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Vol. 19Issue (3): 108-112.
0

引用本文 

柯婷, 罗嘉文, 李靖茂. 基于“工匠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3): 108-112.
KE Ting, LUO Jiawen, LI Jingmao.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 Team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Innovative Talents[J]. 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2019, 19(3): 108-112.

基金课题

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课题“‘工匠精神’在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探索”(2017GXSZ021);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视野下的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201709K27);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柯婷(1986— ),女,汉族,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通讯作者

罗嘉文(1979— ),男,汉族,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E-mail:1051346@qq.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11-08
基于“工匠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柯婷 1, 罗嘉文 2, 李靖茂 3     
1. 广东工业大学 1. 计算机学院;
2. 学生处;
3. 组织部,广东 广州,510006
摘要: 新时代对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工匠型”创新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新要求,辅导员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工匠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辅导员对创新创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责任认知不足、高校对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工作重视程度不高、辅导员忽略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提升等局限。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分析辅导员在“工匠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唤醒学生的“工匠意识”、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拓展学生全面的“工匠实践”等作用。建议从理论实践能力提升、搭建工作室平台、研发双创教育课程三个方面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工匠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工匠精神    辅导员队伍建设    “工匠型”创新人才培养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 Team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Innovative Talents
KE Ting 1, LUO Jiawen 2, LI Jingmao 3     
1.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Student Affairs Office;;
3.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new era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 craftsman” innovative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which counselors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Nowadays, in the training of " craftsman” innovative talents, counselors are troubled with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incomplete knowledg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adequate responsibility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ow attention paid to counselor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ork by universities and counselors’ neglect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and so on. Tak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hich is a key univers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ounsel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students to become the " craftsman” innovative talents by arousing students’ craftsman consciousness, cultivating students’ craftsman spirit of combining knowledge with practice, and expand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raftsman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selor team from the three aspects: improv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building studio platforms, and develop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urses, so a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 craftsman”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 craftsman” spirit    college counselor team construction    cultivation of " craftsman” innovative talents    
一、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至关重要。近些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为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在传授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想引领。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 2017年的《新工科建设指南》指出,要更加注重理念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德学兼修,强化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法治意识、生态意识和工程伦理意识等,着力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4]“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5]同时与工科院校严谨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为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推动力,推动高校打造“工匠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相应指导。[6]由此可见,辅导员队伍肩负着培养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7]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更不断强调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8]国外相关研究除了强调创新教育对实现高质量创业表现是关键且重要的,[9]也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10]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能力的培养,也是育人的工作。近些年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乏有效的教育手段,但对于创新创业素质的重视仍未凸显。创新创业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创新的思维、高度的专注力、持之以恒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成就好产品、好企业。这些是创新创业精神的内在本质,与“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相吻合,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11]“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是一项融专业性、技术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系统教育,其理念提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吸收“工匠精神”的精髓,不断强化学生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态度,使其内化成自身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创新型“工匠型”人才。辅导员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启蒙者、传播者、引导者和服务者。[12]实现“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工科院校“工匠型”创新人才,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辅导员队伍在“工匠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能够促进人才培养的提升,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辅导员作为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人员,在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工匠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局限性。

(一) 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

多数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创新创业教育联系不紧密,无法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全面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涉及的专业类型多,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以及创业领域相关行业信息联系紧密,而辅导员相关知识的匮乏,导致他们无法在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提供中肯的建议,也无法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认知不足

当下辅导员对自己职业的认知度不清晰,将自身职责定位为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教务处、就业中心等职能部门和专业老师负责的模块,与辅导员工作无关,因此忽略自身在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方面的重要性,进而牵制了其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三) 高校对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许多高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在学校当中掀起双创热潮。但部分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认为,辅导员只需要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忽略了辅导员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没有真正发挥这一支队伍的职能和强大作用,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 忽略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提升

