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现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策略
段弘扬, 沈瑾, 张流波, 梁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中,抗击疫情一线现场工作人员处于较高的感染风险中。采取科学、规范化的个人防护措施对于降低感染风险保护现场工作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相关背景、新冠病毒传播途径、标准预防、基于传播途径和基于工作特点的个人防护装备选择及使用等方面,分析疫情期间现场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策略。
关键词: 个人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现场工作人员    策略    
Personal Protection Strategies for On-site Personnel Undertak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asks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DUAN Hongyang, SHEN Jin, ZHANG Liubo, LIANG Chen
Abstract: Sinc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on-site personnel undertaking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asks have faced enormous risks of being infected.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adopt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personal protection strategies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se professional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ersonal protection strategies for on-site personnel during the epidemic from the aspects including relevant background, routes of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standard prevention, and selection and use of personal protection appliance based on the routes of transmission and work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personal protection    COVID-19    on-site personnel    strategy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具有很强的人传人的能力,传染源主要是SARS-CoV-2感染的患者以及无症状感染者[1-2],人群普遍易感。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全世界遭受了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各国积极采取防控措施,组织派遣大量医护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抗疫救护工作。一线工作医护人员由于需要开展医疗诊治、患者转运、现场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接触到患者以及无症状感染者机会大,因而感染风险高。文献调查报告[3],疫情暴发早期我国有1 716名医务工作者感染,其中5人死亡,粗病死率为0.3%。个人防护是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可有效保护人员健康安全。COVID-19疫情期间,我国对SARS-CoV-2传播途径和致病能力认知的不断提升,能够科学制定并及时调整现场工作人员防护策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1月28日印发《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第一版)[4],后续完成内容修订更新,用于COVID-19防控工作中多类型现场工作人群的个人防护指导。

随着对SARS-CoV-2致病力、传播途径等研究的持续深入,结合大量的现场工作经验和教训,关于现场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策略也在不断调整。首先,由于COVID-19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在穿戴多个防护装备时,需确保口罩最后摘除,并及时更换新的口罩佩戴。在防护服的脱卸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动作避免过大、过快,避免污染物飞扬,造成感染传播。其次,由于COVID-19主要传播途径还包括经接触传播,因此在做好身体各部位隔离防护的基础上,务必在脱卸防护装备时,尽量不接触或少接触污染面,并做好手卫生。此外,对于可重复使用的防护装备,消毒、清洁和晾干、储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脱卸的一次性个人防护装备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还需按照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

本文从标准防护、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及使用、现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方面探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个人防护策略。

1 标准预防的要求

COVID-19传染源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隐藏性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表现在其对所有人员具有较强的传播性,而无症状感染者以及不明污染状态的环境或物品也对人员产生健康威胁。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在现场工作中受到传染源侵害的可能性大,因此,在个人防护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即将其工作环境中所遇到的所有人员或物品视为具有潜在感染风险的对象来对待并进行隔离。标准预防理念在于,不论所处的环境或接触的物体是否有明显的污染,只要存在感染暴露风险,就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从而降低病原体感染传播的风险。因此,在工作中如接触或可能接触COVID-19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物(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等)及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表面的所有人员均应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其主要包括采取的物理屏障隔离体系,如工作服、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等,还包括手卫生等内容。

物理屏障隔离体系主要包括头面部防护、呼吸防护、躯体防护、手部防护和足部防护五个方面。其中头面部防护指佩戴工作帽、护目镜、防护面屏等,呼吸防护指佩戴口罩或其他呼吸器,躯体防护指穿戴工作服、防护服、隔离衣等,手部防护指佩戴手套,足部防护指穿工作鞋、防水靴套、长筒胶靴等。

手卫生同样是预防感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工作中要求严格采取手卫生措施,尤其是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无菌操作前、以及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品或污染环境表面之后,需特别注意执行手卫生措施。当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当手部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首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 基于传播途径考虑的个人防护装备选择及使用

在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时,需要特别注意采用阻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以及特定环境下气溶胶传播的手段,使现场人员达到有效防护状态。因此,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这时,我们既要重点关注口罩对于呼吸防护的作用,也需要重视防护服、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手套等防护装备对于阻断接触传播的重要作用。

2.1 防护口罩

考虑到SARS-CoV-2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的危险性,以及飞沫、血液、体液等液体喷溅的可能性,工作人员在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在预检分诊、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等区域至少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用于达到呼吸防护的目的。

医用外科口罩是用于覆盖住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颌,为防止病原体微生物、体液、颗粒物等的直接透过提供物理屏障。医用外科口罩不但要求对细菌过滤效率不小于95%、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不小于30%,还进行了合成血液穿透检测,要求使用2 mL合成血液以16.0 kPa压力喷向口罩外侧面后,口罩内侧面不出现渗透[5]。医用防护口罩同样依据国家标准[6]进行了相应的合成血液穿透检测,另外,相较于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对于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更高,过滤效率有1级、2级和3级,过滤效率分别为≥95%、≥99%和≥99.97%。因此,在应对COVID-19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现场工作人员,建议根据工作特点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实验室等特殊工作场景还需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当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考虑在非紧急诊疗操作或非高危环境中使用KN95/N95及以上级别颗粒物防护口罩[7],但需同时佩戴防护面屏,一定程度上起到阻隔液体、体液喷溅的目的。

