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4, Vol. 32 Issue (4): 74-77   PDF    
600MW机组AGC指令快速响应功能优化改进
肖格远1, 张振兴2, 王广龙3    
1. 内蒙古京能盛乐热电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 011518;
2. 北京京能高安屯燃气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24;
3. 内蒙古京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 丰镇 012100
摘要:内蒙古京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机组在切入华北电网运行后,AGC负荷响应速率慢。对机组协调控制系统、DEH系统逻辑进行了优化,并对远动控制系统进行了升级。处理后,机组AGC负荷响应机组负荷响应时间由89 s降至20 s左右,负荷响应速率满足了华北电网对机组AGC指标的考核要求。
关键词AGC     调节速率     响应时间     DEH系统     逻辑优化    
AGC Command Signal Rapid Response Function Optimization on 600 MW Unit
Xiao Geyuan1, Zhang Zhenxing2, Wang Guanglong3    
1. Inner Mongolia Jingneng Shengle Thermal Power Co., Ltd. Hohhot 011518;
2. Beijing Jingneng Gaoantun Gas Power Co., Ltd., Beijing 100024;
3. Inner Mongolia Jinglo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Inner Mongolia Fengzhen 012100
Abstract:The AGC unit load response rate was slow down after down cutting into North China power grid in Inner Mongolia Jinglo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The unit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and DEH system logic were optimized, the remote control system had been upgraded. After treatment, the AGC unit load response time dropped from 89 s to 20 s or so, load response speed could meet the AGC unit index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North China power grid.
Key words: AGC     regulating rate     response time     DEH system     logic optimization    
0 引言

内蒙古京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隆 公司)600MW机组锅炉由上海锅炉有限公司生产, 型号为SG2059/17.5-M915,型式为亚临界参数、控 制循环、4角切圆燃烧方式、1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 衡通风、固态排渣、紧身封闭、全钢构架、П型汽包 炉。汽轮机由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 N600-16.7/538/538,型式为亚临界、单轴、3缸4排 汽、1次中间再热、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1]。机组 DCS是美国FOXBORO公司生产的CP60系列控制 系统[2]。京隆公司1号、2号机组分别于2012-03-31 和2012-04-01切改至华北电网运行。 1 指标要求

图 1为机组升负荷过程中AGC调节过程典型曲 线,图中PNi为机组额定负荷,Pmin,i为可调下限负荷,Pmax,i为可调上限负荷,Pdi为启(停) 磨临界点负荷[2]

图1 机组AGC调节过程典型曲线

在t0时刻以前,发电机组在负荷P1附近稳定运行;t0 时刻,AGC向机组发出功率指令P2,机组随即开始 升负荷;t1时刻机组功率越出P1的调节死区,t2时刻 磨煤机开始启动并持续时间到t3时刻;磨煤机启动 后,机组继续涨负荷,t4时刻机组功率首次进入P2调 节死区,并在其附近小幅振荡,最终机组在P2附近 稳定运行。降负荷时AGC的调节过程与之相反。 《华北区域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主 要从调节速率、调节精度、响应时间、投入率等指标 对机组AGC性能进行考核[3]1.1 调节速率k1

式中vi—机组实际负荷变化率,%;

vN—机组负荷额定调节速率,MW/min。vN= 1.5%Ne,Ne为机组额定负荷。规程要求京隆公司机 组最小升负荷速率为9MW/min。 1.2 调节精度k2

式中ΔP—机组在稳态时的偏差绝对值积分; ΔPM—允许调节偏差,即1%Ne负荷变化量在 本次计算时间内的积分。 1.3 响应时间k3

式中ti—发电机组在该次调节的响应时间; tb—标准响应时间,取60s。 1.4 投入率kA

式中tk—可投入AGC的时间(即在结算月内机组 AGC在可用状态的时间),h; Ty—月有效时间,指该月时间内扣除因非电厂 原因造成的机组AGC不可用时间,h。 1.5 综合性能指标KP

综合性能指标KP代表机组的综合调节能力。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京隆公司2号机组于某日16:59:51接到升负 荷指令,17:01:07控制系统通过调节死区,响应时 间为76s;远动装置网络延迟时间为13s,机组负荷 响应时间共计为89s,大大超出华北电网有限公司 的要求(≤60s)。而《华北区域发电厂并网运行管 理实施细则》[1]的考核指标更是低至40s,即在AGC 指令发出后的40s内,如果机组实际负荷未能按 AGC指令方向穿越调节死区,那么本次AGC的负荷 调节就被判定为不合格。2号机组AGC负荷响应时 间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汽轮机主控调节作用较弱

16:59:51升负荷指令动作后,16:59:58综合阀 位指令才开始动作,延迟了7s,反映出汽轮机主控 的调节作用较弱[4, 5]2.2 进气阀重叠度偏小[4]

图 2为2号机组进气阀阀位与负荷的关系曲 线。从图中可以看出,16:59:58综合阀位指令开始 动作,机组处于顺序阀方式运行方式,GV1、GV2开 启过程中负荷增长并不明显;直至GV4开启后,负 荷才开始明显增长。

