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日11时,石家庄市某区疾控中心接到辖区报告,某小区突发多名肠道疾病患者。石家庄市及区疾控中心分别派出流调组参与调查处置此起疫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此次疫情为饮用水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本次事件发生小区自备井出厂水、二次供水蓄水池入口水、出口水、末梢水,小区病例家中水样、非病例家中水样等,病例呕吐物、粪便等。
1.2 检测仪器7500荧光定量PCR仪(美国ABI公司),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Hereaus公司),六联不锈钢过滤器(美国Millipore公司),IN55恒温培养箱(德国Memmert公司)。诺如病毒(GⅠ和GⅡ型)检测试剂盒(深圳市生科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3 检测方法微生物指标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GB 5750.12-2006)[1];检测诺如病毒,使用荧光PCR试剂盒(深圳市生科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每份水样10 L(两次浓缩提取RNA:①混合纤维素膜第一次富集病毒;②PEG沉淀第二次富集病毒)。反应条件:50℃,10 min反转录,95℃,3 min预变性,95℃,5 s、55℃ 60 s,45个循环。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 2.1.1 疫情经过2015年4月3日,石家庄市某区某小区人群暴发感染性腹泻疫情,疫情发生当天出现病例11人。截止4月11日17:00,共报告95例病例,无危重和死亡病例。
2.1.2 流行病学特征时间分布:该事件共有患者95人,4月3日发病11例,4月4日发病32例,4月5日发病34例,4月6日发病7例,4月8日发病5例,4月10日发病5例,4月11日发病1例。最早4月3日4时发病,最晚4月11日15:00。发病日期集中在4日和5日。人群分布:患者中职业主要为:家务、待业、学生和散居儿童。年龄分布: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岁~ 10岁和31 岁~40岁组,发病分别为23例和18例、占总发病的43.16 %。年龄最小1.5岁,最大75岁,平均36 岁。地区分布该小区23栋楼,均有病例发生。临床表现:患者以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畏寒、肌痛为主。95例患发者,发热51例(53.57%),恶心95例(100%),呕吐69例(72.62%),腹泻36例(38.11%),腹痛69例(72.62%)。无危重病例。
2.2 现场卫生学调查小区采用自备水井二次加压方式供水。现场勘查,自备水井位于该小区的西南方向,其西侧50 m左右有一旱厕,周围杂草丛生,且不具备采样水口。有二氧化氯消毒设施,但未使用,蓄水池离自备井250 m左右,蓄水池为地下设置。输水管道材质为铁管,已使用10年。以前曾发生过水污染事件。
进一步勘测,发现自备井到蓄水池主管道1处泄漏且泄漏处主管道浸泡在污水中,从蓄水池到居民楼送水管道有3处泄漏(4号楼、12号楼和14号楼下)。
2.3 实验室检测4月3日共采集患者2份便标本和1份呕吐物,均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4月3日采集10份水样,分别为蓄水池溢水口2份,患者家中水样3份,物业公司2份,小区直饮水机3份。10份水样均做微生物检测,其中4份水样(蓄水池溢水口、患者家中、物业公司、小区直饮水机各1份)检测诺如病毒,3份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小区直饮水机水样阴性),本次疫情暴发后,首先确定了诺如病毒是暴发因素。由于水样检测诺如病相对复杂,采用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检测来动态监测水质,待微生物检测均合格后,4月9日再次进行了诺如病毒检测,均为阴性。其中因自备水井出水口无采样口直至4月5日设置采样口才可以采样。截止4月9日恢复供水,共采集水样58份,其中18份微生物检测不合格,40份水样检测合格是由于疫情暴发后对供水系统进行了清洗消毒。4月9日后水样检测结果均为合格(表 1)。
日期 | 自备井出水口 | 蓄水池溢水口 | 居民家中末梢水 | 小区直饮水机 | 物业公司末梢水 | 检测结果 | ||||||
样品数/份 | 不合格/份 | 样品数/份 | 不合格/份 | 样品数/份 | 不合格/份 | 样品数/份 | 不合格/份 | 样品数/份 | 不合格/份 | 菌落总数/(CFU/mL) | 总大肠菌群/(MPN/100 mL) | |
3日 | 0 | 0 | 1 | 1 | 2 | 2 | 2 | 1 | 1 | 1 | 10~42 500 | 2份未检出,其余均大于1 600 |
5日 | 5 | 2 | 3 | 1 | 2 | 1 | 2 | 1 | 1 | 0 | 72~1 444 | 8份合格,5份≥240 |
7日 | 2 | 1 | 2 | 0 | 5 | 1 | 2 | 0 | 1 | 1 | 30~185 | 9份未检出,其余>1600 |
8日 | 3 | 1 | 2 | 1 | 4 | 1 | 3 | 1 | 3 | 1 | 1~50 | 10份未检出,其余均>2 |
9日 | 1 | 0 | 2 | 0 | 7 | 0 | 1 | 0 | 1 | 0 | 1~ 80 | 未检出 |
合计 | 11 | 4 | 10 | 3 | 20 | 5 | 10 | 3 | 7 | 3 |
3 控制措施
查找管道泄漏点,进行管道更换。对蓄水池及管道进行彻底清洗消毒。①彻底清洗输水设施并找出污染源,进行有效处理,切断传播途径。②饮用水卫生专家现场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防治专家现场义诊咨询。③安排流动广播车在小区进行广播宣传用水知识及肠道传染病预防常识。④组织协调卫生队两辆25 t的供水车进行应急保障。⑤购买1 500套84消毒液,1 500套餐具消毒液及1 500份诺如病毒胃肠炎的防治明白纸进行入户干预。⑥按照诺如病毒胃肠炎处置原则安排消毒杀虫专业人员指导患者排泄物处置。
