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长输油管道清管球破裂压力试验及矿场应用 | ![]() |
海底长输油气管道清管是提高海管输送能力,减小管道的腐蚀,完善海管内检测及加强海管完整性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海上油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2]。然而,海底长输油气管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输送介质中夹带少量杂质、污油泥等沉积在管线内沉积[3-5],使管道内径、压力、流通面积、输送能力等预测更加复杂,如果出现卡堵等应急情况,对海底长输油气管道清管以及油田安全生产带来极大挑战[6-8]。因此,有必要对海底长输油气管道清管球的通过性、破裂性及破裂压力等特性进行研究[9-10]。为此,以渤海某油田原油外输海管为例,根据海管运行参数及生产数据,在优化清管球的旁通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开展长输油管道清管球破裂压力模拟实验,证实了泡沫清管球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良好的通过性以及可靠的破裂性。
1 海管参数 1.1 海管设计参数见表 1。
表 1 渤海某油田外输海管设计参数表 |
![]() |
1.2 海管运行参数
见表 2。
表 2 渤海某油田外输海管运行参数表 |
![]() |
2 清管球优化设计
经海管校核计算,由于管道的长期运行,管线内泥沙沉积,造成了管线缩径,原油流通面积减小导致压差增大。为确保清管作业顺利完成,采用清管球旁通孔优化设计方案,当清管球在海管中受阻,速度发生变化时,部分流体通过旁通孔通过,增加流体通过率。
根据渤海某油田原油外输海管生产数据,海管总输量17 481 m3/d,清管球正常速度1.136 m/s。假设清管球速度为1.1 m/s,则旁通量为554.2 m3/d,约占总输量的3.17%。具体分析如下:
(1)孔径20 mm,孔数5个。孔内流体流速为4.08 m/s,相对速度为2.98 m/s,压降为0.55 bar。
(2)孔径为25 mm,孔数5个。孔内流体流速为2.61 m/s,相对速度为1.51 m/s,压降为0.18 bar。
考虑到泡沫清管球中开孔,壁面摩擦系数大,因此压降会大于上述计算值,故选择开孔孔径为25 mm,开孔数为5个。计算流程如图 1所示。
![]() |
图 1 孔径计算流程图 |
此外,考虑到海管内可能存在积砂等问题,开孔位置位于径向2/3半径处(距清管球中心点)。
为了增加流体的通过率,在球体上进行均匀开5个孔,孔直径25 mm。设计平面图如图 2所示。
![]() |
(注:图中单位为mm) 图 2 清管球设计平面图 |
3 清管球破裂试验
为验证清管球在海管中遇卡或堵塞后破裂情况,需要进行一次泡沫球破碎试验,用于破裂实验的泡沫球尺寸依照20英寸泡沫球类型按比例缩小至8英寸,材质和密度相同,通过模拟泡沫球在管道中击碎的工况,为后续进行真实海管通球提供依据。试验中选用清管球为中密度光体子弹型泡沫球,直径223 mm,长度315 mm,过盈量为11%。具体参数如表 3所示。
表 3 试验清管球参数表 |
![]() |
3.1 试验工况
压力:1 ~ 3 MPa;介质:淡水;介质流速:0.5~ 3 m/s。试验地点选在天津塘沽试验场;温度、湿度等根据试验场条件。
3.2 试验方案将收球筒隔离阀门关闭至1/3处,发送中密度光体子弹型泡沫球。如泡沫球顺利通过仍可重复使用,则继续关闭阀门至1/4或更小,直至达到实验效果。
3.3 试验结果球体在运行10 min后到达收球筒设立的阀门卡堵处,球体到达卡堵处后,收球筒处压力经过短暂急剧下降后,由于泡沫球本身碎裂通过卡堵处使压力恢复至正常值。如图 3所示。
![]() |
图 3 破裂试验收球筒及清管球实物 |
试验所收到的泡沫球球体上有明显受挤压破裂的痕迹,球体到达阀门卡堵处,在这里形成憋压,由于受压使球体前端在阀门处压出球阀的压痕。球体受压达到破裂极限后,从受压受堵处开始破裂变形。试验数据、压力变化如表 4、图 4所示。
表 4 清管球破裂压力实验数据表 |
![]() |
![]() |
图 4 破裂压力试验压力变化曲线图 |
清管球破裂压力试验表明,泡沫球具有非常好的通过性,当其在管道中出现卡堵时,可根据管道中卡堵的程度以及压差的增大来调节自身的通过能力;实验中泡沫球在卡堵处前后压差增大至1.71 MPa,当压差进一步增大时,泡沫球自身破裂、破粹以通过卡堵,具有可靠破裂性。
4 矿场应用渤海X油田原油外输海管设计长度69.5 km,管道容积12 455 m3,设计压力12 MPa,最大操作压力8.8 MPa。选用旁路式清管球,在球体上均匀开5个孔,孔直径25 mm。通球作业期间,海管入口端压力基本没有太大的波动,维持在正常压力波动范围之内,最高压力上涨至5 700 kPa。清管球表面有局部破损,无明显裂痕,无卡堵等应急情况发生。如图 5所示,红色曲线代表外输海管的入口压力,绿色部分代表原油缓冲罐的液位调节阀阀开度变化情况,均处于正常状态,通球作业安全顺利实施。
![]() |
图 5 通球期间海管入口压力、液位调节阀开度变化曲线 |
5 结论
(1)泡沫球具有好的通过性,当其在管道中遇卡堵时,可根据管道中卡堵的程度以及压差的增大来调节自身的通过能力;
(2)泡沫球具有可靠破裂性,当压差增大至破裂压力时,泡沫球自身破裂、破粹以通过卡堵。
(3)清管球旁通孔的优化设计,增加了流体通过率,能有效降低清管球卡堵对上游单元生产带来的安全生产风险,确保通球作业安全顺利进行。
[1] |
王维斌. 长输油气管道大数据管理架构及应用[J].
油气储运,2015, 34 (3) : 229-232.
(![]() |
[2] |
张伟, 杨新明. 浅水海底混输管道设计压力的确定方法[J].
油气储运,2011, 30 (1) : 34-36, 40.
(![]() |
[3] |
关中原, 高辉, 贾秋菊.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及相关技术现状[J].
油气储运,2015, 34 (5) : 457-463.
(![]() |
[4] |
冯庆善. 管道完整性管理实践与思考[J].
油气储运,2014, 33 (3) : 229-232.
(![]() |
[5] |
喻西崇, 吴九军. 海底混输管道清管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海上油气,2005, 17 (3) : 203-207.
(![]() |
[6] |
李玉星, 寇杰, 唐建峰, 等. 多相混输管路清管技术研究[J].
石油学报,2002, 23 (5) : 101-104.
doi: 10.7623/syxb200205021 (![]() |
[7] |
李玉星, 冯叔初, 王新龙. 气液混输管路清管时间和清管球运行速度预测[J].
天然气工业,2003, 23 (4) : 99-102.
(![]() |
[8] |
丁浩, 李玉星, 冯叔初. 水平气液混输管路清管操作的数值模拟[J].
石油学报,2004, 25 (3) : 24-27.
(![]() |
[9] |
刘文超, 孙仁金. 对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运营的战略思考[J].
油气储运,2015, 34 (2) : 139-144.
(![]() |
[10] |
姚伟.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
油气储运,2014, 33 (11) : 1145-11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