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孙永辉, 王悦臻. 特高压配套风电次同步谐振问题分析及抑制措施[J].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1, 39(5): 44-49. DOI: 10.19929/j.cnki.nmgdljs.2021.0099.
SUN Yonghui, WANG Yuezhen. Analysis of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of UHV Wind Power and Its Suppression Measures[J].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2021, 39(5): 44-49. DOI: 10.19929/j.cnki.nmgdljs.2021.0099.

第一作者简介

孙永辉(1988), 男, 内蒙古人, 硕士, 工程师, 从事电力系统规划与仿真方面的工作。E-mail: 465077506@qq.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1-06-30
特高压配套风电次同步谐振问题分析及抑制措施
孙永辉 1, 王悦臻 2     
1.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呼和浩特 010010;
2. 巴彦淖尔电业局乌拉特前旗供电分局,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4400
摘要: 风电场通过含有串补及直流输电系统外送时存在次同步谐振风险,不利于电网及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已知参数和边界条件下对锡林郭勒地区蓝旗风电汇集站的次同步谐振风险进行分析计算,利用阻抗频率扫描以及风电场接入点短路比计算,初步筛查可能存在次同步谐振风险的系统运行方式,利用PSCAD软件对可能存在的次同步谐振风险方式进行了电磁暂态仿真。结果表明风电场在多个运行工况下均存在次同步谐振的风险,谐振频率分布在5~22 Hz。最后对特高压风电场次同步谐振的两种抑制措施进行了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并提出在实际应用中多措并举的建议。
关键词: 特高压    串补    次同步振荡    电磁暂态仿真    谐振频率    
Analysis of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of UHV Wind Power and Its Suppression Measures
SUN Yonghui 1, WANG Yuezhen 2     
1.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East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Company Limited, Hohhot 010010, China;
2. Bayannur Electric Power Bureau Wulateqianqi Power Supply Decomposition, Bayannur 014400, China
Abstract: A risk of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exists when wind farms are transmitted through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series compensation, which endangers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power grid and wind farm. In this paper, the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risk of Lanqi wind power gathering station in Xilin Gol League is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under the known parameter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 system operation mode that may have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risk is preliminarily screened by using impedance frequency scanning and short circuit ratio calculation of wind farm access point. PSCAD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simulation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possible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risk mode in detail. The result is that a risk of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exists under multiple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is distributed between 5 and 22 Hz.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suppression measures for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in UHV wind farms are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for multiple measur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UHV    series compensation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simulation    resonant frequency    
0 引言

锡林郭勒地区拥有多个大规模风电汇集基地,形成了首个多类型电源通过带有串补的交流、特高压直流混合外送系统,风电、火电、直流换流站和串补电容之间存在耦合,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因素较多,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大幅增加[1-4]。对于电网来说,次同步谐振所带来的电压、电流的大幅振荡易导致变压器等设备损坏,风机切机也会导致系统有功大量缺失、频率大幅波动,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电网次同步振荡的研究中,文献[5]从增加系统阻尼的角度出发,设计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阻尼控制器来抑制次同步振荡。文献[6]指出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的SVC能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并且较大容量的SVC能有效増强其抑制次同步振荡的能力。文献[7]通过带通滤波器提取次同步频率分量,经过相位补偿环节和增益环节,在发电机转子上产生附加转矩来削减转速的增量,达到抑制次同步振荡的目的。文献[8]提出一种基于定子侧模拟电阻的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以增强次同步频带下的电气阻尼。文献[9]通过阻断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环节中次同步频率分量的传播途径来抑制次同步振荡。文献[10]研究了将带阻滤波器安装在转子侧变流器电流内环以阻断次同步电流分量作用途径的抑制方法。

本文以锡林郭勒地区风火打捆电源经特高压直流和特高压交流混合外送系统为分析对象,采用相应工程的基础数据作为分析计算依据,开展该地区蓝旗风电场次同步谐振风险的分析计算和防治策略研究。

1 次同步振荡风险初判 1.1 阻抗频率扫描

阻抗频率扫描法[5]可用于双馈型风电场次同步谐振风险的初步筛查,是一种次同步谐振问题的近似分析方法,主要观察风电场中性点处至系统内部的等效阻抗,该阻抗是角频率ω的函数,记为Z(jω)= R(ω)+jX(ω),从Z(jω)中找出其虚部X(ω)为零的频率点,即为系统的串联谐振点。若在谐振点对应的频率下Z(jω)的实部R(ω)小于零,则风电场可能会发生次同步谐振[6]。利用该方法可初步筛选出具有潜在次同步谐振风险的系统运行方式,同时可确认不存在次同步谐振风险的系统运行方式,利用阻抗频率扫描法进行次同步谐振风险方式判定的原则如下。

