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王雁, 吴丹, 彭镇华.
- Wang Yan, Wu Dan, Peng Zhenhua.
- 关于我国花卉认证体系的建立
- The Establishment of Flower Certification System in China
- 林业科学, 2008, 44(4): 139-143.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8, 44(4): 139-143.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07-05-30
-
作者相关文章
花卉认证作为促进花卉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手段,在国际花卉贸易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迄今为止,已形成多个全球性、区域性和国家性的花卉认证体系。其中较有影响力的认证体系,如荷兰观赏植物生产环保计划(MPS)(王雁等,2005b)、德国的花卉标签计划(FLP)、欧洲的欧洲零售商集的花卉良好农业规范认证(EUREP-GAP)、美国的有机花卉认证、哥伦比亚的绿色花卉项目(Florverde)(吴丹等,2007)、公平花卉(FFP)、公平交易条约(Fairtrade)、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0)等,这些认证体系都在极力扩大自已的影响力,抢占花卉认证领域。在现阶段,积极推行花卉认证已经是世界花卉一体化的大势所趋。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表 1),我国提出“满足内需,扩大出口”发展战略目标,如何建立花卉认证体系,推行花卉认证具体策略,保障我国花卉健康、持续的发展态势成为一个急待研究的课题。
![]() |
花卉产品是娱乐人们身心的消费品,当今人们的消费交易行为已逐渐体现崇尚永久性的自然、健康、安全的心理,为国际主要消费市场带来一股越来越强大的“环保质量”消费浪潮(梁高榮,2002)。已逐渐形成世界性环保管理趋势,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已渐融于企业生产营销发展管理活动之中,环保已成为企业发展管理不可缺少的决策要素。此外,国际花卉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越来越多,许多国家开始实施了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和保护品种专利”为核心的新的花卉市场竞争策略,抬高了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
花卉认证是当前解决世界花卉贸易问题、促进花卉可持续发展和花卉产品市场准入的有效手段,在全球受到普遍关注。我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利用花卉认证手段促进我国花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必然。对于花卉企业及花卉产品而言,通过建立我国花卉认证体系,在花卉认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更是非常必要的,以保证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并取得良好的销售价格,同时规避“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王雁等,2007)。
综上所述,获得“国际通行证”是我国花卉企业及其产品的紧迫要求,建立花卉认证体系对我国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性,尽快建立我国的花卉认证体系是行业发展的呼唤,是时代的要求。
1.1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从业人员的健康我国花卉业长期以来处于高随意性的发展状态,生产过程不规范,同时因生产观赏植物而造成的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引起种植者的足够重视。
能源是花卉生产的一个重要生产因素和成本因素。在我国花卉生产中,应用的能源主要包括水、电、燃料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源设备落后、利用率不高。现代花卉生产要追求标准化生产,节约能源,并通过不断改近设备及生产技术,加强回收再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目前我国花卉种植过程中农药的施用水平约为30 kg·hm-2,在提高花卉品质的同时,由于农药的毒性、残留性以及使用不当,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吴学灿等,2000)。农药的施用过程可能对空气、水体、基质、花卉害虫以及花卉种植者、工作人员等产生影响(王雁等,2005)。目前我国各地的园林植保以化学药剂喷雾为主,据有关试验分析,喷施的农药仅有20%~30%附着在植物体上,而有30%~50%降落到地面上,有5%~20%飘浮在空气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农药随水体流失;其中大约只有8%~15%的药液起到了作用(宋秀杰等,2001),这种施用方式既浪费药液,又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还危害园林工人的健康。许多杀虫剂,特别是有机磷酸酯杀虫剂,是通过干扰神经功能杀灭害虫,工人面临着神经系统中毒的危害。花卉产业的女工有可能因农药暴露而导致生育功能受损。
