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宁“6.0”级地震灾后卫生状况与健康需求快速评估
段弘扬1, 任春琼2, 张伟1, 逄波3, 任东升3, 许宁1, 姚孝元1, 王哲4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
2. 四川省宜宾市疾控中心;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 目的 评估四川长宁"6.0"级地震灾区阶段性公共卫生状况与灾区居民健康需求。方法 2019年6月20日,通过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的方式,对长宁县双河镇、珙县巡场镇11个临时居民安置点进行快速调查评估。结果 11个被调查的临时安置点中,有10个为集中安置;饮用水方面,10个安置点的饮水以瓶装矿泉水为主,7个安置点的生活用水为自来水,其余4个为应急供水;食品主要为民政部门提供的方便食品和热食餐盒,10个安置点为集中供餐;环境卫生整体状况良好,震后初期个别安置点附近存在随地大小便、粪便暴露的情况;安置点均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结论 地震灾区整体公共卫生状况良好,但部分临时居民安置点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状况有待改善,需注意加强灾区饮用水卫生、重视安置点环境卫生,加强健康教育,重点关注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灾后常见传染病的发生。
关键词: 地震    卫生状况    健康需求    快速评估    
Rapid Assessment of the Health Status and Needs after the Magnitude 6.0 Earthquake in Changni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DUAN Hongyang1, REN Chunqiong2, ZHANG Wei1, PANG Bo3, REN Dongsheng3, XU Ning1, YAO Xiaoyuan1, WANG Zhe4
Abstract: Objectives To assess public health status and requirement of residents' health resources after magnitude 6.0 (on the Richter scale) earthquake in Changni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Methods All of the 11 temporary resettlements in Changning County and Gong County were quickly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n-site interview on June 20, 2019. Results 10 of the 11 temporary resettlements were centralized resettlement. Bottled mineral water is the main drinking water in 10 resettlement sites. 7 resettlements used piped water and the remaining 4 used emergency water supply for domestic usage. The food was mainly convenient food provided by civil affairs departments, and 10 of all the resettlements were provided with uniformly processed food and dishes.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was in good condition, but in the early stage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re were defecation everywhere and fecal exposure near individual resettlement sites. Medical services and public health services were provided in all the resettlements. Conclusions The overall public health status of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s was in good condition, but there were hidden dangers in drinking water of some temporary resettlements, and 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needed to be improved. It wa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drinking water sanitatio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diseases after disasters, such as intestinal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should be focused on.
Key words: earthquake    health status    health needs    rapid assessment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事件,具有发生迅速、破坏性大的特点。地震灾后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常发生较大破坏和改变,可能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3],如集中供水保障设施破坏及垃圾大量堆积引起的饮用水问题、食品来源及卫生条件破坏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灾后居住环境破坏及居民临时安置条件恶化等环境卫生问题。这些都可能是引起地震灾后灾区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要素。如何在灾后快速、有效地识别这些风险要素,了解不同阶段受灾地区人群公共卫生面临的威胁和风险,对科学、有效地制定阶段性防控措施和应对方案至关重要[4-5]

自然灾害后的卫生状况和需求的科学、系统评估最早在国外开始,国际上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受灾害影响国家通常会针对受灾地区开展灾区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6-7]。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以WHO开发的突发事件快速健康评估方案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社区评估工具为主[8]。2003—2012年,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社区评估工具曾被用于53次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的卫生应急评估,对灾后卫生防病策略的制定起到重要作用[9]。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首次将风险评估理论引入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域[10]。伴随着评估理论的推广、评估工具和方法的更新,自然灾害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广泛应用于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响应期间[11]。快速评估一般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在最短时间内(24 h内、3 d内和1周内等不同时间段)对灾区开展的快速卫生学评估[12],对于确保灾后有限的应急资源能够投入到最优先和急需的地方,保障、维护社会持续、健康运转,科学指导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及时开展灾后公共卫生状况和需求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3]。目前,通过灾区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快速了解灾区卫生状况和居民需求,以评估结果和需求为导向,科学地制定阶段性灾后卫生防病干预措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一致认可[14-16]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截至2019年6月18日17时,地震共造成13人死亡,199人受伤,8 867人紧急转移安置,77户84间房屋倒塌,31户71间房屋严重损坏,11 819户13 851间房屋一般损坏,宜宾市12个县(区)14.5万余人受灾[17]。其中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和珙县受灾严重。地震发生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派遣专家组赴地震重灾区长宁县和珙县开展现场调查,于震后第3日对灾区主要公共卫生状况及受灾居民健康需求进行快速评估,为当地开展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工具》[18]相关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确立灾区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现场调查和居民访谈的方法,于2019年6月20日,收集震后(6月17日—20日)重灾区长宁县双河镇、珙县巡场镇11个临时居民安置点的安置情况、生活饮用水、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信息。

