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  2018, Vol. 38 Issue (2): 87-91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渤海某油田侧钻井侧钻方案优选[PDF全文]
吴占民, 陈鹏飞, 龚明, 杨旭才, 王旭, 段鹏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天津 300452
摘 要: 为了降低作业难度,提高待侧钻井侧钻后生产效果、延长油气井生产寿命以及保证井眼后期再次利用,分别对浅层侧钻和深层侧钻井不同的侧钻方式进行对比,优选侧钻方式,降低作业难度。结合待侧钻井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分析侧钻后不同井身结构的优缺点,优选井身结构。浅层侧钻井回收表层套管侧钻可充分保证后期井眼再次利用。针对水平段钻遇大段泥岩的井、出砂以及水淹情况严重的井,设计为套管水平井射孔完井,砾石充填防砂的方案。对于水平段钻遇大段泥岩的井可避免防砂管柱遇卡的情况;对于出砂及水淹情况严重的井可避开水淹井段射孔,改善生产效果;砾石充填完井方式可降低出砂风险,延长生产寿命。
关键词侧钻方式     井身结构     套管水平井     生产效果     生产寿命    
Scheme Optimization for Sidetracking in an Oil Field in Bohai
Wu Zhanmin, Chen Pengfei, Gong Ming, Yang Xucai, Wang Xu, DUAN Peng     
CNOOC EnerTech-Drilling & Production Co. Tianjin 30045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operation difficult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ect after sidetracking, prolong the oil well production life and ensure the borehole could be utilized again, sidetracking way were compared between shallow and deep sidetracking in order to optimize sidetracking way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oper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lateral drill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well structure after sidetracking were analyzed to optimize well structure. For horizontal wells with large mudstone, sand production and serious flooding in horizontal section, the scheme of perforating and completion of casing horizontal wells and gravel filling and sand controlling are designed. For horizontal wells penetrated with large shale in horizontal section, the situation of sand control pipe string sticking can be avoided.For horizontal wells with sand production and serious flooding in horizontal section, perforation in flooded well section can be avoided, and production effect could be improved. Gravel filling and completion can reduce sand production risk and prolong production life.
Keywords: sidetracking way     well structure     casing horizontal well     production effect     production life    

随着渤海油田开发生产不断推进,低产低效井越来越多,渤海油田部分生产油田年产油量递减率达到8%~10%,稳产压力很大,新钻调整井受到海上平台槽口资源有限,钻机资源紧张以及作业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老井侧钻成为实施调整井的主要方式之一[1-2],渤海油田在2016年进行的调整井钻完井基本设计中,侧钻井的比例高达70%。

老井侧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储层物性差,产液量低,低效生产,未达到初期配产要求;(2)出砂导致关停,管柱砂埋,通过修井恢复产能不确定因素大;(3)周边注水井多,储层水淹程度高,生产效果差。

渤海油田有些生产井在投产1 ~2年左右的时间即出现了低产低效生产以及出砂等原因停产,生产周期非常短,需要进行侧钻。结合老井具体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侧钻周期,在进行侧钻方案设计中,有必要进行多方案的比选,优选侧钻方式、井身结构及完井方式,以达到延长油气井的寿命、改善生产效果、降低钻完井费用及保证后期井眼再次利用的目的。

1 渤1井侧钻方案优选 1.1 侧钻原因

渤1井于2014年6月投产,投产初期关闭强水淹层段,产液量很低(小于20 m3/d),环空补液生产;油藏专业分析存在污染,2015年6月初实施解堵,无明显效果。2015年7月底实施冲砂压裂作业,无明显效果。后续打开强水淹层段生产,含水率95%,日产油6 m3/d。油藏专业分析渤1井储层较周边差,周边油井均已高含水,结合周边井储层、生产状况、调整井水淹情况,研究认为原井位侧钻潜力较小,建议侧钻至其他区域。

1.2 基础数据

渤1井套管程序为ϕ609.6 mm隔水导管×115 m+ϕ339.7 mm套管×420 m+ϕ244.5 mm套管×1 816 m,预测ϕ339.7 mm套管固井水泥顶深20 m,根据测井声幅资料,ϕ244.5 mm套管固井水泥顶深125 m左右。

