮廓、建造、公共建筑、个人建筑、装饰、神圣建筑的装饰、世俗性公共建筑的装饰、私有建筑的装饰、建筑物的修复,并在书后附有算数与几何学的说明。[8]其在具体内容中提出了数学比例与美学问题,同时认为建筑可以被分为区域、基地等六个基本要素。书中建筑分析描述的图示语言采用的是二维的平面与立面图,难能可贵的是大部分插图包含了比例。不仅如此,阿尔伯蒂不断强调呼吁不能食古不化,重要的是要创造属于时代的辉煌,这与很多文艺复兴大家的思想如出一辙。帕拉第奥的《建筑四书》对于古典建筑的比例分析与应用达到了巅峰。基于其中的建筑实例,他将数学比例与音乐和谐结合在一起,详尽地描述了比例系统。第一本书讨论了建筑材料和技术以及建筑五柱式,描述了每个柱式的特点并进一步说明;第二本书讨论了私人住宅和庄园,包含了帕拉第奥几乎所有的设计;第三本书讨论了街道、桥梁、广场和教堂;第四本书讨论了古罗马庙宇,包括神殿。[9]虽然《建筑四书》的体例也参照了《建筑十书》,但其并不全是对古典建筑的描绘和说明。该书建立在测绘与实际建筑基础上的内容更加科学化,图版内容更加细致与丰富,更多的是在其个人作品基础上的对古典建筑原则的科学说明和个人的理解与创造。

文艺复兴建筑师在进行建筑研究的时候,除了成书于古罗马的《建筑十书》,几乎没有任何研究基础,他们是如何完成恢弘巨著并能够被后世推崇的?在纷繁复杂的古典建筑遗迹中,他们广泛地展开测绘工作,还需要去芜存菁,总结出代表性的实例,并用文字与图示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调研—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过程。这在参考文献异常丰富的今天,也许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文艺复兴建筑师所做的这项工作,就不得不说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了。他们在描述形态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数学几何的科学分析方法总结古典建筑的构成规律。很显然,这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种发掘与创造,是一种基于实物测量的理性总结分析。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超越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确定定型的古罗马五种柱式,就是结合书籍记载并在古建筑测量基础上进行的某种再创造。[10]

总之,这些著作对古典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古典建筑实例基础上的对数学比例的重视,所带来的对人的理性的重视,都深深地影响了文艺复兴时的建筑师,从而创造了灿烂的文艺复兴建筑文化。

二、从工坊到学院的艺术教育

(一) 艺术工坊的教育

在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各种技艺行业的组织机构众多。这些行会组织几乎都是中世纪时期的剩余。行会不仅控制着行业艺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也通过工坊的开设承担艺术教育——培养艺徒的任务。一般来说,工坊是由老师、助手与学徒组成。有志成为艺术家的青年要在12岁左右进入一位师傅的工坊成为学徒。他们从做一些散工零活开始,然后临摹一些简单的画作,再后参与到复杂的工艺制作中。具有天赋的人才能成为助手,甚至可以达到师傅的水平,从而自己开设工坊。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3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学徒要学习很多的知识和技巧。他们需要利用1年的时间进行持续的钢笔绘画等练习,利用6年时间练习制作颜料和嵌板的技巧,还要学会压缩尺寸和碾磨石膏粉、上画布、打底子、镀金、抛光,并在最后6年时间里专攻湿壁画和镶板画。[4]其他雕塑、石匠等手工艺也是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够掌握,那个时代的绘画技法、颜料、画板、工具等与现代的几乎完全不同。[11]

不仅如此,这些工坊还会整理编制一些类似于教材的资料供学徒学习使用。虽然在师徒制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是口传心授,但如果有文字和图画说明,其中一些常用的技艺教学效率会有很大提高。因此,从中世纪开始,作坊都会收集整理很多学习资料并不断地重复使用,资料内容包括制作工艺、可供模仿的画稿等。

