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Vol. 19Issue (2): 96-100.
0

引用本文 

刁衍斌, 于玺.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形式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党员教育实践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2): 96-100.
DIAO Yanbin, YU Xi. Education Mode Explo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Based on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Taking Education Practice of Party Members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J]. 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2019, 19(2): 96-100.

基金课题

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2017LX166);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项目“体验式学习理论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启示”(2017BKYB011)。

作者简介

刁衍斌(1988— ),男,汉族,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

于玺(1990— ),女,汉族,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mail: 328871974@qq.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04-26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形式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党员教育实践为例
刁衍斌1, 于玺2     
广东工业大学 1. 团委;
2. 自动化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摘要: 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是推动社会人才建设和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根基。传统的教育培养方式存在组织生活频率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枯燥、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等问题。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为路径,通过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圈的实践探索,以丰富实践学习、加强党员交流、突出思想教育,并从实践要点、实施保障、发展方向等路径进行反思,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    党员    教育启示    
Education Mode Explo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Based on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Taking Education Practice of Party Members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DIAO Yanbin1, YU Xi2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 Communist Youth League;;
2. School of Autom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talents and national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has such problems as low frequency of 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 single teaching content, dull teaching form, lack of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among students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o take experiential learning as the path, through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ircle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nriching practical learning,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party members, and highlighting the education thought. Further, we reflect on the key points of practice, implementation guarante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other path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Key words: experiential learning    Party Member    enlightenment of education    

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是社会人才建设和国家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因此,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只有切实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和国家的新生力量,更应注重其思想道德文明的培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代表作用,引领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但要想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文明培养,仅仅依靠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教条化的纪法章程是无法实现的,应从教育模式上进行创新,让党员教育覆盖面更广,更具有时效性。[2]同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通过实践的过程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实现思想道德文明修养的提高。

随着学生党员队伍的日益壮大,传统的教育培养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存在着流于形式、对于思想道德文明培养的关注度较低、教学模式方面缺乏创新、组织生活频率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枯燥、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等问题。为了增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道德文明培养的实效性以发挥党员的先锋代表作用,高校应通过引入体验式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党员的培养内容和形式,不断提升学生党员参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创新发展学生党员教育,为其注入新的活力。[3]本文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为路径,探讨体验式学习方式对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意义,并通过分析其应用模式、实践反思等,以期能使高校能够更好地开展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

一、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内涵及其发展

(一)何谓体验式学习

教育者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即为对该理论知识的体验式学习,而学生通过“体验”的学习过程能够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以及向自我经验的转化,获得身心智的改善与建设。[4]哲学家狄尔泰曾有观点提出“生命的本身就是去理解生命的过程”,在他看来,体验式学习是理解认知的基础,只有通过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够真正地判断生命的价值和含义,才能够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有效的认知。但体验式学习中所强调的个体体验和感受并不是脱离现实存在的,而是根据个体所处的环境产生的,并且对个体的认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有意识、主动学习的体现,而不仅仅是“体验”。

(二)体验式学习的发展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盛行,杜威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经验的积累。从学习中积累经验,不仅仅是单纯的获得活动体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反思性思维”。随后,伴随建构主义的兴起,人们对学习的看法发生相应转变,认为单纯的依赖体验和反思,并不能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对此,组织心理学家大卫•库伯(D.Kolb)提出了著名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认为体验式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综合学习。[5]

中国国内的“体验式”研究始于1994年,体验式学习在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中颇受重视,其内涵总是随着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当过于强调间接知识学习时,其内涵聚焦在直接经验方面;当单一学习方式效果不佳时,强调学习的综合性。[5]但无论其内涵如何变化,都有一个不变的定义特征,即以直接经验和反思为基础进行学习。[6]

二、高校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的应用意义及其应用模式

2017年3月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通知明确指出:开展学生党员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7]体验式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党员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回归到实践,这样反复往返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能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效果。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党员通过对自己在实践中的亲身经历进行反思,反思所学内容的价值、在每个阶段的收获以及需要调整的环节等,通过感悟而形成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8]

