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5, Vol. 33 Issue (02): 53-56   PDF    
风电场变流器功率单元失效原因分析及处理
张红义, 石敏, 王冰    
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 呼和浩特010070
摘要:乌兰伊力更风电场采用的是金风1.5 MW风力发电机组,其风机变流系统采用的是全功率变流器.2013年上半年该风电场共计5个功率单元(属不同批次产品)失效,从设备拆解、故障文件、机组运行等方面对功率单元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故障是由于机组支撑电容漏液和单相对地短路、天气等原因造成环境湿度大引起凝露现象导致的,经更换外部密封条和改变参数设置等,使得机组恢复平稳运行.
关键词风电场     变流器     功率单元失效     数据记录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Converter Power Unit Failure in Wind Farm
ZHANG Hongyi, SHI Min, WANG Bing    
Inner Mongolia Branch of Beijing Jingneng New Energy Co., Ltd., Hohhot 010070, China
Abstract:The full power converter is used on Goldwind 1.5 MW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in Wulanyiligeng wind farm. Five power units (different batches) came into failure in the wind farm at the first half year of 2013.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failure of current module in Wulanyiligeng wind farm. Made sure that the problem was from the leakage of support capacitor, single phase short circuit and condensation was produced from weather change. And took the measures to replace the outer seal and change parameter settings to recover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unit.
Key words: wind farm     converter     power unit failure     data transcription    
1 风电场设备概况

乌兰伊力更风电场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该风电项目是国家第5期风电特许权项目,容量300MW,采用金风1.5MW风力发电机组(其控制系统见图 1)。金风1.5MW风机变流系统采用Switch全功率变流器,变流器的主要作用是把发电机发出的电能转换成适应于电网的电能,反馈至电网。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因其电压和频率都很不稳定,需经发电机侧功率单元(2U1和3U1,和发电机2套绕组相对应)整流变换成直流电,送至直流母排,再通过网侧功率单元(1U1)将直流电逆变成能够和电网相匹配的形式送入电网。为了保护变流器系统的稳定,设有过压保护单元(4U1),它可以将多余的能量通过电阻发热消耗掉,避免直流母线电压过高造成器件损坏[1]。变流器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即网侧和发电机侧各有独立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之间的联系进行相互信息交换和控制[2, 3]

图 1 风机控制系统
2 存在的问题及故障分析

2013-01-01—07-16,乌兰伊力更风电场共计5个功率单元失效,且每个单元都属于不同批次的产品,无法追溯是否是产品质量问题所致。具体机组及其损坏时间统计见表 1,失效情况如下。

表1 失效功率单元故障信息
2.1 130号机组3U1失效

130号机组于6月9日6:40报出变流器急停故障,故障时机组功率为119kW,天气阴,环境温度25.9℃。从3U1的service info(见图 2)中可以看出,机组由于3U1报出9号Undervoltage故障、1号Over-current故障而停机,查看其datalogger数据(见图 3),故障时直流母排电压突然跌落,同时V相电流出现异常变化,结合现场失效情况初步推断:由于单元V相内部对地发生短路,导致直流母排电压急剧降低,报出9号Undervoltage故障,同时由于短路发生电流急剧上升,导致变流器报过流故障。

图 2 130号机组3U1的service info文件截图

图中:IUIVIW分别表示130号机组3U1的U相、V相、W相电流,3U1额定电流为680A,直流母线额定电压为1050V 图 3 130号机组3U1datalogger数据
2.2 172号机组2U1失效

从1U1和2U1单元的故障记录中看出,1U1的F41号故障电流达4731A,直流母线电压为66V;2U1报出Undervoltage故障,直流母线电压为66V(见图 4)。由于1U1与2U1采用同一母线,因此母线电压相同。结合2U1故障时单元流出的电解液和铜排放电点,可以推断出2U1的支撑电容漏液导致母线短路,引起电压跌落。此时,网侧电压大于母线电压,电流就会通过1U1单元的并联二极管流入母线从而引起倒灌,产生的大电流击穿网侧快速熔断器。

