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於朝广, 殷云龙, 徐建华
- Yu Chaoguang, Yin Yunlong, Xu Jianhua
- 落羽杉属4个新品种
- Four Hybrid Varieties of Taxodium
- 林业科学, 2011, 47(5): 181-182.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1, 47(5): 181-182.
- DOI: 10.11707/j.1001-7488.20110531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1-01-13
-
作者相关文章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20世纪70年初开始开展落羽杉属(Taxodium)种间杂交优势利用研究,育成了耐盐碱、生长快、观赏价值高的第1代‘中山杉302’[T. distichum (♀) × T. mucronatum (♂)]和第2代‘中山杉118’[T. distichum (♀) × T. mucronatum (♂)]× T. mucronatum(♂)等一批国家级林木良种,均在林业生产中获得大面积推广。但是具有巨大杂种优势潜力的墨杉(♀) ×落羽杉(♂)杂交组合始终没有获得成功,成为落羽杉杂交育种的一大难题。
从2003年开始,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启动了墨杉(♀) ×落羽杉(♂)杂交育种方法研究,该方法于2010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 ZL200710025662.4)。课题组经过6年多的努力,培育出11个杂种单株,繁育成4个无性系———‘中山杉405’、‘中山杉406’、‘中山杉407’和‘中山杉502’,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耐盐和生长测定。初步的苗期生长观测表明这4个无性系在树高、地径生长量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超亲特征,并保持了墨杉半常绿性、景观价值高的优良特性,对常见的原种墨杉赤枯病(Cercospora seqouiae)有显著的抗性优势。2010年12月28日,这4个优良无性系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目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已授权江苏省中山杉林木良种基地(靖江市园林苗圃)、常州天一中山杉培育基地、浙江省中山杉林木良种基地(宁波永丰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就这4个中山杉新品种进行大规模的扩繁和推广。
由于墨杉(♀) ×落羽杉(♂)杂交后代极难培育,此次杂交新品种的获得是我国林木育种领域的一项突破。它的育成将进一步提升‘中山杉’的商品品质、生产效率和栽培区域,为‘中山杉’品种的多样化、规范化和优质高产奠定了新的基础,因而被称为“第3代中山杉”。‘中山杉’ 4个新品种不仅具有巨大的材积生长量和生物生长量优势,而且对盐碱和干旱生境的适应性也很突出,在我国未来用材林、能源林、碳汇林、休闲林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广泛运用于沿海防护林建设、公路及城乡绿化、农田林网和滩涂造林等方面。
新品种特征特性‘中山杉405’ : 2004年杂交获得。半常绿乔木,叶色墨绿且生长期比落羽杉长1个月,与墨杉相似。主干通直,侧枝多而细,斜伸不下垂,次级分支少,冠层松而匀称; 叶线形,紧密排列成羽状,以约50°角向上斜伸,但两列不完全平展。6年生树高、地径、胸径生长量分别为574,21.3和12.7 cm,是落羽杉的1.31倍、1.47倍和1.74倍。能耐4.0‰以内的土壤盐分,优于落羽杉(1.5‰)而接近墨杉(4.6‰)。苗期对赤枯病有轻度感染。
‘中山杉406’ : 2004年杂交获得。半常绿乔木,叶色淡绿且生长期比落羽杉长1个月,与墨杉相似。主干通直,侧枝多而细,成弧状斜伸,多分枝略下垂,冠层紧密; 叶线形,排列紧密,以约50°角斜伸,但两列不完全平展。6年生树高、地径、胸径生长量分别为577,18.2和11.3 cm,是落羽杉的1.32倍、1.26倍和1.55倍。能耐3.4‰以内的土壤盐分。苗期对赤枯病抗性强。
‘中山杉407’ : 2004年杂交获得。半常绿乔木,叶色深绿且生长期比落羽杉长1个月,与墨杉相似。主干通直,侧枝多而细,多分枝略下垂,冠层紧密; 叶线形排列不紧密,以约70°角向上斜伸,但两列不完全平展。6年生树高、地径、胸径生长量分别为572,20.5和13.3 cm,是落羽杉的1.31倍、1.41倍和1.82倍。能耐3.4‰以内的土壤盐分。苗期对赤枯病抗性强。
‘中山杉502’ : 2005年杂交获得。半常绿乔木,叶色深绿且生长期比落羽杉长1个月,与墨杉相似。主干通直,侧枝多,斜伸,多分枝,冠层匀称但不紧密; 叶线形排列不紧密,以约50°角向上斜伸,但两列不完全平展。5年生树高、地径、胸径生长量分别为516,18.3和10.3 cm,是落羽杉的1.19倍、1.30倍和1.47倍。苗期对赤枯病抗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及目前种植区域繁殖方式采用扦插繁殖。先采用嫁接方法建立新品种采穗圃,利用当年生新枝作插穗,插穗长为12~15 cm,顶端留3~4片羽叶,下剪口斜切,扦插后注意保湿。6—7月份夏插约20天可生根,2个月后扦插生根率90%以上。造林方式与落羽杉相似,绿化造林时,注意适度深栽,浇足定根水。如用高2 m以上大苗造林时,应适当疏枝,以提高栽植成活率。在盐碱地上造林绿化不宜大穴栽植,以防返盐,影响成活,用1~2年生(不包括扦插当年)壮苗春季栽植为佳。胸径5 cm及以上苗木移栽前1年切断主根可显著提高移栽成活率。
目前种植区域为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沿海省(市)和安徽、湖南、重庆、云南等内陆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