(一)学生党员参与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意义

高校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僵化,手段和途径都缺乏必要的创新和改革,忽视了学生党员思维发展的内在需要,缺乏吸引力。同时,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教职人员的工作压力繁重,对学生党员教育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从而导致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相比较传统的学习形式,学生党员作为受教育者对于“实践体验”这一活动形式有着明显的偏好,党的理论知识和党员素养可以在体验式学习的实践中更加有效地为学生主动接纳与理解吸收。因此,对高校传统的党员培养教育模式进行体验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体验式学习的教育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验式学习的教育模式应用于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党员教育质量水平,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情景模拟、案例重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党员的爱国情怀,开拓学生党员的政治视野,正确认识其自身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及取长补短;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与他人积极交流学习,时刻汲取不同的教育养分;在认知上获得新知识,在情感上获得新体验,在技能上获得新进步,从而令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文明修养和素质都得以显著提高。[9]

(二)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的应用模式

20世纪80年代,大卫•库伯提出了具有新颖性的体验式学习圈理论,包含具体体验、行动应用、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四大环节,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分前后,受教育者可以从任一阶段开始,并且依照上述阶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体验式学习圈是一种新教育理念下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体验”可以有效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的自主性发挥。[10]

构建体验式学习圈,教育者应研修完善传统教学设计的知识传递思路,通过融入体验式的实践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感知,从而在丰富的情境中使学生获得全新的感官体验和直接经验。单一的理论教学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发挥,容易陷入被动学习的窘境,并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通过构建体验式学习圈,利用多种媒介方式使学生党员能够获得多方位的感官体验和直接经验模式,例如在实践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中国历史发展,加深对历史的认同,培养民族荣誉感,最终在反思中实现思想道德文明的升华。将教育的理论形式与实践形式在体验式学习圈中相互融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党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在实践中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代表作用,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立自身的政治觉悟。[11]这种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圈环环相扣,操作灵活,为高校传统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形式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圈的实践探索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第二党支部立足支部学生党员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探索建设新的教育形式,在构建体验式学习圈的各个环节中,不同的教育形式都发挥着相应的积极作用。

(一)丰富实践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支部主要采用理论学习、宣传探讨教育工作的形式、方法、途径,扩大支部活动影响力,开展一系列高校学生党员实践学习活动,丰富支部的学习活动。一是定期组织学生党员举办专题读书分享会,提高党员同志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党支部的制度政策学习,落实“三会一课”,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史和国情学习教育活动;三是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为使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党支部可以通过召开学习十九大观影研讨会的主题活动形式来学习、讨论及分享,提高学生党员对“十九大”会议精神的认识与理解。

(二)加强党员交流,增强内部凝聚力

新时代高校要大力加强党员的实践交流学习,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党员能够在体验实践中强化内部交流,增强支部内部的凝聚力。一是加强师生党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在思想意识、政治方向方面对学生党员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这就需要思想坚定、政治过硬的教师党员来开展此项工作;二是组织实践服务型活动,联合广东科学中心、“爱心地铁志愿服务”等机构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令学生党员同入基层体验,将党的行动纲领和思想纲领融会贯通,提升自我文明道德的修养;三是落实任务形式的具体化,根据不同时期赋予的政治教育任务组织学生党员进行政治思想、观点、立场的强化教育,通过党员之间的意见交流,提升支部凝聚力。

(三)突出思想教育,勇当先锋模范

思想教育采取“体验+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是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践行“两学一做”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活动中各党员同志参观了辛亥革命展览馆,换上了统一的民国服装,走进辛亥学堂,重温当年上课的情景,并在辛亥学堂召开了一次别具特色的支部会议,学习继承辛亥革命“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鼓励党员同志们在日常生活、科研学习、工作中继续发扬共产党员甘于奉献的精神、勇于担当的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拼搏、开拓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二是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传统教育模式,要求党员在支部、班级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政治立场、党性修养、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先进集体、班风学风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四、高校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的实践反思

