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Vol. 19Issue (1): 68-72.
0

引用本文 

谭霞, 林移刚. 优势视角下的国际社区治理路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1): 68-72.
TAN Xia, LIN Yigang.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Governance from the Strength Perspective:Taking Chongqing Hongyan Community as an Example[J]. 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2019, 19(1): 68-72.

基金课题

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项目“创新驱动背景下的重庆智慧城市建设研究”(sisu201649)。

作者简介

谭霞(1985— ),女,土家族,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01-17
优势视角下的国际社区治理路径研究
谭霞, 林移刚     
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学系,重庆,400031
摘要: 随着中国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国际社区在中国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实现中外居民共融,打造友好和谐的国际社区,是当前社区社会工作探讨的一个方向。在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的指导下,可以有效挖掘国际社区的个人、团体、组织、关系等资源优势,转变传统社区治理模式,促进国际社区的转型升级,实现国际社区中外居民的和谐共处,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关键词: 优势视角    国际社区    社区治理    涉外社会工作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Governance from the Strength Perspective:Taking Chongqing Hongyan Community as an Example
TAN Xia, LIN Yigang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400031, China
Abstract: With China’s increasing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are growing in China. It is a trend of the current community social work to achieve the communi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residents, and to create a harmonious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rength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it can excavate the advantages of the human resources, the community group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encourage the residents of the community to build the community platform and provide services actively, stimulate the spirit of volunteerism and community autonomy,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mmunity governance model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hich will provide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practical model of social work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governance.
Key words: strength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ommunity governance    foreign social work    

国际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社区中境外人士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相应的社区组织制度、服务体系、环境设施趋向国际标准,包容各类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国家、种族、民族背景的人能够和谐共处的城市社区”。[1]国际社区以其多元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宗教信仰等在我国城市社区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治理方式与理念不能与之相适应。用社会工作的手段介入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在国际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段,如芬兰、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通过社会工作对新入境人员的帮助,使其尽快融入当地生活,这为社会工作在我国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提供了先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开始将社会工作引入国际社区的实务开展中,这为其他城市的社区发展提供了很多的示范效应。因此,在国家提出“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有效介入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方式和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加强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人才优势、服务优势和专业优势”[2]的背景下,推进和创新社会工作在国际社区治理中的方法与路径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国际社区治理的研究述评

在我国,最早将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和方法引入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是上海市。上海浦东新区早在2002年就草拟了《关于促进国际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外籍人士集中居住的社区引入社会工作的手段进行专业化地管理。[3]2015年9月,浦东首批57名涉外社工正式上岗,被分派到10个境外人员服务站开展外籍人口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4]除此之外,上海古北国际社区、上海新天地国际社区和上海联洋国际社区通过建立社工站或者成立涉外居委会为外籍人士提供优质服务。继上海将社会工作引入外籍人士管理之后,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的方式设置了外国人服务站,为外国人提供相关服务。

外国人在国际社区的融入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冯怡霏以深圳S国际化社区为例,从语言、社区活动、文化、心理四个方面分析社区居民融合的现状,发现境外人士在社区融合方面存在语言障碍、社区活动参与度不高、文化建设机制不健全、心理认同度不高等问题,提出用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国际化社区居民融合;[5]梅灵泉认为境外人员在参与社区活动时盲目性比较大,参与度不高,融合的效果不明显,提出从社区融合过程的探索期、动员期、巩固期和探讨期入手,通过开展各种服务,达到社区境外人员的社会生活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6]谢瑶以无锡新区长江社区为例,指出境外人士存在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文化差异导致文化融途困境、语言困境等问题,提出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方法来探讨境外人士融入的途径。[7]

在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方面,《广州市外国人管理服务研究报告》课题组认为,广州在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需要“发挥专业社工和外籍志愿者的作用……使之成为广州加强社区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的新亮点”[8];林移刚、谭霞认为,可以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解决国际社区面临的问题,创新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模式采取多元自治模式;[9]高天分析了成都国际化社区治理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认为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有助于全面提升国际化社区的服务品质,有助于促进国际化社区转变管理理念,有助于调动国际化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协调居民利益、强化治安管理”。[10]