在花卉认证体系中制定了参数指标来限制化学药剂的使用量,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选用低度、低残留的农药种类,同时推荐采取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不但提高花卉的质量,而且使种植者、花卉消费者和其他人士健康和安全得到保证(Tenenbaum,2002;王茂华,2004;吴丹等,2007)。
1.2 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花卉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开展花卉认证,可以促进种植者加大对生产技术和品种培育的研发力度,加强花卉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而提高花卉产品品质,实现对花卉进口产品的有效控制,促进花卉的出口创汇的同时,保护民族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花卉认证,“绿色标签”的使用能明显地区分来自良好发展企业的花卉产品与来源不明的花卉产品。这样在国际花卉贸易市场上买方就可以很容易地区分与环境友好的花卉,进而通过购买经过认证的花卉产品的方式有效杜绝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生产花卉产品行为的出现,保护正常经济秩序和经济利益。
花卉认证的引入将有利于我国花卉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通过认证引导生产者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发展优质、高效的花卉产业。花卉认证的内容中包括了对花卉发展管理的认证,如MPS认证包括了根据MPS的原则、标准和地区标准来评估花卉发展业绩;ISO 14001标准要求申请认证的花卉发展单位必须不断改善环境管理体系,承担政策义务,依照自己制定的目标和指标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解决认定的所有环境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实行了诸多政策引导,但当前我国花卉产业系统中,仍缺乏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管理体制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大部分企业在短时间内适应不了花卉认证标准。因此,要认真对照花卉认证内容制定措施,尽快实现花卉认证。我国花卉企业获得花卉认证,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必将极大推动花卉产业产业管理体制与发展机制的改革。
1.3 倡导公平竞争,促进花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花卉认证是通过非歧视、透明度等原则来规范种植贸易的共性规则,通过互相签订双边或多边认证合作协议,消除相互间的技术壁垒,从而得到全球普遍认可,促进了全球花卉贸易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花卉行业一般遵循主管部门批准的花卉发展方案来组织生产和贸易,因此在引入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表现出缺乏具体而有效的技术支撑、指导和监督等,在生产上存在盲目追求面积、数量,而忽视质量和效益;在贸易上时常发生恶性压价,一损具损事件。花卉认证将明确我国花卉生产的技术标准、环保指标、产品等级等,同时对花卉种植者进行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连续监督和检验,极大程度地保证已获得认证标签的种植者的利益,为公平贸易提供有益并平等的平台。
同国家政策法规相比,花卉认证作为一种市场机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能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花卉认证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花卉企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根据花卉认证的要求,花卉企业首先要引进先进的管理体系和发展体系,改善企业发展管理状况,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采用相应的标准与指标,并通过认证评估活动,使花卉处于“环保健康”的状态(吴丹等,2007)。通过花卉认证,企业将获得经济效益,从而自觉地将花卉发展活动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之内,提高了企业的形象。
另外,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消费已成为趋势。消费者购买经过认证的花卉产品是保护花卉生态环境的积极选择。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经过认证的花卉产品,消除了各国为环境保护而设立的“绿色贸易壁垒”,并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
因此,通过花卉认证体系的建立,将为提高我国花卉产品的质量以及规范国内贸易市场行为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将全面提升我国花卉产业的国际形象、促进我国花卉产品更大范围地参与国际贸易,获得更多的国际公平竞争机会,从而为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 建立我国花卉认证体系的建议 2.1 多方参与共同推动世界花卉认证由最初的一个设想到实施推广只用了10余年的时间,现已得到国际花卉贸易组织、众多花卉贸易商会、非政府组织的关注和认可,广泛应用于花卉生产、销售和贸易,已经成为花卉标准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雁等,2005a)。国外经验表明,花卉认证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和推动。因此在建立我国花卉认证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吸收花卉发展相关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参加,也包括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卉企业和种植者。
