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  2018, Vol. 38 Issue (3): 66-69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带压开孔+冷冻暂堵”技术在井控应急中的应用[PDF全文]
王安康1, 雷新超2     
1. 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 天津 300452;
2. 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摘 要: 冷冻暂堵技术成功应用于高压气井,缩短了作业时间,减少了对产层的伤害,且作业成本较低,在油气田修井施工中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带压开孔是是一种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的在役管线维抢修技术。“冷冻暂堵+带压开孔”也可用于井控应急作业中的压力隔离、带压维修等作业,此文分析了A井、B井两口井的工况,A井取得了积极效果。“带压钻孔+冷冻暂堵”作业对于隔离压力、完成对冷冻点以上部分设备进行更换或维护是安全、有效、经济的,后续若有类似作业可以考虑借鉴使用。
关键词: 带压封堵     带压开孔     冷冻暂堵     井控应急    
Application of "Hot Tapping & Freezing Temporary Plugging" Technology in Well Control Emergency
WANG Ankang1, LEI Xinchao2     
1.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ranch, Energy Technology & Services Co., CNOOC, Tianjin 300452, China;
2. Ocean Engineering Co., SINOPEC, Shanghai 200120, China
Abstract: The freezing temporary plugging technology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high pressure gas well, which shortens the operation time, reduces the damage to the production layer and the operating cost. It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well repair construction of oil and gas field. Hot tapping is a saf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maintenance technology for pipeline in service. Hot tapping & freezing temporary plugging technology also can be used for pressure isolation, maintenance with press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wo wells in well A and B, and well A has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 The operation of "pressure drilling + freezing temporary plugging" is safe,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for isolating the pressure, completing the replacement or maintenance of some equipment above the freezing point.The follow-up similar operations can be considered for reference.
Keywords: pressure sealing     hot tapping     freezing temporary plugging     well controlled emergency    

冷冻暂堵装备和技术是由加拿大SNUBCD公司针对高压油气井修井开发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高压油气井修井中暂时封堵环空和油管。冷冻暂堵技术成功应用于高压气井,缩短了作业时间,减少了对产层的伤害,且作业成本较低,在油气田修井施工中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1]。采用该装备和技术,能在环境温度-35~50℃范围实现环空和油管内径同时封堵,封堵最高压力可以达到70 MPa,具有很高的安全性[2]。带压开孔是一种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的在役管线维抢修技术,适用于原油、成品油、化工介质、天然气等多种介质管线的正常维修改造和突发事故的抢修。

“带压开孔+冷冻暂堵”技术也可用于井控应急作业中的带压封堵作业,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积极效果。本文就以A井(成功应用)和B井(未应用)具体情况,分享经验和教训,期望对类似作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1 A井(成功应用)过程分析 1.1 A井基本数据

A井为陆地油田一口直井,设计井深4 169 m,在钻进至3 805 m时发生井喷,上层套管鞋深3 157 m。井深结构见表 1

表 1 A井井深结构

1.2 应急发生过程

A井152.4 mm井段钻进至3 803 m时泵压下降(从28 MPa下降至26 MPa),此时钻井液密度为1.72 g/ cm3,关井后读取套压25 MPa。利用司钻法压井,循环排气期间气测值86% ~88%,火焰高度9~10 m;提高钻井液密度至2.04 g/ cm3后能够平衡地层压力。

采用“欠平衡钻井”方法钻进至3 805 m,泵压下降(从26 MPa下降至16.6 MPa),钻井液减少(15 min减少6.7 m3),关井堵漏。憋通钻具旁通阀,顶替入21 m3堵漏钻井液(密度为2.04 g/ cm3),顶替到位后关井;立压5 MPa,套压由9.2 MPa上升至22 MPa(漏失钻井液77 m3)。随后在全部钻井液中加入堵漏剂,利用司钻法循环排气,停泵关井;套压快速上升(从4.8 MPa上涨至15.8 MPa),最后立压8.5 MPa,套压16.2 MPa。

