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李学琴, 徐有明, 林汉, 王昆喜, 张佳颖, 董敏, 张莲花
- Li Xueqin, Xu Youming, Lin Han, Wang Kunxi, Zhang Jiaying, Dong Min, Zhang Lianhua
- 樟树茎中油细胞和黏液细胞的分布与发育
-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Oil Cells and Mucilage Cell in Cinnamomum camphora
- 林业科学, 2014, 50(5): 154-158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4, 50(5): 154-158.
- DOI: 10.11707/j.1001-7488.2014052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3-06-27
- 修回日期:2013-12-15
-
作者相关文章
樟脑樟油是重要的林化产品之一,广泛用于化工和医药行业。油细胞在部分双子叶植物组织中存在,是一种特化的分泌细胞,多呈散生状分布于这类植物各组织中,是芳香油、油脂产生的主要场所(Richter,1981; Fahn,1982; 初庆刚等,1998; Mastroberti et al.,2008; Crivellaro et al.,2013)。黏液细胞是一种异形细胞,属于分泌组织之一,是黏质产生、贮存的重要部位(Fahn,1982; Crivellaro et al.,2013)。樟属(Cinnamomum)植物富含樟油、樟脑,与油细胞和黏液细胞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樟科13个植物叶肉中油细胞和黏液细胞已有研究(初庆刚等,1999),可分为4种类型: 只有油细胞分布、只有黏液细胞(腔)分布、油细胞和黏液细胞(腔)共存和油细胞和黏液细胞(腔)皆无。有关樟科中樟树这一树种的叶和茎中油细胞和黏液细胞的发育过程及其器官中分布未见报道。本文就樟树茎中油细胞和黏液细胞发育过程进行研究,为植物解剖发育增添新的资料的同时,也为樟树生长和其樟脑和樟油化学产品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2009年春季,在华中农业大学校园树木园内选择3~5株生长健康樟树,每周取样一次。取样部位为离地3~5 m高度树冠区域,选择不同枝条上的其茎尖和芽展开后的嫩枝,取1~3节间,截取5~10 mm的小段作为试验材料。通过FAA固定液固定后,按常规石蜡切片方法进行包埋,用旋转切片机连续切片,制作横切面和纵切面切片观察,厚度8~10 μm。苏木精染色或番红-固绿染色,中性树胶封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分析樟树茎中油细胞和黏液细胞分布与发育过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细胞与黏液细胞的分布1)油细胞的分布 观察发现,樟树幼嫩叶和茎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中,油细胞和黏液细胞分布略有不同,细胞特征变化很大。不同发育时期,次生组织中油细胞与黏液细胞的分布方式也有所不同。
樟树茎端解剖结构研究发现,油细胞的分化比其相邻的细胞要早。在刚分化的第1片幼叶表皮及叶隙部位(图 1A)已经分化出油细胞,导致油细胞在皮层部位分布较多。芽基本分生组织的横切面上,油细胞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椭球形或球形,并且多数油细胞和黏液细胞毗邻(图 1B)。幼茎纵切面上,髓心部位分生组织中油细胞多为链状轴向排列,少数单个散生,皮层部位油细胞分布较多,其细胞颜色略浅(图 1C,D),这可能是与油细胞已经成熟、被试验有机溶剂抽提出部分油脂有关。初生维管组织中,油细胞在维管束中有分布,细胞轮廓不清,形态差别很大,此处的细胞正在进行分化和发育(图 1E)。对于已经木质化的枝条,油细胞则主要集中在皮层和次生韧皮部,木质部的射线组织和髓部有少量分布,而且油细胞大小也不同,在髓部最大,其次是皮层,韧皮部,射线组织中的最小(图 1F)。