(1) 若系统存在串联谐振点,即阻抗虚部等于零或接近于零,或者阻抗虚部随频率的变化曲线由负变正,以图 1为例,则该方式下存在次同步谐振的风险。

图 1 串联谐振示意图

(2) 若系统阻抗频率特性存在电抗跌落的现象,以图 2为例,电抗跌落的程度可以用电抗跌折率来表示,若电抗跌折率大于30%,则可能存在次同步谐振的风险。

图 2 电抗跌落示意图

阻抗频率扫描法所涉及的系统运行方式变化主要包括火电机组开机数量的变化以及交流输电线路N-0与N-1运行的变化。由于锡林郭勒地区配套的风电和火电中优先保证风电出力,所以阻抗频率扫描时设定锡林郭勒地区所有风电场均投入,在交流输电线路的各种N-1方式中,考虑最恶劣工况。选取486种方式进行分析,发现蓝旗风电场在全部运行方式下均可能存在次同步谐振的风险。

1.2 短路比计算

直驱型风电场次同步谐振风险的初步判定可以通过计算风电场接入点的短路比实现。风电场接入点的短路比是指风电场接入点的短路容量除以风电场容量[10]。由于火电厂和除蓝旗风电场外的其他风电场的投入情况会对接入点短路容量产生影响[11],本文分别计算火电厂及其他风电场全部投入和全部不投入情况下的短路比,结果见表 1。其中,四家火电厂各包含两台660 MW机组,一家火电厂包含两台350 MW机组;风电场容量1225 MW。

表 1 蓝旗风电场接入短路比

通常,当短路比小于1.5时认为风电场接入的交流电网很弱,如果采用直驱型风机,则可能存在比较大的次同步谐振风险;当短路比处于1.5~2时,风电场接入的交流电网较弱,直驱型风机存在一定的次同步谐振风险;当短路比大于2时,风电场接入的交流电网较强,直驱型风机不存在次同步谐振的风险。据此,表 1中数据显示,蓝旗风电场采用直驱型风电机组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次同步谐振风险。

2 电磁暂态仿真 2.1 计算条件

从每种火电开机台数中选取一种电抗跌折率最大且包含串联谐振点的运行方式进行电磁暂态仿真[12-15]

(1) 实际运行中,火电机组的出力方式多样,为合理减少计算量,考虑负荷率低时机组的机械阻尼小,因此按照次同步阻尼稳定性最差的原则将火电机组的出力均设为40%。

(2) 在针对某一风电场的次同步谐振风险进行分析时,设定其他风电场的出力为40%。对于待分析的风电场,改变其接入电网的风机数量、输出功率以及风机类型(全部采用双馈风机、全部采用直驱风机、一半双馈风机一半直驱风机),考察是否会发生次同步谐振。设定接入风机数量分别为总风机数量的10%、30%、50%、70%和100%;考虑到风电最大同时率为70%,因此输出功率分别取额定功率的10%、30%、70%。

(3) 设定直流输电功率为4000 MW(额定功率的40%)。

(4) 因切除一回交流线路会使系统的等效串补度增大,设定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为N-1方式。

(5) 扰动设置包括:小扰动为风机由电压源转换为实际电动机模型,大扰动包括锡林郭勒特高压线路锡林郭勒侧三相或单相对地短路,故障切除时间0.1 s。

2.2 仿真结果

利用PSCAD软件进行仿真计算,结果如下。

(1) 蓝旗风电场在多个运行方式下都存在次同步谐振风险,包括火电开10台机、8台机、4台机、2台机以及1台机的工况,谐振频率分布在5~22 Hz,收敛情况以图 3为例,发散情况以图 4为例。

图 3 火电开10台机,风电输出功率10%,风机数量10%时仿真结果
图 4 火电开8台机,风电输出功率70%,风机数量70%时仿真结果

(2) 当特高压直流停运,仅保留蓝旗风电场经锡林郭勒特高压交流输送至华北电网时,蓝旗风电场在多种接入风机数量和输出功率条件下均存在次同步谐振风险,振荡频率分布在9~14 Hz,如图 5图 6所示。

图 5 直流、火电厂和其他风电场全部不投入,风电输出功率10%,风机数量10%时仿真结果
图 6 直流、火电厂和其他风电场全部不投入,风电输出功率70%,风机数量70%时仿真结果