1.2 主要评估指标

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安置点基本情况(安置点名称、经纬度、安置人口数、帐篷数、老人及儿童数等)、饮用水卫生(灾后临时供水方式、水源问题、水处理设施、消毒、饮水方式等)、食品卫生(食物来源、食物加工过程等)、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消毒、媒介生物监测、是否杀虫等)、厕所与粪便处理(厕所数量、类型、清洁程度、管理等)、垃圾管理(存储方式、清理转运情况、周边环境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疗救治能力、传染病监测能力)、健康宣教与心理援助(防病知识宣传、健康行为、心理健康等)。

1.3 数据录入与分析

采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1.4 质量控制

对参与调查的疾控机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完成问卷调查和居民访谈后及时检查、更正和补充信息,确保收集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在资料录入和分析阶段,采用数据双人录入,逻辑检查错误。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截至2019年6月20日,长宁县双河镇、珙县巡场镇共设置11个临时居民安置点,帐篷数959个, 安置受灾群众11 841人。其中,震中长宁县双河镇临时居民安置点共有帐篷343个,安置2 461人;珙县巡场镇临时居民安置点共有帐篷616个,安置9 380人(表 1)。

表 1 四川省长宁县、珙县灾区居民临时安置基本情况
县名 安置点名称 安置点类型 安置点人口构成 帐篷数/个 安置地点 安置地面 帐篷最大人数
安置人数 12岁以下儿童比例/% 60岁以上老人比例/%
长宁县 笔架广场 集中安置 781 20 40 101 镇广场 硬化地面 10
双河中学 集中安置 1 480 35 35 214 学校操场 硬化地面、土地 10
葡萄井村 集中安置 200 25 35 28 广场 硬化地面 8
珙县 迎宾广场 集中安置 1 500 20 60 60 市区广场 硬化地面 25
金河新区 集中安置 3 100 29 39 180 空地 硬化地面 20
僰文化广场 集中安置 1 000 30 50 70 市区广场 硬化地面 15
双山公园 集中安置 2 000 30 40 116 河边空地 硬化地面 20
巡场第一小学 集中安置 600 33 33 30 学校操场 硬化地面 23
珙县一高 集中安置 200 20 40 67 学校操场 硬化地面 12
珙县体育馆 集中安置 800 25 38 83 体育馆操场 硬化地面 12
金沙村 分散安置 180 33 44 10 村间空地 土地 22

长宁县双河镇3个临时居民安置点均为集中安置,安置点修建场地主要为广场和学校操场,地面为硬化地面(平整)和操场土地。安置人数超过500人的安置点2个,最多为双河中学安置点,人数1 480人,且地面为土地,强降雨天气后可能会造成安置点地面泥泞,环境恶化。

珙县巡场镇8个临时居民安置点除金沙村安置点外均为集中安置,安置点修建场地包括广场、操场、河边空地和村间空地等,除金沙村分散安置点地面为土地外,其余安置点均为硬地(平整)。安置人数超过500人的安置点6个,帐篷最大居住人数25人,其中金河新区安置点人数达3 100人,60岁以上老人1 200余人,12岁以下儿童900余人。11个安置点均已恢复通电。

2.2 饮用水卫生状况

2.2.1 饮用水

截至2019年6月20日,长宁县、珙县灾区居民饮水方式以民政部门提供的瓶装矿泉水为主,所有临时居民安置点均有充足瓶装矿泉水供应。灾区居民无直接饮用生水的现象,临时居民安置点同时提供饮用开水;煮沸作为饮水消毒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既保证了居民饮用热水的需求,也保障了饮水安全。由于水源和管道损坏,双河镇三个安置点均使用应急用水,双河中学安置点生活用水为武警部队罐装车从长宁县运送,6月20日晚6时,双河镇生活用水恢复供应;珙县生活用水以原有自来水供给为主,仅金河新区安置点使用应急供水。