2)黏液细胞的分布 在芽的纵切面看到,黏液细胞最初分布在靠近原形成层束的两侧,体积较油细胞大,细胞壁轮廓不是很清晰。在芽下第2叶原基与第3叶原基之间的髓基本分生组织处可见到大量分散的黏液细胞(图 1A)。横切面上,进一步观察可见黏液细胞呈圆形,有些在位置上是和油细胞相邻的(图 1B)。随着芽展开后,幼茎进行伸长生长,在第2和第3节间位置,见到韧皮部与皮层之间有大小不一的少量黏液细胞,在髓部见到零星分布的黏液细胞(图 1C,D)。初生维管组织分化阶段的幼茎横切可清楚地看到黏液细胞分布于维管组织的两侧,有些黏液细胞还能观察细胞核,说明细胞还处于分化阶段(图 1E)。茎中次生组织中的黏液细胞数量较少,皮层部位有少量,密度也比幼嫩组织小,韧皮部有零散分布,细胞体积比周围的细胞都大(图 1F)。
2.2 油细胞和黏液细胞的发育观察2种细胞的发育过程,可以归纳为:原始细胞的分化阶段、细胞液泡化阶段、成熟及原生质体解体阶段,最终形成一个贮存油的囊或贮存黏液的细胞腔这4个阶段。
1)油细胞的发育 樟树油细胞的发育根据细胞形态特征可归为4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的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比较大,细胞质浓厚; 液泡化的细胞里可见到液泡初期呈颗粒状,最后连成一个大的液泡,将细胞质和细胞核挤到细胞壁一边; 原生质体解体后就只剩下一个充满油滴的油囊结构。各个阶段特征如下:
原始细胞阶段的油细胞: 最早出现在第2叶原基的基本分生组织中(图 1A),随着周围细胞的分化,原始细胞开始液泡化(图 2A)。体积较周围细胞的大,细胞质浓,染色较深,液泡化程度较低,只有少数小液泡,细胞核及核仁明显(图 2B)。
液泡化阶段的油细胞: 原始细胞阶段的细胞进行液泡化,刚开始只产生几个小液泡(图 2D),随后小液泡数量增多(图 2C),小液泡融合形成大的液泡,最后形成一个大的中央液泡,将细胞质挤在一侧(图 1E),但是细胞质染色依然很深,细胞核仍很明显。
成熟的油细胞,液泡化后期的细胞和其内的液泡均达到最大体积,偶尔可观察到"杯形构造"(图 1E),成熟以后的细胞,细胞核和细胞质解体,大液泡充满整个细胞腔,对番红着色深。
2)黏液细胞的发育 黏液细胞的发育经历了上述类似4个阶段,其原始细胞阶段与油细胞的原始细胞没有明显区别,特征是核大质浓; 液泡化早期阶段,黏液细胞难以与液泡化的油细胞区分开; 但在液泡化后期阶段,油细胞的中央大液泡与细胞质界限清晰,而黏液细胞的界限则不明显,其中央大液泡周围的薄层细胞质开始产生黏液类物质,该时期的细胞核和细胞质染色仍然较深(图 2C左侧)。随后继续产生黏液物质,直至充满整个黏液细胞腔,此时偶尔还能见到细胞核(图 2C左下侧箭头),以后这些黏液物质继续积累,将细胞质挤在一边,也呈杯状结构(图 2B),最后细胞腔内的物质达到较均一的状态,出现成熟的黏液细胞(图 2E, F)。
3 小结与讨论 3.1 观察油细胞发育的试验方法目前植物解剖结构方面观察油细胞发育的方法主要有整体透明法和组织切片法(包括石蜡切片、薄切片及超薄切片)。
整体透明法要用化学试剂(如氢氧化钠)除去或淡化有颜色的物质,如叶绿素等。此方法不破坏细胞整体结构,真实反映了各种细胞的分布状况,原位观察细胞的分布,但对材料有一定要求,目前只适用于幼嫩或柔软的组织(如叶片、花瓣、禾本科种子等)上。组织切片法避免了整体透明法对材料的限制,可以观察到木质化程度较高的组织如茎、根中油细胞的分布情况,缺点是试验流程长,完成每个步骤需要熟练的技术才能保证切片质量。
不同处理方法看到的结构有很大差别,整体透明时间长短对油细胞里内含物的透析程度影响不同,有时会观察到只剩细胞腔的油细胞,组织切片前进行的一系列处理,有机溶剂会对细胞内含物有抽提作用,所以看到的细胞颜色深浅不一,胞内油脂含量不同。水对黏液有溶解作用,石蜡切片中看到的黏液细胞几乎全是空泡状。
3.2 油细胞与黏液细胞解剖结构上的鉴定研究油细胞和黏液细胞的发育和分布,首先需要在解剖结构上区分它们。总的来看,切片上二者在成熟时体积都比周围细胞大。一般情况下,观察到的油细胞是不透明的,体积较周围薄壁细胞略大或等大,番红-固绿染色时只对番红着色; 而黏液细胞体积一般比油细胞大1~2倍,石蜡切片上多呈一空腔,细胞壁薄,胞内成分对固绿着色深。
对新鲜材料进行徒手切片,进行组织染色,可以鉴别油细胞和黏液细胞的有无及分布,Richter(1981)曾用1%碱性菊橙-吖啶红溶液染色观察到油细胞呈红色,而用alcian blue酒精溶液染黏液细胞中的黏液呈蓝色,这种方法是早期区别2种细胞的有效方法,但要进一步观察还需要进行材料固定、切片等处理。有机溶剂对油有抽提作用,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液和试验试剂。本观察结果表明,FAA固定液进行的固定、石蜡包埋、二甲苯透明、番红固绿染色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完全可以将二者区分开来。
在番红-固绿染色中观察到完整的细胞壁,未观察到溶生特征。Bakker等(1993)报道过樟属和番荔枝属(Annona)等植物叶肉中不形成溶生的油细胞腔。黏液细胞中,也未见溶生现象发生。