(3) 特高压直流孤岛运行条件下,在直流重载运行方式下,蓝旗风电场次同步谐振风险较大,如图 7所示;在直流轻载运行方式下蓝旗风电场次同步谐振的风险较小,如图 8所示。

图 7 直流孤岛重载运行方式下的仿真结果
图 8 直流孤岛轻载运行方式下的仿真结果
3 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措施分析

风电场次同步谐振抑制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风电机组自身的抑制措施,通过改进风电机组控制策略,重塑风电机组在次同步频率下的阻尼特性,消除负阻尼,达到抑制系统次同步谐振的目的;另一类则是在电网侧装设大容量集中式次同步谐振阻尼装置[7]

3.1 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技术

根据双馈风电机组产生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可知,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的负电阻主要由次同步电流分量引起,若能控制变流器使之产生与其相位相同的次同步电压,则可增强双馈风电机组的次同步等效电阻。为此,在生成参考电压时将电流进行附加阻尼控制[16]。当系统进入稳态,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几乎为零,附加阻尼信号分量作为参考电压的修正,系统对负载扰动和电网电压的波动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增加次同步谐振抑制控制后的变流器控制原理如图 9所示。

图 9 控制策略后的控制原理

滤波环节的表达式为,其中S为传递函数的复数形式自变量,Tw为滤波环节的时间常数,由于次同步频率分量的电流经dq变换后频率变为fr (参考频率)的互补频率,取较大值才能使次同步频率的信号通过该滤波环节时不改变。滤波环节的作用是阻止稳态信号的输入,仅当双馈风电机组中含有次同步频率的信号时该附加阻尼控制器才给系统增加阻尼,而稳态时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为零,对稳态运行无影响。由于采用高通滤波器,dq坐标工频输出为直流分量,经高通滤波后,工频分量输出为零,故次同步电流的附加阻尼控制对工频传递函数没有影响[16]。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次同步电流的附加阻尼控制,使得转子对次同步电流呈正电阻,可避免谐振的发生[16]

为验证该抑制技术方案的有效性,在RT-LAB硬件在环实验平台上开展测试。将图 9的抑制技术加入双馈风电机组控制器,接入RT-LAB硬件在环平台系统,分别测试风电机组在有功功率为150 kW、270 kW、330 kW、450 kW、500 kW、660 kW、730 kW和850 kW时的次同步谐振抑制性能。以双馈风电机组有功功率730 kW工况为例,次同步谐振抑制策略投入前和投入后,双馈风电机组L1相定子电流和有功功率分别如图 10图 11所示。

图 10 次同步谐振抑制策略投入前和投入后,双馈风电机组L1相定子电流波形
图 11 次同步谐振抑制策略投入前和投入后,双馈风电机组有功功率波形

图 10中的双馈风电机组L1相定子电流波形进行频谱分析,得出抑制前后定子电流频谱,见图 12图 13

图 12 抑制措施投入前双馈风电机组L1相定子电流频谱
图 13 抑制措施投入后双馈风电机组L1相定子电流频谱

图 12图 13可知,次同步谐振抑制措施投入后,双馈风电机组L1相定子电流中的次同步分量显著减小,其中抑制前次同步电流分量为74.4 A,抑制后为5.2 A,抑制率为93.01%。双馈风电机组不同有功出力工况下,次同步谐振抑制性能见表 2

表 2 双馈风电机组不同有功出力工况下次同步谐振抑制性能

由以上分析可知,双馈风电机组不同有功出力工况下,次同步谐振均能得到有效抑制。

3.2 网侧集中式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为解决大规模风电外送系统中的次同步谐振问题,提出了网侧次同步阻尼控制技术。网侧次同步阻尼控制器(Grid-side Subsynchronous Damping Controller, GSDC)主要由次同步阻尼计算和次同步电流生成两部分组成,次同步阻尼计算由反馈测量、频率辨识、信号滤波、电压计算、比例移相、参考值计算器构成,次同步电流生成由特殊设计的电力电子变流器实现。

利用电磁暂态仿真验证网侧集中式次同步阻尼控制器的补偿效果,搭建网侧集中式阻尼控制器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如图 14所示。系统等值电源为220 kV,经220 kV/37.5 kV变压器与网侧阻尼控制器相连,系统接入点最高电压40.5 kV。次同步谐振抑制装置采用链式换流阀结构,为提升仿真运算速度,仿真模型采用6个级联模块对42个级联模块进行等效仿真,同时为保证仿真精度,开关频率等比例放大。在输出50 Hz维持电流的基础上,令装置分别满额输出4 Hz和12 Hz的次同步分量,来验证装置在输出次同步时可满足装置稳定运行的要求。仿真结果如图 15图 17所示。