2.2.2 水源

长宁双河镇灾前主要供水方式以城镇集中式供水为主,水厂日供水量700余吨,供水人口7 000余人。震后水厂水源枯竭,管道损坏,无法供水,当地政府紧急启用犁头村备用水厂,临时铺设管道4 000余米。现场调查发现犁头村备用水厂水源地未设置标识和防护隔离设施,存在水源水被污染的风险。截至2019年6月20日,犁头村备用水厂水源水正常,长宁县疾控中心已完成出厂水样应急检测,消毒剂余量合格。珙县集中式供水系统基本未遭到破坏。

2.3 食品卫生状况

截至2019年6月20日,长宁县双河镇、珙县巡场镇11个集中安置点中有10个安置点采取集中用餐的方式,仅珙县金沙村安置点采取分散用餐的方式。集中供餐餐食主要为民政部门提供的方便食品和热食餐盒,热食餐盒种类包括淀粉类、肉类和蔬菜等。其中长宁县双河镇2个安置点可提供热食餐盒,由军队或消防队供应;珙县巡场镇7个集中安置点均有热食餐盒供应,金沙村分散安置点的食物种类也可保证多样化。食品数量、种类基本可满足灾后初期安置点居民健康需求,但仍需注意食物加工、运输过程中的卫生安全,以及工具等的清洁、消毒,避免污染。

2.4 环境卫生状况

2.4.1 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

灾后,大部分临时安置点设置在政府的紧急避难场所,如广场、学校操场等地,整体环境卫生状况较好;部分安置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卫生隐患,如设置在泥土地的安置点,震后出现阴雨天气,降雨导致的道路泥泞。安置点消毒采用预防性消毒,由第三方专业人员、安置点管理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共同完成,对生活环境、食品加工场所、厕所、垃圾堆放处等重点区域进行每日消毒和杀虫,所有临时居民安置点每日消毒、杀虫频率为(2~3)次。调查员采用目测法评估蚊蝇密度,部分厕所和垃圾堆放点少见蚊蝇。

2.4.2 垃圾管理

安置点均设置有垃圾堆放点,放置垃圾桶和纸箱等容器收集垃圾,垃圾收集标识明显。居民自主清理收集至垃圾桶或纸盒后堆放到指定的堆放处,每天由固定专人定期清理、消毒。个别垃圾收集点垃圾清理不及时,由于灾后第一时间对生活秩序的影响较大,部分区域随处可见生活垃圾,随着救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开展,环境清洁和垃圾清运趋于正轨。

2.4.3 厕所与粪便处理

灾后临时居民安置点可使用厕所主要包括原有公共厕所和应急厕所,均为水冲式卫生厕所。公共厕所在评估安全性后使用;应急厕所质量可靠,具有较好的私密性,厕所由专人每日进行定时清理、消毒和杀虫。长宁县双河镇居民如厕方式主要为使用安置点临时设置的应急厕所。由于震后第一时间应急厕所数量较少,其中1个安置点附近存在随地大小便、粪便暴露现象。随着应急厕所数量增加,情况有所改善。珙县灾民主要使用公共厕所,金沙村安置点居民使用自家厕所。

2.5 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震后长宁县双河镇卫生院房屋受损严重,无法使用,转移至帐篷医院开展相关工作。珙县疾控中心房屋受到一定程度损坏,评估后人员恢复开展相关工作。截至2019年6月20日,长宁县双河镇、珙县巡场镇11个集中安置点均设有医疗点,共有驻点医生48人,驻点防疫人员11人,同时提供巡回公共卫生服务;各安置点根据安置人数配备驻点医生和驻点防疫人员(2~11)人。安置点和医疗机构均储备外伤包扎、抗生素、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药物。灾区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和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所有安置点均有专人开展症状监测工作,监测报告信息较为完整。

2.6 健康宣教与心理援助

灾后当地政府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采取发放宣传资料、上门宣传、安置点展板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震后初期发放宣传资料达40 000余份。开展健康宣教和心理援助,涉及内容涵盖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传染病监测、垃圾和厕所清洁、消毒、媒介生物控制、心理健康等。

