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乔小冬, 韩铎. 高压并联电抗器带电检测异常分析[J].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1, 39(5): 84-88. DOI: 10.19929/j.cnki.nmgdljs.2021.0107.
QIAO Xiaodong, HAN Duo. Analysis on Abnormal Live Detection of High Voltage Shunt Reactor[J].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2021, 39(5): 84-88. DOI: 10.19929/j.cnki.nmgdljs.2021.0107.

第一作者简介

乔小冬(1982), 男, 河北人, 学士, 高级工程师, 从事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及交流继电保护工作。E-mail: qiaox-iaodong126@126.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1-03-20
高压并联电抗器带电检测异常分析
乔小冬 , 韩铎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 针对某变电站高压并联电抗器C2H2体积分数突升故障,采用油色谱跟踪,高频、超高频、超声波局放检测及红外线成像检测等方法,最终确定故障范围,并判断故障可能原因为:X柱上部夹件或与其相连部件发生触碰、松动引起悬浮放电;地屏铜带发生局部断裂或褶皱产生悬浮、绝缘类放电。提出要密切跟踪气体体积分数,局放信号的放电幅值、频次等变化趋势,建议关注并分析各测点间的放电量,充分重视夹件或连接部件、地屏铜带的纵向放电现象。
关键词: 高压并联电抗器    局部放电    带电检测    悬浮放电    绝缘类放电    
Analysis on Abnormal Live Detection of High Voltage Shunt Reactor
QIAO Xiaodong , HAN Duo     
State Grid East Inner Mongolia Maintenance Company, Tongliao 028000,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sudden increase of C2H2 of a high-voltage shunt reactor volume fraction in a substation, oil chromatography tracking, high-frequency, ultra-high frequency, ultrasonic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and infrared imaging detection and other methods are used to finally determine the scope of the failure, and determine the possible cause of the failure.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lumn X or its connected parts are touched or loosened, which will cause the suspension discharge; partial fractures or folds of the ground screen copper belt causes suspension and insulation discharge. It is proposed to closely track the gas volume fraction, the signal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partial discharge and other changes. It is recommended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analyze the discharge volume of the measuring points, an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longitudinal discharge phenomenon of the clamps or connecting parts and the copper tape of the ground screen.
Keywords: high voltage shunt reactor    partial discharge    live detection    suspended discharge    insulation discharge    
0 引言

线路并联电抗器可以补偿线路的容性充电电流,限制系统电压升高和操作过电压的产生,是交流线路不可缺少的设备。作为大型充油设备,其内部气体含量可作为日常巡视的重要内容,当发现气体含量升高时应及时进行检查处理,必要时进行停电解体,寻找故障点。本文以某变电站高压并联电抗器(以下简称高抗)C2H2体积分数突升故障为例,通过排查确定故障原因,并提出建议,为类似故障分析提供参考。

1 设备概况

A站Ⅰ线L2相高抗为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BKD-240000/1100,2014-12-19投运,设计参数见表 1

表 1 A站Ⅰ线V相高抗设计参数
2 故障现象

2020-02-26,A站Ⅰ线L2相高抗离线C2H2体积分数为3.71×10-6,与1月13日1.16×10-6相比存在突变,同时在线油色谱监测仪显示C2H2体积分数由1.8×10-6突增至3.4×10-6。当日进行带电检测,结果表明,A站Ⅰ线高抗V相内部有异常连续局放信号,呈现悬浮放电、绝缘缺陷两种特征。定位分析放电源位于高抗X柱上部,距高抗北2.14±0.20 m、距东1.08±0.20 m、距底座高3.13±0.30 m的区域。

3 故障排查

检查A站Ⅰ线高抗V相外观正常,瓦斯继电器未见明显气体。最近一次停电检修时间为2019-09-12,停电例行试验各项数据正常。

3.1 油色谱跟踪情况 3.1.1 离线油色谱跟踪

2020-02-26,A站Ⅰ线高抗V相C2H2体积分数突升至3.4×10-6后,开展离线色谱检测,C2H2体积分数为4.45×10-6,2月25日检测值为1.7×10-6。一天内C2H2体积分数明显增长,其他烃类特征气体小幅度增长,H2、CO、CO2未见明显变化(见表 2)。

