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电能质量及电网频率控制水平,保证电 网及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华北电网发电机 组一次调频运行管理规定》[1]要求所有并入电网运 行的水电、火电、燃气机组都必须具备并投入一次 调频功能,且调频功能应满足各项指标的要求[1, 2]。 机组参与一次调频的核心任务是当电网频率突然 变化的时候,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发电机组 应在短时间内对机组负荷自动进行调整以满足电 网的要求。
1 一次调频指标及参数设置 1.1 一次调频指标 1.1.1 转速死区转速死区是指机组运行在额定转速附近时调 节系统对转速变化的不灵敏区。在电网频率变化较小时,为了提高机组的运行稳定性,机组电调系 统中均设置了转速死区。转速死区过大会减少机 组参与一次调频的动作次数、影响调频性能的发 挥,火电机组一次调频的转速死区应≤2 r/min[1, 2]。
1.1.2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即机组参与一次调频时的负荷响应 滞后时间。为保证一次调频的快速性,火电机组一 次调频响应时间应≤3 s。
1.1.3 稳定时间为了保证机组在新负荷点附近能尽快保持稳 定运行,机组参与一次调频后的稳定时间不能过 长,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的稳定时间应≤60 s。燃煤 机组达到75%目标负荷的时间应≤15 s,达到90% 目标负荷的时间应≤30 s[1]。
1.1.4 速度变动率速度变动率又叫转速不等率,是指机组单机运 行时,汽轮机从满负荷状态到空负荷过渡过程中转 速的增加值与额定转速之比[1]。速度变动率对汽轮 机运行有较大的影响,速度变动率过小时调节系统 的表现过于灵敏,机组稳定性差,电网频率发生较 小的变化便可引起机组负荷的较大变动;反之,速 度变动率大则调节系统工作较稳定,但机组一次调 频能力差。火力发电机组速度变动率一般为4%~ 5%[2, 3]。
1.1.5 负荷调整幅度对于容量≥500 MW的火电机组,一次调频负 荷调整幅度应不小于机组额定容量的±6%[3, 4, 5, 6]。
1.2 一次调频参数设置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2台 600 MW机组的一次调频功能均按照《华北电网发 电机组一次调频运行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了设计 及投运,调频控制方式由DEH与CCS共同完成。
1.2.1 DEH侧参数设置DEH侧将汽轮机转速与额定转速之差(函数) 叠加在汽轮机调速汽阀流量指令处,直接作用于调 速汽阀,补偿的调频功率定值不经过速率限制。 DEH侧的“转速差—功率百分数”函数曲线是由点 (-152,-6%),(-11,-6%),(-2,0%),(2,0%),(11, 6%)及点(152,6%)构成的折线。此函数的输入参 数为额定转速与实际转速之差,输出值为汽轮机组 额定功率百分数,转速死区设置为±2 r/min,功率百 分数输出限值设置为±6%。
1.2.2 CCS侧参数设置CCS侧设计了频率校正回路进行补偿调整,调 频功率百分数校正信号叠加至通过负荷及负荷变 化速率限制之后的负荷指令上形成了实际的负荷 指令,保证机组的负荷调整幅度能够满足电网的要 求。CCS侧的“频率—功率百分数”函数曲线是由点 (0,6%),(49.817,6%),(49.967,0),(50.033,0), (50.183,-6%)及点(55,-6%)构成的折线。此函数 的输入参数为机组的频率,输出值为额定功率百分 数校正信号,频率死区设置为±0.033 Hz,额定功率 百分数输出限值设置为±6%。
2 一次调频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机组投入一次 调频功能后,运行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2.1 一次调频动作滞后从电网调度中心记录的该公司机组一次调频 动作数据及现场核对情况来看,机组一次调频明显 存在动作滞后且频率信号不对应的问题。
2.1.1 原因CCS侧调频控制采用频率变送器输出的4~20 mA交流信号进行频差计算,测量范围为45~55 Hz, 精度等级±0.5%,仪表允许误差为0.05 Hz,即±3 r/ min,频率变送器精度低、死区大、稳定性较差;而 DEH侧采用汽轮机转速信号进行频差计算,灵敏度 较高。若转速变化信号超出死区而频率信号并未 超出死区,则会出现CCS反调情况,影响一次调频的 动作[7]。
2.1.2 优化措施统一CCS侧与DEH侧的测量信号源,将DEH侧 经转速偏差函数计算后的调频功率信号直接输出 至CCS,避免信号不统一造成CCS反调,缩短调频响 应时间,提高动作精度。
2.2 小频差动作幅度不足在电网一次调频大幅度动作(汽轮机转速突然 变化且转速偏差>3 r/min)时,一次调频引起的负荷 变化方向、幅度及响应时间均能满足电网一次调频 管理规定的要求,但通过连续跟踪观察,发现当频 率或转速信号在小范围内变化(偏差2~3 r/min), 或从小偏差向大偏差变化的过程较慢时,即使频率 变化超出了死区、汽轮机调节阀也有明显变化,但 机组负荷变化量却很小,常因电网调度中心监测不 到而受到考核。
2.2.1 原因(1) 与单阀运行方式相比,顺序阀方式下由于一次调频产生的负荷指令变化非常迅速,单阀动作 与各调节阀同时动作对流量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
(2) 为了减小节流损失,滑压运行方式下调节 阀开度较大,汽轮机调阀快速响应时的流量变化不 显著,会降低一次调频的调节作用。
