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2, Vol. 40 Issue (02): 36-39   DOI: 10.19929/j.cnki.nmgdljs.2022.0026
0

引用本文 

刘宇, 赵映, 李世朝. 光伏发电系统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研究[J].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2, 40(2): 36-39. DOI: 10.19929/j.cnki.nmgdljs.2022.0026.
LIU Yu, ZHAO Ying, LI Shizhao.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n Thermal Power Plant[J].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2022, 40(2): 36-39. DOI: 10.19929/j.cnki.nmgdljs.2022.0026.

第一作者简介

刘宇(1984), 男, 湖北人, 学士, 高级工程师, 从事发电厂电气设计工作。E-mail: ly1422@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1-09-07
修回日期: 2022-03-01
光伏发电系统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研究
刘宇 , 赵映 , 李世朝     
中南电力设计院, 武汉 430071
摘要: 在“双碳”战略目标及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传统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的要求,结合光伏发电系统简单、布置便利等特点,在工艺系统建筑屋面安装屋面光伏发电系统并接入厂用电系统。通过分析火电厂各建筑物布置及光照条件、太阳能组件和组串型逆变器的特点,提出一种可行的干煤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技术方案。在充分利用火电厂厂区面积的同时,减少厂用电消耗,等效增大发电量、降低煤炭消耗及烟气排放量。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光伏发电系统    干煤棚    单晶硅组件    组串式逆变器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n Thermal Power Plant
LIU Yu , ZHAO Ying , LI Shizhao     
Central Southern China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Wuhan 430071,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ual carbon strategic goal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f traditional thermal power plants,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simple system and convenient layout of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s, the ro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s installed on the roofs of the process system building, and is accessed to auxiliary power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yout of various buildings and lighting conditions of thermal power pla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lar modules and string inverters, and proposes a feasible technical scheme for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 on the roof of dry coal sheds. While making full use of the plant area of power plants, it reduces auxiliary power consumption, equivalently increases power generation and reduces coal consumption and flue gas emissions.
Keywords: thermal power plant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dry coal sheds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components    string inverter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和能源协同发展”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1]。在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的环保要求背景下,合理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电力工业发展,是电力工业后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都促使着火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火力发电厂和光伏新能源相结合的应用方式,是目前火力发电场景下新的研究方向。

光伏发电具有不使用燃料,不排放污染物,节能环保、系统简单、布置灵活等优势[2]。在火力发电厂中,可根据不同工艺建筑物,灵活设置屋顶光伏系统,并将电能接入厂用电系统,增加部分常用负荷所需的电能,提高了电厂向电网的供电能力,同时又达到减排的效果[3],降低厂用电消耗,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某火力发电厂为例,介绍火电厂内光伏发电系统的配置和设计。

1 火电厂布置及光资源分析

某火电厂厂址位于某市,根据Meteonorm数据分析可知,该项目所在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4 115.5 MJ/m2。根据气象行业标准QX/T 89—2018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中年水平面总辐照量(GHR)等级,评定本工程太阳能资源等级为C级,属于资源丰富地区。因此项目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是可行的。

厂区总平面采用四列式布置形式,汽机房A排朝北。厂区自北向南依次为配电装置区、冷却塔、主厂房区、贮煤场区,固定端上煤,生产辅助设施布置在厂区固定端以及主厂房与煤场之间。根据厂区布置情况,无平整的大面积区域设置地面光伏系统,只能考虑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因此目前适合大面积布置光伏的有汽机房、生产办公楼、材料库屋顶和干煤棚顶部。

2 光伏布置建筑选择

由于厂区内建筑物高低不同,布置位置各异,前述的四个建筑物是否会被附近高耸建构筑物阴影遮挡,从而影响光伏系统发电效率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确定原则是:冬至日当天09:00— 15:00太阳能光伏组件方阵不应有阴影遮挡。

汽机房屋面高度40 m,汽机房南侧布置有两座85 m高的锅炉房。根据当地冬至日太阳的方位角和高度角作图,冬至日09:00锅炉对周边建筑物的阴影遮挡见图 1。可以看出,锅炉房与汽机房有约45 m高差,导致汽机房和办公楼屋面大部分被阴影遮挡,材料库有一小部分被遮挡,随着时间推移,太阳方位角从东南方向移动到西南方向时,汽机房和办公楼仍然会被遮挡,材料库缓慢脱离阴影区。而干煤棚四周无高耸建筑物,屋面无遮挡,因此仅选取干煤棚安装光伏系统。

