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刘萍, 富丽莎, 蒋凯明.
- Liu Ping, Fu Lisha, Jiang Kaiming.
- 祥丰牡丹经济效益评价
-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Economic Benefit of Xiangfeng Peony
- 林业科学, 2019, 55(3): 167-174.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9, 55(3): 167-174.
- DOI: 10.11707/j.1001-7488.2019031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8-05-10
- 修回日期:2018-12-19
-
作者相关文章
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我国目前独有的一项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国外还未出现针对油用牡丹产业的相关研究(周琳等,2014)。油用牡丹泰斗赵孝庆先生1997年最先开始对牡丹的油用价值进行探索,2004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相关单位对赵孝庆先生培育的牡丹花籽检测发现,其花籽中含有大量α-亚麻酸、α-亚油酸和牡丹留醇等诸多极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为获得更为科学的检测结果,2003—2006年,山东省菏泽市联合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了对牡丹籽油的指标检测,2011年国家卫生部批准牡丹籽油成为新资源食品,这表明,油用牡丹可作为我国新型的食用油来进行开发利用(杨楠楠等,2014;李嘉珏等,2011)。张雪莲等(2015)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角度分析认为,种植油用牡丹的经济收益是普通农作物的4倍以上,且还可加工生产化妆品等副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由此可见,油用牡丹作为一种新作物发展的经济潜力,与牡丹花的文化价值及其所承载的传统中华医药价值相结合,有望塑造又一个牡丹鼎盛期,综合发挥其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我国拥有丰富的牡丹种植资源,韩欣等(2014)以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为母本,与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日本牡丹(Camellia japonica)和中原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进行杂交,结果发现凤丹牡丹自然授粉的结实率较高,且杂交亲和性较强,是优良的杂交育种亲本资源;李林昊(2016)对不同初选单株的花期、果期、结籽量和籽油脂肪酸含量等17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观察记载,为紫斑牡丹油用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材料和重要参考。从现有牡丹种质资源看,油用价值最高的是“凤丹”和“紫斑”2个品种,牡丹籽出油率达24.12%~37.8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3.05%~90.0%,亚麻酸含量达31.56%~66.85%(宋宏伟等,2018;秦亚龙等,2016),相较于传统作物,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但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大范围种植推广的“紫斑”和“凤丹”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应在对不同种类种质资源系统收集及全面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筛选适合油用发展的油用牡丹种类,并对其产量性状、油品质特性和栽培特性进行评价,加快选育油用牡丹新品种。
2016年,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延龙教授历时6年主持选育的我国首个油用牡丹新品种“祥丰”通过了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6年生产籽3 050.4 kg·hm-2,8年生产籽4 650 kg·hm-2,平均单位面积产量较对照的常规栽培品种“凤丹”高出28%,出油率提高32.72%,主要总脂肪酸含量达84.91%,抗旱、抗病虫害能力强,多项性状均优于目前广泛栽培的品种,相关企业和种植农户对推广引种该新品种有着极大的兴趣。但祥丰牡丹与原有品种相比其经济效益如何是能否被引种实现大批量种植生产的关键,也是该新品种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和意义的前提。
我国现有的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数量种类很多,但不够精简,在实际应用中常出现漏项、误差,评价的完整性和准确度不够科学(陈莉凤,2017)。鉴于此,本研究在对祥丰牡丹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时,合并重复的评价指标,并以凤丹牡丹为对照,运用经济效益比较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为推广该新品种提供参考,促进祥丰牡丹与油用牡丹企业健康发展,保障油用牡丹产业可持续发展。
1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方法 1.1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频度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油用牡丹品种经济效益评价指标。首先,归纳油茶(Camellia oleifera)、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等领域中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频率较高的包括GDP、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收益、投资回收年限、净利润、种植农户收入、种植农户人均收入增加率等;然后,再根据咨询专家组意见,结合祥丰牡丹实际现状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单位面积产量(B1)、单位面积收益(B2)、田间管理费用(B3)、投资回收年限(B4)和种植农户人均收入增加率(B5)5个指标用于构建祥丰牡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1所示。
![]() |
