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6, Vol. 34 Issue (05): 26-29, 39   PDF    
超超临界锅炉送风机叶片断裂原因分析与处理
赵世伟, 许飞, 王川川     
国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顶山发电分公司, 河南 平顶山 467312
摘要: 某超超临界锅炉送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叶片断裂事故,对送风机运行状况及叶片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发现送风机叶片存在铸造缺陷,降低了送风机的整体性能和抗断裂强度,使得送风机在运行一定周期后叶片达到疲劳极限,发生突然断裂。对此提出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设备制造质量监控、检修过程中将送风机叶片检查列入专项检查内容、优化风机运行参数及保护逻辑等防范措施,并针对该次事故进行了相应的整改,避免了同类事故再次发生,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送风机     叶片断裂     铸造缺陷     内应力    
Cause Analysis of Blade Fracture in Ultra-Supercritical Boiler Draft Fan and Its Treatment
ZHAO Shiwei, XU Fei, WANG Chuanchuan     
CPI Henan Company Pingdingshan Power Branch, Pindingshan 467312, China
Abstract: Blade fracture accident occured in the operation of some ultra-supercritical boiler draft fan. Made an analysis of the draft fan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blade fracture morphology, and concluded that the casting flaw existed in the blades. The casting flaw reduce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and the fracture strength of the blade, which resulted in the blade reaching its fatigue limit, after running a certain period.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quality control and maintenance process, adding blade examination into the special inspection items, optimizing the fan running monitoring parameters and protection logic. What's more, carried out the rectifying and improving measures to prevent such incidents from happening, and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unit.
Key words: Key words: ultra-supercritical boiler     draft fan     blade fracture     casting flaw     internal stress    
1 设备概况

某电厂1号锅炉为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超超临界锅炉,额定蒸发量为3000 t/h,于2010年建成投产。锅炉配置2台50%容量送风机,为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ANN-3120/1600N型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叶轮直径3120 mm,轮毂材质为球墨铸铁,风机转速995 r/min,电动机额定功率3000 kW,额定电流207 A。1级叶轮共26片叶片,调节范围为15°~55°,风机入口容积流量401.7 m3/s,入口全压-495 Pa,全压升5689 Pa,风机效率85.7%。叶片材质为ZL402铸铝合金,叶片进气侧安装不锈钢防磨鼻[1],在叶片内外弧沿长度方向用14颗螺钉固定在叶片基体上,内外弧面螺栓孔基本等间距错开。

2 事故过程及送风机损坏情况 2.1 事故过程

事故前机组运行状态:机组AGC投入,负荷580 MW, A、C、E、F制粉系统运行,B制粉系统检修,A、B送风机自动投入,动叶执行机构开度分别为32%、31%,电流分别为57.8 A、55 A,机组稳定运行。运行中A送风机轴承x、y向振幅在1 s内分别由0.675 mm/s、0.928 mm/s突升至20 mm/s,振动测点超量程变质量坏点(送风机振动保护逻辑在振动测量值超高限后判断为坏质量);风机电流由57.8 A突升至67.2 A,3 s后降至48.5 A;A、B送风机出口风压在15 s内分别由1.3 kPa、1.2 kPa快速降至0 kPa,二次风箱风压由0.3 kPa降至-1.07 kPa,炉膛负压由-105 Pa降至-1070 Pa。各运行制粉系统模拟量火检信号强度减弱,火检开关量信号陆续消失,机组跳闸,锅炉MFT动作,首出全炉膛火焰丧失。A送风机振动突增至锅炉MFT动作仅耗时15 s,且A送风机动叶调整无效,就地检查发现A送风机出口挡板连杆弯曲,液压油站漏油,操作员手动停运A送风机。

2.2 风机损坏情况

机组停运并采取安全措施后,维护人员进入风道内部进行检查,发现A送风机叶片全部断裂,碎片散落于风机扩压筒,风机内部未发现其他异物,如图 1所示。检修过程中发现26片叶片断裂为106块碎片(如图 1),整套叶片全部报废;前后导叶及机壳局部被断裂的叶片击伤,动叶调节装置液压油管全部被打断,膜片式联轴器的部分膜片损坏。因现场无法对风机轴承箱、动叶调节机构及轮毂的损坏情况进行检查,遂运回制造厂家进行解体检查。