图 1 锅炉房阴影遮挡区 Figure 1 Shaded area of boiler room
3 光伏组件选择

光伏组件是光伏电站最核心和关键的设备,收集太阳能的基本单位。光伏电池主要有多晶体硅电池、单晶硅电池、薄膜电池、聚光电池等[4]。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品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光电转化效率相对较高,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项目。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其稳定性较差、光电转化效率相对较低,较少使用。聚光电池转换效率高,但同时成本高、工艺复杂。目前晶硅光伏组件在光伏发电市场占有主导地位,其中单晶硅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略高于多晶硅电池,是发展最早、工艺技术最为成熟的太阳能电池[5]。考虑到光伏组件功率和尺寸越大则荷载越大,会对屋面常规结构造成影响,因此组件功率不宜过大,本次选用的单晶硅电池参数见表 1

表 1 单晶硅电池主要参数 Table 1 Main parameters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cell
4 逆变器的选择

目前光伏电站选用的逆变器有三种解决方案: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成本低、数量少,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电压范围窄、路数少;集散式逆变器中汇流升压单元结构和功能较复杂,而干煤棚屋面为曲面,在其上布置光伏组件时,光伏组件的倾角和方位角各不相同。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则能够保证实现良好的电压输入匹配性,可以降低因组件匹配造成的损失[6]。因此,干煤棚光伏发电系统选用组串式光伏逆变器。

组串式逆变器具有的容量及MPPT范围应能与光伏组件较好匹配、转换效率高、MPPT数量多、交流输出特性满足接入火电厂厂用电系统要求、安装方便等特点[7]。根据上述要求选择的组串式光伏逆变器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2

表 2 光伏逆变器主要参数 Table 2 Main parameters of photovoltaic inverter
5 光伏阵列设计 5.1 光伏组串

太阳能电池组件串联的数量由逆变器的最高输入电压、最低工作电压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允许的最大系统电压确定[8-9]。太阳能电池组串的并联数量由逆变器的额定容量确定。

根据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电池组件串联数量N按照式(1)和式(2)计算:

(1)
(2)

式中:Kv—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温度系数;

Kv —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温度系数;

N—光伏组件的串联数(N取整);

t—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低温,℃;

t′—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高温,℃;

Vdcmax—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电压,V;

Vmpptmax—逆变器MPPT电压的最大值,V;

Vmpptmin—逆变器MPPT电压的最小值,V;

Voc—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V;

Vpm—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V。

通过计算,当组串件数为6~22时,能满足逆变器MPPT电压要求,但同时应满足在极限最低温时组串电压不大于开路电压,因此考虑本工程布置容纳及电池板布置实际情况,组串件数可取N=20,即每台110 kW逆变器所连接的组串并联数为20串。

5.2 光伏阵列布置

干煤棚正东西向布置,水平跨距尺寸为东西向350 m、南北向110 m,干煤棚结构采用钢型屋面,则光伏组件顺坡布置,选用固定式安装方式。屋面光伏组件与建构物自然方位角一致。光伏组件采用竖向布置,单个光伏组串由20块光伏组件构成,相邻组件间距设计为20 mm。单个方阵长10 560mm、宽4208 mm。根据上述布置方案,每个干煤棚光伏装机容量1972 kW。光伏板的布置见图 2

图 2 光伏阵列在干煤棚顶部布置图 Figure 2 PV array layout on top of dry coal shed
6 光伏系统发电量

光伏发电站上网电量可按式(3)计算:

(3)

式中:HA—水平面太阳能总辐照量,kWh/m2,峰值小时数;

Ep—上网发电量,kWh;

Es—标准条件下辐照度,常数,取值1 kWh/m2

PAZ—组件安装容量,kWp;

K—综合效率系数,包括光伏组件类型修正系数、光伏方阵的倾角、方位角修正系数、光伏发电系统可用率、光照利用率、逆变器效率、集电线路损耗、升压变压器损耗、光伏组件表面污染修正系数、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