表 2 A站Ⅰ线高抗V相离线气体体积分数

根据DL/T 722—2014《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三比值法进行分析判断[1],2月28日及之前C2H2/C2H4、CH4/H2、C2H4/C2H6比值编码为1、0、0,故障类型为电弧放电兼过热。2月29日随着C2H2体积分数的进一步增长,三比值编码变化为2、0、0,故障类型为低能放电。

根据2020-02-29和2020-01-13检测数据计算,总烃绝对产气率26.85 mL/天,大于注意值12 mL/天;相对产气速率58.43%,大于注意值10%要求[1]。从上、中、下部位油色谱C2H2体积分数可知,上部最高、下部其次、中部最低,结合高抗内部油循环特征,初步判断高抗内部异常产气部位位于上部。

3.1.2 在线油色谱跟踪

从2020-02-26开始,在线C2H2体积分数及增长速度明显增加,截至29日13:00,C2H2体积分数增至10.4×10-6,H2体积分数也有明显上升,与离线检测结果不同。

3.2 高频局放检测

利用PDcheck高频局放检测仪对A站Ⅰ线高抗V相进行高频局放检测,发现高抗器身1(X柱)、器身2(B柱)的铁心和夹件均有明显的高频局放信号(见图 1),且具有相位特征,信号相位分布在工频一、三象限,从图 2可看到器身1夹件高频电流脉冲时域波形具有陡峭的上升沿和振荡衰减过程以及单脉冲为3~20 MHz的连续频谱分布。按信号强度大小有器身1夹件>器身1铁心>器身2铁心、夹件,初步判断该高频局放信号源位于器身1夹件或与夹件相连的部件上。

图 1 铁心、夹件高频局放检测图谱
图 2 器身1夹件高频局放波形检测图谱

通过重症监护系统检测到高频局放信号PRPD图谱同时呈现悬浮放电、绝缘缺陷两种特征,且悬浮放电信号幅值明显高于绝缘缺陷信号,和累积的PRPD图谱(见图 3)结果一致。

图 3 高频PRPD图谱特征
3.3 特高频局放检测与定位 3.3.1 特高频局放检测情况

利用EC4000局放仪对高抗进行特高频局放检测[2],传感器置于高抗油箱上部盖板与油箱本体连接的缝隙处,检测图谱如图 4所示。可以看到,局放仪各通道同时检测到异常局放信号,当高抗器身上的特高频传感器检测到异常局放信号时,背景传感器并无类似信号出现;改变特高频传感器的朝向,发现传感器远离或背向高抗油箱上盖板与油箱本体连接缝隙时,异常特高频信号明显减弱,说明异常局放信号来自高抗内部。特高频信号PRPD累积图谱(见图 5)同时呈现悬浮放电、绝缘缺陷两种特征,与高频放电信号图谱特征一致,推测造成C2H2体积分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倾向于悬浮电位导致的局部放电,可能是高抗内部存在接触不良或不同电位部件间存在触碰[3-14]

图 4 现场特高频局放检测图谱
图 5 特高频PRPD图谱特征
3.3.2 特高频局放定位

为了进一步确定放电源位置,利用高速示波器进行特高频定位检测。在高抗器身上同时布置多路特高频传感器,通过各路特高频传感器之间的相对时差来确定信号源的具体位置。综合传感器的定位结果,确定特高频信号源位于距高抗底座高度3.13±0.30 m、距高抗东侧壁1.08±0.20 m、距高抗北侧2.14±0.20 m的位置。

3.4 超声波局放检测

采用Pocket AE多功能局放巡检仪对A站Ⅰ线高抗V相进行检测,检测图谱如图 6所示。可以看出,在高抗东侧中部油箱壁检测到的超声特征指数集中在10 ms和20 ms处,2次放电脉冲间隔时间为10 ms,特征指数在100 Hz以下具有相关性。

图 6 超声波放电检测图谱
3.5 红外热成像检测

对A站Ⅰ线高抗V相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未发现高抗本体及附件存在温度异常情况。

