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Vol. 18Issue (3): 78-83.
0

引用本文 

方慧, 何斌, 付辉建, 张韫, 马海英.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自主需要对内在动机影响的研究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3): 78-83.
FANG Hui, HE Bin, FU Huijian, ZHANG Yun, MA Haiying.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Autonomic Need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Based 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J]. So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2018, 18(3): 78-83.

基金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转型期企业伪社会责任行为的动因及发生机理:价值观视角”(16YJAZH01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动力机制研究:价值观的视角”(GD15CGL03)。

作者简介

方慧(1983— ),女,汉族,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6-27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自主需要对内在动机影响的研究述评
方慧1, 何斌1, 付辉建1, 张韫1,2, 马海英1     
1.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510520;
2. 梧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梧州,543002
摘要: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梳理了自主需要对个体内在动机影响作用的研究,以web of science检索出的1998—2017年共232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 III软件,对论文的时空分布、期刊分布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总结了自主需要满足与自主需要挫败对内在动机的影响,并概括了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自我决定理论    自主需要    内在动机    Citespace III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Autonomic Need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Based 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FANG Hui1, HE Bin1, FU Huijian1, ZHANG Yun1,2, MA Haiying1     
1.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zhou University, Wuzhou,Guangxi, 543002,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this paper sorted out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about the influence of autonomic need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232 research papers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autonomic need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published between 1998 and 2017, were gathered from Web of Science. Based on the collected literature, we carried out visual analyse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magazine distribution by Citespace III software. We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of autonomic need satisfaction and autonomic need frustration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Finally, the limit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utonomic need    intrinsic motivation    Citespace III    
一、引言

动机是指个体行为的驱动力,从组织行为领域来看,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类。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从事一项活动或工作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工作之外的结果,如获取报酬、避免惩罚等。内在动机是指个体从事某种工作并不是出于外部原因,而是为了追求工作中的愉悦感、乐趣、自发的满意感、好奇心的满足等。存在内在动机的个体参与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在工作中能实现个人价值,获得自主、胜任、归属等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1]

随着学界对人性假设不断地丰富以及人本管理理念在企业中的深化,管理者逐步认识到内在动机是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源泉,只有通过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才能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如何激活和提升员工的内在工作动机,已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内在动机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幸福感、工作绩效和创新行为等。[2-3]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是20世纪80年代以积极心理学为背景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动机观,该理论认为,个体是积极向上的,具有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的需要,个体具有自主、胜任、归属等三项基本的、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4]自主需要是指个体希望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选择,同时希望在活动中感到不受限制、对自我的行为和决策拥有选择的权力;胜任需要是指个体需要在活动中体验到有能力完成该项任务,或者说个人感觉自己能胜任或掌控工作;归属需要指个体希望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中能感受得到来自他人的关怀和爱,感受到自己属于组织中的一员。个体自主、胜任、归属需要的满足会显著增强个体内在动机。[5]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主需要是一种自我决定的心理需要,往往伴随着一种积极的体验和自由感。自我决定理论的创始人Ryan和Deci通过对自主支持和自主抑制两种不同环境的比较研究发现,自主需要满足更能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即相对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自主需要满足对内在动机的影响最大。[5]已有的实证研究也表明自主需要对于维持个体的最佳效能和幸福感尤为重要。[6]学者们聚焦自主需要,探讨工作特征、组织情景因素、管理风格等如何通过自主需要的满足和自主需要挫败等影响个体的内在动机。因此,本文试图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相关文献研究的时空分布、期刊分布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文献研读,分析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目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二、“自主需要影响个体内在动机”的文献分布情况

(一) 数据来源

本文以Web of Science的SCI-E数据库和S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自主需要影响内在动机”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为了排除误检和漏检的情况,本文针对研究主题设计了合理的逻辑关系检索式,以确保检索结果能尽量全面覆盖该领域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检索设计与检索结果见表1