3 讨论

四川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灾区迅速启动响应,灾后紧急医学救援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相继开展。截至2019年6月20日开展评估,长宁县和珙县地震灾区整体公共卫生状况良好,灾区居民临时安置、安全饮用水和食品供给、环境卫生状况、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宣教和心理援助等基本需求陆续得到保障。灾后,根据房屋倒塌和损坏规模,当地政府紧急启用广场、学校操场等紧急避难场所进行居民安置,出于安全和紧急疏散、救助的原因,地点选择上基本满足了靠近主要公路、出入通道两条以上等的要求[19]。在原有水源消失后,紧急启用备用水源,搭设管道,保证了生活用水量的充足;临时居民安置点采用瓶装包装水和饮用开水,确保了饮水卫生和安全。同样,良好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医疗和防疫条件是防止灾后传染病暴发的重要因素[20-21],随着灾后秩序的不断恢复,各项物资和设施快速、有效配置。健康宣传和心理卫生工作不断加强,以应对灾害对灾区居民产生的生活和心理创伤。然而,由于地震导致的灾后灾区卫生设施破坏,医疗卫生服务不可能立即恢复到灾前水平[22],结合快速评估结果,了解到灾区居民仍存在一些公共卫生隐患:①水源地管理和应急供水过程中可能出现卫生安全风险,包括水源地保护区域的划分管理、标识缺失带来的水源污染风险,以及长距离应急供水可能带来的水质安全问题。②长时间食用方便食品,食品种类单一,营养不均衡,容易造成居民体质和免疫力的下降。③河边空地等部分安置区域环境卫生状况的监督管理有待加强,随着气温升高,蚊蝇滋生带来的卫生问题依然存在。④临时居民安置点长时间生活带来的其他安全问题等等。

