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1]规定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不超过1 mg/L。长期饮用氟化物超标的水, 轻则引起氟斑牙, 重则引起氟中毒[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4]中氟化物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有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和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本文从方法的取样量、检测效率、适用范围、线性范围、检出限、检测限、准确度、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来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适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4]中3.1操作; 离子色谱法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4]中3.2操作;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4]中3.3操作。测定样品:以水氟内控标准品计算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测定样品选取万州区水氟含量较高的熊家镇和饮水型氟病区新田镇水样共6份。
1.2 仪器和试剂 1.2.1 仪器离子选择电极法:雷磁ZDJ-5B自动滴定仪(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氟离子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离子色谱法:ICS1100离子色谱仪(美国赛默飞公司);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901(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1.2.2 色谱条件柱子类型:AS19;KOH溶液:15 mmoL/L; 流速:1.0 mL/min; 柱温:30℃; 抑制电流:38 mA; 进样量:25.0 μL。
1.2.3 试剂氟化物标准储备液[ρ(F-)=500 mg/L]:编号GBW(E)0826826-1, 批号B1901008, 有效期为20200621, 北京墨坛质检科技有限公司。
内控标准品:编号GSB07-1194-2000[批号201746, 标准值为(0.550±0.024)mg/L, 有效期2023.3;批号201749, 标准值为(2.01±0.10)mg/L, 有效期2023.9;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超纯水(电导率为0.055 μS/cm)。离子选择电极法试剂(均为分析纯):柠檬酸三钠、盐酸; 离子色谱法试剂:氢氧化钾淋洗液(购自美国赛默飞公司);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试剂(均为分析纯):乙酸钠、冰乙酸、硝酸镧、氟试剂、丙酮。
1.2.4 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吸取1.00 mL氟化物标准储备液, 用超纯水定容至50 mL容量瓶中, 配制成10.0 μg/mL的标准使用液。依据GB 5750.5-2006[4]氟化物的检测方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配制成0、0.10、0.20、0.40、0.60、1.00、2.00和3.00 mg/L标准系列溶液; 离子色谱法配制成0、0.01、0.10、0.25、0.50、1.50、2.50、3.50和5.00 mg/L标准系列溶液;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配制成0、0.10、0.20、0.40、0.80、1.20、1.60和2.00 mg/L标准系列溶液。
1.2.5 样品预处理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未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离子色谱法所需样品经0.2 μm滤膜过滤。
1.3 质量控制以水氟内控标准品计算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同一样品中分别加入3种浓度的标准品, 计算加标回收率。
1.4 统计分析方法用SPSS 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和氟试剂分光光度法对样品测定结果的比较用方差分析, 双侧检验水准α=0.05, P < 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和讨论 2.1 方法的适用范围、检测效率、取样量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和氟试剂分光光度法均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氟化物。OH-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有干扰, 应将水样pH值控制在5.5~6.5之间; 离子色谱法为防止保护柱和分离系统堵塞, 样品必经0.2 μm滤膜过滤; 水样中存在的Al3+、Fe3+、Zn2+、Ni2+、Co2+等金属离子和草酸、酒石酸、柠檬酸盐、大量的硫酸盐、氯化物、过氯酸盐等化合物均对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有干扰。在检测效率方面, 离子选择电极法只需加入1种缓冲试剂, 初始测定时平衡电位时间稍长, 仪器稳定后, 每个样品均能在5 min内完成; 离子色谱法滤膜过滤后色谱自动进样测定, 每个样品检测时间不超过20 min;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步骤繁琐, 并且需放置60 min再逐个比色, 耗时较长, 较前两种方法检测效率低。
离子选择电极法取样量为10 mL, 离子色谱法取样量为5 mL(实际进样量为25.0 μL),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取样量为25 mL, 较前两种方法所需样品量多。
2.2 3种方法线性范围、检出限、检测限、准确度、精密度、加标回收率比较 2.2.1 3种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检测限的比较离子色谱法线性范围(0.002~5)mg/L; 离子选择电极法线性范围(0.06~3)mg/L;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的线性范围为(0.1~2)mg/L。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检出限以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外延的延长线与通过空白电位且平行于浓度轴的直线相交时, 其交点所对应的浓度值, 检测限以方法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计算; 离子色谱法的检出限按照3倍噪声所对应的质量浓度, 检测限按照10倍噪声所对应的质量浓度;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以净吸光度为0.010对应的质量浓度, 检测限以方法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表示(表 1)。
方法 | 线性范围/(mg/L) | 回归方程 | 相关系数 | 检出限/(mg/L) | 检测限/(mg/L) |
离子选择电极法 | 0.06~3 | y=59.493x+ 263.04 | 0.999 9 | 0.02 | 0.1 |
离子色谱法 | 0.002~5 | y=0.498x + 0.007 | 0.999 5 | 0.000 5 | 0.002 |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 0.1~2 | y=0.0138x + 0.40 | 0.999 8 | 0.03 | 0.1 |
3种方法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以上, 离子色谱法的检出限和检测限远低于其它两种方法, 且线性范围最宽。
2.2.2 内控标准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比较分别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和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2个浓度的内控标准品, 平行测定6次, 用相对标准偏差(RSD)计算精密度(表 2)。
方法 | 标准值/(mg/L) | 测定值/(mg/L) | 平均值/ (mg/L) | RSD/% | |||||
1 | 2 | 3 | 4 | 5 | 6 | ||||
离子选择电极法 | 0.550 ± 0.024 | 0.563 | 0.567 | 0.560 | 0.560 | 0.563 | 0.560 | 0.562 | 0.50 |