图 14 集中式次同步谐振抑制装置仿真模型
图 15 次同步指令与实际输出
图 16 装置输出电流频谱图
图 17 模块直流电压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2~3.1 s装置输出电流可跟随4 Hz次同步电流指令,直流电容电压波动为9.3%,装置维持电流为工频0.033 kA;3.1~4 s装置输出电流可跟随12 Hz次同步电流指令,直流电容电压波动为10%,装置维持电流为工频0.033 kA。直流电压波动满足要求,该抑制方法有效。

4 建议

总体策略上,解决风电场次同步谐振问题应做到将保护监测设备、风电场次同谐振抑制以及电网侧集中式抑制等多措并举。

(1) 次同步谐振监测装置是及时发现次同步谐振,从而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所以建议风电场加装次同步谐振监测装置,次同步谐振监测装置应具备在线监测次同步谐振,对次同步谐振进行分钟级长时间录波的功能。

(2) 对风电机组进行改进,使其自身具备次同步谐振抑制功能,从根本上消除风电机组次同步负阻尼,降低系统发生次同步谐振的风险。

(3) 由于锡林郭勒地区配套电源较多,运行方式多样,次同步谐振问题处于不断变化中,为了改善次同步谐振阻尼特性,建议风电场预留今后增加网侧集中式次同步阻尼控制器的条件和可能。

参考文献
[1]
米阳, 吴彦伟, 纪宏澎, 等. 基于多组储能动态调节的独立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7, 37(5): 170-176 (0)
[2]
王皓靖, 刘海涛, 刘辉, 等. 大规模风电汇集系统无功电压管控机制及关键技术研究[J]. 华北电力技术, 2014(9): 48-54, 60 DOI:10.3969/j.issn.1003-9171.2014.09.011 (0)
[3]
邢华栋, 张爱军, 孟庆天, 等. 多端风电汇集电网输电线路的功率极限研究[J].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7, 35(2): 7-9, 14 (0)
[4]
蒋伟明, 赵晋斌, 高明明, 等. 具有电压自恢复特性的独立直流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J]. 电网技术, 2020, 44(9): 3547-3555 (0)
[5]
H Geng, C Liu, G Yang. LVRT Capability of DFIG-Based WECS Under Asymmetrical Grid Fault Condi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3, 60(6): 2495-2509 DOI:10.1109/TIE.2012.2226417 (0)
[6]
程时杰, 曹一家, 江全元.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理论和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0)
[7]
LI Yanchao, FAN Lingling, MIAO Zhixin. Replicating real-world wind farm SSR even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2020(35): 339-348 (0)
[8]
刘颖, 常富杰, 钱华东, 等. ±500 kV兴安高压直流外送次同步振荡风险分析[J]. 电力大数据, 2017, 20(11): 21-25 (0)
[9]
I Villanueva, A Rosales, P Ponce, et al. Grid-Volt-age-Oriented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DFIG Under Balanced and Unbalanced Grid Faul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18, 9(3): 1090-1098 DOI:10.1109/TSTE.2017.2769062 (0)
[10]
W Guo, L Xiao, S Dai, et al. LVRT Capability Enhancement of DFIG With Switch-Type Fault Current Limiter[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5, 62(1): 332-342 DOI:10.1109/TIE.2014.2326997 (0)
[11]
Z.-C. Zou, J.-C. Liao, Y. Lei, et al. Postfault LVRT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DFIG Using a Stage-Controlled SSFCL-RSDR[J].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19, 29(2): 1-6 (0)
[12]
M Firouzi, G B Gharehpetian. LVRT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DFIG-Based Wind Farms by Capacitive Bridge-Type Fault Current Limiter[J].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18, 9(3): 1118-1125 DOI:10.1109/TSTE.2017.2771321 (0)
[13]
方力, 潘学萍, 鞠车, 等. SVC对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影响及抑制策略[J]. 广东电力, 2019, 32(3): 52-58 (0)
[14]
LIU Huakun, XIE Xiaorong, ZHANG Chuanyu, et al. Quantitative SSR analysis of series-compensated DFIG-based wind farms using aggregated RLC circuit model[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17(32): 474-483 (0)
[15]
杨琦, 李岚, 赵荣理, 等. 基于模糊控制虚拟电阻的双馈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励磁控制[J].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20, 41(2): 158-163 (0)
[16]
刘其辉, 董楚然, 于一鸣. 双馈风电并网系统高频谐振机理及抑制策略[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0, 40(9): 163-17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