(二) 学院制度的建立

工坊与现代意义的大学或者学院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实现高效率的学习,学院必须具备抽象化的课程知识以及多种知识形成的知识体系。工坊练习更接近于现代学院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而现代大学或者学院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文艺复兴盛期之后,前述具有科学精神的艺术大师的出现以及他们的理论论述,使艺术知识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达•芬奇就曾经表示学习艺术首先要学习知识,然后才是艺术技艺实践。甚至达•芬奇提出来的数学、自然等学问,都可以作为艺术学院教育的核心课程,他的观点也得到了米开朗基罗的呼应。经过诸多具有科学观念的艺术大师的努力,艺术知识更加地系统化,艺术学习具备了成为大学中的专业系科的可能。实际上,在专门的艺术学院出现之前,文艺复兴时期存在着多种形式的所谓“学院”;也就是说,为了满足新兴阶层对古典文化的需要,在当时的意大利各地,富人或者人文学者主持建立了若干个学院,在这些学院里,人文学者用拉丁文研究古典哲学与艺术。例如,著名的美第奇家族就资助兴建了柏拉图学园,也在自己的花园里创办了一所雕塑家学校。带领帕拉第奥走进建筑行业的特里西诺也兴建了特里西诺学院。[12]达•芬奇也被认为可能创建了美术学院[13],在其中,他将绘画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透视法、大自然和古代大师作品,系统地讲述美术知识。这些规模不一的学园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成了建设正式公开学院的大潮。

在文艺复兴后期,学院兴起于15世纪的佛罗伦萨。在其中,艺术家和人文学者们聚集在一起,研究透视学、解剖学、人体比例以及古典时期的建筑与雕塑艺术。比起兴起于13世纪的大学,艺术学院的出现晚了近300多年,直到16世纪,专门的绘画、雕塑与建筑学院才出现。瓦萨利(GriogioVasarl)所创建的迪赛诺学院(Academia del Disegno)便是其中之一,实际上,意大利语的Disegno主要含义是绘画、画图,现在翻译成设计,仍然可以从中看出设计与绘画,或者说理念的图示化表达有很深的联系。这些学院聘请院士教师专门讲授艺术的技艺与理论原理。在1607年开设的罗马圣路加学院的章程中就提到素描、绘画、解剖学、雕刻、建筑和透视学等科目。[14]通过这种有组织的方式,接近现代意义的大学教学的组织,艺术知识得以系统地传承。瓦萨利甚至认为,米开朗基罗6年做一个作品,而如果能够掌握艺术知识规律,一年做出6件与米开朗基罗风格相同的作品都不成问题。[4]

三、建筑师的成长

(一) 现代建筑教育的起点

我们可能会从以上的描述中得出这样的疑问:不同于现代的建筑教育,在学校的学生一开始就会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系统的教学体系下受训,那么当时从各种艺徒训练中走出的建筑师,如何就具备了建筑设计的素质基础?或者说美术与建筑的异同有多少?上述考察可以说明,建筑师接受的美术或手工艺的工坊训练,受到科学化的艺术理论的熏陶,再加上对古典建筑遗迹的现场测绘或者实践认知,于是就具备了作为建筑师的基本技能。如果将这个过程与后世的巴黎美院或者包豪斯建筑教育做一个比较,它更像是包豪斯的学习过程。也许这也跟包豪斯的教学过程就是要复兴中世纪的作坊制有一定的关系。比较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工坊美术基础学习以临摹为主,临摹助手的作品,临摹大师的作品。从包豪斯开始的美术基础课并不是简单的临摹,而主要是在艺术大师的指导下进行形式分析,内容更加抽象与科学化。因此,包豪斯艺术大师的教学较为类似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论课程,只是教学内容转变成为20世纪的形式分析。以此类比就可以理解工坊学徒为什么可以成长为建筑师。当然,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作品确实也具备美术作品的特性:一方面在室内墙面可以看到大量的壁画作为装饰,而在室外墙面会看到具有更强雕塑感的构件(画家在壁画中甚至运用透视画法形成空间扩大的错觉。伯拉孟特就在建筑的墙面上完成了很多的透视画,以此丰富建筑空间);另一方面,在建筑中处处可见与美术作品相通的透视感觉以及数学比例原理。本质上说,以现代建筑的观点,建筑所特有的与美术不同的结构—空间特征在当时并不明显,功能性也比较弱化。

(二) 著名建筑师案例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背景来源丰富,以最著名的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伯鲁乃列斯基、帕拉第奥为例,米开朗基罗13岁时进入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Ghirlandaio)的工作室学习绘画;达•芬奇在年轻时,曾经在佛罗伦萨著名画家韦罗基奥学习绘画;拉斐尔曾经师从自己的父亲以及著名画家彼得·佩鲁吉诺[15];伯鲁乃列斯基是一名金匠。而帕拉第奥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建筑师,考察他的经历可以管中窥豹地了解当时建筑师的成长过程。