(3) CCS调频校正信号叠加在汽轮机主控PID 入口偏差处,当AGC投入后,机组一次调频动作如 果与AGC动作发生冲突(负荷调节方向相反),其作 用基本会因AGC的动作而抵消(机组投入BLR调节 方式时反调现象尤为明显)[7, 8]。
2.2.2 优化措施(1) 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及修正顺序阀方式下 一次调频动作曲线,提高不同工况下阀开度变化与 一次调频预设功能的匹配度。
(2) 增设主汽压力修正逻辑(利用额定压力与 机前压力之比对一次调频功能进行补偿修正),修 正后的一次调频指令叠加至汽轮机阀位指令中,以 保证机组在不同工况下一次调频的动作效果。
(3) 设置过死区阶跃函数(函数取值情况见表 1)。为了能快速响应一次调频,阶跃函数在超出死 区0.01 r/min处增加了拐点,设置了阶跃函数;另外, 将CCS频率校正信号分别叠加至实际负荷指令及汽 轮机主控PID前馈指令上,使其能够更加快速地响 应一次调频变化。优化后机组的一次调频逻辑见 图 1。
![]() |
表 1 频差函数取值 |
![]() |
图 1 优化后一次调频逻辑 |
经过上述优化改进后,机组一次调频动作情况 虽然得到根本改善,动作率接近100%,但存在调节 阀过重叠区时大幅摆动、EH油管路剧烈振动等问 题,甚至发生高压油管接头松动渗油情况,给机组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
2.3.1 原因(1) 图 2为机组顺序阀运行方式时阀门开度曲 线。从图 2中可以看出,顺序阀方式下,调阀特性曲 线斜率较大处为重叠区,此区域内综合阀位指令变 化较小而阀开度变化较大。因DEH侧的一次调频 控制中直接将调频分量叠加在综合阀位指令上,电 网频差信号经常在死区范围内波动,如果正好落入 重叠区,就会导致阀大幅动作、甚至油管路剧烈振动。
![]() |
图 2 顺序阀运行阀门开度曲线 |
(2) 频率校正信号设置了过死区阶跃函数,但 频差信号在死区范围内频繁波动时也会造成阀摆 动。
2.3.2 优化措施(1) 增加综合流量指令修正函数,减小阀切换 区的调节作用,使调节系统在各阀开度曲线斜率较 大处不会过度参与一次调频。
(2) 增加一次调频动作/复位条件,设置0.2 r/ min的死区范围,转速差在±2 r/min以上时调频指令 动作,在±1.8 r/min时延时复位。
(3) 机组在通过阀重叠区时,运行人员可利用 调整压力偏置等手段,尽量避开或快速通过切换 点,降低阀重叠区域一次调频动作造成的影响[9]。
2.4 优化效果图 3为优化后机组一次调频动作响应曲线。从 图 3中可以看出,机组一次调频能力明显提高,一次 调频动作后汽轮机调速汽阀能够立即响应,机组负 荷调整迅速并能逐渐趋于稳定,响应滞后时间小于1s,调整幅度亦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经计算,转速不 等率约为4.928%,符合规定要求。另外,优化后调节过程中主汽压力也比较稳定,调速系统故障情况明显减少。
![]() |
图 3 一次调频动作响应曲线 |
通过对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机组的 一次调频功能进行优化改进,在满足电网对发电机 组各项调频要求的同时,提高了机组本身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在机组以后的运行过程中,还应继续强 化一次调频监督工作,定期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与 总结,并在机组检修后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试验和 参数调整工作,在兼顾安全性的情况下继续提高机 组一次调频响应能力,保持一次调频功能的长期、 可靠投入。
[1] |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华北电网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运行管 理规定[R].北京:华北电网有限公司,2006,4-10. |
[2] | 郭挺,晓雪,杨丽.主汽压力及调阀流量特性对机组一次 调频的影响与改进[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2,30(2):91-93. |
[3] | 马光伟,李文东,郭华,等.发电厂投入一次调频必要性分 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7,25(2):43-45. |
[4] | 刘志刚.汽轮机组重叠度区一次调频功能的优化研究[J]. 自动化博览,2009(5):102-104. |
[5] | 业跃鸿.发电机组一次调频功能的实现[J].云南电力技术, 2010,38(6):40-41. |
[6] | 陈咏诚.600 MW机组一次调频功能分析与优化[J].发电 设备,2010(4):270-272. |
[7] | 张秋生,梁华,胡晓花.电网两个细则实施条件下AGC和 一次调频控制回路的改进[J].神华科技,2010,8(1): 46-50. |
[8] | 王晓杰,张志远,周海涛.600 MW机组一次调频应对电 网两则实施条件下的优化[J].科技信息,2011(29):376, 150. |
[9] | 霍红岩,王琪,陈世慧,等.并网机组一次调频技术指标的 商榷与建议[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0,28(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