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网西安供电公司, 西安 710032
2. State Grid Xi'an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mpany, Xi'an 710032, China
泛在电力物联网打破了传统能源网络的壁垒,形成了能源共享、信息互通、数据开放的能源物联网[1]。泛在电力物联网环境下,可再生能源接入更为容易。更加开放的能源接入、更加丰富的信息获取以及更加智能的电力设备,促进了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近年来,我国供电侧形成了五大发电集团并存的竞争格局,但售电侧尚未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我国供配电公司长期以配售电相结合的方式运行,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健全,目前用户购电对象仍以供配电企业为主,其他社会资本进入售电行业仍存在诸多困难。
泛在电力物联网环境下,售电侧电力市场需要建立1个适应开放、共享、多元化环境的商业模式。本文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环境下售电侧电力市场商业模式的建立进行分析探讨。
1 泛在电力物联网对售电侧电力市场发展的意义泛在电力物联网为售电侧电力市场在物联网云平台的建立、主动服务响应及需求侧信息处理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
1.1 物联网云平台建立物联网云平台对售电公司、能源服务公司、信息服务公司具有广泛的接纳性,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开放互通的交易平台。将物联网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平台建设中[2-4],可以实现灵活交易、自主平衡市场、透明可靠交易等功能,能够为电力市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灵活交易是指既接受电力交易,也接受碳交易、服务交易及信息交易等非电能交易活动,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自主平衡市场是指在大数据分析预测的模式下,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购售电可实现实时平衡。透明可靠交易是指利用区块链数据加密及实时共享等特性,确保电力交易数据不可篡改,交易数据实时共享。
1.2 主动服务响应电力市场服务的对象是电力市场的主体,泛在电力物联网为电力市场主动服务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主要体现在利用智能追踪技术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主动观测,并与历史数据比对,应用云计算技术进行市场预测,为市场主体提供决策服务[5]。以往售电侧电力市场主体的服务较为被动,例如,售电公司需获取市场电价信息再进行决策。而泛在电力物联网环境下,智能表计可以实时推送售电公司所需要的数据至公司平台,实现主动服务。电力市场的运作更为智能,售电侧电力市场主体的信息获取更为便捷,电力市场对其他资本也更具吸引力。
1.3 需求侧信息处理泛在电力物联网主要改革对象是售电侧,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收集、分析、预测需求侧行为信息等功能,从而为售电侧主动响应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收集历史和实时的控制、监测、计量等海量数据[6-7],归纳分析售电侧市场行为,针对不同负荷的特性以及用户综合用能特点,提供灵活服务。
2 国内售电侧市场成员及价值目标分析 2.1 售电侧电力市场成员及其价值目标由于电力服务具有天然的垄断性,且其稳定性是用户最为关注的特性,因此我国目前虽有部分售电公司注册,但售电商仍以现有的供配电公司为主。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环境下,首先需要打破传统贸易壁垒,由政府出台政策措施,使现有供电公司承担物联网云平台建立的角色[8-9],为其他售电企业、公司提供能源交易的平台,促使传统电力售卖体系转型;其次,应用主动服务吸引其他售电主体进入电力市场;最后,解放需求侧活力,使得需求侧与供给侧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
我国售电公司主要由具有竞争性的售电公司和非竞争性售电公司组成。非竞争性售电公司主要指供电公司售电部,具有竞争性的售电公司有以下5大主体类型[10]。
2.1.1 独立售电公司社会资本组建的独立售电公司是售电侧市场的主要成员,其主要业务是从市场交易平台购电再售卖给电力用户,从中赚取利润。其价值目标如下。
(1)减少费用。在市场平台中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购电,并降低自身投资费用及运行服务费用。
(2)增加收入。以合理的价格将购得的电能售出,并谋求政府的政策优惠,以获取利润最大化。
(3)拓展业务范围。独立售电公司的业务模式较为灵活,可以通用多业务共同发展来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忠诚度,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2.1.2 大型发电企业大型发电企业通过组建售电部可以具备发电商和售电商双重角色,将一部分电能直接售于用户,另一部分电能在市场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其价值目标如下。
(1)增加发电效率。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
(2)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有率。提高可再生能源上网率,降低传统能源发电量,获取更好的社会效益。
(3)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污染物排放治理费用。
2.1.3 能源服务公司能源服务公司内部改组成立售电公司,不仅可以进行电力交易,还可以捆绑其他能源在市场交易平台上进行统一销售。其价值目标如下。
