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Vol. 19Issue (3): 96-101.
0

引用本文 

陈位志.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定位、运行与效应[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3): 96-101.
CHEN Weizhi.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An Analysis of the Orientation, Operation and Effect[J]. 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2019, 19(3): 96-101.

基金课题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全面从严治党视野下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建设研究”(2017GZYB69)。

作者简介

陈位志(1979— ),男,汉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执政党建设理论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10-22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定位、运行与效应
陈位志     
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510520
摘要: 中共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战略安排,体现对党的政治建设历史探索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应以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首要任务,着重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保持党的政治本色,持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巩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改善党的建设质量、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动力和基本保障。
关键词: 党的政治建设    政治纪律    政治规矩    政治生活    政治生态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An Analysis of the Orientation, Operation and Effect
CHEN Weizhi     
School of Marxism,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China
Abstract: In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mportant strategic arrangements have been made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which reflects a high-level of generalization and summary of the exploration experience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 the new era,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should take as its primary task maintaining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 emphasize political discipline and regulation, strive to strengthen and standardize political life within the Party, persistently improve the style of work to maintain the Party’s intrinsic political qualitie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impetus and basic guarantee for consolidating the Party’s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arty building and advancing th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
Key word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PC    political discipline    political regulation    political life    political ecology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方略,从各个方面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管党治党实践中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中共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党的政治建设探索经验基础之上,正式提出党的政治建设命题。在全面总结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2019年1月31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整体部署。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探索对巩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改善党的建设质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全新定位

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本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品质。中共十九大报告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全新定性和定位,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重大论断。[1]之所以如此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既与党的性质、宗旨、特点和传统有关,也与党内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及党担负的时代任务与使命有关。

(一) 把党的政治建设确立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回归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政治性是政党的首要属性,也是政党与其他组织的根本区别,这不仅仅因为政党以追逐政治权力为核心任务,更重要的是因为政党以实现其特有的政治目标、依靠特定的政治价值观进行组织和活动。[2]与其他政党不一样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上以先进性、代表性和纯洁性来体现独特的政治品质,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阶级成分、组织结构、内部纪律能够引领历史和时代,代表性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实现多数人的幸福为目标的价值诉求,纯洁性体现为崇高的信仰、严密的组织和纪律以及对党员的高标准严要求,等等。正是因为有了先进性、代表性和纯洁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具备根本性的政治优势,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追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就明确宣布自己的政治目的是“社会革命”,旗帜鲜明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标明与其他形形色色政党的区别。毛泽东1929年提出要纠正党内单纯军事化的观点,要求“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毛泽东还总结出党的领导包括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的基本规律,强调党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要坚持自己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才能把党建设成一个思想、政治和组织上都完全巩固的“坚强战士”。[3]对于党的政治特色和政治传统,习近平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共产党不讲政治还叫共产党吗?”[4]80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属性和政治特色的价值回归。中国共产党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表达政治理想和目标,理直气壮地传播自己的政治价值观,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凝聚党的政治优势。

(二)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构建新时代党的建设全新格局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根据时代环境和使命任务变化与时俱进地调整党的建设重点任务,不断优化党的建设格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建设,体现了党的建设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5]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从思想上入党、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论断,即以思想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将党建设成为一名“坚强的战士”。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认为过去党所犯的很多错误更多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不完善有关,因此推动并形成了制度建党的重要格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党面临的市场经济的考验越来越严峻,发生消极腐败的风险越来越大,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强调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将党的建设进一步概括为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了党的建设时代内容。中共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战略。在系统总结全面从严治党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中共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建设基本格局进一步概括“5+2”全新格局,即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全新格局,才能真正巩固党的政治领导,提高全党的政治能力,对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具有纲举目张的效果。[6]

(三) 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为解决党的建设领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提供全新思路

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极大地改善了党的建设总体状况,形成全新的党的建设状态与形势。但是,党的自身建设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党的领导弱化、模糊化以及党建工作边缘化问题仍然存在。在一些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的企业,基层党组织边缘化现象并不少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不突出。许多党组织和主要领导干部将党建工作简单化理解为政治学习和反腐倡廉,将党建工作与本部门实际业务工作完全分割开,离开实际工作“空谈”党建工作。二是党内仍然存在个人主义、分散主义、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挑战中央权威、破环党内团结统一的现象。习近平尖锐地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4]80三是作风建设仍然存在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顽固性问题。中共十八大后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践行从严从紧治党原则,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但作风领域仍存在各种深层次顽固问题与矛盾。中共十九大后,针对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问题和新表现,习近平强调,“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纠正“四风”问题不能停止,作风建设必须永远在路上。四是反腐败斗争要取得压倒性胜利仍然任重道远。尽管中央以高压态势大力反腐,力求形成不敢腐的有效震慑,但在反腐高压态势下仍有领导干部以身试险,包括中共十九大后仍有领导干部不知收敛,大肆进行贪污腐败活动。总之,党内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严有关,与党内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受污染有关,与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政治觉悟、政治立场不坚定有关。中共十九大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就是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决绝的政治勇气和更完备的政治能力来切实有效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7]

