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朱延林, 程相军.
- Zhu Yanlin, Cheng Xiangjun
- 杨树新品种‘中红杨’
- A New Poplar Red Foliar Variety 'Zhonghong'
- 林业科学, 2008, 44(10): 173-174.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8, 44(10): 173-17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08-07-15
-
作者相关文章
2. 河南省虞城县中兴苗木种植有限公司 虞城 476300
2. Zhongxing Seedling Development Company, Yucheng County, Henan Province Yucheng 476300
‘中红杨’(Populus deltoides `Zhonghong')是2000年春从1棵1年生2025杨(P. deltoides cv.‘Lux’(Ⅰ-69/55)×P.deltoids cv. ‘Shan Hai Guan')平茬苗下端发现一个紫红色芽特别鲜艳,并且与该芽对应以下苗干的表皮上有一宽度1 mm左右鲜红的线直达根基。从该芽以上1 cm处打顶,1周后萌发,表现出鲜红的顶芽、紫红色的叶片,并能长期保持紫红色。经连续5年对其无性系原株的观测以及2001年开始每年进行嫁接、扦插繁殖,该品种叶片叶色及变化表现较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2006年在河南省进行新品种审定,同年申请国家林木新品种保护权,并获批准。
新品种特征特性中红杨为高大乔木,干形通直圆满,生长迅速,芽卵形,叶片正三角形或三角形,叶缘具钝锯齿。在河南商丘市虞城县,春季3月30日到4月3日期间萌动,封闭期9月18日—9月24日,落叶期10月20日—11月20日。中红杨苗期春季新发叶片颜色为紫红色,直到5月中旬(图版Ⅰ-A);5月下旬到9月末叶子变为褐绿色(图版Ⅰ-B);10月叶子变为深绿色,但新梢25 cm左右一直保持紫红色(图版Ⅰ-C);11月到落叶前,上半部叶片颜色逐渐变为桔红色,苗木下半部叶片为金黄色(图版Ⅰ-D)。6年生无性系原株,从发芽到5月上旬叶片为紫红色;5月中旬到9月末叶片为褐绿色,10月份叶子为深绿色,但梢头25 cm左右一直为紫红色。11月份叶子变为桔红色或金黄色,直至落叶。与芽变母株2025杨比较,中红杨叶色季相变化明显,属少有彩叶类乔木。
![]() |
图版Ⅰ Plate Ⅰ |
繁殖主要2种方法。一是带木质部嫁接繁殖:嫁接可在春季到夏季的7月末以前进行,成活率可达90%~97%。用中红杨饱满芽作接芽,以2025杨、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 `74/76')等品种1年生平茬苗作砧木进行春季嫁接最好,春季嫁接正常管理条件下1年生苗高生长一般可达4.3 m,地径粗度可达3.5 cm左右。二是扦插繁殖:春季用长10 cm、粗0.8 cm以上的1年生苗干,进行常规的苗圃扦插繁殖。当年生扦插苗平均高生长3.1 m,平均地径粗度2.3 cm,成活率95%以上;或夏季用半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剪取8 cm长,扦插于加基质的营养钵中,遮荫或全光照迷雾喷水,生根后进大田正常管理,成活率90%左右(丁鑫等,2007)。
栽植要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较好;尽量缩短运输苗木时间,栽植前把苗木根部浸水1~2 d;栽植易采用100 cm×100 cm×100 cm大穴,栽后尽快灌透水。在河南一般造林当年胸径可达6 cm、造林次年胸径可达8 cm。为了增加夏季的观赏效果,可在7—9月每半月向树冠喷洒一次3‰ KH2PO4营养液,以利于提高叶片花色素苷含量(李小康等,2008)。苗期和幼树期注意防治螨虫和杨树潜叶蛾为害。
中红杨为强阳性树种,雄性(图版Ⅰ-E),无飞絮,可短时忍耐-33 ℃的极端低温,适生区为年平均温度10 ℃以上的地区。近年在全国各地试验,能正常越冬过夏。表现良好的地域有:河南、陕西、甘肃、新疆(乌鲁木齐、伊宁、喀什)、四川、重庆、贵州、湖北、安徽、江西、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大连、牡丹江)、内蒙南部、宁夏河套等,栽植地要有水源保障。
丁鑫, 杨玉芬, 张秋婷, 等. 2007. 中红杨繁育技术研究. 河南林业科技, 27(3): 68-69. DOI:10.3969/j.issn.1003-2630.2007.03.029 |
李小康, 朱延林, 宁豫婷, 等. 2008. 中红杨光合特性与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河南林业科技, 28(1): 7-9. DOI:10.3969/j.issn.1003-2630.2008.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