(1)拓展业务范围。在原有能源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售电业务,与原有能源服务组合,探索更具吸引力的销售模式。
(2)提供节能服务。为用户提供实时电价信息,并进行合理的电价预测,从而为用户的用电决策提供参考,保证用户科学用电,减少电费支出。
(3)降低购电价格。科学引导用户用电决策,以更低廉的价格从电力市场中购买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具有补贴电价的电能。
2.1.4 大型工业园区大型工业园区组建售电公司主要为园区内的用户提供用电服务,其业务范围相对较小。其价值目标如下。
(1)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云数据库,收集园区内各用户的用电行为,为园区内用户提供稳定的用电服务和经济的能源使用方案,促进园区企业发展,从而带动售电公司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园区良性循环发展。
(2)降低园区发电成本。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智能算法计算可再生能源的可接受度,积极引入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通过一次性投资,减少后期的持续性投入,减少外购电能,合理削峰填谷,降低外部电力市场影响程度,控制园区用电成本。
2.1.5 分布式能源企业分布式能源企业借助微网系统向客户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分布式能源是未来微网系统能源的主要来源[11],是将需求侧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进入电力市场的重要环节。其价值目标如下。
(1)推广分布式能源。通过降低分布式能源的售价或租赁费用来打开市场,使用户切身感受到分布式能源的效益及发展前景。
(2)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通过新技术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发电效率,并采用合理的储能装置来保证分布式能源的稳定性,促使用户有意愿购买分布式能源。
2.1.6 其他类型(1)信息服务公司。将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各类参与者信息进行互联互通,其价值目标为:降低信息成本。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时发布市场信息,分析参与者的行为偏好,并进行信息分类推送,从而降低参与者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
(2)负荷集成商。售电侧市场得到充分发展后,大量用户具有与物联网平台交互的意愿,负荷集成商对大量用户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之后再与能源物联网进行交互。其价值目标为:一是降低用户的准入标准,使更多的用户参与到物联网平台进行交易;二是降低能源物联网平台的运行负担和运维难度[12]。
2.2 售电侧电力市场成员价值活动分析价值活动是商业模型中的核心元素,能够给市场成员带来利益或者增加经济价值,它由一系列运营活动组成。各市场成员目标在商业模型里通过特定的价值活动来实现[13]。价值活动是市场成员参与市场的全部行为。售电侧电力市场价值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
2.2.1 市场监管和政策制定售电侧电力市场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使市场成员能够公平竞争,确保市场长期稳定运行;并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市场成员采用新技术,消纳可再生能源,使得社会整体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常情况下,市场监管和政策制定由政府部门执行。
2.2.2 能源交易售电侧电力市场的主要活动为能源交易,售电公司的目标是通过能源交易获取经济利益,以维持或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2.2.3 用电管理售电市场直接面对电力用户,应用数据信息技术分析用户用电习惯,主动感知用户的用电行为[14],根据不同的用电行为推送相应的用电套餐,推动可再生能源及分布式能源的消纳。
2.2.4 信息服务售电侧电力市场信息庞杂,市场参与者需要获取准确的信息以响应市场的实时变化。
2.2.5 电能消耗作为电力系统的传输终端,用户通过向售电公司支付电费来获取电能,并通过节能服务及用电管理来优化用电行为,节约能源。
3 售电侧市场商业模式的建立根据对售电侧电力市场成员活动及价值目标的分析,可知售电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独立售电公司、大型发电企业组成的售电公司、节能服务公司组成的售电公司、大型工业园区内部的售电主体、分布式能源企业组建的售电公司、供电公司组建的市场交易平台、政府等职能部门以及电力用户。他们之间的价值活动构成了整个售电市场的价值体系。根据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程度,我国售电侧电力市场发展可分为2个阶段。
3.1 第一阶段:逐步形成竞争性商业模式竞争性商业模式示意图如图 1所示。发电企业售电部服务于大用户及市场交易平台,大部分电能在电力市场中完成竞价,少部分电能直接与大用户签署合约进行直售,使用户能够获取较市场电价更为低廉的电价。
![]() |
图 1 竞争性商业模式示意图 |
独立售电公司从交易平台购电,将电能售卖给电力用户。能源服务公司主要从交易平台购得可再生能源,将可再生能源与其他能源以套餐形式销售,并承担节能服务及用电管理等业务。
大型工业园区组建的售电公司不仅从交易平台大批量购电,还从分布式能源企业购买分布式能源,并接受能源服务公司提供的节能服务及用电管理,使园区企业在享受稳定的电力供应的同时,能够优化自身的用电策略。
分布式能源企业首先需要打开微网市场,微网多处于边远地区,其与大电网互连的成本较高,而分布式能源企业具有地区优势,可以通过出售或租赁设备的方式收取设备费或租赁费(或以电费形式收取)。