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基本框架和运行体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关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等问题,党内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相继出台一系列法规制度。这些理论和实践探索对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全党政治能力、保持党的政治本色起到显著作用,也为中共十九大完整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将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个政党能否保持团结和达到高度统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领导层和决策层是否具备足够的权威和影响力,是否能保证上下一致、政令畅通和令行禁止。为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能够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确保党中央权威核心地位,习近平强调全党要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个意识”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大局观、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思想边界,与“四个服从”一起成为处理党员和组织、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成为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指导思想。同时,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仅要靠全党在思想上的高度自觉,更要靠铁的纪律和严谨周密的制度法规。2015年8月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强调,要通过巡视,着力发现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以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拉帮结派等问题。2015年10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言行提出包括警告到开除党籍的处分规定。2016年6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明确提出要对党的领导弱化的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2016年10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将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树立“四个意识”情况作为监督的基本内容。2016年10月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全党必须坚决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201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则着重强调了全党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要求。总之,要真正落实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最可靠的还是通过有效的党内纪律、法规和制度来进行约束和规范。

(二) 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维护党内团结统一的基本保障

突出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中共十八大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体现。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政治纪律主要是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和立场、政治言论和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基本规矩。[8]132政治规矩则包括党章、党内纪律和法规制度在内的成文规矩,也包括长期实践形成的政治传统和惯例。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具有极端的重要性。[9]一旦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被忽视被破坏,党内团结统一就会受到高度威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就会被极大削弱。习近平反复告诫全党,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放松警惕、降低要求是高度危险的。[4]115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将党内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各类问题概括为“七个有之”,认为包括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匿名诬告、制造谣言,收买人心、拉动选票,封官许愿、弹冠相庆,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等现象和问题仍然存在。[4]105-106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习近平提出全党必须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七个有之”准确把脉党内政治纪律方面的基本矛盾问题,“五个必须”则为解决这些矛盾问题提供了针对性建议。同时,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党内巡视监督、纪律处分和问责追责方面的法规制度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详细规定。

(三) 通过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营造全新党内政治生态

中共十八大后,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等问题,习近平强调“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10]并强调要努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总体健康政治生态和环境。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将思想教育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指出:“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11]180为提高全党理论水平,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创新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校培训学习制度、中央领导同志专题报告制度、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研究分析和情况通报制度等,不断补充领导干部的精神之钙。二是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抓手。习近平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根本抓手是不折不扣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4]43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必须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等方面立规矩、严纪律,才能真正形成规范有序的党内政治生活。三是将落实和执行制度规定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环节。2016年《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颁布后,习近平提出,新准则能否有效,执行到位是关键。[4]48为落实相关规定,就要强化责任,努力形成层层担当、人人担当、共同担当的局面。[4]42四是将制度化的组织生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依托。习近平强调指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11]182要开好组织生活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和效果,既团结和教育党员干部,又避免庸俗化平淡化,真正能暴露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平台和有力抓手。[12]

(四) 通过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的政治本色

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重大政治优势。习近平经常提醒全党要高度重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强调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经常抓、长期抓。[8]318-319从过程看,中央抓作风建设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中共十八大后到2014年,主要从治标角度对“四风”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治。2012年底中央颁布“八项规定”,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招待、精简会议活动等,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作风问题。2013年习近平强调:“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8]119-1202013年中共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党范围内整顿作风正式解开序幕。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要求全国范围内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严格规范办公用房管理。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要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形成不能不愿不敢铺张浪费的长效机制。[8]5562014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声区开会的通知》明确列出禁止召开会议的风景名胜区名单,明令禁止以会议名义组织公款旅游。随着相关制度规定的颁布实施,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有效遏制。第二阶段从2015年开始,主要通过建章立制寻求作风建设的治本之策。党内先后通过《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系列法规,均设置针对作风建设的明文规定。中共十九大后中央印发《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针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已经得到明显遏制、作风领域隐性问题开始显现的新情况,重点治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将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总之,党始终沿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基本思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作风,通过改进作风来保持党的政治本色,巩固和加强党的政治优势。