4 讨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原因[2],且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一经水传播,速度极快,极易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6]。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在 24 h ~ 48 h,最短 12 h,最长72 h[7]。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7]。患者通常1 d ~ 2 d即可痊愈,但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在感染病毒后病情容易恶化[9-11]。在腹泻流行中符合以下标准者,可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24 h ~ 48 h,50%以上发生呕吐;病程12 h ~ 60 h;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在粪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即可确诊。
本次疫情的特点:①患病人数95人,居住同一小区,无共同就餐史,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其中呕吐69例(72.62%);②患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和青少年儿童,患者中职业主要为:家务、待业、学生和散居儿童;③小区23栋楼均有病例产生,病例分布与供水管网分布一致;④小区自备井采用间断性供水模式供水。自4月4日14:00停止自备水井供水后,发病呈现下降趋势。4月9日更换主管道后,在最长潜伏期后即4月11日后无新病例出现;⑤水样和呕吐物、便标本中检测出同型诺如病毒。综合以上因素,认定本次疫情为诺如病毒污染自备井与蓄水池之间的主管道,导致供水系统被污染而引发的感染性腹泻。
事发当日即明确了事件原因,并明确提出主管道有泄漏,建议尽快查找泄漏点。但在处理过程中发现了不足:对供水系统安装、保护、维修等监管不到位,自备井出水口、蓄水池入水口未留采样口,事件暴发后临时增设;小区物业部门不能提供污水管道图纸,不能第一时间聚焦饮水污水管道交叉点,导致查找泄漏点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直至4月8日才发现主管道泄漏点,9日将主管道修缮后疫情才得到遏制。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生活饮用水的监管力度。如小区建设前,对自备井设施进行预防性监督,确保设施设备卫生安全,污水、净水管道必须交叉时,一定净水管道在上,且保持安全垂直距离;②自备井供水单位档案齐全,如净水、污水管道图等,输水管道材质,尤其关注10年以上铁质管道,提早发现风险;③自备井必须在出井口、二次供水入水口设置采样水口;④消毒设施正常运行,有专业人员维护管理。
发挥各有关部门及组织在饮用水污染事件处置中的作用。小区居委会负责工作报告信息准确无误,优质高效履行职责,反馈信息及时准确;卫生监督部门现场卫生学调查全面快速准确;小区物业公司及时提供小区供水系统图纸、污水排水系统图纸,及时与居民进行良好沟通,接诊患者医疗机构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2] | 张振, 陈兵, 廖玉学, 等. 1起新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J]. 华南预防医学, 2015, 41 (1): 11–15.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3] | 李群, 李苑, 王涛. 深圳市某大型工厂发生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的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10, 26 (20): 2352–2354.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4] | 施超, 何思奇, 肖勇, 等. 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学校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 (6): 1120–1121.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5] | 李彩云, 王蒋丽, 谢赟, 等. 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事件调查[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 22 (4): 866–867.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6] | 王春娟, 刘继峰, 谢龙, 等. 一起高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 (10): 1872–1874.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7] | 刘国红, 何建凡, 何雅青, 等. 一起二次供水诺如病毒污染致人群感染性腹泻的调查报告[J].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 (6): 991–993.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8] | 陈振明, 曹晓鸥, 曾红惠, 等. 佛山市南海区病毒性胃肠炎的病原体监测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4): 995–996.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9] | 杨翼龙, 谭小华, 廖伟东. 1起社区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J].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2): 149–153.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10] | 李灵辉, 郑慧贞, 李晖, 等. 广东省2005年诺瓦克样病毒感染暴发疫情[J]. 华南预防医学, 2006, 32 (5): 11–14.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11] | 孙立梅, 陈少雄, 梁骏华, 等. 广东省某农村学校因生活用井水被GⅡ-4型诺如病毒污染引起胃肠炎暴发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7): 1618–1621.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