3.3 油细胞和黏液细胞的关系樟科部分植物叶肉中油细胞和黏液细胞可能来自相同的原始细胞(Janssonius,1926),此后有学者发现典型油细胞的细胞壁具一层特殊的木栓质化壁,其处于2层纤维素质的壁层之间(Bass et al.,1985)。油细胞和黏液细胞早期阶段是相同的,油细胞形成内纤维素壁层开始分泌油,积累于中央液泡中,黏液细胞也开始分泌黏液,发育成黏液细胞,证明了黏液细胞可由早期的油细胞发育而来。黏液细胞中也具有杯状构造和黏液在质膜以外积累,这样就又多了一个共同点。
West(1969)观察了木本毛茛目(Ranales)的油细胞个体发生过程,证明了在樟科植物叶肉中油细胞可发育成黏液细胞。Baas等(1985)对双子叶植物叶肉中油细胞和黏液细胞解剖结构和发育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述评: 几个科叶中油细胞特征明显,其他科叶中黏液细胞特征明显,或者部分科叶中油细胞被黏液细胞所代替,这暗示着尽管叶肉中二者细胞分布和成熟时状态完全不一样,但它们可能是同一类型。经观察分析笔者认为樟树常绿,每年落叶1/3~1/4,常年生长,其产生的光合产物及其树木合成的油状物质如樟油、樟脑可能多储于黏液细胞与油细胞中,二者细胞在一定时期可以互相转化,反映出二者对树木生长和合成化学物质所需的适应性。其茎中解剖结构上常看到二者的并列存在,也是对上述观点一个很好的诠释。
[1] | 初庆刚,胡正海.1998.秦岭木姜子油细胞的分布和结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 18(3): 356-360.(1) |
[2] | 初庆刚,胡正海.1999.中国樟科植物叶中油细胞和黏液细胞的比较解剖学研究.植物分类学报, 37(6): 529-540.(1) |
[3] | Bakker M E, Bass P. 1993. Cell walls in oil and mucilage cell. Acta Bot Neerlandica,42(2):133-139.(1) |
[4] | Bakker M E, Gerritsen A F, Van Der Schaaf P J.1991. Development of oil and mucilage cells in Cinnamomum burmanni: An ultrastructural study. Acta Bot Neerlandica, 40(4):339-356. |
[5] | Bass P, Gregory M.1985. A survey of oil cells in the dicotyledens with comments on their replacement by and joint occurrence with mucilage cells. Isr J Bot, 34: 167-186.(2) |
[6] | Crivellaro A, Schweingruber F H.2013. Atlas of wood, bark and pith anatomy of Eastern Mediterranean trees and Shrubs, 5-36(1) |
[7] | Fahn A. 1982. Plant anatomy. 3rd ed. Oxford: Pergamon Press.(2) |
[8] | Jassonius H H. 1926. Mucilage cells and oil cells in the Wood of Lauraceae. Trop Woods, 6:3-4(1) |
[9] | Mastroberti A A, de Araujo Mariath J E. 2008. Development of mucilage cells of Araucaria angustifolia(Araucariaceae). Protoplasma,232(3/4): 233-245.(1) |
[10] | Richter H G. 1981. Anatomie des sekundren xylems under rinde der lauraccae. Sonderbande des Natur wissen schftlichen Vereins in Hamburg,(5):148.(2) |
[11] | West W E.1969.Ontogeny of oil cells in the woody Ranales.BulLetin of the Torrey Botanical Club, 96(3): 329-34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