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某110 kV变电站主变压器由哈尔滨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出厂日期为1976年12月,型号为SFSZ9-31500/110,高、中、低压三侧绕组的额定电压分别为110 kV、35 kV、10 kV。
1.2 故障现象2013-08-26T13:31,110 kV变压器35 kV侧发生跳闸故障,35 kV侧353矿业线L1相接地,0.7 s后发生L1、L2相短路故障。故障发生时气象条件为6级大风和沙尘暴。从主控制室故障录波器中数据发现,13:31:07,主变压器35 kV侧发生L1相接地故障,0.7 s后主变压器高、中、低压三侧断路器跳开,同时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和本体重瓦斯保护动作。
1.3 主变压器运行情况检查正常运行状态下,主变压器110 kV 侧带28MVA 负荷,35 kV 侧带22 MVA 负荷、10 kV 侧带5MVA负荷。从后台监测数据来看,主变压器没有发生绕组温度过高等其他异常工况。
故障发生后,经现场检查未发现主变压器外壳有异常变形现象,高、中、低压三侧引线连接正常,主变压器油位和油温正常,压力释放阀未发生动作喷油现象,高压有载分接开关可以正常调压,变压器本体瓦斯继电器内有300 mL混合气体(点燃该气体,火焰呈蓝色),各零部件完好。
2 故障分析故障发生后,分别采用油色谱分析、绕组变形测试、直流电阻测试、绕组电容量测试4种试验方法判断主变压器受损部位及受损程度。
2.1 油色谱试验对主变压器本体及分接开关油样进行油色谱分析,采用2013-04-20的例行试验结果进行比对。2013-08-26现场测量主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试验数据一致,主变压器本体油样测试结果列于表 1。
| 表 1 主变压器本体油色谱分析各气体体积分数 |
从表 1可以看出,2013-04-20测量结果符合规程要求[1, 2, 3],2013-08-26故障发生后主变压器本体产生大量的H2、CO2、C2H2(这3种气体的体积分数是判断变压器内部存在故障的主要依据)。正常运行条件下,要求H2的体积分数小于150×10-6,C2H2的体积分数小于5×10-6[3]。CO2的体积分数大幅度增高,说明主变压器本体内部固体老化,分析对比得到三比值特征代码为102,判断主变压器本体曾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量,即发生电弧放电。
2.2 绕组变形测试频率响应法是判断变压器绕组变形程度的主要测试方法。通过测试三相绕组在不同频率下的传递函数及相关系数,可以判断变压器绕组变形程度,确定变压器是否具备投入运行的条件。本文采用保定和威电力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HW-R200型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分析高、中、低压三侧绕组的频率响应特性,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如图 1所示。
![]() |
图1 高、中、低压三侧绕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 |
由于100~1000 kHz是主变压器绕组变形程度最明显的范围,因此高、中、低压三侧均在该频率范围进行测试。纵坐标为传递函数曲线H(f)=20log[U1(f)/U2(f)](其中,U1(f)和U2(f)为当频率为f 时响应端和激励端电压的峰值或有效值,V)。相关系数由测试仪内部软件自动计算得出,当相关系数大于1.3且低频部分谐振点无明显偏移时,变压器绕组无明显变形;当相关系数在0.9~1.3,变压器绕组发生轻微变形;相关系数在0.6~0.9,绕组发生一般变形;当相关系数小于0.6时,绕组发生严重变形[3]。
采用频率响应法对主变压器进行绕组变形测试,高、中、低压三侧绕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1.54、0.79、1.43。对比相同电压绕组条件下,U、V、W三相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发现变压器高、低压两侧绕组低频部分无明显偏移,中压侧绕组中频段一致性较差,由此可以判断中压侧绕组变形,线圈绕组之间匝间放电;高压线圈、高压调压线圈、低压线圈未见异常。
2.3 绕组直流电阻测试为进一步判断主变压器绕组的受损部位,分别测量了2013-04-20例行试验和2013-08-26故障发生后主变压器中压侧绕组直流电阻值,测试数据如表 2所示。
| 表 2 主变压器中压侧绕组直流电阻 |