图 4 172号机组2U1的service info文件截图
2.3 25号机组1U1失效

分析变流故障文件中的反馈信息,从1U1的service info文件看出,该单元首先报出Main Fuses且U相报出过流故障,可以判断出该单元于6月22日14:48:01发生失效(见图 5)。由Overcurrent故障看出,直流母线电压为48V,U相电流为1620A;由IGBTTemp故障看出,直流母线电压为95V,U相电流为6016A。可以看出1U1电流发生异常变化,同时该单元反馈信息显示U相下端有炭黑和碎屑。初步判断该单元内部U相对地短路,导致单元失效。

图 5 25号机组1U1的service info文件截图

由于1U1失效瞬间没有相关数据记录,通过查看2U1和3U1的log文件(见图 6图 7),根据直流母线电压瞬间下降判断1U1已经脱网,而2U1和3U1的电流是母线电压跌落时为支撑母线电压发出的。

图中:IUIVIW分别表示25号机组2U1的U相、V相、W相电流,2U1额定电流为680A,直流母线额定电压为1050V图 6 25号机组2U1datalogger数据

图中:IUIVIW分别表示25号机组3U1的U相、V相、W相电流,3U1额定电流为680A,直流母线额定电压为1050V 图 7 25号机组3U1datalogger数据

1U1和2U1及3U1共用同一母线电压。由1U1两个故障时的母线电压及电流,再结合2U1和3U1的datalogger数据,2U1的48V对应1320A,95V对应1530A,可以判断出1U1同样发生过类似于2U1、3U1的故障,且故障电流远远大于2U1及3U1。2.4 189号机组1U1失效

2013-06-22,189号机组1U1失效。由于2U1的datalogger参数是针对Rdy_ref丢失故障设置的,为非常规设置,不能记录故障发生时的数据。该单元的反馈信息缺少主控及变流故障文件,故无法判断其失效原因。2.5 60号机组1U1失效

60号机组于7月16日12:38:44报出变流器急停故障,故障时机组功率为1239kW。查看serciveinfo文件,1U1报出1号Overcurrent、9号Undervoltage故障,2U1、3U1报出8号、41号及95号故障。

60号机组1U1datalogger数据见图 8。从图 8中可以看到,故障前三相电流异常变化,而电机侧2U1、3U1检测到的三相电流均正常,网侧电流、电压在故障前也未有异常,因此推断1U1自身问题导致此种现象。结合现场检查反馈(单元U相滴水),判断是U相内部冷却水管由于工艺问题导致渗水,最终引起单元内部失效。

图中:IUIVIW分别表示60号机组1U1的U相、V相、W相电流,1U1额定电流为1320A,直流母线额定电压为1050V 图 8 60号机组1U1datalogger数据
3 失效原因分析

变流单元失效原因一般有如下几种:

(1)变流单元内部短路;

(2)天气、气候等原因导致环境湿度大,引起凝露现象,导致单元失效;

(3)变流单元母排处由于材质绝缘问题导致单元失效。4 处理方法及建议

(1)将针对Rdy_ref丢失故障设置的datalogger修改为常规设置。

(2)对于变流类严重故障,包括变流器紧急停机,变流器调制后Rdy_on丢失、Rdy_run丢失及Rdy_ref丢失等,严禁远程复位操作,需就地进行必要的检查。

(3)更换各变流器柜体及塔筒密封条,同时保证变流柜各柜门上的上、中、下3把锁均锁住,保证塔筒门密封严实。

(4)对于出阀压力或进阀压力超低的机组,应认真检查水冷系统连接管道之间是否存在漏水现象。若存在漏水,需及时进行改造;对于缺水现象,需及时对变流器进行补水。

(5)机组长时间掉电后上电,务必对机组变流系统进行除湿操作[4, 5]

经上述改造后,机组运行比较稳定,功率单元失效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风1500 kW系列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手册[M].北京: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
[2] 霍志红.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39-43.
[3] 李杰.直驱式风力发电变流系统拓扑及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09:35-40.
[4] 张红光.大容量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影响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9:26-29.
[5] 赵争鸣,刘建政,孙晓瑛,等.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