由上可见,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已经开始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重点,在中外居民融入中存在的障碍因素以及如何探索国际社区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社会工作开展的角度除了“问题取向”,还有“资源取向”。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以国际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在问题的导向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导致的结果,再结合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展开研究,缺乏从资源优势视角探讨国际社区的治理与服务的相关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从优势视角出发,以红岩村社区为例,分析红岩村社区在社区治理中的个人、组织、关系、社区等优势,并通过这些优势提高社区居民的能力,促进社区融合与转型升级,为国际社区的治理创新视角与模式。

二、优势视角的缘起与红岩村国际社区治理的优势

1982年,堪萨斯大学社会工作福利学院的教授查尔斯开始与其学生在一项针对慢性精神病人的干预方案中探索优势视角的观点,认为这些服务对象尽管身处困境,身受疾病,但依然拥有自身和所在社区的优势。查尔斯教授与其学生通过对服务对象这些优势的利用,取得不错的治疗成效,反响强烈。后经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教授塞利贝的大力提倡与发展,该视角被认为是社会工作实践的一种新模式,[11]1是对传统社会工作实务中认为服务对象是有问题、有疾病、有困难、需要提供帮助和治疗的“问题对象”提出的挑战。之后,优势视角理论不断发展与完善,并被广泛运用于妇女、青少年、家庭、社区等领域。

(一)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承认服务对象无限的潜能,强调以积极、乐观、优势和发展的角度去分析与看待服务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挖掘服务对象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资源与优势,暂时忽略问题的存在,将一种新的关系、新的生活带入服务对象的生活,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在服务对象优势的界定上,优势视角的学者和专家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其提出者查尔斯教授认为服务对象的优势包括其个人和所在的社区两个方面;格利肯将服务对象的优势列出45项指标,包含家庭、文化、宗教信仰等内容;优势视角的代表人物塞利贝认为服务对象的优势存在于个人、群体、家庭、社区以及各种环境。同时塞利贝认为优势视角理论主要基于以下六个方面的假设:一是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其巨大力量和独特优势;二是贫困、创伤、歧视、困局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三是与案主合作,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案主;四是工作者必须对案主保有高度的期望和信任,认真对待他们的希望、憧憬和价值;五是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六是照顾是人类健康的基本条件,工作者必须以关怀、照顾和脉络促进为己任。[11]15-16在运用该理论时,美国堪萨斯大学的韦克、兰珀、苏利文和克斯莎德认为应包括三项基本理论原则:服务对象有能力决定什么是最好的,服务对象能够按照最好的方式行动,服务对象的个人历史和品格的独特性是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不断相互影响的结果。[12]

(二) 优势视角理论与红岩村国际社区治理的契合性

重庆市红岩村社区作为重庆市外籍人士居住比较集中的一个社区,居住了外籍人士200余人,主要来自韩国、意大利、美国、英国、丹麦等近20个国家。由于中外居民混合居住在一块,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加上红岩村社区外籍人士与中国居民语言不通、流动性较强、对中国法律不熟悉等因素,与本社区居民在沟通、融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给传统社区的服务和治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红岩村社区与普通社区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如社区环境优美、安全,居民经济物质条件较为优越、文化程度较高、自治意识较强、志愿服务精神强烈、社区非正式组织数量较多等,这些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正反映了红岩村社区在治理中所存在的优势,用优势视角理论指导红岩村社区的治理,两者不谋而合。

在优势视角理论中,以资产或优势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Asset-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 简称ABCD模式)是优势视角在社区工作领域的一个新发展,它强调社区发展模式应从传统的社区缺乏什么或社区的问题是什么的“需求”导向向社区具有什么能力、优势、资本等“资产”取向转变,利用社区自身具有的资产优势促进社区的发展。红岩村社区具有个人、组织、部门以及关系驱动等优势“资产”,可以实行以资产或优势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其具体的优势分析从四个方面展开。