单位面积产量是指种植牡丹单位面积实际收获的产量;单位面积收益是指种植牡丹单位面积总产值减去投入的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全部生产要素成本后获得的收益,体现生产中消耗全部资源的净收益,其计算公式为:收益=产值合计-总成本;田间管理费用是指抚育管理牡丹所需和消耗的费用,包括对其进行修枝、松土除草清杂、追肥、浇水、看护以及收取牡丹籽等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反映种植牡丹的抚育管理投入费用;投资回收年限是指种植牡丹所获效益与前期投入资金的对比,确保投资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相应收益,是种植可行性的重要指标;种植农户人均收入增加率是指种植农户在种植牡丹前后的收入增加情况。
1.2 研究方法依据构建的油用牡丹品种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邀请油用牡丹领域相关专家以1—9标度法确定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共发放调查问卷8份,专家包括全国油用牡丹协会工作人员、中资牡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油用牡丹研究人员、徐水河牡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油用牡丹研究人员、双鹿原牡丹示范基地油用牡丹研究人员、林业局相关研究人员和北京林业大学油用牡丹课题组研究成员,回收有效问卷7份,回收率87.5%。7位专家通过对指标重要性的判断,分别为各要素给出标度。依据专家给出的标度,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结合Yaahp11.1软件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单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综合反映祥丰牡丹和对照凤丹牡丹的经济效益,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祥丰牡丹和凤丹牡丹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指标具体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和实际调研整理。
2 祥丰牡丹经济效益评价 2.1 指标统计 2.1.1 单位面积产量(B1)由表 2可知,祥丰牡丹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凤丹牡丹,祥丰牡丹实生苗区域引种后其单株产量为133.39 g,单位面积产量为3 701.7 kg·hm-2,凤丹牡丹单株产量为105.17 g,单位面积产量为2 918.4 kg·hm-2,祥丰牡丹相比凤丹牡丹产量提高近27%,在产量性状上整体表现更优异。
![]() |
凤丹牡丹单位面积收益经实地调研统计获得,祥丰牡丹单位面积收益是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根据油用牡丹实际发展现状,预估近10年每公顷年收益后求均值获得。由表 3可知,从第3年开始收益起,祥丰牡丹单位面积收益均高于凤丹牡丹;就前10年的单位面积收益合计看,祥丰牡丹高于凤丹牡丹202 620元·hm-2;就单位面积平均收益看,祥丰牡丹高于凤丹牡丹20 265元·hm-2。
![]() |
田间管理费用包括修剪费、松土除草清杂费、肥料费、浇水费和管理人工费等,祥丰牡丹为8 900元·hm-2,凤丹牡丹为8 700元·hm-2,“祥丰”略高于“凤丹”。
![]() |
投资回报年限估测基于以下条件:按照目前通常采用的种植方式,购入2年生苗种植,培育2年后开始收获牡丹籽,10年后达到高产稳产期,且收益逐步提高;按照山东省标准并考虑政府补贴,连片种植超过66.67 hm2时16 500元·hm-2,补贴3年;土地流转费按照每3年提高10%计算;每3年原料成本价格上涨3%、人力价格上涨10%;凤丹牡丹原籽价格24元·kg-1,5年后预估降低为22元·kg-1,9年后预估为20元·kg-1;祥丰牡丹原籽价格26元·kg-1,5年后预估降低为24元·kg-1,9年后预估为22元·kg-1;凤丹牡丹和祥丰牡丹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2 925和3 705 kg·hm-2,8年以上凤丹牡丹和祥丰牡丹单位面积产量预估增长750 kg·hm-2;不考虑技术支持或技术转让成本。由表 5可知,在以上条件下,种植凤丹牡丹到第4年实现收支平衡,第4年收益率为4%,种植祥丰牡丹到第3年实现收支平衡,第3年收益率为4%,第4年收益率达45%,同年收益率高于凤丹牡丹40%以上。
![]() |
种植农户人均收入增加率主要基于测量种植凤丹牡丹和祥丰牡丹后农户收入的改善情况。凤丹牡丹该指标数据是在全国最大的凤丹牡丹栽种基地——山东菏泽市牡丹区凤丹牡丹种植基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荷泽市统计年鉴中牡丹区农村住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获得;祥丰牡丹该指标数据是在祥丰牡丹主要试验基地——杨凌区试验基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咸阳市统计年鉴中农村住户调查第一产业收入获得。由表 6可知,2013—2017年,种植祥丰牡丹地区的农户人均收入均显著高于种植凤丹牡丹地区的农户人均收入,且种植祥丰牡丹地区的农户人均收入相比上一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 |
专家应用1-9标度法,确定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如表 7所示。通过计算,矩阵特征向量归一化后W=(0.233 5,0.387 0,0.154 1,0.097 2,0.128 3)T,即各评价指标权重分别为0.233 5、0.387 0、0.154 1、0.097 2和0.128 3,其最大特征根λmax=5.889 1,一致性检验中CI==(λmax-n)/(n-1)=0.222 2,当n=5时,RI=1.12,CR=CI/RI=0.000 22 < 0.1,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 |
在借鉴油茶、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等领域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经济效益设定为五级评语,即V=(V1,V2,V3,V4,V5)=(好,较好,一般,较差,差)。7位油用牡丹相关领域专家对各指标进行评价,其结果如表 8、9所示。
![]() |
![]() |
采用百分比统计法确定指标的隶属度(Ri),即将表 8、9中评价级别的统计数量除以专家总人数,具体结果如表 10、11所示。
![]() |
![]() |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祥丰牡丹和凤丹牡丹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即Ai=W·Ri,单位面积产量(B1)、单位面积收益(B2)、田间管理费用(B3)、投资回收年限(B4)和种植农户人均收入增加率(B5)各指标的权重分别是0.233 5、0.387 0、0.154 1、0.097 2和0.128 3。