根据快速评估了解的灾区公共卫生现状、问题及居民现阶段健康需求,后续灾区恢复和重建工作需关注几个方面:①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和管理。对水源和管网未受损的供水点,应进行常规指标检测;对水源和管网受损的供水点,应对备用水源进行水质常规指标检测,并开展水质安全风险分析;注意在恢复供水前,应对管网进行冲洗。恢复供水后,对末梢水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和卫生学评价;同时在长宁县犁头村备用水厂水源地设置水源保护标识和防护隔离设施,安排专人定期巡查,确保水源安全。②做好灾区安置点卫生管理。重视安置点环境卫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安置点厕所粪便和垃圾的集中卫生处理,科学开展环境消毒和媒介生物控制工作;加强蚊蝇等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对人群聚集的环境可进行滞留喷洒,减少蚊蝇孳生。③加强疾病监测和传染病暴发控制。需特别关注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灾后常见传染病。④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⑤密切关注余震和极端天气导致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注意高温、强降雨等天气变化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并持续开展灾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
肖磊, 谢莎丽. 雅安地震所致公共卫生问题应急策略及健康教育的思考[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4, 32(1): 87-88.
[2]
陈智高, 潘红星, 汪志国, 等. 国家突发传染病应急防控队芦山地震灾区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建设探讨[J]. 江苏预防医学, 2015, 26(6): 120-122.
[3]
岳立达, 姜红如, 臧照芳, 等. 地震灾害后公共卫生应急效果评估初探[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6, 32(6): 890-891, 910. (In English: Yue LD, Jiang HR, Zang ZF, et al. Assessment for effec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after earthquake[J]. Chin J Public Health Manage, 2016, 32(6): 890-891, 910.)
[4]
刘晓青, 何晓军, 廖一静, 等. 浅析快速卫生需求评估在救灾防病中的必要性[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24): 5088-5090. (In English: Liu XQ, He XJ, Liao YJ, et al. Discuss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rapid hygienic evaluation on th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disaster[J]. Med Prev Med, 2011, 38(24): 5088-5090.)
[5]
张玉润, 刘小立, 林立丰, 等. 地震灾区紧急状态下现场的公共卫生快速评估[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8, 42(9): 681-683. DOI:10.3321/j.issn:0253-9624.2008.09.015
[6]
Hong KJ, Song KJ, Shin SD, et al. Rapid health needs assessment after typhoons bolaven and tembin using the public health assessment for emergency response toolkit in Paju and Jeju, Korea 2012[J]. J Korean Med Sci, 2017, 32(8): 1367-1373. DOI:10.3346/jkms.2017.32.8.1367
[7]
Güereña-Burgueño F, Jongsakul K, Smith BL, et al. Rapid assessment of health needs and medical response after the tsunami in Thailand, 2004-2005[J]. Mil Med, 2006, 171(S1): 8-11.
[8]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ommunity Assessment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CASPER)[EB/OL]. (2020-02-28).[2020-06-13]. https://www.cdc.gov/nceh/hsb/disaster/casper/.
[9]
Bayleyegn TM, Schnall AH, Ballou SG, et al. Use of community assessments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CASPERs) to rapidly assess public health issues- United States, 2003-2012[J]. Prehosp Disaster Med, 2015, 30(4): 374-381. DOI:10.1017/S1049023X15004938
[10]
王哲, 雷苏文, 马超, 等. 云南省鲁甸地震灾区现场卫生防疫工作效果评估[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5, 31(1): 18-20.
[11]
孟玲, 王哲, 任婧寰, 等.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风险评估[J]. 疾病监测, 2015, 30(2): 108-112. (In English: Meng L, Wang Z, Ren JH, et al. Rapid risk assessment on major 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earthquake affected area in Jinggu, Yunnan[J]. Dis Surveil, 2015, 30(2): 108-112.)
[12]
何艳辉, 宋铁, 易建荣, 等. 灾害后快速卫生学评估研究进展[J].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3): 245-249.
[13]
姚建义, 赵世文, 王哲, 等. 云南彝良"9.7"地震城区集中安置点公共卫生状况快速调查评估[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3): 353-355. (In English: Yao JY, Zhao SW, Wang Z, et al. Hygienic status of centralized temporary settlements in Yiliang urban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after September 7, 2012 earthquake:a rapid risk assessment[J]. Chin J Public Health, 2016, 32(3): 353-355.)
[14]
Korteweg HA, Van BI, Yzermans CJ, et al. Rapid health and needs assessments after disasters:a systematic review[J]. BMC Public Health, 2010, 10: 295. DOI:10.1186/1471-2458-10-295
[15]
Quinlisk P, Jones MJ, Bostick NA, et al. Results of rapid needs assessments in rural and urban Iowa following large-scale flooding events in 2008[J]. 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 2011, 5(4): 287-292. DOI:10.1001/dmp.2011.82
[16]
Bayleyegn T, Wolkin A, Oberst K, et al. Rapid assessment of the needs and health status in Santa Rosa and Escambia counties, Florida, after Hurricane Ivan, September 2004[J]. Disaster Manag Response, 2006, 4(1): 12-18. DOI:10.1016/j.dmr.2005.10.001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四川长宁抗震救灾和当前防汛抢险救灾工作进行再部署[EB/OL]. (2019-06-18).[2020-06-13]. https://www.mem.gov.cn/xw/yjyw/201906/t20190618_310852.shtml.
[1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工具[EB/OL]. (2017-08-10).[2020-06-13]. http://www.chinacdc.cn/jkzt/tfggwssj/gl/201708/t20170810_149321.html.
[1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指南(2010版)[EB/OL]. (2017-08-10).[2020-06-13]. http://www.chinacdc.cn/jkzt/tfggwssj/zt/ynlddzjzfb_10023/yskzjzjszn_10032/201708/t20170810_149326.html.
[20]
熊玮仪, 倪大新, 殷文武, 等. 青海省玉树县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风险初步评估[J]. 疾病监测, 2010, 25(6): 432-435. (In English: Xiong WY, Ni DX, Yin WW, et al.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n priority communicable disease risk in quake hit area in Yushu, Qinghai[J]. Dis Surveil, 2010, 25(6): 432-435.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0.06.004)
[21]
王哲, 任婧寰, 李树萍, 等. 云南省鲁甸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风险评估[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5, 31(2): 182-184. (In English: Wang Z, Ren JH, Li SP, et al.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n risk of priority communicable disease in earthquake hit area in Ludian, Yunnan province[J]. Chin J Public Health Manage, 2015, 31(2): 182-184.)
[22]
蔡伟, 张勇, 赵岩, 等. 浅谈震后出现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解决方案[J]. 医学动物防制, 2017, 33(11): 1166-1168. DOI:10.7629/yxdwfz201711014
DOI: 10.13421/j.cnki.hjwsxzz.2020.03.01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0
段弘扬, 任春琼, 张伟, 逄波, 任东升, 许宁, 姚孝元, 王哲
DUAN Hongyang, REN Chunqiong, ZHANG Wei, PANG Bo, REN Dongsheng, XU Ning, YAO Xiaoyuan, WANG Zhe
四川长宁“6.0”级地震灾后卫生状况与健康需求快速评估
Rapid Assessment of the Health Status and Needs after the Magnitude 6.0 Earthquake in Changni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0, 10(3): 323-328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20, 10(3): 323-328
DOI: 10.13421/j.cnki.hjwsxzz.2020.03.015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