我国的花卉认证体系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只有高标准才能达到与国外体系标准的互认,严要求才能达到对认证结果的互认。当然,寻求与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体系的互认决不仅仅是形式上高标准、严要求,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体系并且找到共同的利益点(田明华等,2005)。
我国在制定标准时可以分层次,分步骤实现。在花卉认证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标准,直至实现最高层次的标准。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考虑到自身需要建立花卉认证体系的紧迫性和我国不同地区花卉资源状况的复杂性,不能等所有标准都制定完毕才实施,应该先制定一个国家层面的总体框架,然后视各地区的条件成熟状况而逐步实施。
2.2 与国外花卉认证体系的互认建立花卉认证体系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作为以环境保护主体的花卉的可持续发展。花卉认证既是法律法规的补充,又是花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大环境赋予了我国花卉认证新的职能,即提高我国花卉业的国际竞争力,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同等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开展花卉认证工作是我国花卉发展和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内容,对实现花卉产业跨越式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花卉认证体系的互认问题直接关系到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和如何尽快消除绿色壁垒(田明华等,2005)。
如果我们的花卉认证体系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不被环境敏感国家的消费者承认,那么花卉认证也就无法实现上述目的。至少在现阶段,在我国消费者对花卉认证的需求还没有培育起来的情况下,经过我国花卉认证体系认证的产品得不到国外市场的认可,将会使得我们的花卉认证体系失去源动力。这就会动摇花卉认证的根基,从而不利于我国花卉认证体系的发展。因此尽量与国际主要的花卉认证体系达到互认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与国际花卉认证体系的互认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不能期望短期内就达到互认。首先,我们应该从建立之初就在标准制订、实施体系上与国外主要花卉认证体系接轨。这将为互认奠定基础,同时,将国外多年来实施花卉认证所积累的经验应用于我国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其次,在积极争取与国外主要花卉认证体系互认的同时,应争取先与我国花卉贸易关联度比较大的国家或地区的花卉认证体系实现互认。这样既有利于实现我国现阶段的目的,减少我国花卉进出口的环保压力,也有利于扩大我国花卉认证的影响力,同时会逐步提高我国同主要花卉认证体系合作的能力。
2.3 鼓励国外花卉认证机构在我国的认证目前,国外许多认证机构如MPS正积极在我国开展花卉认证活动。现阶段,我国的认证人才、企业市场即企业对认证的需求以及消费者需求都还未培养充分。也就是说,我国的花卉认证还处在服务的导入期阶段。我们认为,在此阶段,应该对国外的认证机构采取扶持和鼓励的政策。根据经济学原理,此时,国外的花卉认证机构会对我国花卉认证体系下的认证机构产生正的经济外部性,即其培训的花卉认证人员,以及培育的消费者市场都可以使得我们的花卉认证机构获益。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出口企业的认证需求,在短期内还只能靠国外的认证体系来满足。在此情况下,允许多个花卉认证体系在我国并存就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建议在积极建立我国花卉认证体系的同时,应允许和鼓励非政府组织和民间机构在我国引入国外的认证体系。考虑到国外花卉认证体系及认证机构在本土化后会对我国的花卉认证造成威胁,现阶段可以要求其认证机构的认证必须在我国相关部门的许可下开展花卉认证,即采取个案许可制度。
2.4 启动强化培训及市场宣传在现阶段,关于我国花卉认证体系建立的相关工作,必须培训、宣传先行。应该尽快设计出我国花卉认证体系的标志,包括符号、图形、产品标签、附加文字等,并且进行商标注册。标志设计要求简单醒目、通俗易懂,利用附加文字作为补充和宣传口号。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我国花卉认证形象识别系统,并制定一套有效的实施策略,让消费者了解、熟悉、认同我国花卉认证的标志、理念,树立我国花卉认证的品牌形象。