2.4.1 祥丰牡丹经济效益单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begin{array}{l} A = W \cdot R = \\ \left({{\rm{0}}{\rm{.233 6, 0}}{\rm{.387 0, 0}}{\rm{.154 1, 0}}{\rm{.097 2, 0}}{\rm{.128 3}}} \right) \times \\ \;\;\;\;\;\left({\begin{array}{*{20}{c}} \begin{array}{l} 0.571\\ 0.429\\ 0.143\\ 0.429\\ 0.286 \end{array}&\begin{array}{l} 0.286\\ 0.286\\ 0.143\\ 0.143\\ 0.143 \end{array}&\begin{array}{l} 0.143\\ 0.143\\ 0.286\\ 0.286\\ 0.286 \end{array}&\begin{array}{l} 0\\ 0.143\\ 0.286\\ 0.143\\ 0.143 \end{array}&\begin{array}{l} 0\\ 0\\ 0.143\\ 0\\ 0.143 \end{array} \end{array}} \right) = \\ \left({{\rm{0}}{\rm{.399 8, 0}}{\rm{.231 7, 0}}{\rm{.197 3, 0}}{\rm{.131 7, 0}}{\rm{.040 3}}} \right)。\end{array} $ |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祥丰牡丹的经济效益为“好”,在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收益上均有所提升,也缩短了投资回收年限,对种植农户人均收入增加等经济方面有积极影响,对地区经济、收入的发展有推动作用,表明祥丰牡丹的未来发展趋势较好,有较大的潜力。
2.4.2 凤丹牡丹经济效益单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begin{array}{l} A = W \cdot R = \\ \left({{\rm{0}}{\rm{.233 5, 0}}{\rm{.387 0, 0}}{\rm{.154 1, 0}}{\rm{.097 2, 0}}{\rm{.128 3}}} \right) \times \\ \;\;\;\;\;\left({\begin{array}{*{20}{c}} \begin{array}{l} 0.286\\ 0\\ 0.143\\ 0.286\\ 0.143 \end{array}&\begin{array}{l} 0.143\\ 0.286\\ 0.286\\ 0.429\\ 0.286 \end{array}&\begin{array}{l} 0.286\\ 0.286\\ 0.429\\ 0.143\\ 0.286 \end{array}&\begin{array}{l} 0.286\\ 0.286\\ 0.286\\ 0.143\\ 0.143 \end{array}&\begin{array}{l} 0\\ 0.143\\ 0\\ 0\\ 0.143 \end{array} \end{array}} \right) = \\ \left({{\rm{0}}{\rm{.135 0, 0}}{\rm{.266 5, 0}}{\rm{.294 2, 0}}{\rm{.253 8, 0}}{\rm{.073 7}}} \right)。\end{array} $ |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凤丹牡丹的经济效益为“一般”,表明凤丹牡丹对种植农户人均收入增加、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相比祥丰牡丹,其发展潜力次之。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本研究以凤丹牡丹为对照,基于频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收益、田间管理费用、投资回收年限和种植农户人均收入增加率5个评价指标用于构建油用牡丹品种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单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祥丰牡丹和凤丹牡丹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目前大范围种植推广的凤丹牡丹,祥丰牡丹的经济效益整体评价为“好”,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收益均有所提升,投资回收年限短于凤丹牡丹近1年,种植祥丰牡丹地区的农户人均收入显著高于种植凤丹牡丹地区的农户人均收入,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可见,相较于凤丹牡丹,种植祥丰牡丹无论在单位面积产量还在投入成本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此外,种植凤丹牡丹的田间管理费用为8 700元·hm-2,种植祥丰牡丹为8 900元·hm-2,二者费用均较为高昂,这是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中前期和后期管理费用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成本和相关产品价格偏高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但祥丰牡丹因自身性状更优异,所需肥料等费用相对较低,在降低相关产品成本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总结来说,与凤丹牡丹相比,祥丰牡丹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对种植农户收入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未来发展趋势较好,具有大范围推广引种的价值与意义。
3.2 建议 3.2.1 通过政府引导,加快祥丰牡丹新品种的推广种植各级政府部门应重视祥丰牡丹新品种的增产价值,积极推广种植祥丰牡丹。一方面,政府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油用牡丹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共同参与,在油用牡丹主要产区进行祥丰牡丹新品种高产示范方建设,通过示范方的现场展示作用,让更多人看到祥丰牡丹新品种的种植优势和发展潜力,调动农户种植祥丰牡丹新品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可适当对祥丰牡丹新品种进行补贴,实行统一供种,提高祥丰牡丹新品种对产量的贡献率,增加祥丰牡丹比较效益,坚定农户种植油用牡丹的决心,推动我国油用牡丹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3.2.2 推进标准化生产,有效控制成本相比凤丹牡丹,祥丰牡丹的经济效益有所提升,但投入成本依旧较高,如何推进标准化生产是现阶段油用牡丹成本有效控制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可以祥丰牡丹新品种为示例,全面深化推进油用牡丹的标准化生产,不断改善牡丹种植质量;另一方面,油用牡丹作为商品,在生产技术上实现标准化,能够提高种植管理效率,也可提高牡丹种苗抵御自然环境的能力,实现产量提升。通过标准化生产,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量,也可降低人工投入,这对于有效控制成本、进一步提高油用牡丹经济效益都是积极有益的。