(五) 弘扬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重视价值观引导和政治文化建设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体现。领导干部在政治上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政治导向意义的价值观总和,直接影响党内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和政治环境,也直接决定了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并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遵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承诺,恪守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准则。新时代要在党内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政治文化环境,就必须倡导和弘扬对党忠诚老实,对人民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积极主流的风气和文化,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包括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一系列陈腐的政治文化和陋习。[4]74具体到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就是要高度重视政治立场、政治觉悟、政治能力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统领性意义。[1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首要要求就是政治靠得住,干部应该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敢于亮剑。政治立场问题既是首要标准,也是基本底线。习近平强调要严把政治关,让政治素养成为干部选任、考评和奖惩的第一标准,在全党形成良好风气,真正让那些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奋发有为、锐意改革、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的机会,而让那些阳奉阴违、弄虚作假、不干实事、跑官要官的干部没有市场、没有空间、受到惩戒。[4]142-143如果在选人用人上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益、任人唯圈,必然扭曲用人导向,对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4]135确立和完善用人导向、选拔标准、考核要求、管理规定等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的营造过程。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内进行的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都对干部提出了政治立场、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的明确要求,也确实起到净化干部队伍风气、矫正政治价值观的实际效果。2013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改进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起到明显推动作用。2015年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强调干部要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要着力解决包括党性修养缺失、不讲原则、无视政治讲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等问题,对干部群体起到深刻的教育作用。2016年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活动,着力解决部分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模糊、党员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漠等问题,倡导广大党员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强调要通过“两学一做”的常态化制度化来推动广大党员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教育实践活动都将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作为重要内容,就是要打击和纠正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各种歪风邪气,在干部队伍中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气候。

三、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效应

党的政治建设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体现了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勇于自我更新的政治优势,有利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典型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一) 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政治领导,对巩固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首先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政治领导,有效解决党的领导弱化、模糊化和边缘化问题。2014年,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党建工作面临诸多难题挑战,诸如社会多样化、思想多元化增加了党内统一思想的难度,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干部难以进行监督,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内存在大量思想问题和利益矛盾,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不断增长、制度成为摆设,等等。[4]72016年,习近平再次指出,党内巡视发现许多问题: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维护党的领导漠然置之,对管党治党心不在焉;有的只顾抓自身权力,不去抓监督;有的原则性不强,当老好人,对歪风邪气不抵制不斗争、遮丑护短甚至说情开脱;有的地方党委不抓总、不统筹,党的建设部门化。[4]11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于没有将党的政治领导落到实处,没有从政治高度思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能真正承担起执政兴国的政治责任。[14]

(二) 有利于不断改善党的建设质量,保持党的政治优势

党的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体现高度的质量意识。特别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要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就必须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改变党的建设“宽松软”问题,使党的各项建设迈向“严紧硬”,就是要本着对历史和时代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不断加强的政治建设来强化党的政治优势,永葆党的政治本色。习近平将全面从严治党的“严”概括为从严抓思想、抓管党、抓执纪、抓治严、抓作风、抓反腐六个方面,体现出高度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意识。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全局,就是要将“全面”和“从严从紧”原则融入党的建设各项实际工作中,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融入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细节。中共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对中共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将成为党永葆政治优势的重要动力。[15]

(三)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示范和推动效应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特色和优势。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将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出来,集中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和模糊化的各种问题,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得以巩固和加强。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大论断,强调要不断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只有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定统一团结的整体,才能担当起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也才能从根本上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制度优势、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制度自信。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党中央多次就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改善党内政治生态、营造健康政治文化进行强调和部署,成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体现。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净化党内风气、营造积极向上的政治文化、弘扬积极主流的价值观。只有党内政治环境得到净化,才能为整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形成积极示范;只有党风得到净化,政风也才能得到有效净化;只有党内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作风,整个国家的政治风气和政治环境才能有根本性的改善。因此,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和规范化、整体政治生态的净化,为改善国家整体政治生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61-62.
[2]
邹庆国. 党的政治建设: 历史逻辑、范式创新与体系架构[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8(1): 3-11.
[3]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87.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
[5]
吕惠东, 丁俊萍.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8(1): 21-28.
[6]
陶文昭. 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J]. 思想理论教育, 2018(3): 16-19.
[7]
王可园, 齐卫平. 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探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1): 89-95.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9]
刘先春, 葛英儒.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与时代要求[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7(6): 48-56.
[10]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07-02.
[1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12]
刘红凛. 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抓手和根本保障[J]. 求实, 2017(12): 4-14. DOI:10.3969/j.issn.1007-8487.2017.12.001
[13]
胡洪彬. 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论析[J]. 探索, 2017(6): 184-192.
[1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9-02-28.
[15]
韩强. 以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J]. 探索, 2018(1): 124-129. DOI:10.3969/j.issn.1673-9760.2018.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