根据我国现在的具体国情,其培训、宣传可分为3个层面(田明华等,2005)。第一,鉴于我们的花卉认证人员比较匮乏,应该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在认证人员的培训和选拔上,可以采取类似于注册会计师或注册律师的制度,以更好地管理认证队伍,吸引社会精英人才,保证认证人员的高素质。同时,积极与国外的认证机构合作开展培训,这将有利于我们学习国外花卉认证机构人员培训的经验以及知晓他们对认证人员的要求。第二,针对企业对花卉认证认识不足的问题,应开展普及培训。可以通过对花卉发展相关企业设立培训班,建立专门的花卉认证网等形式。花卉认证培训班可以由专家向企业介绍花卉认证的发展和市场前景,这将培养出企业对花卉认证的信心。而花卉认证网,则是一个专门宣传花卉认证的信息的网络,可供所有的花卉认证利益相关者和对花卉认证有兴趣的人查询相关信息。它应该成为宣传花卉认证的主要的宣传渠道。应当尽量保证企业所需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如花卉认证的投入和收益,申请和实施花卉认证的具体操作程序等。中国有许多发展良好的花卉发展单位,这些单位经过一些努力就有可能通过花卉认证。第三,针对消费者认识不足的问题,开展对消费者的宣传,培养其绿色消费观念。绿色环保消费者需求是花卉认证产生的源动力,所以它的重要作用也就不言而喻。培养绿色环保消费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有效地开展绿色环保消费教育,强化绿色环保消费动机,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在绿色环保消费教育中应严格区分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以环境知识、环境现状、保护环境的有关法规、环境保护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应由政府、新闻媒体、理论界来承担,以增强教育的权威性和广泛性。以有关绿色产品知识、绿色消费价值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应由相关企业来承担,以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2.5 认证产品分设产品价格和认证附加价格如前所述,应尽快设计完成我国花卉认证体系的标志,并进行注册,同时规范该商标的使用原则。可以规定,使用我国花卉认证标志的产品,其销售价格分设为产品价格和认证附加价格,类似于国外价税分设的情况,但认证附加价格是由企业获得的。这样做,一是可以解决认证产品价格没有优势,难以弥补认证成本的问题,有利于促使企业寻求认证;二是使消费者认识到其产品的价格构成,增加消费透明度;三是能够让消费者认识到自己每次购买经过花卉认证的产品对环境所做的贡献,获得满足感。这种分设价格的方式,既刺激了生产,又促进了消费。认证附加价格可以按照产品价格的某个百分比计算,也可以由厂商在一定的浮动范围内自行决定,报认证机构批准。
3 展望当今世界花卉业的产销由重“品质”,渐趋“品质”和“环保”并重的要求趋势(朱留华,2003)。环境保护意识已渗透到花卉产业中,因此花卉的环境保护标准建立就受到极大的重视,因为没有人愿意接受不健康或与环境不友好的花卉。花卉认证是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建立花卉认证体系对我国花卉产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长远利益来看,建立花卉认证体系不但将促进我国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必将提高我国花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建立花卉认证体系对于我花卉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花卉认证在规范国内市场、促进出口的同时,也能带动整个花卉产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这也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
相信建立我国自己的花卉认证制度,我国花卉产业将继续保持活力,蓬勃发展,迈向一个更高的起点。
梁高榮. 2002. 花卉产业的生态新观念介绍. 台湾花卉园艺月刊, (181): 12-14. |
宋秀杰, 陈博. 2001. 北京市农药化肥非点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措施. 环境保护, (9): 30-32. DOI:10.3969/j.issn.0253-9705.2001.09.011 |
田明华, 刘燕, 崔一梅. 2005. 关于建立我国森林认证体系的思考. 绿色中国, (7): 22-24. |
王雁, 吴丹. 2005a. 荷兰观赏植物生产环保项目. 世界林业研究, 18(2): 73-77. |
王雁, 吴丹. 2005b. MPS:世界通行的花卉认证形式. 中国花卉园艺, (21): 21-23. |
王雁, 吴丹. 2007. 花卉认证对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6): 763-767. DOI:10.3321/j.issn:1001-1498.2007.06.005 |
王茂华. 2004. 花卉认证:农产品认证的新领域. 中国质量认证, (7): 43-44. |
吴丹, 王雁, 宋永英. 2007. 哥伦比亚的生态标签——Florverde认证. 中国花卉园艺, (1): 42-44. |
吴学灿, 翟兴礼, 刘边. 2000. 园艺生产中环境保护问题. 云南环境科学, 19(2): 2-5. DOI:10.3969/j.issn.1673-9655.2000.02.002 |
朱留华. 2003. 世界花卉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世界农业, (7): 26-28. DOI:10.3969/j.issn.1002-4433.2003.07.009 |
Tenenbaum D. 2002. Rose, No fragrancy.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0: 240-247. DOI:10.1289/ehp.110-a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