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多设在地下,是人员密集,流性强的地下封闭型室内环境,是健康风险较高的公共场所,其通风换气主要依靠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因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为卫生检测评价中的重点内容[1-2]。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等有关要求,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于2016年(7—8)月,对深圳市轨道交通7号线25座新建车站公共区域集中空调通风排气设施及其卫生质量进行了现场调查、检测、分析与评价,对发现的卫生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以满足卫生要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评价范围深圳地铁7号线试运营前25座新建地下车站站厅及站台公共区域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1.2 评价内容地铁站内及新风口周围环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备设置和布局等工程卫生分析;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通风管、风道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及真菌总数检测与评价。
1.3 评价依据与方法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3]、《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 9672-1996)[4]、《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5]、《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GB/T 18204.5-2013)[6]相关要求,根据地铁集中空调系统的结构特点,通过资料分析、现场调查及卫生检测等方法,对其是否符合相关卫生要求做出评价,对于存在的卫生学问题,给予技术指导并提出整改建议。
1.4 质量控制成立卫生学评价工作小组,选择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环境卫生、微生物检验和理化检验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卫生评价工作小组认真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措施包括①确定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负责人,参加卫生学评价的人员均具有相应岗位资质;②所有检测项目均经过计量及实验室认证;③参与检测的设备均经质量技术部门检定;④现场采样及检验按《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 18204-2013)[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卫生规范》(WS 394-2012)进行。对于存在的卫生问题,邀请国内知名技术专家进行技术咨询与论证。卫生学评价报告及结论经外部专家评审。
2 结果 2.1 空调通风排气设施工程分析结果 2.1.1 通风排气设施及环境调查各站冷却塔、新风亭、新风口均设置在城市主干道,周边无污染源, 道路设有绿化带。车站多设2个新风亭,均为低风亭,风亭四周有绿化,风亭为敞开式,新风直接取自室外。5%冷却塔周边无隔离设施。
地铁站新风亭分别布置于车站小里程端、大里程端两端地面,车站新风亭与冷却塔、排风亭、活塞风亭及其他建筑物距离﹥5 m;新风亭风口下缘距绿化地面﹥1 m,新风亭风口与排风亭风口、冷却塔错开方向;新风亭有排水设施。
西丽站冷却塔与新风亭的进风口相邻(新风进风口位于下风侧),黄岗口岸站冷却塔位于新风进风口上方(冷却塔位于路面,新风进风口位于下沉广场)。3处新风亭地面未硬底化或绿化,周围仍为建筑工地或正在铺设路面,且部分新风口未安装防虫网和防水百叶。
2.1.2 新风道、新风管设置情况空调送风管及其它风管(包括空调系统新风管、送风管、回排风管,通风系统送、排风管及排烟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或钢板风管材料。保温材料用ρ=48 kg/m3,带护面层贴面离心玻璃棉板,采用5层以上复合结构的进口双面铝箔;保温厚度在δ=(40或50)mm。但新、回和送风管均未设置可开闭清洁消毒的窗口。太安站新风道内垃圾末清理,存在开放式排水沟,部分地面存有积水。
2.1.3 地铁站站厅站台公共区空调过滤设备配置25座地铁站站厅站台公共区空调系统在空气处理机组内安装空气过滤装置;25座地铁站的空调系统均安装了电子空气净化机(IAC-CH290F型),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3]第3.7条的要求。
2.1.4 地铁站站厅站台公共区空调风系统配置25座地铁站站厅站台公共区空调风系统均由新风亭、新风道、KT空调机组、XXF小新风机、混风室、风阀、送风管、送风口(散流器)、回排风口(散流器)、回排风管、HPF回/排风机、排风道及排风亭组成,符合《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5]要求。
2.1.5 空调通风排气设施设计参数及运行状况调查地铁站站厅站台公共区空气设计参数:站厅的干球温度30.0 ℃、相对湿度40%~70%;站台的干球温度28.0 ℃、相对湿度40%~70%。经审查,符合《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5]13.2.14条之要求。
现场检测25座地铁站,站厅温度在24.3 ℃~28.0 ℃之间,平均温度25.8 ℃,站台温度在24.2 ℃~28.0 ℃之间,平均温度25.9 ℃,符合《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 9672-1996)[4]的要求。
地铁站站厅站台公共区新风量设计参数按远期(2041年)晚高峰小时客流量计算。在空调季节小新风工况下,按20 m3/(人·h)与系统10%总送风量的两者中最大值选取;在全新风空调工况、非空调季通风工况情况下,按消除车站公共区余热计算得出,且保证人员满足30 m3/(人·h),每小时换气次数>5次。地铁站站厅站台公共区新风量设计参数一致。
地铁站站厅站台公共区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工况空调通风系统根据不同季节室外空气温湿度变化和特殊情况(模式转换焓值控制),实行三种运行工况, 分别为小新风空调工况、全新风空调工况、通风工况。小新风空调工况时,组合式空调与小新风机串联运行;全新风空调工况与非空调季节时,关闭小新风机,依靠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风机机外余压克服整个管路的阻力。