1.3 侧钻方式选择

由于油藏建议侧钻至其他区域,靶点偏离老井较远,本井只能选择浅部侧钻,根据油藏提供的靶点数据进行轨迹设计(表 1)。

表 1 渤 1 井侧钻后轨迹数据

选择450 m(ϕ339.7 mm套管鞋下30 m)处ϕ244.5 mm套管内开窗侧钻,采用ϕ215.9 mm井眼着陆,着陆段进尺约1 427 m,井段较长,作业难度较大,且ϕ177.8 mm套管需接至井口,套管尺寸较小。从着陆段作业难度及后期井眼再次利用方面考虑,不推荐450 m处开窗侧钻。选择130 m处侧钻,回收ϕ244.5 mm套管后,在ϕ339.7 mm套管内开窗侧钻和回收ϕ339.7 mm套管、ϕ244.5 mm两层套管。

1.4 井身结构设计

方案一:套铣、切割回收ϕ244.5 mm生产套管,ϕ339.7 mm套管开窗侧钻,侧钻后井身结构为ϕ339.7 mm套管×130 m+ϕ244.5 mm套管×800 m+ϕ177.8 mm尾管×(650 ~ 1 889)m+ ϕ152.4 mm裸眼×TD,该方案特点如下:(1)套铣井段短,弃井工期短;(2)钻井需开窗作业,工期费用高;(3)ϕ215.9 mm井段需钻底砾岩,目前没有合适的钻头,作业难度大;(4)ϕ177.8 mm尾管悬挂高度小,不利于完井管柱下入;(5)井眼尺寸小,不利于后期再次利用;(6)ϕ152.4mm小井眼钻完井工具费用高。

方案二:套铣ϕ339.7 mm套管,切割、回收ϕ339.7 mm套管和ϕ244.5 mm套管,侧钻后井身结构为:ϕ339.7 mm套管×450 m+ϕ244.5 mm套管×1 889 m+ϕ215.9 mm裸眼×TD。该方案特点如下:(1)钻井无需开窗作业,节约工期费用;(2)ϕ244.5 mm套管可下至着陆段,套管尺寸大,有利于完井管柱下入;(3)有利于后期井眼再次利用;(4)水平段ϕ215.9 mm井眼钻完井工具相对于ϕ152.4 mm井眼费用低;(5)套铣井段长,弃井工期长;(6)需要切割两层套管。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方案二相对于方案一,缺点在于弃井难度大,虽然方案一套铣井段小,但是ϕ244.5 mm套管和ϕ339.7 mm套管相对于ϕ339.7 mm套管和ϕ609.6 mm隔水导管环空间隙小,若ϕ244.5 mm套管居中度较差,则套铣难度大,且在套铣及切割过程中容易对ϕ339.7 mm套管产生损坏。对于方案二,需要切割两层套管的问题,目前利用水力割刀技术一次切割两层套管在渤海油田已有使用记录[3],同时,磨料射流内切割套管技术同样可以实现切割双层套管[4-5]

1.5 时效性及经济性分析

根据作业机具能力,计划使用平台修井机弃井,修井机+支持平台的模式进行钻完井作业。采用方案一,弃井需9 d工期,钻井需12 d工期,完井需3.5 d工期,而采用方案二,弃井需12 d工期,钻井需8.5 d工期,完井需3.5 d工期,总体工期节约0.5 d,但由于弃井期间,平台自有设备即可完成作业,不需要使用支持平台,虽然工期增加3 d,但费用增加较少。钻井作业期间,由于需要使用支持平台,方案二钻井工期可节约3.5 d,对降低费用贡献较大。两种方案的完井费用相差不多,总体相比,方案二相对于方案一可节约300万元左右费用。

综合考虑弃井难度、侧钻后井身结构、钻井难度、后期井眼再次利用以及经济性的问题,该井推荐方案二进行实施。

2 渤2H井侧钻方案优选 2.1 侧钻原因

渤2H井2013年10月完钻,设计水平段572.0 m,水平段实钻油层239.5 m,钻遇泥岩310.5 m。在完井过程中由于泥岩膨胀造成筛管遇卡,最终筛管未能下到位,筛管油层仅99.0 m,后续生产过程中,泥岩膨胀,造成该井生产压差逐渐增大,该井一直低效生产,渤2H周围水淹程度低,剩余油富集,剩余储量仅靠渤2H井无法高效动用,挖潜空间较大,因此油藏专业提出在该井附近进行侧钻。

2.2 基础数据

渤2H井套管程序为ϕ609.6 mm隔水导管×100 m+ϕ339.7 mm套管×360 m+ϕ244.5 mm套管×2 417 m+ϕ215.9 mm裸眼×2 990 m,顶部封隔器悬挂高度为2 067 m,渤2H井为砾石充填完井。

