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居民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污染认知情况的调查
吴俊1, 周连1, 丁震1, 陈晓东1, 张恒东1, 纪琴2, 周云2, 王秦3, 徐东群3     
1.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南京市江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摘要: 目的 通过居民对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认知情况调查, 了解居民对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的知晓情况。方法 通过自愿报名方式, 调查南京市某区85户家庭, 随机选择1位成人居住者进行空气颗粒物污染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5份, 62%的调查对象认为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污染重要。69%的调查对象认为室内空气会存在颗粒物(PM10和PM2.5)污染。70%的调查对象认为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是物理、化学、病原体等的综合性污染。但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类型, 关注甲醛污染的比例最高占89%。结论 南京市居民对室内空气污染的认知度较好, 对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关注度正在提高, 但对甲醛关注度仍然最高。
关键词: 室内空气污染     PM10     PM2.5     认知情况    
The Cognition of Residents in Nanjing City on Particulate Matters Pollution in Indoor Air
Wu Jun1, Zhou Lian1, Ding Zhen1, Chen Xiaodong1, Zhang Hengdong1, Ji Qin2, Zhou Yun2, Wang Qin3, Xu Dongqun3     
Abstract: 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awareness of residents in Nanjing on pollu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s in indoor air. Methods Eighty five families in a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were registered voluntarily for this survey. One adult member of each family was selected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cogni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in indoor air. Results Eighty five copies of valid questionnaire were received; 62% of responders considered that the indoor air pollution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outdoor air pollution, 69% of responders considered the existence of particulate matters (PM10 and PM2.5) pollution in indoor air, and 70% of responders considered that indoor air particulate matters were a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from physical, chemical, and pathogenic origins. On the type of indoor air pollution, more attention have been paid to formaldehyde pollution, which accounted for 89%. Conclusions The awareness of indoor air pollution in Nanjing residents was better than ever, the attention on indoor air particle pollution was increasing, but the concern on the air pollution of formaldehyde was still the highest.
Key words: indoor air pollution     PM10     PM2.5     cognition    

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估全球疾病负担结果显示室内空气污染为第八位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占全球疾病负担的2.7%[1]。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城市居民每天约80%~90%的时间是在各种室内环境中度过的,因此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尤为重要[2-3]。提到室内空气质量,人们关注最多的往往是装修后住宅内的甲醛,却忽视了日常居室环境中的颗粒物污染,且对于甲醛污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颗粒物污染所不能及的[4-5]。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室内颗粒物浓度水平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存在相关性[6-9],但有关居民对室内颗粒物污染认知情况的研究调查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南京市居民对颗粒物污染的认知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10月10—16日,通过在南京市嘉顺时代广场、东渡国际青年城、石羊新寓、书香名苑、时代雅居等较大社区,以现场室内空气质量健康为主题对此次室内颗粒物污染认知情况入户调查进行为期一周的宣传,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累计征集到85户家庭,对其进行居民对室内颗粒物污染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随机选择1位成人居住者进行颗粒物污染认知情况调查,包括居民对颗粒物污染的来源、健康危害及影响因素认知情况等。由专人负责阅读问卷调查表,并对难以理解的选项进行必要的解释后再开展调查。

1.3 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同时也录入Excel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对问卷信息中涉及的均数和百分比进行计算。

1.4 质量控制

现场调查人员来自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江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前主要针对调查人员如何阅读问卷调查表,对选项所进行的必要解释进行统一培训,并由专人对问卷调查表进行复查,对问卷调查表进行双轨录入。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所有85名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26~75岁,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女性占61%,性别比为1.6:1。学历分布情况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12%、初中为15%、高中为26%、大学及以上为47%。职业构成为医务人员占21%、工人占17%、干部职员占14%、个体经营占11%、农民占7.1%、商业服务人员占4.7%、教师占2.4%、家务待业及其它人员占24%。

2.2 室内颗粒物污染来源知晓情况

对于“PM10和PM2.5是什么”这个问题,有12%的调查对象非常清楚,27%的调查对象一般了解,19%的调查对象听过但不知具体是什么,42%的调查对象不清楚。按性别分层后,分别有10%男性和15%的女性调查对象非常清楚,25%的男性和28%的女性一般了解,21%的男性和20%的女性听过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44%的男性和37%的女性不清楚。按学历分层后,35%的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对非常清楚,52%的大学及以上学历和37%的高中学历调查对象一般了解,12%的大学及以上学历和43%的高中学历调查对象听过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20%的高中学历以及全部初中和小学及以下学历调查对象不清楚。

69%的调查对象认为室内会存在颗粒物(PM10和PM2.5)污染,其污染来源知晓比例以道路扬尘最高为50%,其次为汽车尾气排放占38%,室内装修29%和工业生产17%次之(表 1)。

表 1 2012年南京市室内颗粒物污染调查室内颗粒物污染来源居民认知情况
污染来源 比例(%) 污染来源 比例(%)
道路扬尘 50 烹饪 14
汽车尾气排放 38 吸烟 14
室内装修 29 家具污染 14
工业生产 17 其它(空调污染) 2.4

2.3 室内颗粒物污染知晓情况

62%的调查对象认为室内污染比室外污染重要。四个季节中,认为室内污染夏季最严重的占33%,冬季最严重的占24%,秋季最严重的占22%,春季最严重的占21%。对于室内污染类型,关注甲醛污染的比例最高占89%,其次为灰尘58%和螨虫39%。对于室内颗粒物污染属于的污染类型,2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物理性污染,认为仅是化学性污染的占5%,没人认为仅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污染,有70%的调查对象认为是上述综合性污染。