4 原因分析

根据厂家提供的高抗结构等相关资料,综合高频、特高频信号的检测和定位结果,放电源应位于图 7中的红色圈的区域所示的范围内。

图 7 高抗设备内部俯视图

经分析,认为A站Ⅰ线高抗V相异常原因可能为:X柱上部夹件或与其相连接部件如均压帽、紧固件等发生触碰、松动引起悬浮放电;地屏铜带发生局部断裂或褶皱产生悬浮、绝缘类放电[15-16]

5 防范措施

根据目前离线油色谱数据的增长趋势,在近期高抗运行期间应密切跟踪油色谱在线监测各组分含量、重症监护系统局放信号的放电幅值、频次的变化趋势,每日至少进行两次离线油色谱检测,并根据跟踪情况动态调整监测策略。

如果局放信号保持目前幅值和持续不间断状态,且C2H2体积分数超过10×10-6或日增长量大于2.5×10-6,应尽快停电更换处理[17-19]

6 建议

本文分析了一例高压并联电抗器的典型局放故障,根据局放信号类型、定位位置和油色谱各组分的变化情况,通过局放检查分析得出高压并联电抗器内部异常原因。结合试验过程、现象分析及返厂检查结果,对此类电抗器异常分析过程提出如下建议。

(1)局放试验中的全程录像对分析放电发展过程非常重要,对于持续时间不长但放电脉冲幅值较大的单个放电量不能忽略。

(2)分析放电发展过程中各测点间的放电量,有益于判断起始放电部位和放电发展过程。

(3)应重视夹件或连接部件、地屏铜带的纵向放电现象,这类放电对绕组绝缘的危害较大。

参考文献
[1]
电力行业电力变压器标准化委员会.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 722-2014[S].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4. (0)
[2]
吴德贯, 余忠田, 周禹, 等. 特高压直流工程换流变压器阀侧对称加压局部放电试验的现场试验方法探讨[J]. 高压电器, 2015(2): 136-140, 145 (0)
[3]
李永祥, 王天正, 晋涛, 等. 基于多种检测技术的高压开关柜内部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J]. 高压电器, 2017, 53(1): 45-50 (0)
[4]
刘江明, 沈群武, 艾云飞, 等. 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时基于带电检测的异常缺陷分析[J]. 变压器, 2020, 57(3): 73-77 (0)
[5]
李鹏, 李飒, 杨海超, 等. 一起500 kV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异常的分析处理[J]. 变压器, 2020, 57(6): 85-87 (0)
[6]
刘兴华, 李蓝翔, 刘涛, 等. 变压器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术与故障案例分析[J]. 变压器, 2019, 56(5): 72-76 (0)
[7]
全国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高电压技术局部放电测量: GB/T 7354-2018[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0)
[8]
薛继印, 杨在葆, 韩克俊, 等. 剩磁对变压器感应电压试验影响的研究与分析[J]. 变压器, 2020, 57(5): 37-39, 78 (0)
[9]
郭清海. 变压器故障案例分析与检测[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0)
[10]
束畅, 章茜, 高燃, 等. 一起1000 kV特高压并联电抗器内部故障分析[J]. 东北电力技术, 2018, 39(6): 19-22, 25 (0)
[11]
龚伟. 变电站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数据分析[J]. 机电信息, 2020(2): 118-119 (0)
[12]
郭飞凡.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 南方农机, 2020, 51(4): 216 (0)
[13]
李晓峰.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J]. 大众用电, 2020, 5(3): 23-24 (0)
[14]
谭定彩, 邓声华, 江福章, 等.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和信号去噪技术综述[J]. 电线电缆, 2020(4): 4-8 (0)
[15]
杨玉新, 王建芳, 纪巍, 等. 应用多种带电检测技术联合诊断设备缺陷效果分析[J].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6, 34(3): 63-67 (0)
[16]
原辉, 邵永生.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在变压器巡检中的应用[J]. 冶金设备, 2018(增刊): 142-143, 154 (0)
[17]
何宁辉, 丁培, 马飞越, 等. 基于优化极限学习机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 电子器件, 2021, 44(4): 897-902 (0)
[18]
覃炜梅. 基于智能极限学习机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广州: 广东工业大学, 2019. (0)
[19]
朱永利, 俞国勤, 尹金良, 等.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 CN102944769A[P]. 2013-02-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