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形地区指大地形区域中的的一个局部狭 小的范围,分为垭口波动微地形、高山分水岭微地 形、水蒸气增大微地形、地形抬升微地形、峡谷风道 (风口)微地形。微气象地区是指某一大区域的局 部地段,由于地形、位置、坡向及温度、湿度出现特 殊变化,形成区别于大区域的更为特殊的局部气象 区域。在微地形、微气象地区,其气象参数会在小 范围内发生改变,有时会对输电线路造成严重影 响,产生导线覆冰、舞动、风偏等现象[1, 2],轻者随着 气候转好而恢复正常,重者随着气候的恶劣变化而 加剧,最终造成输电线路发生舞动、倒塔、断线、风 偏放电等故障[3]。
近年来,随着电网的迅速发展,电力线路覆盖 率大幅提升,微地形、微气象地区架空输电线路频 发由于超设计标准导致的自然灾害性故障,给输电 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威胁。内蒙古东部地 区220 kV青中线多位于山丘地带,多处经过的峡谷 风道(风口),属典型的微地形、微气象地区,因此本 文以220 kV青中线63号塔风偏放电故障为例,分析 风口地形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1 故障概况 1.1 线路概况
220 kV青中线于2010年1月投运,起点为500 kV青山变电站,终点为220 kV中京变电站,全线采 用自力式铁塔。线路全长91 km,其中,青山变电站 出口11 km为同塔双回路,其余80 km为单回路。线 路设计主要气象条件见表 1。线路导线采用LGJ- 240/30型钢芯铝绞线,子导线2根,垂直排列,分裂 间距为400 mm,导线设计安全系数为2.5。全线架 设2根地线。线路按三级污秽区设计,悬垂绝缘子 串采用FXBW-220/100型复合绝缘子,配置防鸟害 型均压装置。耐张绝缘子串采用15片U100BP/146 型悬式玻璃绝缘子,跳线绝缘子串采用15片U70B/ 146型悬式玻璃绝缘子。为防止鸟害,跳线绝缘子 串顶端增加1片U70BP/127M型悬式玻璃绝缘子。
![]() |
表 1 设计气象条件一览表 |
2013-02-28T16:08,220 kV 青中线L3 相故障 跳闸,重合闸不成功。保护测距为24.9 km,103C保 护测距为25.13 km。
故障发生时正值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开始出现沙尘暴天气,故障线路所处地区风力较大,现场绝 缘子串风偏情况严重。 1.3 故障点的确定及放电情况
根据保护动作测距结果,运行人员进行故障巡 视,发现63号塔L3相导线下线夹及相应的塔身有 明显的放电痕迹(见图 1、图 2);L3相复合绝缘子上 有直径约0.3 cm的放电痕迹,但未发现击穿痕迹,因 此绝缘子的绝缘性能未破坏。
![]() |
图 1 63号塔L3相导线下线夹放电痕迹 |
![]() |
图 2 63号塔L3相导线与塔身处放电痕迹 |
63号塔为ZB242-39型直线塔,其设计参数见 表 2所示。经计算,FXBW-220/100型复合绝缘子串,在353 m的水平档距条件下,垂直档距为265 m (计算过程省略),可以满足大风风偏电气间隙要求 (见图 3)。因此63号塔的274 m垂直档距,满足大 风条件下的风偏电气间隙要求。
![]() |
表 2 63号塔设计参数 |
![]() |
图 3 ZB242塔单联FXBW-220/100型复合 绝缘子串摇摆角临界曲线 |
220 kV青中线发生故障时正值我国北方地区 大风降温,63号塔距离赤峰市松山区西北部岗子乡 气象监测站约3 km,该观测点监测到的最低气温 为-4 ℃,降温幅度达11.4 ℃,极大风速为30.4 m/s, 风力达11级。该线路所处地区为山区微气候区,瞬 间风速会更大,为绝缘子串风偏提供了基本条件。 3.2 地形条件的影响
