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又名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近年来,雾霾天气在全国各地频繁暴发,其中一个重要的污染物是PM2.5。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PM2.5所引起的污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能增加罹患肺癌、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1-4]。2012 年2 月中国新修订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5](以下简称新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新标准拟于2016 年全面实施。平湖市处在长三角地区,曾多次爆发PM2.5严重污染事件,了解本市居民对PM2.5的知晓情况、空气污染防护时所采取的措施等对普及雾霾常识以及健康防护宣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处于17 岁 ~ 65岁之间,在平湖市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的常住居民。
排除标准:不愿意配合者、认知意识障碍者、听力障碍者。
1.2 调查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进行统一调查,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参照现况研究进行随机采样,样本量估计根据以下公式:
N=(Zα/2)2×P×(1-P))/ d2[6]
式中:N—样本量;
α—0.05,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Zα/2—α为0.05时的临界值,为1.96;
P—估计率,根据预调查PM2.5的知晓情况取50%;
d—容许误差,取5%。
以是否知晓PM2.5为空气污染物指标为判断指标,预计调查的样本量为400人,共发放问卷420份。
1.3 调查地点和时间调查地点为平湖市行政管辖范围内1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人员。于2015年10月1日—12月31日期间,由经过统一培训的10名调查员完成此项工作。
1.4 调查主要内容调查的主要内容:①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和是否吸烟;②PM2.5知晓情况:是否听说过PM2.5、是否知道PM2.5能够导致雾霾、是否知道PM2.5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和农村燃烧秸秆能产生PM2.5吗?您认为PM2.5对呼吸系统有害吗?您认为PM2.5能影响人的平均寿命吗?共6道题;③自我防护情况:居民在空气污染时是否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及方式,包括使用防尘口罩、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开窗时间和回家后及时清洗口鼻等。
1.5 知晓情况的判断标准若被调查者选择没听过PM2.5则直接判断为不知道PM2.5;对于选择听过PM2.5,且关于PM2.5来源方面的3道题中答对2道及以上和PM2.5健康危害2道题中至少答对1道题判断为知晓。
1.6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6.0 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统计描述、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7 质量控制调查问卷经调查人员现场核实后收回。用Epidata 3.1录入原始数据,由经过培训的数据人员按照双录入的原则进行录入,然后进一步核查无误后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发放420份,收回有效问卷数398份,有效率94.76(398/420)。其中男性195 人、女性203人。年龄介于17岁~ 65岁,中位数32岁。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为主,占36.40%。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90%;吸烟情况以不吸烟为主,占68.6%;职业分布以公务员或国企事业单位为主,占31.2%,其次为私企人员,占28.4%(表 1)。
一般情况 | 调查人数 | 构成比 |
性别 | ||
男 | 195 | 49 |
女 | 203 | 51 |
年龄/岁 | ||
17- | 57 | 14.3 |
26- | 191 | 48 |
36- | 92 | 23.1 |
46 | 34 | 8.6 |
≥ 56 | 24 | 6 |
文化程度 | ||
高中及以下 | 145 | 36.43 |
中专 | 68 | 17.09 |
大专 | 110 | 27.64 |
本科 | 73 | 18.34 |
硕士及以上 | 2 | 0.5 |
婚姻状况 | ||
已婚 | 354 | 88.9 |
未婚 | 37 | 9.3 |
离异 | 6 | 1.5 |
丧偶 | 1 | 0.3 |
是否吸烟 | ||
不吸 | 273 | 68.6 |
吸烟 | 125 | 31.4 |
职业 | ||
公务员或国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 | 124 | 31.2 |
离退休人员 | 6 | 1.5 |
私企人员 | 113 | 28.4 |
个体经营者 | 68 | 17.1 |
无业人员 | 32 | 8 |
农民 | 55 | 13.8 |
2.2 对PM2.5知晓情况
听说过PM2.5的比例为81.65%,认为PM2.5能够导致雾霾的比例为66.58%,知道PM2.5主要来源的比例为79.4%,认为汽车尾气能产生PM2.5的比例为73.87%,认为农村燃烧秸秆能产生PM2.5为72%、74.87%的被调查者认为PM2.5对呼吸系统有害、72.61%的被调查者认为PM2.5能影响人的平均寿命,根据1.5的判断标准,最后计算出PM2.5知晓率为75.13%( 299 /398)。男、女之间的知晓率较为接近,均为70%以上,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知晓率为33.33% ~ 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以17 岁 ~ 25岁组知晓率最高,为85. 96%,≥ 56岁组最低,为33.33%。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知晓率最高(96%) ,高中及以下最低( 5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不同职业知晓率为34.55% ~ 90.32%,以公务员或国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最高,为90.32%,最低的是农民,为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表 2)。
一般情况 | 知晓人数/人 | 知晓率/% | χ2 | P |
性别 | ||||
男 | 144 | 73.85 | 0.335 | 0.563 |
女 | 155 | 76.35 | ||
年龄/岁 | ||||
17- | 49 | 85.96 | 42.68 | 0.000 |
26- | 157 | 82.20 | ||
36- | 68 | 73.91 | ||
46 | 17 | 50 | ||
≥ 56 | 8 | 33.33 | ||
文化程度 | ||||
高中及以下 | 77 | 53.1 | 66.13 | 0.000 |
中专 | 57 | 83.82 | ||
大专 | 93 | 84.55 | ||
本科 | 70 | 95.89 | ||
硕士及以上 | 2 | 100 | ||
是否吸烟 | ||||