2.2 防护服

当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更换个人衣物并穿工作服(外科刷手服或一次性衣物等),外加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为了做好工作人员的躯体物理屏障隔离,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根据工作性质特点选择加穿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隔离衣、防水围裙等装备。其中,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需满足我国标准中抗渗水性、抗合成血液穿透性、表面抗湿性、液体中微生物阻隔等指标的要求[8-10]

2.3 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研究分析发现[11],与传染源接触,在没有眼部防护的情况下,被感染的风险为16.0%,而使用护目镜等防护装备,感染的风险则会降至5.5%。考虑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诊疗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液体喷溅等感染风险,当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眼睛、眼结膜及面部如有感染风险,应根据需求选择佩戴护目镜或/和防护面屏。

2.4 手套

为避免手被污染,防止皮肤或者手上已经存在的微生物传播,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在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需选择佩戴一次性使用橡胶或丁腈手套,并在接触不同患者或手套破损时及时消毒,更换手套并进行手卫生。

3 疫情防控现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针对SARS-CoV-2传播途径和人员感染暴露的风险,个人防护装备和搭配策略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和手套的选择具有不同的考虑。同时,由于不同工种现场人员工作内容、性质、特点不尽相同,在防护策略上需要打破原有按照工作地点、科室进行防护装备推荐的传统思维,实行按需防护,根据不同人员具体工作内容的防护需求,相应的提出了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建议,主要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人员、尸体处理人员、环境清洁消毒人员、标本采集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

3.1 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进行现场工作时,需要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安全,如有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时,建议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和工作鞋,并且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 m以上距离。

当对疑似、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调查时,还需加穿防护服、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口罩调整为医用防护口罩,若佩戴KN95/N95及以上级别颗粒物防护口罩则需要同时佩戴防护面屏,根据调查场所环境条件选择穿戴胶靴、防水靴套等。

3.2 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以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人员

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和工作鞋,根据工作环境选择加穿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胶靴、防水靴套等。而对于密接人员的集中医学观察场所,若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内容无直接接触隔离人员的可能,则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可满足防护需求。

3.3 尸体处理人员

除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级别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和工作鞋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动力送风式呼吸器,以及加穿长袖加厚橡胶手套、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

3.4 环境清洁消毒人员

建议在针对病原微生物采取严密的生物安全防护基础上,加穿长袖加厚橡胶手套、胶靴、防水靴套或防水隔离衣等液体阻隔装备。必要时使用自吸过滤式呼吸器,消毒专业人员需注意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3.5 标本采集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

除严密防护外,需注意佩戴双层手套。

COVID-19疫情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肆虐,当疫情防控常态化,现场工作的范畴已扩展到随地随处。因此,现场工作人员防护将是一个持久性的重要问题。同时,随着疫情防控的进展,防控技术和手段的也会不断提高,关于标准防护,以及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及使用要求等个人防护策略也将发生新的变化。为适应疫情防控需要,个人防护策略的内容需要适时调整。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的通知[EB/OL]. (2020-03-07)[2020-04-20]. http://www.nhc.gov.cn/jkj/s3577/202003/4856d5b0458141fa9f376853224d41d7.s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通知[EB/OL]. (2020-03-03)[2020-04-20].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3/46c9294a7dfe4cef80dc7f5912eb1989.shtml.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2): 145-151. (In English: Epidemiology Working Group for NCIP Epidemic Respons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outbreak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s (COVID-19) in China[J]. Chin J Epidemiol, 2020, 41(2): 145-15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的通知[EB/OL]. (2020-01-28)[2020-04-20]. http://www.nhc.gov.cn/jkj/s7923/202001/470b128513fe46f086d79667db9f76a5.shtml.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In English: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YY 0469-2011 Surgical mask[S]. Beijing: China Standard Press, 201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In English: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GB 19083-2010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rotective face mask for medical use[S]. Beijing: China Standard Press, 2011.)
[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In English: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 GB 2626-2006 Respiratory protective equipment-non-powered air-purifying particle respirator[S]. Beijing: China Standard Press, 200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In English: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GB 19082-2009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ingle-use protective clothing for medical use[S]. Beijing: China Standard Press, 2010.)
[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YY/T 1498-2016医用防护服的选用评估指南[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In English: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YY/T 1498-2016 Guideline for evaluation of selection and use of medical protective clothing[S]. Beijing: China Standard Press, 2017.)
[10]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YY/T 1499-2016医用防护服的液体阻隔性能和分级[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In English: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YY/T 1499-2016 Liquid barrier performance and classification of protective apparel intended for use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S]. Beijing: China Standard Press, 2017.)
[11]
Chu DK, Akl EA, Duda S, et al. Physical distancing, face masks, and eye protection to prevent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and COVID-19: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Lancet, 2020, 395(10242): 1973-1987. DOI:10.1016/S0140-6736(20)31142-9
DOI: 10.13421/j.cnki.hjwsxzz.2020.04.00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0
段弘扬, 沈瑾, 张流波, 梁辰
DUAN Hongyang, SHEN Jin, ZHANG Liubo, LIANG Chen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现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策略
Personal Protection Strategies for On-site Personnel Undertak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asks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0, 10(4): 342-345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20, 10(4): 342-345
DOI: 10.13421/j.cnki.hjwsxzz.2020.04.002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