3.2.3 通过媒体传播,加强祥丰牡丹新品种的宣传力度当前,种植农户及相关从业人员对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前景认知度较低,种植意愿积极性不够,导致油用牡丹的种植推广出现增速减缓现象,制约了油用牡丹产业的继续发展壮大。祥丰牡丹新品种的成功培育,可作为油用牡丹产业宣传推广的契机,相比之前的品种,祥丰牡丹新品种拥有更加优良的性状和增产价值,加大对祥丰牡丹品种的推广宣传力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企业、政府可充分利用电视和网络媒体等新媒介进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可从以下3方面努力:第一,可通过多元化的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介相结合进行宣传,如电视广告、网络新媒体和报刊杂志等;第二,政府可借由支持农户种植油用牡丹的扶贫政策进行宣传,提升农户及相关从业人员对祥丰牡丹新品种的了解和认知;第三,结合我国传统牡丹文化,以牡丹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作为载体宣传油用牡丹和祥丰牡丹新品种,加强农户及相关从业人员对油用牡丹产业和祥丰牡丹新品种发展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陈莉凤. 2017.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研究. 农民致富之友, (5): 180-181. (Chen L F. 2017. Study on evaluation index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benefit. Friends of Farmers Getting Rich,, (5): 180-181.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17.05.177 [in Chinese]) |
韩欣, 成仿云, 肖佳佳, 等. 2014. 以'凤丹白'为母本的杂交及其育种潜力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36(4): 121-125. (Han X, Cheng F Y, Xiao J J, et al. 2014. Crosses of Paeonia ostii 'Feng Dan Bai' as maternal parents and an analysis on the potential in tree peony breeding.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36(4): 121-125. [in Chinese]) |
李嘉珏, 张西方, 赵孝庆. 2011. 中国牡丹.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Li J J, Zhang X F, Zhao X Q. 2011. Tree peony of China. Beijing: Encyclopedia of China Publishing House. [in Chinese]) |
李林昊. 2016.紫斑牡丹油用新品种选育的初选研究.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i L H. 2016. A primary study on selection in field for breeding new oil-used Paeonia rockii varieties. Yangling: MS thesis of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12-1016175255.htm |
秦亚龙, 彭峰, 束晓春, 等. 2016. 凤丹牡丹籽油提取及其脂肪酸组分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14(7): 1847-1851. (Qin Y L, Eeng F, Shu X C, et al. 2016. Extract of peony (Paeonia ostit 'Fengdan')seed oils and analysis of its fatty acid components.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14(7): 1847-1851. [in Chinese]) |
宋宏伟, 刘少华, 沈植国, 等. 2018. 不同栽培条件下油用牡丹种子产量及含油率. 经济林研究, 36(1): 105-109. (Song H W, Liu S H, Shen Z G, et al. 2018. Seed yields and oil contents of oil peony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 Nonwood Forest Research, 36(3): 105-109. [in Chinese]) |
杨楠楠, 刘萍. 2014. 基于AHP的油用牡丹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现代商业, (34): 95-96. (Yang N N, Liu P. 2014.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system of oil peony based on AHP. Modern Business,, (34): 95-96. DOI:10.3969/j.issn.1673-5889.2014.34.037 [in Chinese]) |
张雪莲, 解志军, 朱长红, 等. 2015.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前景及策略分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6(12): 67-68. (Zhang X L, Xie Z J, Zhu C H, et al. 2015. Prospect and strategy analysis of oil peony industry. 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 26(12): 67-68. DOI:10.3969/j.issn.1007-7103.2015.12.023 [in Chinese]) |
周琳, 王雁. 2014. 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世界林业研究, 27(1): 68-71. (Zhou L, Wang Y. 2014.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oilseed peony and it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27(1): 68-71. [in Chine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