不吸 | 209 | 76.56 | 0.953 | 0.329 |
吸烟 | 90 | 72 | ||
职业 | ||||
公务员或国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 | 112 | 90.32 | 70.31 | 0.000 |
离退休人员 | 5 | 83.33 | ||
私企人员 | 91 | 80.53 | ||
个体经营者 | 53 | 77.94 | ||
无业人员 | 19 | 59.38 | ||
农民 | 19 | 34.55 |
2.3 自我防护情况
95.23%( 379/398) 受访者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采取防护措施,PM2.5知晓人群采取自我防护措施的比例97.65% (291/299) 与不知晓人群88.89%(88 /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2)。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居民会采取佩戴口罩78.39%( 312 /398) 、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为75.63% (301/398)、减少开窗通风时间的为55.28%(220/398)、回家清洗脸部45.73%(182/398)。
3 讨论本次调查发现,平湖市居民的PM2.5知晓率(75.13%)属于中等水平,远高于广州市民的知晓率(27.9%),但低于保定市居民的知晓率水平(87.2%)[7-8]。对PM2.5有全面深入了解的人数比较低,包括完全知晓PM2.5的来源、组成及健康危害等知识。知晓率水平的升高,可能与PM2.5大面积的区域性频繁爆发和国家对PM2.5的重视程度、居民的健康意识的提升及媒体的宣传和网络的普遍使用率上升等有关。对不同年龄人群的知晓率分析发现,中青年人群对PM2.5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年龄偏大的人群,学历高的人群知晓率明显高于学历偏低的人群。在职业方面,公务员或者国企事业单位人群的PM2.5知晓率明显高于农民群体,与段莹等[9]的研究结果几乎一致,这说明学历高的青年人群对空气污染方面的信息更加的重视和敏感,提示以后在PM2.5的宣传教育当中要侧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和农民等人群。这类人群由于自身条件,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仅限于电视或者身边人了解。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95.23%的人认为会采取一定的自我防护措施,说明居民对PM2.5的污染危害比较了解,自我防护意识比较强。防护措施中选择佩戴防尘口罩的人比例最高,为78.39%,相对于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佩戴防尘口罩更便于人们在雾霾天开展日常工作和生活。
雾霾已经引起国家层面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其在居民心中的印象越来越深刻。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开展了PM2.5污染水平的监测并且在相关部门的网站公布监测数据,通过发布预警提示居民做好相关防范措施。但是,PM2.5的控制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全民参与和各级部门协调运作,如政府可以通过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分时段运行、提高成品油的质量等途径来降低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媒体可以宣传鼓励居民采取公共自行车出行、监督和曝光污染物的源头排放;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发布权威的数据,同时引导居民正确认识PM2.5的危害和影响。只有经过政府、媒体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PM2.5对人群的危害才能逐渐降低。
[1] | Sandra M, Massimo S, Annunziata F, et al. Saharan dust and associations between particulate matter and daily mortality in Rome,Italy[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11, 119(10): 1409–1414. 10.1289/ehp.1003026 .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2] | Zhang Q, Zhang P W, Cai Y D. The Use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PM2.5 and Some Diseases[J].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6, 2016(4): 1–7. .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3] | Wong C M, Tsang H, Lai H K, et al. Cancer Mortality Risks from Long-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Fine Particle[J].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Prevention, 2016, 25(5): 839–845. .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4] | Shu Y, Zhu L, Yuan F, et 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M2.5 and lung cancer based on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J]. Combinatorial Chemistry&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2015, 19(999): 1–1. .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5] | 阚海东.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细颗粒物(PM2.5)标准值解读[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 (5): 396–398.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6] | 孙振球. 医学统计学[M]. 北京: 出版社名称, 2012 . |
[7] | 刘婧楠, 袁千里, 米光明, 等. 保定市城区居民对PM2.5认知与关注现状调查[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5 (3): 161–164.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8] | 辜洁妮, 马文军, 王铁强, 等. 广州市部分居民对大气颗粒物PM2.5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4).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 |
[9] | 段莹. 济宁市市区居民PM2.5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 社区医学杂志, 2014, 12 (1): 57–59.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