继续泵入1.8 g/ cm3的堵漏泥浆,套压突降(从18.1 MPa下降至1.1 MPa)。停泵检查,堵漏剂和岩屑将节流管汇和内控管线连接的Y型三通堵塞;清理期间手动节流阀处压力突涨(从19.5 MPa上涨至29 MPa),液气分离器井口管线震动强烈,钻井液从分配槽喷出。立即关环形防喷器,检查井控设备;分配槽喷势更加猛烈,关闭手动节流阀,瞬间3#泥浆泵保险凡尔憋爆,从泄压管线喷出大量钻井液和气体,关闭地面所有闸门;判断顶驱液动旋塞失效,关闭钻台立管闸门组,打开液动旋塞,发现立压升高(从29 MPa上涨至47 MPa),尝试关闭顶驱手动旋塞,失败。由于钻柱内压力太高(47 MPa),无法泄压,又不能循环压井;启动应急,做好井口失控的相关预案,讨论抢险方案。

1.3 应急的处理

首先进行环空压井作业,期望将193.675 mm套管与101.6 mm钻杆之间的环空压力降至6 MPa或更低(目前为18.5 MPa),从而可以通过环形防喷器强行起出一定长度的钻杆,为实施进一步的井控作业做准备。由于没有置换出气体,且固井车及相关高压管线频繁堵塞,该方案失败。

后期采用了boots & coots的技术方案,进行“带压开孔+冷冻暂堵”作业。就位相关设备及管汇闸阀,清洗管线并试压合格。在顶部钻杆(和顶驱连接的钻杆)上钻孔,钻孔后钻具内压力48 MPa,放压至35 MPa,开始向井内泵入隔离液测试地层的吸液能力。相关数据详见表 2

表 2 挤注测试数据

由上述数据可见地层吸液能力有限或者钻具下部已基本堵塞,具备冷冻暂堵作业条件。泵0.8m3胶质液(暂堵剂)进入钻具内,同时开启冷冻设备对胶质液进行冷冻作业。5小时后对钻具内冰柱进行试压,分别用胶质液和清水先后试压,高压69 MPa×30 min,压力不降;低压0 MPa×30 min,没有气体或者钻井液喷出,暂堵作业成功。

卸掉顶驱和顶部钻杆(已钻孔),安装变扣及boots & coots采气树,更换顶驱液动旋塞等设备,应急解除,恢复常规压井作业。

注入暂堵剂的量与需要暂堵的压力、压力通道的内径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 {\mathit{L}_{{\rm{min}}}}{\rm{ = }}\left( {{\rm{PSI}} \times {\rm{ID}} \times {\rm{2}}{\rm{.54}}} \right)/1600 $

式中:Lmin为最短的段塞长度,m;ID为封堵管柱的内径,in(1 in=2.54 cm);PSI为管柱内的压力,psi(1 psi=6.895 kPa)[3]

注入暂堵剂的量不能只考虑通道容积,还要考虑清洗井内管串内径所增加暂堵剂的量,根据经验注入量一般为计算容积的1.5~2倍,前期注入的暂堵剂主要起到清洁管壁的作用,后期注入的暂堵剂才起到暂堵的作用。暂堵成功后,需要反向试压,试验压力应为关井压力2倍,确认完全封堵后再更换闸阀,确保施工作业安全[4]

1.4 应急总结

本井由于节流管线堵塞、顶驱液动旋塞阀失效、手动旋塞关闭失败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险情,随时有高压泄露、爆炸起火的风险,处于失控状态。不能有效控制、隔离高压,损坏的管汇、液动旋塞阀不能更换,不能实施压井作业,使作业人员、设备、钻机处于高压危险(可能演变成油气泄漏、爆炸起火)之中。采用冷冻暂堵方案后,安全、顺利控制了井口,安全更换了顶驱液动旋塞阀等设备,在可控状态下实施压井作业,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2 B井(未应用)过程分析 2.1 B井基本数据

B井为海上常规定向井,钻进至5 108 m时发生溢流,关井套压为10.3 MPa。

井深结构数据详见表 3

表 3 B井井深结构

2.2 应急发生过程

根据套压估算钻遇高压层地层压力系数为1.8,首先采取边循环边加重法进行压井作业,钻井液密度加重至1.67 g/ cm3,后因为缺少加重材料、修理泥浆泵等原因致使边循环边加重法压井作业失败。

压井作业期间发生了钻具刺漏事故(后期钻杆内测井显示在731 m附近有3处刺漏点),循环短路,高密度压井液无法有效的顶替至井底,无法有效地实施常规循环压井作业。决定采取置换法进行压井作业,后因立管管汇多处刺漏、液气分离器刺漏,泥浆泵、固井泵先后失去动力,高压处于失控状态,启动应急。