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时,大多仅重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落地、比赛成果,而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提升,没有利用好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辅导员在 “工匠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在“工匠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辅导员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线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在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同时重视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将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当中。

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广东工业大学辅导员队伍积极响应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深化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工作”的号召,紧抓工科学生特点,将“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工匠型”创新创业人才为核心,着力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学校创新双创育人理念,设计与时俱进、符合工科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有效的创新创业活动指导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将“工匠精神”的育人理念贯穿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 依托双创辅导,唤醒学生的“工匠意识”

在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创新创业思维培育的过程中,辅导员鼓励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开拓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能辩证地看待问题。辅导员运用“双创”知识,为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辅导咨询、个性化体验辅导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辅导员针对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个性化方案分析,采取辅导咨询与跟踪指导相结合,帮助不同需求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成长成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学生可能缺乏专业的创业知识,如创业机会识别、团队管理、营销管理、创业资源等,辅导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跟踪辅导,引导学生寻找相关校内外资源支持。在整个辅导咨询过程当中,辅导员不仅为学生提供方法论指导,更将“工匠精神”的理念穿插于整个咨询辅导过程,唤醒学生的“工匠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技术和研发产品过程中要细致、耐心、负责,以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目标要求自己,投身到国家创新创业实践当中。2016—2018年,广东工业大学辅导员队伍对所指导项目开展双创辅导和咨询服务,其中入驻在校内训练孵化基地及协同平台的实训创新项目108个、孵化的创业团队98个,已注册项目累计64项,成效显著。

(二) 营造双创氛围,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当代青年大学生要“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下,许多学生对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其外在价值,以参加比赛赢得奖项和创业获利为目的,忽略了创新创业的内在价值。工科院校的学生还存在重视创新创业活动中技术层面的实现,忽略了过程中自我素养培养的问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活动的学习,容易出现“流于表面”“应付任务”等问题。辅导员在日常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应有意识组织双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实践活动中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并进行正确的引导;除此之外,在教育过程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用反思的方法检验自身是否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工科院校可以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当中注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实践活动当中。广东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活动丰富,学校学工干部及各院系辅导员每年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共800场次,约2.5万学生(人次)受益。在承办各类大型活动过程当中,学校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宣传双创文化、双创志愿服务等。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深受细致耐心、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影响,育人效果显著。辅导员更通过自媒体公众号、学校团学组织及创新创业公众号等将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成果、指导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平台进行宣传,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熏陶,并在传授过程中注入“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到“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文化熏陶,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也将“工匠精神”的育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活动当中,进一步改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体系构造,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三) 整合各方资源,拓展学生全面的“工匠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多方支持,辅导员作为联系学生与学校、外部的主要媒介,有善于整合各方资源的天然优势,对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实施起到重要作用。辅导员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全程跟踪学生的思想动态,能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将“工匠精神”的精髓注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在广东工业大学“团队/项目+竞赛+初孵+深孵”四位一体的创业实践训练链条中,辅导员从项目开发起便进行跟踪辅导,学生通过比赛实践检验项目可行性;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需求,做好“学校—企业—市场”的“三对一”实践指导链条并整合资源,引导学生寻求校内、平台、风投机构等多向资金基金链条的帮助等,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落地等。[14]对于发展前景可观的项目团队,辅导员将联系推荐项目至佛山广工大研究院的工匠创客汇(国家级众创空间),将项目进一步优化并转化落地。除此之外,该校拓宽校友资源,延续“工匠精神”的传承。辅导员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走访创业者足迹”(每年30名创业校友),在走访调查中学习创业校友的良好品质和“工匠精神”。活动组织创业校友和在校创业学生成立“创业者联盟”,实现在孵项目100%获得创业校友的指导,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为后续进行项目孵化和落地做好创业素质的保障。

