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电力公司)于2001年开始投运大量某公司生产的LW13-550型SF6断路器。该型断路器到目前为止运行年限多数已超过10 a,近几年发生多起放电事故。本文以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断路器放电事故为例,对该型号断路器进行拆卸解体及模拟计算,确定断路器频繁放电原因,并制定改进方案,以确保内蒙古电力公司在运断路器安全稳定运行。
1 LW13-550型SF6断路器放电事故2017-09-22,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500 kV永圣域变电站5022 L1相LW13-550型SF6断路器发生放电事故,断路器基本参数为额定电压550 kV,额定电流3150 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50 kA。断路器罐体内壁直径900 mm,灭弧室静侧屏蔽罩为分体式结构。该断路器已经运行15 a以上。
事故发生后,断路器生产厂家对5022 L1相断路器进行了解体检查。结果显示,断路器灭弧室静侧屏蔽罩与罐体内壁间发生击穿放电,如图 1、图 2所示。
![]() |
图 1 断路器罐体内的放电痕迹 |
![]() |
图 2 断路器灭弧室静侧屏蔽罩放电痕迹 |
发生放电事故的断路器为引进日本三菱公司技术生产,出厂试验时对地工频耐压790 kV,高于DL/T 593—2016《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中规定的740 kV,操作冲击耐受电压可达1175 kV,从设计角度看裕度充分[1]。但是该型号断路器在运行中,依然存在放电事故隐患,即当罐体内部存在微量异物(主要是金属微粒)时易破坏内部绝缘强度,从而诱发放电事故,因此对断路器罐体内有金属微粒时的电场强度进行模拟计算[2-4]。
2.1 灭弧室屏蔽罩和金属微粒表面电场强度计算SF6断路器采用稍不均匀电场结构,其对电场的均匀性十分敏感,如果存在金属微粒,可使局部电场强化,其放电特性与极不均匀电场间隙相近。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电场,对屏蔽罩延面的电场进行分析。
正常情况下,施加电压1675 kV时,电场强度最大为25 kV/mm。屏蔽罩延面的电场等位线如图 3所示。假设屏蔽罩安装最大错位为5 mm,在罐体底部人为制造大小为5 mm×1 mm的金属微粒,计算屏蔽罩延面和金属微粒表面的电场强度。计算结果显示,最大电场强度转移到金属微粒表面,为29 kV/ mm(见图 4)。
![]() |
图 3 断路器屏蔽罩延面的电场等位线 |
![]() |
图 4 屏蔽罩延面和金属微粒表面的电场强度矢量图 |
在断路器罐体内壁直径从900 mm增至1000 mm、屏蔽罩改为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当罐体底部有5 mm×1mm大小的金属微粒时,施加电压1675 kV,屏蔽罩延面电场强度减小到22 kV/mm(如图 5),金属微粒引起罐体表面的电场强度减小到17 kV/mm(如图 6)。说明罐体内径增大,可降低屏蔽罩延面电场强度,从而有效降低金属微粒表面电场强度[5]。
![]() |
图 5 屏蔽罩延面的电场强度矢量图 |
![]() |
图 6 金属微粒表面场强 |
本次发生故障的断路器罐体内的金属微粒可能来源于以下途径。
(1)在生产工厂装配时带入,如螺丝孔残留金属异物(见图 7)。
![]() |
图 7 框架内有残留金属异物 |
(2)在设备安装期间带入。在现场安装过程中因环境管控措施不到位、土建交叉施工,粉尘异物极易进入断路器罐体内部,安装完成后未清理干净而造成异物残留。
(3)断路器开断短路电流产生SF6气体分解物。SF6气体在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经电弧高温分解,在电弧的作用下与罐体内部的其他气体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硫化物及氟化物等固态粉末[6]。
(4)断路器在分、合闸操作时触头间刮擦产生金属异物。
(5)断路器开断过程中,在电弧的作用下触头被烧损产生金属异物。
2.3 原因确定本次发生故障的断路器罐体内壁直径900 mm(不带粒子捕捉器),灭弧室屏蔽罩距离罐体内壁150 mm,罐体内壁直径偏小,绝缘裕度较低。金属微粒经上述可能途径进入断路器罐体,在电场作用下被极化,受电场及气流变化的影响聚集在罐体底部,并向断路器内部电场强度较高的部位移动,当电网偶然产生过电压时,引发了放电事故。
3 改进措施及效果针对LW13-550型SF6断路器故障原因,从设备结构和工艺措施方面制定了改进方案[7]。
3.1 增设粒子捕捉器在断路器罐体上(对应灭弧室静侧屏蔽罩位置)增设了粒子捕捉器,既可以捕捉金属微粒,使金属微粒无害化,又可以增大灭弧室均压屏蔽罩到罐体的绝缘距离,从而提高绝缘裕度。
3.2 优化断路器结构(1)将断路器罐体内壁直径从900 mm增大到1000 mm,以提高绝缘裕度。
(2)优化静主触头结构,以减轻触头间机械磨损。原静主触头为两瓣式结构,这种结构在灭弧室中容易发生磨损。将静触头改为整体结构,确保触头间对中良好,以避免主触头之间发生磨损而产生金属微粒。改造前后静主触头见图 8所示。
![]() |
图 8 改造前后静主触头 |
(3)灭弧室静侧屏蔽罩由分体式结构改为整体式结构。在不改变灭弧室静侧屏蔽罩外形尺寸的前提下,将灭弧室均压屏蔽罩改为整体旋压成型,以避免2个屏蔽罩间由于制造尺寸公差出现装配接缝现象[8]。改造前后灭弧室静侧屏蔽罩见图 9。
![]() |
图 9 改造前后断路器灭弧室静侧屏蔽罩外形 |
对新投运的LW13-550型SF6断路器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如下改进。
(1)采用新型润滑材料代替微碳导电酯,有效减少了由于机械摩擦产生的金属粉末。
(2)按照国家电网新标准要求,在断路器出厂时,先进行200次机械操作试验,以保证触头的充分磨合。操作试验完成后,彻底清理断路器罐体及内部零部件,再进行其他出厂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目前,已对丰泉500 kV变电站、乌海500 kV变电站、高新500 kV变电站所属多台LW13-550型SF6断路器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断路器运行状况良好,再未发生过放电事故。
4 建议建议对内蒙古电力公司目前在运的该型号断路器全部进行罐体改造,即由900 mm罐体改造成1000 mm罐体,并加装粒子捕捉器,从根本上消除该型号断路器因结构问题导致的设计缺陷,以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1] |
电力行业高压开关设备及直流电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DL/T 593-2016[S].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6.
|
[2] |
张全元.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系列:高压断路器分册[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6.
|
[3] |
段传宗. 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与诊断技术[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4.
|
[4] |
陈家斌. SF6断路器实用技术[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
|
[5]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Z].呼和浩特: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8.
|
[6] |
艾新法, 艾晓雨. 变电站异常运行处理及反事故演习[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7.
|
[7] |
国家电网公司.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4.
|
[8]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导则[Z].呼和浩特: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