2.3 侧钻方式选择

裸眼侧钻方案虽然进尺较短,但是弃井时需要回收防砂管柱,该井筛管与套管重叠段长350 m,考虑在砾石充填完井状态下切割、回收筛盲管难度较大,工期长,不确定因素大,因此不推荐裸眼侧钻方案。套管开窗侧钻方案虽然进尺长,但是工艺较为成熟,弃井方案相对简单。因此从作业难度上考虑,推荐套管开窗侧钻方式(表 2)。

表 2 渤2H井侧钻后轨迹数据

根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企业标准Q/HS 2025—2010《海洋石油弃井规范》的相关要求,弃井时在裸眼上层套管鞋或筛管顶部封隔器以下30 m附近,应向上注一长度不小于100 m的水泥塞,结合渤2H井顶部封隔器位置,1 950 m处为开窗侧钻进尺最短方案。

2.4 井身结构设计

方案一:ϕ 2 1 5. 9 m m井眼着陆,下入ϕ 177.8 mm尾管,ϕ 152.4 mm井眼完成水平段,侧钻后井身结构为:ϕ339.7 mm套管×360 m+ϕ244.5 mm套管×1 950 m+ϕ177.8 mm尾管×(1 800 ~ 2 301)m+ϕ152.4 mm裸眼×TD。该方案特点如下:(1)应用广泛,技术成熟,钻井难度小;(2)水平段可调整钻井液体系,对储层伤害小;(3)完井管柱下入过程有遇卡风险。

方案二:ϕ 215.9 mm井眼钻至完钻井深,下入ϕ 177.8 mm尾管,侧钻后井身结构为:ϕ339.7 mm套管×360 m+ϕ244.5 mm套管×1 950 m+ϕ177.8 mm尾管×(1 800 ~ 2 906)m。该方案特点如下:(1)钻井可一趟钻完成,节约工期费用;(2)套管完井,减少完井管柱遇卡风险;(3)需进行射孔完井,完井工期费用高;(4)水平段进尺长,钻井难度大;(5)井斜角大,套管下入困难,固井质量难保证。

2.5 时效性及经济性分析

根据作业机具能力,计划使用钻井平台进行弃井及钻完井作业。两种方案弃井工期费用相同,采用方案一,钻井需10 d工期,裸眼完井需4.5 d工期,而采用方案二,钻井需8 d工期,套管射孔完井需8 d工期,总工期增加1.5 d,钻井费用由于工期减少,费用降低,而由于完井方式改变,完井工期费用均增加,方案二相对于方案一总费用增加250万元左右。

考虑到侧钻后井眼与渤2H井在目的层的平面距离为40 ~ 70 m之间,垂深相差很小,因此预测侧钻后水平段仍可能钻遇大段泥岩,为了避免完井过程中再次出现筛管遇卡的情况,同时考虑到着陆段进尺仅356 m,ϕ215.9 mm井眼钻至完钻井深,钻井难度并不会增加太多,因此该井推荐方案二进行实施。虽然方案二总体费用有所增加,但是可以降低作业中的风险,进而延长油井的生产周期,可以避免短周期内再次投入侧钻成本。

利用Landmark软件对ϕ215.9 mm井眼钻至完钻井深的钻进工况进行模拟,最大扭矩为27.29 kN·m,对ϕ177.8 mm尾管下入过程进行模拟,在尾管下至井底时,下放悬重仍有20 t以上余量,理论上尾管可顺利下入。水平段保证下套管安全和固井质量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6]:(1)保证井身质量;(3)搞好井眼净化;(2)降低滤饼摩阻,确保套管顺利下入;(4)提高套管居中度;(5)尽量缩短下套管辅助时间和钻井液静止时间;(6)优选水泥浆体系;(7)优选冲洗液;(8)尽量采用紊流施工。

3 渤3H井侧钻方案优选 3.1 侧钻原因

渤3H井2014年4月投产,初期产能不理想,经过分析,判断存在污染,2015年7月产液量44.8 m 3/d,产油7.2 m3/d,含水84.0%,2015年8月通过同层侧钻方式实施综合治理,经综合治理日产油量达到33 m3/d,2016年4月因出砂出砂关停,关停前产液178 m3/d,产油26 m3/d,含水85%,2016年5月进行修井,试提生产管柱,多次尝试未能提活,最终对生产管柱进行切割,下入临时管柱。该井目前采出程度19%,本井尚有潜力,建议原井眼侧钻。

3.2 基础数据

渤3H井套管程序为ϕ609.6 mm隔水导管×115 m+ϕ 339.7 mm套管×420 m+ϕ 244.5 mm套管×2 082 m+ϕ215.9 mm裸眼×2 332 m,切割后管柱顶深1 735 m,顶部封隔器深度2 013 m,防砂方式为独立优质筛管防砂。

