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杨小波, 吴庆书, 李跃烈, 吴小毅, 池清湖, 王生年.
- Yang Xiaobo, Wu Qingshu, Li Yuelie, Wu Xiaoyi, Chi Qinhu, Wang Shengnian.
- 海南北部地区热带雨林的组成特征
- Characteristic of Tropical Forest Composition in North of Hainan Island
- 林业科学, 2005, 41(3): 19-24.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5, 41(3): 19-2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03-08-13
-
作者相关文章
在《海南岛植物志》的第1卷中,陈焕镛(1964)详细论述了海南的龙脑香科(Dipterocarceae)植物,发现青梅(Vatica mangachapoi)分布在海南的保亭、三亚、东方、白沙、乐东和琼中等地,为海南热带低地雨林的优势种群。在此之后,一些学者开展了海南热带雨林的调查研究(蒋有绪等,1991;杨小波等,1994;胡玉佳等,1992),特别是胡玉佳等(1992)详细论述了以青梅为优势的低地热带雨林的分布、组成、结构、功能和生长发育特征。但却无人发现和报导过在海南北部地区有青梅的分布。司徒尚纪(1987)估算,海南原有的森林覆盖率应达到90%,涵盖北部地区,但也只是一种猜测。目前琼东北部地区多为农耕地,有幸在农村周边存下来的一些小面积丛林一直没有引起学者的重视。如今在琼北地区的文昌迈号镇的大城村周边,第1次发现了青梅林的分布。为了能够揭示海南北部地区原有森林植被与现在海南热带雨林的相互关系及揭示农村周边护村林(风水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有必要开展对这一片青梅林的特征研究。
1 文昌农村周边青梅林的生境特点青梅林分布在文昌市迈号镇大城村(110°41′9″E,19°32′34″N),该地区属东南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2 000 mm,年平均气温23~24 ℃,日平均气温>10 ℃的积温8 600 ℃,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极端最低温度8~9 ℃,地貌为花岗岩二级台地,海拔70~85 m,坡度较小,约为5~10°,东北高西南低,西南坡向。土壤类型为花岗岩砖红壤。这是一个小村,人口仅25人,5户人家。主要从事水稻、蔬菜、胡椒等种植业。
2 研究方法 2.1 植被调查方法用GPS定位法,确定青梅林的准确分布地点和面积。植被调查采用路线调查与标准样方法调查相结合。根据青梅林群落分布的实际状况设置9个1 0 m×10 m标准样方,样方总面积900 m2,每个样方里设2个1 m×1 m小样方,调查草本植物,总面积为18 m2,在每个样方里,详细地对1.5 m高以上的林木进行每木调查, 记录其名称、树高、胸径和冠幅,并在样方的基础上,采用路线调查法调查植物种类。
2.2 植物种类分析方法植物种类区系组成分析依据《海南及广东沿海岛屿植物名录》和《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类型》(吴德邻,1994;吴征镒,1991)进行,并开展植物群落区系组成比较分析。
2.3 植物群落结构分析植物群落特征分析采用《植物群落实验手册》上的常规方法(王伯荪等,1996)。密度D=n/s,其中:n为种群个体数目,s为取样面积;频度F=n'/N,其中:n'为种群个体出现的样方数,N为总样方数;显著度:种群所有个体胸径高断面积之和;重要值:IV=(DR +FR+PR)/3,其中相对密度DR=D/∑D×100%,相对频度FR=F/∑ F×100%,相对显著度PR=P/∑P×100%,P为种群显著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青梅林分布面积经过GPS详细的测定,该青梅林总面积为0.7 hm2,且周边已经受到一定的影响,青梅种群发育较好的地段仅有1 200 m2左右,是作为农村的“风水”林而保存下来的小片林。
3.2 青梅林区系组成特点 3.2.1 青梅林的组成性状分析该青梅林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群落面积仅有0.7 hm2,却分布着155种维管束植物,隶属64个科,132个属。其中蕨类植物有7个种,隶属5科,5属;裸子植物有2个种,隶属2科,2属;被子植物有146个种,隶属57个科,125个属。在155种维管束植物中,草本植物有54种,灌本有31种,乔木有59种,藤本植物有11种(表 1)。
从表 1中还可以发现在132属维管束植物中,以双子叶植物占绝对优势,计有101属,单子叶植物24属,裸子植物2属,蕨类植物5属。
3.2.2 青梅林的区系成分分析从表 2可看出,文昌农村周边青梅林的植物区系成分中以泛热带分布的属最多,有48个属,占总数的32.43%,其次是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有23个属,旧世界热带分布有13个属,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的属有14个,这4个区系就占了总数的33.78%。而世界分布有5个属,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有8个属,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有9个属,这3个区系共占了总数的14.86%。其他区系成分都较低,例如北温带分布的属有2个属,东亚分布有2个属,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只有1个属。且没有旧世界温带分布属和特有属。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充分说明了文昌农村周边青梅林仍然属于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起源,其性质是属于热带植物区系,而且与这几个起源中心都有密切的关系。