2.01 ± 0.10 | 2.03 | 2.03 | 2.03 | 2.03 | 2.03 | 2.02 | 2.03 | 0.20 | |
离子色谱法 | 0.550 ± 0.024 | 0.541 | 0.542 | 0.542 | 0.542 | 0.551 | 0.560 | 0.546 | 1.40 |
2.01 ± 0.10 | 2.03 | 2.04 | 2.04 | 2.07 | 2.07 | 2.04 | 2.05 | 0.84 | |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 0.550 ± 0.024 | 0.559 | 0.553 | 0.545 | 0.538 | 0.537 | 0.537 | 0.545 | 1.72 |
2.01 ± 0.10 | 2.03 | 2.03 | 2.02 | 2.00 | 1.98 | 1.94 | 2.00 | 1.76 |
3种方法检测值均在内控标准值给定的范围内。3种方法的精密度, 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2.2.3 3种方法的回收率比较在同一样品中分别加入3种浓度的标准溶液, 用3种方法分别平行测定3次, 计算其加标回收率(表 3)。
方法 | 加标量 /(mg/L) |
测定值 | 回收率 范围/% |
||
1 | 2 | 3 | |||
离子选择电极法 | 0.5 | 0.496 | 0.502 | 0.513 | 99.2~103 |
1.0 | 0.964 | 0.982 | 0.975 | 96.4~98.2 | |
1.5 | 1.47 | 1.46 | 1.46 | 97.3~98.0 | |
离子色谱法 | 0.5 | 0.471 | 0.475 | 0.481 | 94.2~96.2 |
1.0 | 0.498 | 0.497 | 0.493 | 98.6~99.6 | |
1.5 | 1.48 | 1.49 | 1.48 | 98.7~99.3 | |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 0.5 | 0.496 | 0.490 | 0.493 | 98.0~99.2 |
1.0 | 0.896 | 0.889 | 0.901 | 88.9~90.1 | |
1.5 | 1.28 | 1.30 | 1.27 | 84.7~86.7 |
较低浓度加标回收率: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 较高浓度加标回收率:离子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氟试剂分光光度法。2.2.4 3种方法样品测定结果比较选取6个水样(样品编号1~4号为万州区水氟含量较高的熊家镇水样, 5、6号为万州区饮水型氟病区新田镇水样)分别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和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 其中, 5、6号样品超出了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的线性范围, 对水样进行稀释后再测定。对3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4, P=0.996>0.05;表 4)。
水样 编号 |
离子选择 电极法 |
离子 色谱法 |
氟试剂 分光光度法 |
1 | 0.180 | 0.149 | 0.172 |
2 | 0.392 | 0.368 | 0.383 |
3 | 1.09 | 1.11 | 0.999 |
4 | 1.13 | 1.07 | 0.965 |
5 | 3.64 | 3.60 | 3.47 |
6 | 3.60 | 3.60 | 3.60 |
3 小结
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和氟试剂分光光度法均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氟化物。氟试剂分光光度法取样量较多, 操作步骤繁琐, 受到水中干扰因素多, 线性范围窄, 准确度和精密度都不及另外两种方法, 但该法所需的仪器和试剂简单, 适于在基层实验室普及, 测定低浓度样品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较高浓度样品准确度和回收率不理想。离子选择电极法检出限低, 操作简单, 仪器稳定性好, 在线性范围内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 是一种既经济又经典的氟化物检测方法。离子色谱法取样量少, 操作简便, 线性范围宽, 准确度和精密度高, 适用范围广, 特别是高浓度氟化物的检测优势明显, 尽管仪器价格昂贵, 但能同时测多种阴离子[5-8], 已在实验室广泛应于。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
[2] |
刘原, 林少彬, 王倩, 等. 适宜、安全水氟浓度及总摄氟量的研究[J]. 卫生研究, 1995, 24(6): 335-338. (In English: Liu Y, Lin SB, Wang Q, et al. Study on adequate and safe level of fluoride in drinking water and total intake of fluoride[J]. J Hyg Res, 1995, 24(6): 335-338.) |
[3] |
郑明凯, 杨国洲, 朱利霞. 焦作市地下水高氟区的成因探讨[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32(2): 138-141, 153. (In English: Zheng MK, Yang GZ, Zhu LX.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cause of fluorine district of groundwater in Jiaozuo Area[J]. Environ Sci Manag, 2007, 32(3): 138-141, 153.)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5750.5-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9-14.
|
[5] |
黄捷玲, 钟秀霞, 老倩群, 等. 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等7项水质常规指标的离子色谱同时测定法[J]. 职业与健康, 2010, 26(24): 2952-2953. (In English: Huang JL, Zhong XX, Lao QQ, 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luoride and other 6 conventional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in drinking water by ion chromatography[J]. Occup Health, 2010, 26(24): 2952-2953.) |
[6] |
傅生会.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的5种无机阴离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 36(6L): 265-267. (In English: Fu SH.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ive inorganic anions in drinking water by ion chromatography[J]. Environ Sci Technol, 2013, 36(6L): 265-267.) |
[7] |
文君, 蔡俊, 杨晓松. 在线英兰超滤-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的11种阴离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 25(13): 2083-2086. (In English: Wen J, Cai J, Yang XS.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1 anions in drinking water by inline filtration-ion chromatography[J]. Chin J Health Lab Technol, 2015, 25(13): 2083-2086.) |
[8] |
韦进进, 刘维明. 梯度洗脱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降水中9种有机及无机阴离子[J]. 环境科学导刊, 2013, 32(4): 109-112. (In English: Wei JJ, Liu WM. Determination of nine organic and inorganic anions in rainfall by gradient elution ion chromatography[J]. Environ Sci Surv, 2013, 32(4): 109-112. DOI:10.3969/j.issn.1673-9655.2013.04.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