220 kV青中线多位于山丘地带,发生故障的63 号塔位于突出的山梁上,小号侧是小山沟,大号侧 是大山谷,侧面是个山坡,该地段谷歌地图见图 4,63号、64号塔跨越大山谷,62号、63号塔跨越小山, 63—64号塔所处位置地形属风口地形。
![]() |
图 4 故障铁塔地段谷歌地图 |
根据气象学理论,当风形成后移动时,其方向 和风速不断地变化,特别是在山区,其方向和速度 的变化更为复杂。由于63号塔前后均为比较陡峭 的山沟,当风沿着铁塔两侧的山沟运动时,易形成 狭管效应,导致风速迅速增大。当风从铁塔侧面沿 山坡上行时,除使风速增大产生狭管效应外,还会 产生一种沿山坡向上升力的紊流效应,形成1个向 上的升力,作用于导线。风口地形促使风速的加快 和风向的改变,使悬垂绝缘子串产生极大的风偏, 超过大风设计条件下54.13°摇摆角,造成63号塔迎 风侧L3相导线下线夹与塔身空气间隙不足,产生放 电。 4 防范措施及建议 4.1 应采取的措施
(1) 开展风口地形区线路隐患排查工作,结合 所在区域气象条件全面校核风偏间隙和杆塔的垂 直荷载。
(2) 更换悬垂绝缘子串,增加垂直荷载,缩小 绝缘子串风偏摇摆角。由于双联悬垂U70BP/146-1 型玻璃绝缘子串可大大增加悬垂绝缘子串自身重 量,增加垂直荷载,缩小风偏摇摆角,因此将63号塔 使用的原单联悬垂FXBW-220/100 型复合绝缘子 串,更换为双联悬垂U70BP/146-1 型玻璃绝缘子 串。经计算,ZB242-39型直线塔如果使用双联悬垂U70BP/146-1型玻璃绝缘子串,在各种工况条件的 设计允许摇摆角度分别为:雷电过电压22.32°,内过 电压31.81°,大风54.24°。根据图 5 可以看出,在 353 m的水平档距的条件下,只要垂直档距大于251 m,即可满足大风风偏设计摇摆角安全数值的要求。
![]() |
图 5 ZB242塔双联U70BP/146-1型 玻璃绝缘子串摇摆角临界曲线 |
(3) 增加防振锤。将63号塔小号侧每相、每根 子导线的防振锤数量由2个增加到3个;将大号侧 每相、每根子导线的防振锤数量由1 个增加到3 个。这样相当于将63 号塔的垂直档距增加了15m。增加的防振锤安装距离为1190 mm。
(4) 在故障直线塔的绝缘子串上安装重锤,若 单串不能满足安装要求,可将其改为双倒V型串,以 便安装,这样可以减小强风时导线风偏角和悬挂处 的扭转程度,确保风偏间隙足够。 4.2 今后要开展的工作
(1) 在强风区,对于新建线路直线塔的三相导 线设计可考虑采用V型串悬挂,以控制风偏摇摆角; 对于气象特征明显的微地形、微气象地区,设计路 径时应尽量避开微气象地区,对于无法避开的地 区,设计时应考虑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组合对输电线 路的影响程度,通过改变塔型和绝缘子串组合、悬 挂方式,提高输电线路抗风偏能力。
(2) 在运行方面,开展输电线路微地形、微气 象地区的气象资料、数据收集工作,在输电线路微 地形、微气象地区加装气象在线监测装置,加强导 线风偏观测,积累运行资料;在大风季节来临前开 展微气象地区输电线路检查、消缺工作,落实防风 措施;及时绘制、修订输电线路风区分布图,为设计 提供参考依据。
[1] | 王守礼.电力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228-229. |
[2] | 金西平.微地形微气候对输电线路覆冰的影响[C]//CIGRE 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自然灾害对电力设施的影响与应对研讨会.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17. |
[3] | 王守礼,李家垣.微地形微气象对送电线路的影响[M].北 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