3.3 侧钻方式选择

同渤2H井一样,虽然裸眼侧钻方案进尺较短,但是弃井时需要打捞井内落鱼、顶部封隔器及筛盲管,鉴于老井因出砂关停,打捞作业工期费用均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不推荐裸眼侧钻方案。套管开窗侧钻方案虽然进尺长,但是工艺较为成熟,弃井方案相对简单。因此从作业难度上考虑,推荐套管开窗侧钻方式(表 3)。

表 3 渤3H井侧钻后轨迹数据

根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企业标准Q/HS 2025—2010《海洋石油弃井规范》的相关要求,对于井内生产管柱不能全部回收的特殊开发井,在距生产管柱割断位置2~5 m坐封挤水泥封隔器,在挤水泥封隔器上部注长度不小于100 m的水泥塞。结合落鱼顶深,1 600 m处为开窗侧钻进尺最短方案。

3.4 井身结构设计

基于出砂前生产情况,油藏专业预测侧钻后初期含水80%~90%,同时考虑到着陆段进尺仅487 m,本井设计ϕ215.9 mm井眼钻至完钻井深,下入ϕ177.8 mm尾管,侧钻后井身结构为:ϕ339.7 mm套管×420 m+ϕ244.5 mm套管×1 600 m+ϕ177.8 mm尾管×(1 450 ~ 2 391)m。该方案特点如下:(1)钻井可一趟钻完成,节约工期费用;(2)套管完井,可避开水淹层射孔,提高生产效率;(3)需进行射孔完井,完井工期费用高;(4)井斜角大,套管下入困难,固井质量难保证。

3.5 时效性及经济性分析

同渤2H井一样,采用套管射孔完井方式会导致总体工期费用增加,但是可以避开水淹严重的井段射孔,对于延长油井生产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帮助较大。因此本井推荐套管射孔完井方案。针对老井出砂问题,侧钻后防砂方案设计为砾石充填方式,降低再次出砂的风险。

利用Landmark软件对ϕ215.9 mm井眼钻至完钻井深的钻进工况进行模拟,最大扭矩为22.43 kN · m,对ϕ177.8 mm尾管下入过程进行模拟,在尾管下至井底时,下放悬重仍有25 t以上余量,理论上尾管可顺利下入。针对水平井固井质量问题,可参考渤2H井方案。

4 小结

(1)对于需要套铣作业的浅层侧钻井,侧钻方案应该综合考虑套铣井段长度、侧钻后的作业难度以及后期井眼重复利用问题,优选合适的侧钻方式及井身结构,降低作业难度的同时为后期井眼再次利用留下空间。

(2)由于海上作业日费高,对于原井眼附近侧钻的井,若井内有落鱼或老井管柱回收困难,建议选择把握性更高的开窗侧钻方式,虽然进尺有所增加,但能保证一次性作业成功,避免弃井回收管柱过程中再次出现井下事故,造成费用增加。

(3)对于水平段钻遇大段泥岩和水淹情况严重的水平井,建议选择套管下至井底,射孔完井的方式,可以保证完井管柱顺利下入,改善生产效果。

(4)套管射孔完井相对于裸眼完井方式泄油面积小,目前套管水平井在渤海油田应用情况比较少,需要进一步评价在渤海油田的适用性。

(5)侧钻井方案的选择,首先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更好地解决油井生产中的问题,延长油井生产寿命,避免侧钻后出现侧钻前的生产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少伟, 范白涛, 杨秋荣, 等. 海上油气田低效井侧钻技术[J]. 船海工程, 2015, 44(6): 144-148.
[2]
赵少伟, 范白涛, 岳文凯, 等. 海上高效侧钻小井眼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研究及应用[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6, 43(3): 13-18.
[3]
朱国宁, 和鹏飞, 关贺坤, 等. 水力切割双层套管一次作业式技术在海洋弃井中的应用[J]. 石油工程建设, 2016, 42(5): 23-26.
[4]
陈建兵, 王超, 刘贵远, 等. 磨料射流切割套管技术研究及在海上弃井中的应用[J]. 石油钻探技术, 2013, 41(5): 46-51.
[5]
王超, 刘作鹏, 陈建兵, 等. 250MPa磨料射流内切割套管技术在我国海上弃井中的应用[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4): 258-263.
[6]
王合林, 钟福海. 华北油田水平井完井固井技术[J]. 石油钻采工艺, 2009, 31(4): 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