3.2.3 青梅林与五指山区热带雨林的植物区系组成比较分析表 3说明,在植物组成性状方面,文昌这块青梅林与海南五指山森林较为相似,均以木本植物为主,其次为草本植物,最后为藤本植物。略有区别的是在五指山的成熟热带雨林里,层间植物较发达,藤本与草本植物所占的比例大一些,表现出更加合理的结构组成。从表 4可以看出,文昌农村周边青梅林、海南五指山森林、海南尖峰岭森林的区系组成有相似之处,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起源中心,如五指山森林组成是泛热带分布有195属,占属总数的23.6%,热带亚洲分布有221属,占属总数的23.7%,属泛热和热带亚洲分布的植物区系的起源;尖峰岭森林组成是泛热带分布有236属,占属总数的26.0%,热带亚洲分布有236属,占属总数的26.0%,属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植物区系;文昌青梅林泛热带分布有48属,占属总数的38.4%,热带亚洲分布有23属,占属总数的18.4%,属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植物区系的起源。但与万宁单优青梅林区系组成成分有一定的差异,万宁泛热带分布有31属,占属的总数的26.7%,旧世界热带分布有29属,占属的总数的25.0%, 属古老的旧世界热带分布和泛热带分布的起源。说明了文昌农村青梅林与海南典型的热带雨林原属一个类型,与滨海单优青梅林略有区别(蒋有绪等,1991;杨小波等,1994)。
本植物群落结构较简单,一般可分成二层乔木,一层灌木和一层草本层,上层树种最高者18 m。蕨类植物的种类与数量比较少,仅9个种,常见的有薄叶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等,而草本层主要还是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为主,常见的层间植物为小叶买麻藤(Gnetum parvifolium)、紫玉盘(Uvaria microcarpa)等,但附生植物不发达。
3.3.1 植物群落优势度排序分析从表 5可以看出,青梅、木荷(Schima superba)、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iana)占优势,其频度分别是1、1、0.33, 重要值分别是30.98, 12.38, 6.89;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降真香(Acronychia oligophlebia)、冬青(Ilex sp.)次之,其频度分别是0.78、1、0.33, 重要值分别是5.01、4.22、3.21;猴耳环(Abarema clypearia)、岭南山竹子(Garcinio oblongifolia)、橄树(Aporos yunnanensis)、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其频度分别为0.56, 0.56, 0.67, 0.33, 0.33, 重要值分别为3.13, 2.40,2.21, 2.17, 1.95;群落中各植物种的频度值、重要值差值较大。从个体分布的情况来看,多数种分布较为分散,样方中单一的树种较多(表 6)。仅黄杞和橄树分布较为集中,青梅、木荷、降真香分布比较均匀。
青梅属龙脑香科是亚洲热带雨林的典型树种之一,也是海南岛热带雨林的优势种。在海南的中部、西南部、东南部地区从沿海沙滩到海拔900 m高的中山地段,均可见青梅分布(杨小波等,1994;胡玉佳等,1992),在东南部万宁石梅湾的沙滩上也构成了青梅单优的植物群落(杨小波等,2000)。这一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种是无患子科(Sapindaceae)的柄果木(Mischocarpus sundaicus)和滨木患(Arytera littoralis);在南部的甘什岭青梅与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构成特殊的龙脑香森林(dipterocarceae forest),优势种是无翼坡垒,青梅为主要伴生种(杨小波等,1995),在中部山区、东南部山区和西南部山区以青梅与梧桐科(Sterculiaceae)的蝴蝶树(Heritiera parvifolia)、无患子科的细仔龙(Amesiodendron chinense)、柿科(Ebenaceae)的海南柿(Diospyros hainanensis)及多种楝科(Meliaceae)植物等构成海南典型的多优低地热带雨林(杨小波等,1994;胡玉佳等,1992)。经过对琼北地区文昌农村周边的青梅林开展详细的植物组成特征分析,认为虽然这一群落植物组成成分较为简单一些,但其组成性状、植物区系成分等特点与分布在海南中部五指山和西南部尖峰岭等的热带雨林较为相似,与分布在东南沿海的青梅单优群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仍然认为在海南东北部发现的青梅林与海南典型的热带雨林属同一类型,是海南东北部原有热带雨林的幸存者。但是由于多年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优势种也较为明显,表现出较强的次生性,如果不进行特意的保护,可能会消失。
陈焕镛. 1964. 海南植物志(第一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516-517.
|
胡玉佳, 李玉杏. 1992. 海南岛热带雨林.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4-151.
|
蒋有绪, 卢俊培. 1991. 中国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 北京: 科学出版社, 78-99.
|
司徒尚纪. 1987. 刀耕火种在海南岛的历史演变刍议. 热带地理, 7(3): 281-288. |
王伯荪, 余世孝, 彭少麟, 等. 1996.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28.
|
吴德邻. 1994. 海南与广东沿海岛屿植物名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334.
|
吴征镒. 1991.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云南植物研究, 增刊Ⅳ: 1-139. |
杨小波, 林英, 梁淑群. 1994. 五指山的森林植被类型.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3): 221-235. |
杨小波, 胡荣桂. 2000. 热带滨海沙滩上森林植被的组成成分与土壤性质的研究. 生态学杂志, 19(4): 6-11. DOI:10.3321/j.issn:1000-4890.2000.04.002 |
杨小波, 林英, 梁淑群, 等. 1995. 海南岛无翼坡垒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4): 299-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