图2 进气阀阀位与负荷关系曲线
2.3 主蒸汽压力响应缓慢

从运行参数监控画面可以看出,负荷指令变化 后,主蒸汽压力在192s后才开始升高。需要对风煤比及一次风系统控制逻辑进行优化,以加快煤粉进 入炉膛的速度[6, 7, 8]2.4 主蒸汽压力升速率设置偏高

在滑压升负荷过程中,主蒸汽压力升速率设置 偏高(设定值为0.2MPa/min),导致实际压力与压力 指令的偏差较大(最大偏差为0.85MPa)。由于汽轮 机主控中主蒸汽压力控制回路的“拉回”作用,导致 负荷增长偏慢,从而影响了机组的升负荷速率[9]3 机组控制逻辑优化及远动控制系统升级 3.1 协调逻辑优化

3.1.1 机组调节速率

根据变负荷试验情况和机组实际运行状态,首 先对机组的调节速率进行了优化。因锅炉的燃烧 总是存在滞后,所以锅炉的响应速率是影响机组变 负荷速率的主要因素。亚临界锅炉可以充分利用 汽包的蓄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释放出满足机组负 荷较小变化所需的热量。图 3为优化后汽轮机主控 控制逻辑。

图3 机主控控制回路

原逻辑中,AGC指令至汽轮机主控回路存在限 幅、限速过程,另外还要经过一个模拟锅炉滞后情 况的3阶惯性环节,整个过程限制了负荷的快速响 应能力。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越过该调节死区,将 大大缩短机组的响应时间k3,还可以在AGC指令小 幅度变化时提高变负荷速率k1。因此,在汽轮机主 控控制回路中,将主控控制器输入前端处理后的功 率指令与AGC指令做比较后产生的差值经过限幅 后,再与控制器前端指令进行叠加(如图 3所示),即 可使机组负荷超前动作,短时间内快速改变机组负 荷。

在机组负荷超前动作后期若想实现负荷的快 速变化,就不能单纯依靠运行人员手动调整操作。 主汽压力的变化情况是决定机组是否快速响应 AGC指令的最直接因素,升负荷过程中由于负荷的 快速增加,会造成因主汽压力降低而导致的主汽压 力与设定值偏差过大的情况,反之亦然。在控制逻 辑中需要一直监视该偏差量,并将其作为实现机组 变负荷速率自动控制的依据。 3.1.2 锅炉主控制回路

锅炉的燃烧情况也是影响机组变负荷性能的 主要因素,对锅炉主控回路进行了相应调整。 3.1.2.1 锅炉主控前馈环节的修正

在考虑煤质前提下,对负荷速率微分环节、变 压力微分环节、负荷偏差微分环节进行了相应修 正,以满足当前负荷下能够短时间内弥补负荷超前动作而需要的热量,达到快速稳定主汽压力的目 的。 3.1.2.2 主汽压力对一次风压的修正

负荷变动速率的提高会对主汽压力的调节造 成影响,单纯依靠增减煤量来进行调节时,调节裕 量很有限(特别是掺烧劣质煤时)。在主汽压力出 现偏差时,一次风母管压力的变化短时间内会对主 汽压力造成显著影响,需要根据主汽压力对一次风 压进行修正。 3.2 DEH系统优化

汽轮机主控负荷指令的响应速率提高后,对顺 序阀方式下高压调门的重叠度进行了优化,增加了 GV3、GV4的重叠度,使阀门动作后负荷的变化更加 明显,如图 4所示。

图4 优化后进汽阀开度与机组负荷关系曲线
3.3 远动控制系统升级

(1)对远动控制系统软件进行了升级,删除了 AGC有功功率的遥测死区。软件升级后有效地提 高了AGC的调节合格率,而且增加了向网调上传的 数据量。

(2)对RTU系统硬件也进行了升级,增加了与 2台机组DCS的通信功能。同时进行了实际功率测 量信号的同源处理,并且向调度中心送出2路信号, 供调度人员择优选择。 4 结语

京隆发电公司对机组协调控制逻辑进行了改 进,通过对DEH系统阀门重叠度的优化及远动控制 系统的升级,使机组负荷响应时间由改进前的89s 大幅缩短至20s左右,负荷响应速度满足了华北电 网对机组AGC指标的考核要求。

参考文献
[1] 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汽轮机电液调节[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12.
[2] 杨献勇.热工过程自动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125.
[3]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区域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R].北京:华北电网有限公司,2009:2-5.
[4] 田松峰,史志杰,闫丽涛.汽轮机控制系统中阀门重叠度的研究[J].汽轮机技术,2008,50(6):448-450.
[5] 张秋生,梁华,胡晓花.电网两个细则实施条件下AGC和一次调频控制回路的改进[J].神华科技,2010,8(1): 48-52.
[6] 霍红岩,王琪,陈世慧,等.并网机组一次调频技术指标的商榷与建议[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0,28(2):5-7.
[7] 罗德柱,张燕平,宋战兵,等.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监测信息的分析研究[J].陕西电力,2012,40(2):77-81.
[8] 王小梅,张俊,张丽丽,等.330 MW汽轮机组AGC策略优化[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4,32(2):85-89.
[9] 李晓敏,王立军.660 MW超临界机组的一次调频应用与优化[J].陕西电力,2012,40(5):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