2.2 地铁站空调系统卫生检测结果25座地铁站公共区空调系统新风量检测结果见表 1,各站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风管内表面(新风道、送风管)检测结果见表 2,不同指标合格率存在差异,细菌总数合格率相对较低(χ2=22.74,P < 0.01;表 3);不同部位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合格率比较(表 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细菌总数)=3.599,P>0.05);真菌总数合格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P>0.05]。冷却水样(50份)和冷凝水样(25份)均未检出嗜肺军团菌。
工况 | 例数 | 范围 | 中位数 | 四分位 间距 |
标准值 |
空调工况 | 25 | 20.1~99.2 | 32.6 | 21.1 | ≥20 |
通风工况 | 25 | 70.3~658.5 | 201.0 | 135.3 | ≥20 |
检测指标 | 范围 | 中位数 |
细菌总数/(CFU/m2) | 1~1 120 | 25.30 |
真菌总数/(CFU/m2) | 1~116 | 3.40 |
积尘量/(g/m2) | 0.02~20 | 0.78 |
检测指标 | 采样数/ 份 |
合格/ 份 |
不合格/ 份 |
合格率/ % |
细菌总数 | 325 | 311 | 14 | 95.69 |
真菌总数 | 325 | 324 | 1 | 99.69 |
积尘量 | 275 | 275 | 0 | 100.00 |
合计 | 925 | 910 | 15 | 98.38 |
部位 | 采样数/ 份 |
细菌总数 | 真菌总数 | |||
合格数/ 份 |
合格率/ % |
合格数/ 份 |
合格率/ % |
|||
送风管内表面 | 150 | 147 | 98.00 | 150 | 100.00 | |
新风道内表面 | 175 | 164 | 93.71 | 174 | 99.43 | |
合计 | 325 | 311 | 95.69 | 324 | 99.69 |
3 讨论
地铁站是地下建筑物,站厅和站台的室内空气全部依靠空调机组/小新风机,回/排风机等空调通风排气系统进行室内外气体交换和处理,并供应足够新风、排出废气,以保证室内微小气候和空气卫生质量。因此,地下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学评价非常重要。
本次卫生评价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间设置、运行工况参数;新风口周围是否存在污染源;新风量是否满足要求;风管系统(新风管、送风管、回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是否超过标准;冷却水、冷凝水是否存在嗜肺军团菌污染。
经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工程卫生分析[7],25座站厅站台空调通风排气系统的空调季节、通风季节设计的新风量,室内空气温度、湿度设计参数;空调通风排气系统设施(机组、风亭、新风道、混风室、送风管、回/排风管与风口布置、冷却塔与冷水机组位置、排风道和各类风阀)平面布置与位置,空调通风运行工况、区域运行与风量控制设施、风管(道)材料、空气过滤设施、自动/手动控制调节装置等配置和相关技术参数基本符合《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5]、《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3]的相关卫生要求,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可确保全新风运行和区域运行。
调查中发现西丽站冷却塔与新风亭的进风口相邻,黄岗口岸站冷却塔位于新风进风口上方,存在新风污染风险的问题。由于冷却塔排风所产生的气溶胶易随气流向四周飘散或沉降,若冷却水存在嗜肺军团菌污染,含嗜肺军团菌的气溶胶将能够随气流通过新风口进入新风道,易对车站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和室内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因此,卫生学评价小组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3]第3.9条,第3.12条提出整改要求。根据现况,建设方提出整改方案,于2016年8月10日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组审查了整改方案,同意采取如下措施:①增加物理遮挡,在开放式冷却塔与新风口之间设置挡板,适当提高挡板高度,增加冷却塔与新风口的气流距离,改变冷却塔排风方向,降低新风污染风险;②增加冷却水持续消毒设施,消除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污染;③加强管理,地铁运营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严格依据国家有关卫生要求,建立集中空调系统卫生档案,对集中空调进行定期检查、清洗和维护。同时,制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整改完成,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运营。
对于其它存在的卫生问题,如风管末设置清洗消毒可开闭窗口,车站所使用新风亭(口)、排风亭(口)末安装防虫网和卫生围护设施、新风道存在积水、废物和清除建筑材料,地面末硬底化或绿化等问题,均要求地铁公司进行相应整改。
25座地铁站站厅站台空调系统的新风量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新风道及送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个别车站是经整改后复检合格),检测结果与王芳等[8]、刘金忠等[9]及刘萍等[10]报道结果相近,但个别车站微生物污染严重,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最大值达到1 120 CFU/cm2,但风管微生物污染程度低于深圳市地铁前期工程[11];空调系统冷却水,冷凝水嗜肺军团菌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
[1] |
