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感染人群在云南省分布广泛,是影响当地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因素之一。据杨毅梅等[1]报道云南农村人群蛔虫感染率为19.88%,杜尊伟等[2]报道感染率为17.66%。土壤是蛔虫卵生长发育过程的重要载体,探讨土壤中活蛔虫卵的污染情况,对防止蛔虫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云南省农田土壤中活蛔虫卵污染现状,探讨活蛔虫卵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对2013年云南省农村环境卫生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 方法 1.1 抽样方法在云南省16个州(市)选择45个县(市、区),每个县选择5个乡镇(不含城关镇),不足5个乡镇则全部纳入,每个乡镇选择4个行政村为监测点,不足4个行政村则全部纳入,开展调查和数据收集。
1.2 行政村环境卫生工作开展情况调查以村为单位通过村主任、村书记或者村医进行访谈获取该行政村中主要的生活垃圾收集方式、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规划、知识宣教和经费投入等情况,填写统一调查表格。
1.3 土样采集在调查的行政村中随机选择1块农田,以蔬菜地为主,在1 m2范围内用5点取样法,采集5~20 cm深层混合土样1份,去除植物、石块和其他杂质后,用四分法缩至1 000 g左右,装入聚乙烯袋中,贴标签,外套布袋带回实验室备检。采样时对所采集土壤的质地、湿度和土壤中的根系进行判断[3],填写统一调查表。
1.4 土壤质地、湿度和土壤中根系的判断标准按照《2013年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判定土壤质地、湿度和土壤中的根系。
土壤质地:取小块土壤,加水潮润,然后揉搓,搓成细条并弯成直径约2.5~3 cm的土环,据土环表现的性状确定质地。不能搓成条为砂土;能搓成直径为3 mm或更细的条但弯曲时易断裂为壤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并能弯曲成圆为粘土。
土壤湿度:土块放在手中,无潮润感为干;土块放在手中,有潮润感,手捏土块,土团上无手印为潮;手捏土块时,在土团上塑有手印为湿;手捏土块时,在手指上留有湿印或有水流出为重潮。
土壤根系:在5 cm深的土层中50 cm2内无任何植物根系为无根系;在该土层中50 cm2内少于5根为少量;在该土层中50 cm2内有5根及以上根系为多量。
1.5 土壤检测土壤pH值的检测:参照《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NY/T 1121.2-2006)[4]进行;蛔虫卵检测:蛔虫卵监测采用饱和硝酸盐漂浮法,参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1987)[5]进行。
1.6 统计分析所有调查数据通过全国环境卫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经逻辑校验审核后导出EXCEL数据库,使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向后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自变量。
1.7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2013年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要求确定监测范围和对象,随机选择监测点;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组成,并经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培训;统一在2013年8—10月实施;参与监测的45个县均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在检定期内,检测的化学试剂在有效期内;数据实行逐级审核,由省级进行逻辑校验终审。
2 结果 2.1 土壤中蛔虫检出情况2013年8—10月,在云南省16个州(市)、45个县应调查900个村,实际调查了892个村,完成率为99.11%。检测土样892份,检出蛔虫卵415份,检出率为46.5%(415/892),阳性土样中,检出范围为0.1~211个/g,中位数为1.7个/g(0.5,4.3) 个/g;检出活蛔虫卵276份,检出率为30.9%(276/892),阳性土样中检出范围为0.1~193个/g,中位数为1.0(0.3,3.0) 个/g。
2.2 行政村环境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及对土壤中活蛔虫卵检出的影响在调查的892个村中,41.9%生活垃圾随意堆放;43.0%无环境卫生管理制度;56.4%未做过专门的环境卫生规划;22.8%一年内未开展过环境卫生相关宣传教育;52.9%无环境卫生经费投入,47.1%有环境卫生经费投入,人均经费投入范围为0.2~346.2元,人均为(12.20±27.54) 元/人(表 1)。
项目 | 检测数 (份) |
检出数 (份) |
未检出数 (份) |
检出率 (%) |
χ2 | P |
生活垃圾收集方式 | ||||||
随意堆放 | 374 | 152 | 222 | 40.6 | 29.095 | 0.000 |
定点堆放 | 442 | 109 | 333 | 24.7 | ||
统一收集 | 76 | 15 | 61 | 19.7 | ||
有无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 ||||||
无 | 384 | 149 | 235 | 38.8 | 19.497 | 0.000 |
有 | 508 | 127 | 381 | 25.0 | ||
是否做过专门的环境卫生规划 | ||||||
否 | 503 | 182 | 321 | 36.2 | 14.828 | 0.000 |
是 | 389 | 94 | 295 | 24.2 | ||
是否开展过环境卫生相关宣传教育 | ||||||
否 | 203 | 78 | 125 | 38.4 | 6.885 | 0.009 |
是 | 689 | 198 | 491 | 28.7 | ||
村中有无环境卫生经费投入 | ||||||
无 | 472 | 166 | 306 | 35.2 | 8.385 | 0.004 |
有 | 420 | 110 | 310 | 26.2 |
经卡方检验,生活垃圾收集方式、有无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是否做过专门的环境卫生规划、是否开展过环境卫生相关健康教育、村中有无卫生经费投入,对农田土壤中活蛔虫卵检出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2.3 土样性状检测结果及对土壤中活蛔虫卵检出的影响调查的4项土壤性质指标中,土壤质地对农田土壤中活蛔虫卵检出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壤湿度、土层中植物根系和土壤pH值影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项目 | 检测数 (份) |
检出数 (份) |
未检出数 (份) |
检出率 (%) |
χ2 | P |
土壤质地 | ||||||
砂土 | 211 | 79 | 132 | 37.4 | 11.422 | 0.003 |
壤土 | 536 | 143 | 393 | 26.7 | ||
粘土 | 145 | 54 | 91 | 37.2 | ||
土壤湿度 | ||||||
干 | 129 | 36 | 93 | 27.9 | 5.633 | 0.131 |
潮 | 585 | 172 | 413 | 29.4 | ||
湿 | 140 | 53 | 87 | 37.9 | ||