表 1 研究数据获取方式

知识图谱是通过共引分析和共现分析,将一定时期内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等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计量学分析方法。为此,将借助Citespace III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Citespace III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平台开发出来的一种可视化分析工具,它可以实现文献的共引分析、共词分析、研究热点分析等功能。该软件具有数据处理便捷、可视化效果好、解读更容易等优点,因此能满足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需求。

(二) 时间分布

自主需要对内在动机的影响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段: 1998—2005年是平稳发展阶段,2006—2015年是快速发展阶段,相关研究论文整体上呈现较快的增加趋势(见图1)。这说明在世界范围内,自主需要对内在动机影响的研究逐步成为内在动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图 1 文献数量和时间分布

(三) 空间分布

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德国等国家。美国学者对该领域的论文贡献最大,占论文总数量的37%,远高于其他国家。

选择Institution为网络节点,可得出研究的机构合作知识图谱(见图2)。由图2可知,研究该领域的机构主要为美国的罗彻斯特大学、美国根特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研究机构(见图3)。

(四) 期刊分布

从发文数量来看,首先是以运动和心理为主题的《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其次是心理学领域的核心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以及以动机和情感为主题的国际顶级期刊《Motivation and Emotion》,这些期刊刊载了该领域众多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见表2)。同时,本文利用Citespace Ⅲ对样本数据进行共引期刊分析,其中共引期刊较多的期刊包括《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Bull- etin》《Motivation and Emotion》《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Bulletin》等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以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等管理学领域的权威期刊(见图4)。由此可见,自主需要对内在动机影响研究受到诸多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管理学领域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该领域的研究。

图 2 研究机构网络分布图谱
图 3 研究国家网络分布图谱
表 2 发文数量居前的期刊
图 4 共引期刊分布图
三、“自主需要影响个体内在动机”的研究现状

本文以检索获得到的文献作为主要对象, 进行系统研读和剖析发现,自主需要对内在动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主需要满足和自主需要挫败等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自主支持、提供选择、管理风格等能满足员工的自主需要,进而增强个体的内在动机,而组织中的监视、有形的奖励、命令和指令等控制性的因素会导致个体自主需要挫败,进而削弱个体的内在动机。

(一) 自主需要满足与个体内在动机

1. 自主支持

已有研究表明,自主支持能增强个体的自主需要满足,进而影响内在动机。学生感知的自主支持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7]教材的趣味性、学生的年龄等调节了自主支持型教学风格对内在动机的影响作用;[8]运动员感知的来自教练的自主支持较好地预测了运动员的内在动机;[9]父母的自主支持能提升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10]此外,在工作中,管理者的自主支持可以使员工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自身意愿,自主选择具体的工作内容或者通过何种方式去完成工作,从而满足了员工的自主需要满足、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增强员工的内在工作动机。[11]

2. 提供选择

提供选择是支持个体自主体验的最明显的方式来自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提供选择能通过自主需要的满足提升个体的内在动机。一项元分析表明,提供选择可以增强内在动机、努力、任务绩效和胜任感。选择的个数和类型、提供奖励、样本选择等因素总结了选择对内在动机的影响。[12]

至于提供选择是如何影响个体内在动机和绩效的,神经科学研究给出若干启示。Legault等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沿用经典的Stroop实验任务,指出提供可供选择的任务提升了任务绩效和内在动机,相对于被迫选择,有选择时被试者的脑电成分ERN的波幅更大,而ERN源自大脑的前扣带回,该成分反映了大脑绩效监控过程中的情感和动机因素。[13] Meng和Ma等沿用事件相电位技术研究了任务设计中的任务选择与个体内在动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对比统计分析得出,个体在自主选择的模式下,具有更强的内在动机和更大的d-FRN波幅,FRN的差异波波幅(d-FRN)反映了个体对于反馈结果的主观价值评估或在意程度。[14]

3. 管理风格

变革型领导在工作中注重满足员工的自主需要,给下属更大的自由度,下属员工往往表现出更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会表现出更强的内在动机、工作满意度以及组织忠诚度。[15]服务型领导主张合理的授权,鼓励员工独自决策,让下属负责职权范围内的重大决策,支持员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承担责任并处理困难等,让员工具有一定自由感,有助于满足下属的自主需要,进而提升员工的内在动机。[16]