四、“工匠型”创新创业人才的育人队伍建设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双创”时代下辅导员急需进行学习提高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培育工科大学生树立“工匠精神”,高校应重视为辅导员队伍提供平台,帮助他们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一) 注重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有着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天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如大多数辅导员缺乏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交流、实践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经历等。高校应该重视辅导员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及实践,为辅导员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考察的机会。广东工业大学每年输送约三分之二辅导员进行创新创业相关培训,提升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此外,该校组织辅导员对校企合作企业及校友企业进行不定期走访,了解当下企业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辅导员实践指导水平。学校还选派辅导员到省内外的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行梳理并总结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辅导员工作室

辅导员工作室是创新育人理念的方法和平台,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15]辅导员工作室的建立能促使辅导员通过工作室的活动如工作坊、调研活动和实践考察等方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室组织辅导员对创新创业育人模式进行探讨和交流,使辅导员队伍真正在引领学生创新创业当中发挥作用,使其在实施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达到育人的效果。工作室也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和支持,解决他们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困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学生埋下一颗“创业”的种子。广东工业大学于2015年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辅导工作室”“大学生创新辅导工作室”,2018年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配备各学院各层级的辅导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辅导员创新创业指导工作能力提升进行方向指引,探索并完善符合工科院校学生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使辅导员队伍真正在引领学生创新创业当中发挥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达到育人的效果。工作室每月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讨活动。研讨活动围绕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文献资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为不同专业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供对策,重点探索如何在创新创业活动当中培养符合工科学生特点的“工匠精神”。

(三) 研发“工匠”特色的校本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学校借助辅导员双创类型工作室或者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的平台,组织辅导员队伍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进行研发,制定出符合工科院校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开发计划的理念应融入“工匠精神”等创业素质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仅局限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工匠精神”的潜移默化。2013年,广东工业大学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其中90%以上的成员为辅导员,他们承担着学校必修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教学任务,并编写了相应校本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大学生创业导航》,集体打造系列线上微课。为切实充实课堂内容、拓展知识视野,由辅导员发起探索实施“企业导师进课堂”,对工作中应具备创业素质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感知。学校辅导员工作室理论研讨和指导实践经历相结合,教研室致力于开发一套符合工科院校学生个性特点且适合辅导员进行操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体系,并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渗入“工匠精神”的内涵。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打造具备“工匠精神”的双创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人才的趋势,学校应注重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不可忽略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新时期工科院校培养“工匠型”创新创业人才育人模式在探索过程中仍会遇到许多难题。作为思政工作的一线辅导员,应紧跟双创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水平,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过程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有效的教育方法,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帮助,有针对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真正实现育人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工匠型”创新人才。

注释

①②③④⑤相关数据和资料通过广东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内部材料获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 (2017-10-27).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
张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
[3]
李克强.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EB/OL]. (2016-03-17). http://www.gov.cn/premier/2016-03/17/content_5054901.htm.
[4]
新工科建设指南(" 北京指南”)[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4): 20-21.
[5]
张凯亮. 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12): 21-23.
[6]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EB/OL]. (2017-09-2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7]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EB/OL]. (2015-05-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8]
国务院. 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 双创”升级版的意见. [EB/OL]. (2018-09-26).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9/26/content_5325472.htm.
[9]
SLUIS J V D, PRAAG M V, VIJVERBERG W.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election and performance: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 2008, 22(5): 795-841. DOI:10.1111/j.1467-6419.2008.00550.x
[10]
BAE T J, QIAN S, MIAO C,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 meta-analytic review[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4, 38(2): 217-254. DOI:10.1111/etap.2014.38.issue-2
[11]
郑群哲. 基于" 工匠精神”的大学生" 双创”教育成长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3): 17-19. DOI:10.3969/j.issn.1009-3958.2018.03.008
[12]
李芳, 王雪, 傅海伦. 高校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胜任力" 1+2+5”模型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 2018(24): 58-60.
[13]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5-05.
[14]
米银俊. 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全过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J]. 中国高校科技, 2016(7): 9-11.
[15]
李凡.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J]. 高校辅导员, 2014(5):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