陈远翔, 修光利, 杨军, 等.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环境健康风险因子及相关标准的研究进展[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2, 29(12): 1139-1148. (In English: Chen YX, Xiu GL, Yang J, et al.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 factors and related standards for urban mass transit underground stations:a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J]. J Environ Health, 2012, 29(12): 1139-1148.) |
[2] |
龚伟, 杨军, 刘茁, 等.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环境健康风险因子及相关管理要求[J]. 职业与健康, 2012, 28(5): 615-617. (In English: Gong W, Yang J, Liu Z, et al.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 factors and relate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in urban underground rail stations[J]. Occup Health, 2012, 28(5): 615-617.)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In English: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S 394-2012 Hygienic specification of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system in public buildings[S]. Beijing: China Standard Press, 2013.)
|
[4] |
国家技术监督局. GB 9672-1996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In English: State Bureau of Technical Supervision. GB 9672-1996 Hygienic standard for waiting room of publictransit means[S]. Beijing: China Standard Press, 1996.)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In English: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 50157-2013 Code for design of metro[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14.)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8204.5-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5部分: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In English: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GB/T 18204.5-2013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public places-part 5: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system[S]. Beijing: China Standard Press, 2014.)
|
[7] |
张志诚, 余淑苑, 王玮, 等.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相关技术的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2, 11(4): 277-279, 284. (In English: Zhang ZC, Yu SY, Wang W, et al. Study on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eventative hygienic evaluation of public places for rail transit[S]. Chin J Public Health Eng, 2012, 11(4): 277-279, 284.)
|
[8] |
王芳, 赵丽, 于莹莹, 等. 广州地铁车站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4, 4(1): 25-28. (In English: Wang F, Zhao L, Yu YY,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air quality in public spaces of Guangzhou metro station[J]. J Environ Hyg, 2014, 4(1): 25-28.) |
[9] |
刘金忠, 马英顺, 纪璎伦, 等. 沈阳地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5, 32(1): 71-73. |
[10] |
刘萍, 张峰, 马金龙, 等. 西安市地铁2号线运营前集中空调系统微生物污染状况[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3, 30(8): 616-618. (In English: Liu P, Zhang F, Ma JL, et al.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in pre-operational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of metro line 2 in Xi'an[J]. J Environ Occup Med, 2013, 30(8): 616-618.) |
[11] |
刘国红, 慈捷元, 余淑苑, 等. 深圳地铁1~5号线地下车站运营前空气卫生质量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 30(12): 1094-1095. (In English: Liu GH, Ci JY, Yu SY, et al. Indoor air quality of subway stations in Shenzhen metro line 1 to 5[J]. J Environ Health, 2013, 30(12): 1094-1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