1. 社区个人优势

优势视角“强调以人的优势为核心,在对案主进行帮助时将关注点聚焦在发现并发挥案主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上,并利用这些优势对案主进行帮助并使其得到自我发展。”[13]根据笔者调研的资料显示,红岩村社区现有5 924人,其中外籍人士200余人,在调查的红岩村中国居民中,81%的居民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76%是退休人员。在这些居民中,有画家、书法家、运动员、高校教师、公司职员、社会工作者、记者等,可以充分挖掘与发挥居民的语言、知识、时间以及价值观等优势,将这些优势介入社区治理,使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

2. 社区组织优势

作为优势视角下的社区发展新模式,以资产或优势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中的“社区组织资产是指包括社区内的不同宗教、文化、娱乐、社交、公民组织或小组等”。[14]红岩村社区里的组织资产或组织优势有小区乒乓球协会、书法协会、小区登山协会、志愿者服务中心、语言互助小组等,还有一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些组织优势是社区居民之间沟通与联系的重要载体,可以培养和提高居民的公民意识和民主精神,有助于社区自治和推动社区转型升级。

3. 社区部门优势

社区里的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等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重要途径,是以资产或优势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中的“部门”优势。红岩村社区里的部门优势包含上海丰诚物业管理公司重庆分公司、红岩村社区居委会、红岩村派出所等部门。作为一个外国人相对集中的社区,物管公司因其非政府性以及对外国人隐私生活的保护而深受外国人信任;红岩村社区居委会作为红岩村社区最基层的政府派出机构,在调节中外居民矛盾,增进邻里关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部门优势可以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4. 社区关系驱动优势

社区个人、组织和部门优势会建立和放大社区社会关系支持网络,从而驱动获得更多的内部和外部资源优势。红岩村社区在社区居民的努力下,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支持以及红岩村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推动下,争取到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民政局、渝中区民政局、重庆市出入境中心、媒体资源等外部资源以及在社区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资金、场地、部分人员、材料等内部资源,为红岩村社区在治理创新中链接到更多的、丰富资源,助推社区治理加快发展。

三、基于优势视角的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路径

红岩村社区自身蕴含个人、组织、部门以及相关的关系驱动等优势,在新形势下,社区个人、组织以及相关部门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国际社区优势,以优势视角为介入策略,将为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一) 充分发挥中外居民个人优势,提升居民能力

优势视角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赋权”,也称增权,也即是“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发现和利用他们的能力和长处,承认他们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可能,了解他们可能面临的障碍,激发他们的希望和愿望,并使其与他们的内部和外部资源整合,以最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15]结合红岩村社区中外居民的个人优势,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发挥社区居民友好、热情的精神,开展一对一结对子服务活动,帮助外国人提升生活适应能力,同时培养和提升社区居民志愿服务能力;凭借中外居民的语言优势,以小组工作方法为主,社区活动为辅,营造积极学习中英文的学习氛围,提高中外居民中英文学习能力;通过借助社区居民的各种身份,如大使馆领事、高校教师等开展文化沙龙活动,提高中外居民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他们在重庆的归属感与依赖感。具体优势和能力见图1

图 1 个人优势与能力提升

(二) 凭借社区组织与部门优势,增进国际社区融合

传统的社区社会工作的共同缺陷主要是“缺乏针对社区中无穷的潜力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社区居民依赖关系的加深,这就需要改变我们的视角,从优势的角度去定义社区工作”。[16]红岩村社区作为重庆市第一批打造的国际社区,社区中外居民的和谐相处、睦邻友好是国际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以社区引进的社工服务机构——重庆扬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主体,借助社区已有的邻里基础、物管优势、社区居委会支持等优势,开展各种小组与社区活动。在小组层面,社区可以将外籍家庭中适应社区较为困难的家庭列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成立睦邻友好互助小组,一方面帮助外籍家庭较好地适应社区的环境与生活,另一方面也为中外居民的友好关系搭建平台;在社区层面,社区一方面可以结合中外相关的节庆日开展具有主题性的社区活动,如圣诞节活动、春节包饺子活动等,另一方面可以家庭中的成员如孩子为主,开展相应的服务,如中外亲子运动会以及针对家庭中的未婚青年展开中外青年联谊会等,增进外籍家庭整体融入社区的动力。