图 1 风机损坏情况
3 事故原因分析 3.1 事故前运行状态

1号炉A送风机自机组投产以来运行工况稳定,未出现过喘振、失速等异常工况。事故发生前A送风机相关运行参数均正常,xy向振动值变化情况如图 2所示。970 MW负荷下,风机电流为107 A,不存在超出力运行现象,从风机运行参数判断,轴承振动、轴承温度、电动机电流、风压等均正常。

图 2 A送风机振动曲线
3.2 数据分析

从A送风机运行数据可知,风机事故前不存在振动突变或增大的趋势,振动是在叶片断裂瞬间突升,因此可排除由于叶片固定螺栓松脱或风机喘振、失速等因素使得叶片受到较大的动应力,导致风机叶片瞬间断裂损坏的可能[1-3]

3.3 风机内部检查

对风机内部进行检查,在风机进、出口部位除断裂的叶片外未发现其他异物,且风机入口防护罩及内部支撑构件完好,无断裂现象,因此可以排除由于风机入口有外来异物进入导致叶片断裂的可能[4]

3.4 风机叶片力学性能分析

送风机叶片断裂事故发生后,对断裂的叶片样品分别进行拉伸、硬度和冲击试验,结果见表 1。从试验结果可知,样品的硬度值和抗拉强度均符合GB/T 1173-2013对铸铝合金ZL402的要求;伸长率和冲击吸收功偏低,样品2伸长率低于GB/T 1173-2013对该型号合金的要求,造成材料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虽对送风机叶片力学性能会有一定影响,但经分析认为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可以忽略不计[5]

表 1 叶片样品力学性能
3.5 风机叶片断口分析 3.5.1 断口形貌

送风机叶片断裂事故发生后,对现场搜集到的106块残片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发现19片叶柄固定螺栓断裂,其中7片在叶片根部附近断裂(见图 3)。19片断裂的叶柄螺栓分别存在撸丝、拉长、缩颈、弯曲、剪断等多种断裂现象,为非正常工况复杂应力作用下的过载失效,属于事故后受外力作用形成。7片在叶根附近断裂的动叶,断面平整,无塑性变形现象,断裂纹路细腻、色泽鲜亮,不存在明显氧化腐蚀、陈旧性裂纹及气孔、夹杂、缩松等铸造缺陷,为巨大外作用力下的一次性脆断,均为事故后形成[6]

图 3 叶柄固定螺栓及叶根断口
3.5.2 宏观检查

对所有叶片残片进行宏观检查,多数叶片碎块断裂面色泽、形态未见异常,属于一次性脆断;其中7片带有叶柄的较为完整的叶片,叶身存在明显的碰撞损伤痕迹;个别叶片碎块断面存在气孔、缩松等铸造缺陷,如图 4所示。

图 4 叶片铸造缺陷
3.5.3 断面特征

编号为10的叶片沿叶根A截面断裂,断裂特征明显,整个断面颗粒粗糙,颜色灰暗无光泽,局部存在密集气孔类铸造缺陷,并分布有红黄色砂粒类物质,如图 5所示。编号为40的残片在叶根和叶片工作面防磨鼻距叶根第6个螺钉孔处横向断裂,整个断面纹路粗糙,颜色灰暗无光,局部断面呈暗红色,存在疏松类铸造缺陷;不锈钢防磨鼻在工作面距叶根第5个螺钉孔处沿叶片横向完全开裂,防磨鼻下方叶片沿防磨鼻边缘纵向开裂,如图 6所示。

图 5 10号叶片断裂位置及断口形貌

图 6 40号叶片断裂情况
3.5.4 着色检查

通过对该机组B送风机动叶片进行着色检验,发现叶片存在以下缺陷:不锈钢防磨鼻与铸铝合金叶片基体贴合度差异较大,部分叶片贴合的不够紧密,叶片进气侧叶顶拐角处附近防磨鼻普遍存在网状裂纹,如图 7所示;部分叶片进气侧防磨鼻固定螺钉孔处出现横向裂纹,如图 8所示;叶片进气侧拐角处存在块状缺陷,如图 9所示。