这一阶段形成以物联网云平台为中心、各售电公司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以智能监测技术和信息技术为载体,为整个商业网络提供技术支撑,逐渐形成大数据库,积累市场交易经验,促进可再生能源及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3.2 第二阶段:需求侧介入售电侧电力市场随着分布式能源及储能装置的推广应用,用户有了向物联网云平台售电的意愿,电力市场也需要利用用户的富裕电力进行削峰填谷。应用主动服务响应技术实时感知用户的用电需求,通过负荷集成商将用户信息上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实现电能的实时平衡。需求侧介入售电市场的商业模式见图 2。
![]() |
图 2 需求侧介入售电市场的商业模式 |
这一阶段需求侧的信息收集技术及主动服务响应技术可以使用户从用电模式向发用电模式转变。负荷集成商的介入,将小规模终端用户的富裕电力集中起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竞争。用户不再是只能被动接受市场调度进行削峰填谷、节能省电等无偿辅助服务者,而成为可以参与有偿辅助服务市场与无功调节、AVC、AGC、热备用等发电商服务进行竞争[15]。物联网云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将各辅助服务参与者进行排序、分配服务优先级及时段[16],使得小规模用户通过市场竞争能够获取一定的电费补偿,提高用户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积极性,促使辅助服务市场竞争性的提升,发电商与用户通过物联网云平台进行上网竞争,发电商服务不再是辅助服务市场的唯一选择。该阶段的商业模式更完善,也更具有可持续性。
4 结语通过分析泛在电力物联网对售电侧电力市场的影响,基于售电市场参与成员及价值目标,提出了售电侧电力市场的发展建议,建立以物联网云平台为载体的市场交易架构,由原有售电模式逐步向售电公司、能源服务公司及信息服务公司等售电市场开放模式转变,打破贸易壁垒,促进售电侧市场发展,最终让用户参与售电侧市场,形成一个开放、多元化的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的建立可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售电侧的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1] |
杨挺, 翟峰, 赵英杰, 等. 泛在电力物联网释义与研究展望[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 43(13): 9-20. |
[2] |
曾鸣, 王雨晴, 李明珠, 等. 泛在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实施方案初探[J]. 智慧电力, 2019, 47(4): 1-7. |
[3] |
丁伟强, 黄宏波, 曹静, 等. 面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传输网发展分析[J]. 浙江电力, 2019, 38(12): 50-56. |
[4] |
王海峰, 李朝阳, 吕政权, 等. 泛在电力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安全攻击研究[J]. 浙江电力, 2019, 38(12): 76-81. |
[5] |
刘俊, 张程, 孙鸿雁, 等. 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电力市场主动服务感知共享平台研究[J].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9, 17(7): 16-20. |
[6] |
杨东升, 王道浩, 周博文, 等.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J]. 发电技术, 2019, 40(2): 107-114. |
[7] |
蔡泽祥, 孙宇嫣, 郭采珊. 面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支撑平台与行业生态构建[J]. 机电工程技术, 2019, 48(6): 1-4. |
[8] |
宋健京, 陈永华, 杨冬梅, 等. 售电侧放开后新型售电市场运营机制研究[J].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8, 20(5): 20-24. |
[9] |
周明, 严宇, 丁琪, 武昭原, 等. 国外典型电力市场交易结算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 41(20): 1-8. |
[10] |
赵岩, 李博嵩, 蒋传文. 售电侧开放条件下我国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的运营机制建议[J]. 电力建设, 2016, 37(3): 112-116. |
[11] |
吴俊宏, 崔旻, 孙伟卿, 等. 市场环境下微能源网商业模式研究[J]. 自动化仪表, 2017, 38(1): 20-23. |
[12] |
董萍, 伍子东, 陈永椿, 等. 考虑多种需求响应的负荷集成商联合调度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7(6): 72-79. |
[13] |
王昊.海岛电力市场模式及其电源投资决策研究[D].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
[14] |
薛斌, 张向东, 段立, 等. 基于泛在物联网的普适性智能电表状态实时评估方法[J]. 电力大数据, 2019, 22(11): 38-43. |
[15] |
丁一, 惠红勋, 林振智, 等. 面向电力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商业模式及市场框架设计[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 41(14): 2-9. |
[16] |
唐猛. 售电公司客户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研究[J]. 浙江电力, 2018, 37(9): 7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