(三) 利用社区关系驱动优势,促进社区转型升级

国际社区不仅要在硬件,如环境、生活设施等方面达到国际标准,而且要从软件方面,如社区治理与服务、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提高、社区创新意识的觉悟等方面转变。红岩村社区在探索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区个人、组织、部门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系驱动优势下,营造国际社区的氛围,加大有关国际社区建设的知识宣传,提升社区居民共享共建的意识。一方面,社区可以将我国优势的国际社区在培育与建立过程中的相关方法、手段以及红岩村社区如何打造国际社区的构建、思路,通过海报、张贴栏、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让社区居民明白国际社区的建立与个人是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的,增强居民在国际社区打造方面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确立社区治理的牵头单位,加大国际社区打造的资金投入,吸引具有国际社区治理能力的优秀人才,从各方面保障和促进国际社区的转型升级。

四、结束语

国际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层面,其治理的成效不仅关系着社区中外居民的幸福指数,而且关联到国际关系的维护与和谐发展。国际社区中外居民的需求不是普通社区中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问题,而是对心理与精神方面的追求,对社区融合的向往。所以,普通的社区社会工作的“问题视角”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而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承认和重视社区中个人、组织、部门等各类社区资源的优点,以一种全新的、积极的态度与观点来挖掘中外居民、机构团体以及社区资源优势。因此,将“优势视角”引入国际社区的治理,有利于创新国际社区的治理路径,实现国际社区中外居民的和谐共处,同时有利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然而,基于优势视角进行国际社区治理需要一定的要件,只有在充分发现并挖掘社区个人、组织、机构和关系等优势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利用优势视角进行国际社区治理。同时,尽管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并发展社会工作,但在现实开展中,针对社区,特别是国际社区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较为欠缺。如何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落实到社区发展,推动国际社区治理创新,还需民众增强社会工作的理念以及国家和政府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
杨丽. 国际化社区概念辨析[J]. 中国社会组织, 2011(6): 35-38. DOI:10.3969/j.issn.1674-1323.2011.06.012
[2]
新华网. 新形势下推进社会工作转型发展[EB/OL]. (2017-03-29). 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7-03/29/c_129519524.htm.
[3]
王晓虎. 浦东新区外籍人口聚集和国际化社区建设[D]. 上海: 复旦大学, 2011.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46-1011195370.htm
[4]
全国首批涉外社工正式上岗[EB/OL]. (2015-11-04). http://sh.people.com.cn/n/2015/1104/c134768-27016913.html.
[5]
冯怡霏. 社会工作介入国际化社区居民融合的探究——以深圳S国际化社区为例[D]. 郑州: 郑州大学, 201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degree&id=D644807
[6]
梅灵泉. 社区工作对国际社区融合的介入研究——基于义乌市JMS社区融合项目[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degree&id=D736506
[7]
谢瑶. 国际型社区境外人士社会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以无锡新区长江社区为例[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07-1016040763.htm
[8]
《广州市外国人管理服务研究报告》课题组. 创新广州市外国人管理服务研究[J]. 城市观察, 2014(2): 114-122.
[9]
林移刚, 谭霞. 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的模式与路径研究——以重庆市红岩村社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6): 49-56. DOI:10.3969/j.issn.1671-623X.2016.06.007
[10]
高天. 社会工作在国际化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探讨——以成都国际化社区为例[D]. 西安: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51-1014129608.htm
[11]
SALEEBEY D. 优势视角: 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 李亚文, 杜立婕, 等, 译.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1.
[12]
WEICK A C, RAPP W P, SULLIVAN, et al. A strengths perspective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J]. Social work, 1989, 34(4): 350-354. DOI:10.1093/sw/34.4.350
[13]
付立华. 优势视角下的社区矫正介入策略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5): 69-74.
[14]
文军, 黄锐. 论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6): 74-78. DOI:10.3969/j.issn.1000-2529.2008.06.015
[15]
赵明思. 优势视角: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新模式[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3(8): 15-19.
[16]
李图强. 以优势视角设计: 社会工作者如何进行社区工作与社区发展实践[J]. 社会工作(下半月), 2010(8):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