重潮 | 38 | 15 | 23 | 39.5 | ||
土层中植物根系 | ||||||
无根系 | 186 | 48 | 138 | 25.8 | 3.396 | 0.183 |
少量 | 589 | 187 | 402 | 31.7 | ||
多量 | 117 | 41 | 76 | 35.0 | ||
pH值 | ||||||
<6.5 | 334 | 106 | 228 | 31.7 | 0.645 | 0.724 |
6.5~7.5 | 339 | 107 | 232 | 31.6 | ||
>7.5 | 219 | 63 | 156 | 28.8 |
2.4 活蛔虫检测结果的多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农田土壤中是否检出活蛔虫卵作为因变量,以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因素,即生活垃圾收集方式、有无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是否做过专门的环境卫生规划、是否开展过环境卫生相关健康教育、村中有无卫生经费投入、土壤质地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见表 3。
变量 | 赋值 |
是否检出活虫卵(y) | 0=否,1=是 |
生活垃圾收集方式(x1) | 1=随意堆放,2=定点堆放,3=统一收集 |
有无环境卫生管理制度(x2) | 0=无,1=有 |
是否做过专门的环境卫生规划(x3) | 0=否,1=是 |
是否开展过环境卫生相关健康教育(x4) | 0=否,1=是 |
村中有无卫生经费投入(x5) | 0=无,1=有 |
土壤质地(x6) | 1=砂土,2=壤土,3=粘土 |
对可能的6个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选用SLE=0.05和SLS=0.1逐步选入和删除变量,筛选出2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即生活垃圾收集方式(x1)和有无环境卫生管理制度(x2),均与土壤中活蛔虫卵检测检出率呈负相关(P<0.05;表 4),是影响活蛔虫卵污染农田土壤的主要因素。
变量 | β | 标准误 | OR | 95% CI | P |
生活垃圾收集方式(x1) | -0.505 | 0.133 | 0.603 | 0.465-0.782 | 0.000 |
有无环境卫生管理制度(x2) | -0.411 | 0.158 | 0.663 | 0.486-0.904 | 0.009 |
3 讨论
据报道江西省农田土壤中蛔虫卵检出率为60.36%,活蛔虫卵的检出率为40.4%[6];赤峰市农牧区土壤中蛔虫卵检出率为30%~45%[7],云南省农田土壤中蛔虫卵检出率为46.5%,活蛔虫卵检出率为30.9%,活蛔虫卵含量为1.0个/g,与其他省市报道基本一致。有研究表明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与人群蛔虫感染率呈正相关[8],30.9%的活蛔虫卵检出率,说明活蛔虫卵广泛存在于云南农田土壤中,存在人群感染蛔虫病风险,因此农田土壤中活蛔虫卵检出率较高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无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未做过专门的环境卫生规划,在云南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环境卫生相关宣传教育欠缺、环境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云南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满意。增加经费投入,促进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订环境卫生规划、开展健康教育对降低农田土壤中蛔虫的检出率有积极的意义,说明农田土壤中活蛔虫卵检出情况易受到人行为习惯的影响,因此促进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农田土壤污染几率,是降低农田土壤中活蛔虫卵污染的重要手段。以上工作都是创建“卫生先进示范村”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在云南农村地区进一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各村创建“卫生先进示范村”,落实环境卫生相关工作十分必要。
调查的4项土壤性质指标中,只有土壤质地对农田土壤中活蛔虫卵检出有影响,而土壤湿度、土层中植物根系和土壤pH值影响不明显。说明土壤本身对活蛔虫卵检出情况影响较小。
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村中有无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与土壤中活蛔虫卵的检出率呈负相关,是影响土壤中活蛔虫卵的检出的主要因素。可能由于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限制了当地居民部分的不良行为,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关,而统一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降低了土壤受到污染的机会,减少了活蛔虫卵检出率。因此积极推进“卫生先进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对降低活蛔虫卵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1] | 杨毅梅, 陈宏彬, 刘义, 等. 云南省农村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现状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8): 1541–1543. |
[2] | 杜尊伟, 汪丽波, 姜进勇, 等. 云南国家级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0, 5(3): 205–206, 209. |
[3]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 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4.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 1121. 2-2006土壤检测第2部分: 土壤pH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
[5] |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7959-1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87. |
[6] | 余文萍, 李秋娟, 郑建刚. 2011年江西省农田土壤卫生状况调查[J].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3, 3(5): 429–432. |
[7] | 王燕春, 于慧霞, 董丽. 赤峰市农牧区土壤中蛔虫卵的检测与预防探讨[J]. 医学动物防制, 2013, 29(1): 114–115. |
[8] | 姜唯声, 曾小军, 陈红根, 等. 鄱阳湖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与土壤污染状况调查[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6, 18(6): 449–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