2.3 应急处理

应急发生后,从整个集团公司内部、外部协调、动员相关加重材料、堵漏材料及泥浆泵配件,利用测试作业的液气分离器、高压管汇及动力油嘴等重建多路放喷、放压通道,替代损坏的立管管汇及液气分离器。利用新安装的放喷、放压通道控制井口压力并继续压井,同时对损坏的液气分离器等设备进行修复或更换。

后期采用滴灌法循环排气过程中发现立压有间断为0 MPa的状况(10 min左右),在发现顶驱的IBOP阀刺漏时及时卸掉顶驱、抢接钻具考克,并连接了钻具三通(图 1)。三通测出口连接到立管,由泥浆泵→立管→钻具三通(侧端)→钻具内部→井眼环空→循环池,实现滴灌法循环排气;保障井内畅通,气体及时排出,确保井底、套管鞋、井口等位置压力稳定,达到不恶化事故的目的。三通的上部连接连续油管的鹅颈头、注入器、防喷盒及防喷器,实现在钻杆内进行连续油管、测井、钻杆切割、顶替压井液等作业,直至压井成功、应急解除。

图 1 钻具三通

2.4 应急总结

B井是在采用滴灌法循环排气过程中发现有立压间断为0 MPa的现象,卸掉顶驱,抢接了考克和钻具三通,更换了顶驱IBOP阀。卸掉顶驱相当于地层压力直接暴露,极易引起井喷失控,甚至溢油、船毁人亡,风险巨大。

B井压井前期作业期间关闭顶驱IBOP阀后无法液动打开,最后采用人力在高空手动打开。作业人员是在高压、高空同时存在的情况实施相关作业,如果发生高压泄露,后果同样不可预估,风险极高。

B井这种工况(压井期间立压间断为0 MPa)实属罕见(本井产层为高压低渗层),大多数情况下A井的模式比较常见。故“带压钻孔+冷冻暂堵”作业不失为一种解决类似高压泄露等高风险作业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解决方案。

其实在对溢流井实施了关井后,如果井口压力过大,有可能会出现旋塞阀无法打开,造成压井通道失效,使得事故变得复杂。为了解决钻完井作业期间可能出现的此类特殊事故,需要重新创建一条井口至井底的循环压井通道。“带压钻孔+冷冻暂堵”针对此类设备在控制溢流时可能发生的失效问题非常有效[5]。建议相关人员加大对“带压钻孔+冷冻暂堵”技术的深入研究,以期能够解决现场更多高风险作业。

3 结论

(1)B井的工况实属罕见,作业模式危险很高,B井的工况更适合采用“带压钻孔+冷冻暂堵”作业。

(2)通过对上述两口井应急处置过程的分析,可见“带压钻孔+冷冻暂堵”作业对于隔离压力、完成对冷冻点以上部分设备进行更换或维护是安全、有效、经济的,后续若有类似作业可以考虑借鉴使用。

(3)实施冷冻暂堵作业也有一些不适工况,比如高压液体必须处于静止状态(非流动状态),这样就在适用性上就有了一定局限性。

(4)目前成熟的冷冻剂有干冰和液氮,各有优缺点;建议对暂堵剂、冷冻剂和冷冻模式做进一步研究,以期提高“带压钻孔+冷冻暂堵”作业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郭南舟, 秦本良, 王美洁, 等. 新疆油田冷冻暂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非常规油气, 2016, 3(3): 96-100. DOI:10.3969/j.issn.2095-8471.2016.03.017
[2]
黄桢, 王锐, 杜娟. 冷冻暂堵带压换阀技术及应用前景[J]. 天然气工业, 2009, 29(2): 79-80, 83.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09.02.021
[3]
彭小强, 刘先印, 吴虎. 新疆油田冷冻井口带压换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新疆石油科技, 2014, 24(2): 36-41.
[4]
李艳丰, 盛勇, 谢意湘, 等. 冷冻暂堵技术在灌31井的应用[J]. 钻采工艺, 2009, 32(1): 11-13. DOI:10.3969/j.issn.1006-768X.2009.01.003
[5]
卢毅, 宋力, 严永发, 等. 钻杆带压开孔装置的设计与试验分析[J]. 矿冶, 2015, 24(4): 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