(二) 自主需要挫败与个体内在动机

1. 控制情景

个体感知工作或任务的环境是控制性质时,会削弱个体的自我决定感和内在动机。工作中,比如设置最后期限、监视、有形的奖励、命令和指令等控制情景会挫败个体的自主需要,进而削弱个体的内在动机。[17]如果一项任务是在控制情景中执行,挫败了个体的自主需要,个体的内在动机和对任务的兴趣将会降低;如果个体在工作中遭受自主需要挫败,往往伴随着较少的工作投入和较低的内在动机。[5]Radel和Pelletier研究了控制情景如何通过自主需要挫败影响个体的内在动机,他们的实验研究表明,控制情景通过自主需要挫败,降低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然而,当个体遭受自主需要挫败后,如果后续任务能满足其自主需要,个体参与后续任务的内在动机会显著增强。[18]

2. 工作特征

Gillet等的实证研究表明,工作特征比如任务的改变、工作的含糊不清、任务的多样性、角色的冲突等通过自主需要挫败影响员工的工作倦怠和情感承诺,进而影响员工的内在工作动机。[19]Bartholomew基于体育教师的实证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通过自主需要挫败影响工作倦怠,进而降低工作投入。[20] Trepanier的研究表明,工作场所的欺凌行为通过自主需要挫败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投入。[21] Verbruggen等指出,工作轮换会通过自主需要挫败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动机和工作意愿。[22]

(三) 对现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通过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发现,在一项任务中,自主需要的满足与内在动机显著正相关,自主需要挫败会削弱个体的内在动机。[22]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现有的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和行为实验的方法,探讨了自主需要与内在动机之间的关系。少数学者应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探讨了任务设计如何通过自主需要的满足提升个体的内在动机。从研究力量来看,较多国外学者探讨了自主需要与内在动机的关系,而国内学者较少关注自主需要满足和自主需要挫败对内在工作动机的影响作用。从研究内容来看,较多的研究考察了外部情景因素和任务本身如何通过自主需要满足影响个体的内在动机,少数学者关注了自主需要挫败与内在动机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一) 研究方法多元化

现有的研究主要采用自由选择法、自由报告法等来测量个体的内在动机。自由选择法测量的是被试在实验结束后继续从事目标任务的时间;自我报告法是指被试完成实验任务后填写内在动机的量表,该方法获取的数据是被试对自己实验任务过程中的一种主观评价。以上两种方法属于事后测量,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误差。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少数学者采用了FMRI(Functional Magxnetic Resonance Imaging)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实时测量了被试的内在动机水平。后续可以继续沿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结合问卷调研和行为实验的方法,综合考察自主需要满足影响个体内在动机的边界和中介条件。

(二) 加强自主需要挫败研究

自主需要挫败与负向工作成果显著相关,如较低的工作绩效、工作不投入、不幸福感以及缺乏工作兴趣、较低的内在动机等。员工遭受自主需要挫败后,如果不能及时恢复自主需要,将会显著影响工作投入。学界需加强员工自主需要挫败的前因变量研究,理清自主需要挫败的产生机制,从而在理论上更好地指导企业如何规避或减少员工的自主需要挫败。此外,学者们还需继续探讨自主需要挫败导致的不良后果,这样有助于引导企业更为重视员工的自主需要满足。

