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立业成为了当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引领更多有志人士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其中大学生更是创新创业发展的中流砥柱。[1]
在政府政策扶持和学校孵化基地的拥护下,大学生创业迎来前所未有的优越环境。虽然大学生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是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落地成功的项目却少之又少,即使成功也以现象级项目(即红火过一段时间又衰灭的项目)居多。面对着复杂多变的环境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何抓住影响大学生创业可持续性的关键要素,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使项目健康长远地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作用。这也是每一个创业团队孜孜追求的价值取向。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张志华从创业典型案例的角度剖析[2];韩旭和西凤茹分别对嘉兴市和辽宁省的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数据调研的方式探讨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3-4]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案例、抽样调研或心理学角度展开的,定量研究略显不足。为此,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因素进行分析,挖掘当今大学生创业可持续性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学校、个人、外界环境层面提出有参考价值的针对性对策及建议。这将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如何运作项目、维持项目成长具有决策指导意义,对培养具有创业素养的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二、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由Saaty T. L.教授创立的综合考虑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用于系统化、多准则、多要素复杂问题的要素权值计算。[5]由于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简单和在解决复杂决策问题中的有效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中。[6-8]在应用AHP计算要素权值时,首先要建立有序递阶的定性要素系统,然后通过两两比较法对系统中各要素予以优劣量化评判,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所有要素的权重系数,其基本步骤如下。
(一) 明确问题,建立层次结构
应用AHP方法分析问题,首先要清楚问题的目标、范围和各包含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条理化、高度概括地构造出有序递阶的要素系统,称为层次结构。
一般层次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目标层:表示整个层次系统所解决的目标,一般只有一个要素;
准则层:表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一般由独立的几个实施指标构成;
方案层:表示解决问题独立的措施或政策。并用连线表示要素与上一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连线越多,表明支配关系越复杂。一般采用树状图表示问题的层次结构。
(二) 构造判断矩阵 A
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后,上下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就确定了,此时需要设定下一层隶属要素
![]() |
表 1 要素i比要素j的重要程度比较图 |
(三) 计算单一准则下要素的权值
计算单一准则下要素的权值,亦称为层次单排序,其目的是通过判断矩阵
按列把判断矩阵
按
将步骤2的权重
计算
在层次分析法中,对判断矩阵的元素
(四) 计算层次总排序
上述步骤计算得到的是各要素在上层准则层下的重要性排序,AHP方法解决的是各要素对总目标的相对权重,特别是计算最底层要素指标对总目标的相对权重,称为层次总排序。这个计算过程利用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然后从最高(目标层)到最底(方案层)进行逐层排序。假定某一层次全部要素
同理,需要对组合总排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一) 因素影响体系
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的模型。陈龙等构建了由“政策、教育、资金和孵化支持”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10]余岚等则从“社会支持、个人素质能力、创业项目选择和学校创业教育”四个方向阐述了其支持与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11]郭静等也从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团体“四位一体”角度构造支持体系。[12]在参照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创业者自身和学校以外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外界环境,同时关注创业氛围及风险投资(VC, Venture Capital)资金支持,从而把影响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初创期成功)的指标体系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学校环境,个人素质和外界环境。
以上指标的具体含义如下。
学校环境。它包括学校开展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的专业创业知识以及提供各种资源的学校创业孵化基地。
个人素质。包括创业者对所属行业相关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协调交流等管理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创新能力。
外界环境。包含所处地区的整体创业氛围、VC资金支持、国家的政策扶持以及所在地区存在的市场机会。
建立递阶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
![]() |
图 1 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层次结构模型图 |
(二) 构造判断矩阵以及进行层次单排序
当建立起层次分析模型后,就要求出每一层次内各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有关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即权值。
1. 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
通过两两相互比较(结合市场调研、专业统计数据及相关专家的建议)和九标度法,首先构造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性判断矩阵关系见表2。
![]() |
表 2 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G |
利用和法求解权重,计算过程如下:
![]() |
表 6 大学生创业可持续评价因子总排序图 |
即
${{\lambda _{\max }} = \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1}^n {\displaystyle\frac{{{{\left( {AW} \right)}_i}}}{{n{\omega _i}}} = \displaystyle\frac{1}{3}\left( {\displaystyle\frac{{0.319}}{{0.106}} + \displaystyle\frac{{1.944}}{{0.634}} + \displaystyle\frac{{0.789}}{{0.260}}} \right) = 3.04,} }$ |