体验式学习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通过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事业的创新探索,明确学生党员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指南,并在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整教育思路、加强实施保障,以实现优秀学生党员的可持续培养教育。[12]

(一)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的实践要点

实践是保障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体验项目,创造出具有适合自愿参与、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欲望,促使其通过实际体验,实现自我教育。[13]除此之外,在落实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总结学生党员的实践现状,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的质量建设。在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学生党员的主体性,起到党员的先锋代表作用,可以以学生党员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主线制定相关的教学任务,再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上结合教学任务进行情景教学,以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构建学生党员参与体验机制;二是在各种教育形式中,要关注学生党员的情感和心理体验,时刻改善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深入学生党员内部,调查学生党员的心理需求,结合当下时政热点,组织适合学生党员的体验式学习活动;[14]三是加强对学生党员教育的监控引导,即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确保学生党员思想上的纯洁性与正确性,同时健全激励和监控机制,施以公平和科学的教育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的成效并针对不足进行改进。

(二)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的实施保障

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支持保障机制。要切实地为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保驾护航,高校党组织需要落实好三个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内各项制度,制定各种专项项目经费,加强基层党员的指导和管理,三者相辅相成,是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实施保障。党内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使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教育质量。党组织是学生党员教育的责任人,是实施各项教育的组织者,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必然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是大学生体验式学习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大多以外出实践考察以及创建教育情境等方式进行,这些都需要有必要的经费支出,所以党组织应当将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项目纳入发展规划中,制定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项目经费列入党组织的财政预算中,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的发展方向

高校通过建立和开展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圈,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载体和阵地来进行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构筑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系统性的思想教育体系,[15]为解决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等问题提供了初步的思路和方法。新时代的学习变革中,体验式学习的教育方式正发挥着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党员参与党内教育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并且有助于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文明建设。高校党组织在将体验式学习圈运用到学生党员教育中时,要主动积累教育经验、大胆改变教育思路,稳步提升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中共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思想意识教育也翻开了新篇章。思想道德文明教育是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部分,从体验式学习中不断创新,发展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学生党员体验式学习模式。在此模式中,学生党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感知,坚定信仰,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2017-10-18.
[2]
陶金元, 李季鹏. 体验式培训在党员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7(2): 101-102.
[3]
庞维国. 论体验式学习[J]. 全球教育展望, 2011(6): 9-15.
[4]
姬昂.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成人教育发展再探索[J]. 继续教育研究, 2017(4): 58-60. DOI:10.3969/j.issn.1009-4156.2017.04.016
[5]
JONG JADS, WIERSTRA RFA, HERMANUSSEN J.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approaches in vocationaleduca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1, 76(1): 155-169.
[6]
ITIN CM. Reasserting the philosophy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s a vehicle for change in the 21st century[J].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999, 22(2): 91-98. DOI:10.1177/105382599902200206
[7]
中共教育部党组. 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通知[R]. 教党[2017]8号.
[8]
陈岸涛, 马娟. 高校新生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研究[J]. 高教探索, 2008(5): 131-132. DOI:10.3969/j.issn.1673-9760.2008.05.030
[9]
邓怡, 金蓉, 蒋茁.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高校基层党建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 130-133.
[10]
吴卫东. 体验式培训: 教师培训的新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 2008(Z4): 57-60.
[11]
盖元臣. 关于新时期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问题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05(9): 77-78. DOI:10.3969/j.issn.1002-0845.2005.09.038
[12]
柳敏, 严国强. 培养优秀学生党员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任务[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0(3): 63-68.
[13]
李敦杰. 关于" 体验式”教学形式的研究[J]. 教育探索, 2009(7): 145-146.
[14]
白永生, 焦艳. 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16): 16-17.
[15]
杨燕滨. 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J]. 教育探索, 2008(4): 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