帕拉第奥13岁时就在帕多瓦的一个石匠作坊当学徒,出师之后一直默默无闻。1538年他30岁的时候,遇到了维琴察的贵族特里西诺(Gian Giorgio Trissino)。特里西诺是意大利剧作家和理论家,当时他在维琴察附近修建克里克奥利庄园别墅,并准备建设一所学院,帕拉第奥是为他服务的石匠。正是在别墅建设过程中,他发现了这位年轻人的建筑天赋,并引领帕拉第奥进入了建筑行业。此后帕拉第奥成为文艺复兴的一位建筑巨匠。特里西诺本人也特别崇尚古典建筑文化,意图重新翻译古罗马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在他的带领下,帕拉第奥三次去罗马旅行。事实证明,特里西诺是正确的,帕拉第奥并没有让他失望。帕拉第奥认真测绘了罗马古建筑的每一个细部,为后来的著作书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经特里西诺引荐,帕拉第奥结识了巴尔巴洛之后,他对罗马古建筑的研究热情持续高涨,首先写成了《罗马古迹考》一书。该书并不是人云亦云地描述古罗马遗迹,而是通过将文字的描述与现场的观察与测绘结合在一起介绍罗马古建筑,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识,成为当时感性认识古典建筑的重要书籍。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城市和乡村完成了诸多伟大的设计作品之后,帕拉第奥在1570年出版了不朽的著作《建筑四书》。该著作文笔流畅,插图详尽,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尤其是文中的插图,采用严格的正投影画法,并标注尺寸,让读者可以完全无碍地理解古典建筑的相关规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建筑著作相比,该书具备更强的可读性与知识性。有学者认为该书“是一部煞费苦心为建筑师准备的教科书”,“帕拉第奥一个人就成了一所学院”[16]

四、结束语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具有了科学的基础,实现了对古典建筑的学习与超越,开创了后世建筑研究的先河。它在渐趋理性的建筑理论基础上,继承工坊的教育传统,形成了艺术设计教育的专门学院。虽然仍属于艺术家的行列,但建筑师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从早期建筑理论与建筑教育的发展来看,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提出建筑理论,并总结建筑设计实践规律,将建筑问题归结为当时的“科学问题”,并依此进行建筑教育。这是建筑教育摆脱口传心授,能够在当时的学院里集中实施的重要前提,也奠定了后世建筑设计教育在大学中展开的基础。反思当今的建筑教育,我们似乎越来越忽略建筑学研究和教育的科学基础。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应该探寻在当代科学理性原理视角下的建筑研究,赋予当今的建筑教育更多的科学意义,从而再次凸显建筑研究与建筑教育一体化的专业特点,促进建筑学科的科学地位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阿•豪泽尔.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社会地位[J]. 新美术, 1995(3): 26-37.
[2]
M•克莱因. 数学与知识的探求[M]. 刘志勇, 译.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105.
[3]
张雅洁. 文艺复兴绘画之科学性[J]. 美与时代, 2018(7): 66-67.
[4]
常宁生, 邢莉. 从行会到学院——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教育及艺术家地位的变化[J]. 艺苑(美术版), 1998(8): 44-49.
[5]
顾喜玲. 达•芬奇的科学与艺术思想研究[D].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 19.
[6]
列奥纳多•达•芬奇. 达•芬奇论绘画[M]. 戴勉, 编译. 朱龙华, 校. 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6.
[7]
周凌. 建筑形式中的几何观念及其专题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008. 24.
[8]
莱昂•巴蒂斯塔• 阿尔伯蒂. 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M]. 王贵祥,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5.
[9]
安德烈亚•帕拉第奥. 建筑四书[M]. 毛坚韧,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3.
[10]
陈平. 论柱式体系的形成——从阿尔伯蒂到帕拉第奥的建筑理论[J]. 文艺研究, 2015(8): 137-148.
[11]
刘伟东. 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蛋彩画的技法与制作[J]. 艺苑(美术版), 1998(2): 46-49.
[12]
张璐. 解析帕拉第奥的建筑世界[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1. 6.
[13]
孙晓昕. 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的艺术家“学院”研究[J]. 艺术品, 2017(7): 78-82.
[14]
N•佩夫斯纳. 美术学院的历史[M]. 陈平, 译.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63.
[15]
赵婧. 再识“作坊”美术教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教育机构[J]. 艺术教育, 2006(11): 52-53.
[16]
刘晨. 从米开朗基罗到帕拉第奥[J]. 时代建筑, 2014(1): 13-19. DOI:10.3969/j.issn.1005-684X.2014.01.00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及建筑教育
周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