通过测试发现,高、低压侧绕组直流电阻的互差及初值差(初值差为换算到统一温度下测试值与出厂值的比较值,初值差一般小于6%)均在允许范围内。中压侧绕组直流电阻的互差均不超标,但与2013-04-20例行试验结果比较后,发现中压侧绕组三相直流电阻明显增大,其中V相在故障发生后变为直流电阻最大相,初值差为三相最大值的8.17%,判断中压侧V相绕组发生故障。
因此判断在U相发生接地故障后,导致V、W相电压升高,U、V相短路,V相绕组受到冲击造成绕组变形。
2.4 主变压器铁心、夹件绝缘电阻值测试故障发生后,现场测量铁心绝缘电阻值为6000MΩ,铁心上夹件绝缘电阻值为700 MΩ,与3 a前例行检查的测试结果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2.5 绕组电容量测试在测试主变压器的整体介损时,发现高压绕组对中、低压绕组及地(简称高/中低地),中压绕组对高、低压绕组及地(简称中/高低地),低压绕组对高、中压绕组及地(简称低/高中地)的介损数据均正常,但电容量偏差较大,测试数据如表 3所示。
| 表 3 3次试验绕组电容量及误差 |
2013-08-27,试验人员更换仪器进行复测,试验结果与2013-08-26测试结果一致。通过数据对比排除了天气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介损正常,说明主变压器内部绝缘没有老化或受潮,而电容量与原数据相比,远远超出了±5%的误差要求[3]。主变压器绕组等值电路如图 2所示。换算后电容量及变化率如表 4所示。
![]() |
图2 主变压器绕组等值电路图 |
从表 3可以看出,2013-04-20故障发生前绕组电容量与出厂值比较误差均小于5%。从测试误差的分布规律来看,低压侧对其他两相及地的绕组电容量由2013-04-20的28 670 pF增大至2013-08-26的31 460 pF,增大9.7%;中压侧绕组电容量由2013-04-20 的22 390 pF 降低至2013-08-26 的22060 pF,减小1.5%,表明低压侧绕组发生压紧变形,导致低压绕组的直径趋于减小,低压侧对地电容量增加,同时低压侧对中压侧的距离增大,导致电容量减小[4]。从表 4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C1和C2的变化与表 3一致。
| 表 4 换算后的电容量及变化率 |
由此可见,根据电容量变化率可以判断主变压器绕组的损伤程度。这种方法可以作为检验变压器绕组变形程度的有效手段。
3 返厂检查试验人员与主变压器生产厂家联系后,厂家试验人员现场做短路阻抗试验,判断主变压器存在严重缺陷,不能投入运行,须返厂处理。2013-08-30,在主变压器吊罩过程中发现中压侧绕组V相引线在距端部1.24 m处有明显放电痕迹,局部导线已被烧熔断股(约1/3截面积),如图 3所示。
![]() |
图3 主变压器中压绕组放电痕迹 |
对主变压器进行解体检查,发现高压侧绕组V相部分绝缘垫块松动移位,上部线圈有些松散。高压线圈没有烧毁[5],但电动力引起高压线圈松动,U、V相无异常;低压侧绕组V相中部换位位置发生匝间短路,3股绕组烧损,烧损痕迹如图 4所示。
![]() |
图4 主变压器低压绕组烧损痕迹 |
针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某110 kV变电站主变压器跳闸故障,通过现场油色谱试验、绕组变形及直流电阻测试、绕组电容量测试,确定了变压器受损部位、受损程度。在主变压器返厂吊罩和解体检查后,确认受损部位、受损程度与试验结论一致。本文采用的多种试验方法可为主变压器故障的判断提供参考。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
| [2] | 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
| [3]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R].呼和浩特: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 |
| [4] | 电力行业高压试验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 911—2004 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频率响应分析法[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
| [5] |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39-47. |
2015, Vol.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