由于干煤棚顶部曲面,导致各组阵列的倾斜角及各阵列的总辐照量不同(见表 3)。从表 3可以看出,倾角等于15°或20°时全年接受到的太阳能辐射能量最大,考虑到干煤棚光伏阵列倾斜角不同,为方便计算统一按照15°考虑。年发电量实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只能在年理论发电量基础上根据系统综合效率进行估算。系统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考虑光伏组件效率、直流电缆及逆变器转换效率、交流并网效率等。最终系统综合效率按81%进行计算。单晶硅组件年发电衰减率按第1年≤ 2.5%,第2年起≤0.6%/年线性衰减,25年衰减不超过17%考虑,则25年平均每年发电量为169.3万kWh,总发电量为4 232.5万kWh。

表 3 不同倾斜角度时太阳辐照总量(全年) Table 3 Total solar irradiation at different tilt angles (annual)
7 经济性分析

干煤棚光伏发电系统按以下条件进行投资估算。

(1)单位造价为0.4万元/kW。

(2)不考虑利息、折旧、税收和人工等费用等。

(3)光伏发电接入厂用电系统,因此电价按照火电上网价格0.42元/kWh计算。

估算结果为:初始投资788.8万元,25年发电量收益1 777.65万元,利润988.85万元。

8 结语

在火力发电平均年利用小时数不断降低,而节能降耗、绿色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下,将光伏新能源与火力发电相结合的综合能源方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具体实施中,可在火力发电厂所在区域内,根据光资源及光照阴影分析,充分利用未遮挡的辅助厂房屋顶,装设屋面光伏发电系统。比如干煤棚四周无遮挡,屋顶铺设面积宽阔,是合适的设置地点。在根据屋面布置及承重特点选择合适的光伏组件及逆变器,将光伏发出的电能直接接入厂用电系统就近消纳,在利用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可以优化电厂自身的经济指标,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是一种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彦彭. 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0)
[2]
鲍雪娜, 闻伟超. 并网光伏电源输出有功功率优化[J]. 东北电力技术, 2019, 40(11): 5-9
BAO Xuena, WEN Weichao. Optimization of active power output of grid-connected PV supply[J].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2019, 40(11): 5-9 (0)
[3]
张金宝.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某电子工厂的应用[J]. 机电工程技术, 2015, 44(7): 176-178
ZHANG Jinbao. Application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n an electronic factory[J].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2015, 44(7): 176-178 DOI:10.3969/j.issn.1009-9492.2015.07.050 (0)
[4]
杨宝峰, 张忠, 李勇, 等. 基于PSCAD软件的光伏电池工程仿真模型研究[J].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9, 37(4): 12-16
YANG Baofeng, ZHANG Zhong, LI Yong, et al. Research on photovoltaic cell engineering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PSCAD software[J].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2019, 37(4): 12-16 (0)
[5]
李波, 赵建红, 赵鑫波, 等. 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21, 37(1): 32-39
LI Bo, ZHAO Jianhong, ZHAO Xinbo,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new solar cells[J]. Energ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2021, 37(1): 32-39 (0)
[6]
梁昌盛. 大型光伏电站中集中式逆变器与组串式逆变器的选择探究[J]. 通信电源技术, 2020, 37(10): 283-285
LIANG Changsheng.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centralized inverter and string inverter in large-scale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J]. Telecom Power Technologies, 2020, 37(10): 283-285 (0)
[7]
袁晓博. 一起光伏电站35 kV接地变保护跳闸事件原因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 2020, 49(11)238-239, 249
YUAN Xiaobo. Analysis on a protection trip of 35 kV earthed transformer in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J].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2020, 49(11)238-239, 249 (0)
[8]
杨旭, 易坤, 左超. 光伏电站中光伏组件串联数的优化设计[J]. 太阳能, 2021(3): 68-74
YANG Xu, YI Kun, ZUO Chao.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eries number of PV modules in pv powre station[J]. Solar Energy, 2021(3): 68-74 (0)
[9]
马晓伟. 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站系统设计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 2019, 48(2): 110-112
MA Xiaowei. Design and analysis of distributed grid 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system[J].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2019, 48(2): 110-11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