一致性指标为
查表可得n=3时,随机一直性指标R=0.58。由此可得,随机一致性比例
2. 方案层相对于准则层
由表3数据易得学校环境C1的
![]() |
表 3 方案层相对于学校环境C1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
由表4数据易得个人素质C2的
![]() |
表 4 方案层相对于个人素质C2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
由表5数据易得外界环境C3的
(三)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组合一致性指标
$\begin{array}{l}C = 0.106*0.02 + 0.634*0 + 0.260*0 =0.002,{C_R} = 0.004 < 0.001,\end{array}$ |
故层次总体的一致性通过检验,即可认为专家对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赋值具有科学合理性。
因此,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影响因素的排序计算结果可清晰展现(见表6)。
![]() |
表 5 方案层相对于外界环境C3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
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由表6得到的结论如下。影响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初创期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分别为创新能力、创业态度和市场机会,而创业氛围、创业实践活动的影响较小。这与教育部在2010年《关于大力推进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强调的“要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工作重点相一致。因此,所得的影响要素排序较符合实际国情。
针对上述计算结果,本文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 开拓创新能力
创新是创业的灵魂,是创业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应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创新实践教学。比如,多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注重授课的深度和广度,打破学科界限。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突破纯粹书本理论的接受,主动了解把握学科前沿进展,勤思考并结合学科专业知识做出有科技含量的创新项目,形成“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二) 端正创业态度
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往往心理不够成熟,对创业结果盲目乐观,受挫折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建议学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识别创业风险,通过举行讲座、扩展训练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创业态度。同时,学校可开展专业创业团体交流模式,给予解决困难方案且相互鼓励。更重要的是,创业大学生要正视现实、坚定自身创业态度,多关注社会动态、多翻阅成功创业案例、多走多听,认识到创业的艰辛,磨炼百折不挠的品质,将创业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从而坚定创业信心。
(三) 营造市场机会
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孕育优秀大学生创业成功者的土壤。政府应完善相应政策,利用科技创新创造更多市场机会、优化创业环境。同时,创业大学生本人更应该善于发现和识别带来的市场机会,果断行动抓住机会取得成功。
五、结束语本文聚焦于大学生创业者、学校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对影响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析,通过层次分析法找出影响大学生创业可持续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创业者、高校、社会有针对性、操作性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层次分析法的结果表明,相对于学校和外界因素,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创新能力、创业态度)是影响其创业可持续性的根本因素。为此,创业大学生应主动开拓创新能力、强化创业态度,通过社会实践转化为自身经验技能和创业思考。努力成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推动中国创业的高速进程。
关于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指标体系的确立在日后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1] |
吕艳璇, 祝碧静, 谢秀英.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以工科院校为例[J]. 市场周刊, 2016(11): 128-130. |
[2] |
张志华. 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 成功(教育), 2007(7): 149-151. |
[3] |
韩旭. 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 新西部月刊, 2009(11): 106-107. |
[4] |
西凤茹. 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与支持体系完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7): 60-63. |
[5] |
SAATY T L. Group decision making and the AHP[D].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1989.
|
[6] |
彭国甫, 李树丞, 盛明科.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4(6): 136-139. |
[7] |
李崧, 邱微, 赵庆良,等. 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 环境科学, 2006(5): 1031-1034. |
[8] |
徐源, 薛惠锋, 崔剑.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价值工程, 2013(1): 244-247. |
[9] |
李舒亮, 张书军. 工程项目风险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7): 111-115. |
[10] |
郭静, 韩恩恩, 孙超平.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安徽高校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 135-139. |
[11] |
陈龙, 朱永华, 刘海波. 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评价[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6): 50-54. |
[12] |
余岚, 苏海泉, 郭津含.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研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4): 6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