(三) 加强自主需要满足研究

现有研究表明,自主需要满足伴随着积极的工作结果,如增加员工的内在动机、组织公民行为,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幸福感等。[22]然而,国内学者较少关注自主需要满足的前因和结果变量研究。国内学者后续研究需结合中国的国情,探讨工作特征、组织情景和管理风格等如何通过自主需要的中介作用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投入和内在动机以及员工自主需要的满足和挫败如何影响个体的内在动机和工作态度、行为等。根据动机的相关理论,个体的特征如归因倾向、自我效能感、绩效目标导向、自我决定倾向等与内在动机显著相关。因此,为进一步丰富内在动机的相关研究,学者还需关注个体差异,考察个体特征是否会调节自主需要满足与个体内在动机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管理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伟,梅继霞. 内在动机与员工绩效:基于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J]. 管理评论, 2013(8): 160-167.
[2]
李伟, 梅继霞. 内在动机、工作投入与员工绩效:基于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效应[J]. 经济管理, 2012(9): 77-90.
[3]
郭桂梅, 段兴民. 员工—组织关系、内在动机与员工创造性——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 2008(3): 16-24.
[4]
DECI E L, RYAN R 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 New York: Springer US, 1985.
[5]
DECI E L, RYAN R M. The " what” and "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0, 11(4): 227-268. DOI:10.1207/S15327965PLI1104_01
[6]
NIE Y, CHUA B L, YEUNG A S,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y support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work motivation for well-being: testing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a Chinese work organiz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5, 50(4): 245-255. DOI:10.1002/ijop.12110
[7]
GRIFFIN B W.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tudent ratings of instruction[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16(51): 116-125.
[8]
HOFFERBER N, BASTEN M, GROßMANN N, et al. The effects of autonomy-supportive and controlling teaching behaviour in biology lesson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experiences on students’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flow-experi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16, 38(13): 2114-2132. DOI:10.1080/09500693.2016.1229074
[9]
BANACK H R, SABISTON C M, BLOOM G A. Coach autonomy support, basic need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paralympic athletes[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 sport, 2011, 82(4): 722-730.
[10]
FROILAND J M. Parental autonomy support and student learning goals: a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an intrinsic motivation intervention[J]. Child & youth care forum, 2011, 40(2): 135-149.
[11]
MARYLE, GAGNE N E, DECI A E 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work motivation[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5, 26(4): 331-362. DOI:10.1002/job.v26:4
[12]
PATALL E A, COOPER H, ROBINSON J C. The effects of choice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related outcomes: a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finding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8, 134(2): 270-300. DOI:10.1037/0033-2909.134.2.270
[13]
LEGAULT L, RAY K, HUDGINS A, et al. Assisted versus asserted autonomy satisfaction: their unique associations with wellbeing, integration of experience, and conflict negotiation[J]. Motivation & emotion, 2017, 41(1): 1-21.
[14]
MENG L, MA Q. Live as we choose: the role of autonomy support in facilitating intrinsic motiv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2015, 98(3): 441-447. DOI:10.1016/j.ijpsycho.2015.08.009
[15]
BONO J E, JUDGE T A. Self-Concordance at work: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motivational effect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46(5): 554-571.
[16]
CHINIARA M, BENTEIN K. Linking servant leadership to individual performance: differentiat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autonomy, competence and relatedness need satisfaction[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16, 27(1): 124-141. DOI:10.1016/j.leaqua.2015.08.004
[17]
TSAI Y M, KUNTER M, LÜDTKE O, et al. What makes lessons interesting? The role of situation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 in three school subject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8, 100(2): 460-472. DOI:10.1037/0022-0663.100.2.460
[18]
RADEL R, PELLETIER L, SARRAZIN P. Restoration processes after need thwarting: when autonomy depends on competence[J].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13, 37(2): 234-244. DOI:10.1007/s11031-012-9308-3
[19]
GILLET, FOUQUEREAU, HUYGHEBAERT, et al. Job demands,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work engagement, and burnout: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 and thwarting[J]. Span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5, 18(28): 1-19.
[20]
BARTHOLOMEW K J, NTOUMANIS N, CUEVAS R, et al. Job pressure and ill-health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need thwarting[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4(37): 101-107.
[21]
TREPANIER S G, FERNET C, AUSTIN S.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place bullying,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employee functioning: a simultaneous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 and frustr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16, 25(5): 690-706. DOI:10.1080/1359432X.2015.1132200
[22]
VERBRUGGEN M, DE COOMAN R, VANSTEENKISTE S. When and why are internal job transitions successful? transition challenges, hindrances, and resources influencing motivation and retention through basic needs satisfaction[J]. 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2015, 40(6): 74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