图 7 进气侧叶顶附近防磨鼻网状裂纹

图 8 防磨鼻螺栓孔开裂

图 9 叶片进气侧拐角处缺陷
3.6 风机叶片断裂原因推断

该型式送风机设计使用寿命不低于50 000 h,目前累计运行时间约为36 000 h,同时发现4台送风机动叶存在大量裂纹,说明该批次叶片已达到安全使用寿命限值,而且叶片设计及加工制造工艺也存在一定缺陷。

首先,叶顶区域防磨鼻和铸铝叶身贴合不好,存在较大间隙,该区域受力状况恶化,改变了叶片振动特性和应力分布,促生了叶顶附近防磨鼻网状裂纹;叶片防磨鼻弯制变形量较大,残余内应力较高,特别是叶身较薄区域以及叶片进气侧拐角处,经过一定运行周期后,进气侧拐角防磨鼻处产生横向裂纹,在叶片动应力作用下裂纹逐渐扩展,发展至一定程度后造成叶片瞬间断裂。防磨鼻受力状况恶化以及局部内应力大是叶片断裂的诱因[7]

其次从断口分析看,大多数叶片断面色泽新鲜,属于巨大外力下导致的一次性脆断,但编号为10和40的断叶断面色泽灰暗,夹杂有气孔、缩松等铸造缺陷,这些铸造缺陷极大地降低了叶片整体性能和抗断裂强度,是导致叶片断裂的主要原因[8]

4 预防措施

通过分析认为造成叶片断裂的根本原因是叶片铸造缺陷,对此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1)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设备制造质量监控。从源头开始,严格过程管理,严把设计、制造、入场验收等环节质量关,确保设备制造的工艺质量满足设计标准。

(2)检修过程中对送风机叶片进行专项检查,不仅进行外观检查,还要对叶片进行着色甚至无损探伤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叶片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避免整套叶片全部断裂损坏。

(3)风机运行中对一些关键性参数进行严格监测,发现参数存在异常变化的趋势时应高度重视,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4)优化风机运行监控参数及保护逻辑,确保运行参数异常时保护装置能够可靠动作,避免事故扩大。

5 整改及效果

送风机叶片损坏事故发生后,对风机转子及叶片进行了整体更换,叶片更换为不带防磨鼻的铸铝合金叶片,并在安装前对叶片进行了全面检查;对热工逻辑进行合理优化,保障送风机安全运行。同时对所有风机叶片制订了专项检查检修计划,定期检查,及早发现缺陷,避免个别叶片断裂造成整套风机叶片损坏的恶性事故再次发生,确保送风机长期安全经济运行。经过一系整改措施,该电厂风机安全运行状况得到提高,再未发生风机叶片断裂事故。

参考文献
[1] 王云池. 动叶可调轴流式风机叶片断裂的原因分析[J]. 广东电力 , 2003, 16 (2) :25–28.
[2] 张吕华, 朱朝阳. 660 MW机组汽动引风机叶片断裂原因的分析[J]. 风机技术 , 2015 (1) :89–92.
[3] 李俊, 叶学民, 王松岭. 电站轴流风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J]. 发电设备 , 2008 (3) :231–236.
[4] 郑褔国, 王维海. 轴流式送风机动叶片断裂损坏的原因分析[J]. 电力安全技术 , 2008, 10 (5) :36–37.
[5]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1173-2013铸造铝合金[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6] 陈文理. 某电厂300 MW引风机叶片断裂原因分析[J]. 水利电力机械 , 2007, 29 (5) :48–49.
[7] 刘义忠. ASN 2880/1600轴流引风机叶片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J]. 热力发电 , 2003 (1) :42–43, 49.
[8] 蔡连元, 史志刚, 赵宇, 等. 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叶片断裂分析[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 2010, 46 (10) :65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