2.4 居民将采取的控制措施调查情况

对于今后降低室内颗粒物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以采取经常开窗通风、在灰霾天气不开窗户和外出、经常打扫室内卫生等措施比例较高(表 2)。

表 2 居民将采取的控制措施调查情况
措施 比例(%) 措施 比例(%)
经常开窗通风 87 在室内摆放绿植 38
灰霾天气不开窗和外出 60 烹饪时开启排气设备 18
经常打扫室内卫生 46 简单装修 2.4
不在室内吸烟 44 使用空气净化器 2.4

2.5 信息获取途径的现状及预期

本次调查显示,在室内污染及防治信息的获取途径中,通过电视、广播、广告等媒体宣传获得的比例最高为60%,通过网络宣传获得的比例为4.4%,通过期刊、书籍、杂志等宣传资料获得的比例为37%,通过在社区内宣传获得的比例为4%。

在今后获得关于室内污染及其防治信息的途径中,希望继续通过电视、广播、广告等媒体宣传获得的比例最高为86%,通过期刊、书籍、杂志等宣传资料获得的比例为46%,通过网络宣传获得的比例为40%,通过在社区内宣传获得的比例为11%。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2%的调查对象认为室内污染比室外污染重要,显示出调查对象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但受关注程度最高的仍为甲醛,说明南京市城区居民对室内颗粒物污染知晓情况仍有不足,与长期以来大量宣传甲醛危害而对空气颗粒物关注度不足有关。在颗粒物污染来源知晓比例的调查中以道路扬尘最高为50%,室内装修仅为29%,居民依然认为室内装修主要是造成甲醛污染,忽视了颗粒物带来的危害。

在不同季节室内污染严重程度的调查中,认为室内污染夏季最严重的占33%,冬季最严重的占24%,秋季最严重的占22%,春季最严重的占21%,因为居民认为天气炎热不利于污染物的消散和自身卫生的清洁,夏季普遍使用空调来降低室内温度,房间门窗封闭比较严紧,室内空气换气率较低。部分居民认为有害气体在夏季温度高和湿度大的条件下,释放量增加[10]

35%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对“PM10和PM2.5是什么”非常清楚,52%大学及以上学历和37%高中学历调查对象一般了解,而初中和小学及以下学历调查对象全部对此不清楚,说明受教育程度与调查对象所涉知识面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PM10和PM2.5了解越多。颗粒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成为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所以颗粒物污染是物理、化学、微生物的综合污染,调查结果显示70%的调查对象认为颗粒物污染是一种综合性污染,间接反应了调查对象对颗粒物污染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通过为期7天的社区室内空气污染健康宣传征集调查对象,参与调查者仅有85户,而社区内实际入住户数为400户,居民参与积极性不足,反映出在没有统一组织的情况下,公众对社会活动参与度不够,工作开展难度较大。86%的调查对象希望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途径获得关于室内污染及其防治信息,46%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期刊等宣传资料获得,居民关心室内污染对自身造成的影响,必须加强室内空气污染健康宣传,尤其是针对颗粒物污染加强多部门合作,加大健康宣传力度[11]。今后应当开展多种途径、不同方式、针对不同人群的空气污染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振江, 赵若杰, 曹文文, 等. 天津市可吸入颗粒物及元素室内外相关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2): 357–364.
[2] 马亚楠, 赵洋, 刘玉芹, 等. 沈阳室内空气污染对儿童哮喘及相关症状的影响[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 47(1): 49–54.
[3] 于永利, 杨景峰, 魏素香, 等. 室内空气中污染物质多溴联苯醚的胚胎毒性[J].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3, 3(4): 372–376.
[4] 冯文如, 于鸿, 郑睦锐, 等. 广州市室内环境中苯和甲醛的健康风险评价[J].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1, 1(6): 7–10.
[5] 刘利亚, 王娅芳, 周昌, 等. 居室装修后甲醛的污染水平与控制措施分析[J].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2, 2(6): 271–273.
[6] Cao Y, Gao H. Prevalence and causes of air pollution and lung cancer in Xuanwei city and Fuyu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J]. Front Med, 2012, 6(2): 217–220. doi: 10.1007/s11684-012-0192-8
[7] Tillett T. Hearts over time: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risk linked to long-term PM2.5 exposure[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2, 120(5): A205.
[8] Xu X, Deng F, Guo X, et al. Association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with marked changes in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 in 2008[J]. Toxicol Lett, 2012, 212(2): 147–156. doi: 10.1016/j.toxlet.2012.05.014
[9] Franzetti A, Gandolfi I, Gaspari E, et al.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bacteria in fine and coarse urban air particulate matter[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1, 90(2): 745–53. doi: 10.1007/s00253-010-3048-7
[10] 卢国良, 吴金贵, 庄祖嘉, 等. 室内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 6(6): 751–753. doi: 10.11847/zgggws2010-26-06-62
[11] 阚海东. 雾霾天气下的细颗粒物污染和居民健康[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 47(6): 491–493.
DOI: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0
吴俊, 周连, 丁震, 陈晓东, 张恒东, 纪琴, 周云, 王秦, 徐东群
Wu Jun, Zhou Lian, Ding Zhen, Chen Xiaodong, Zhang Hengdong, Ji Qin, Zhou Yun, Wang Qin, Xu Dongqun
南京市居民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污染认知情况的调查
The Cognition of Residents in Nanjing City on Particulate Matters Pollution in Indoor Air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4, 4(3): 223-225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14, 4(3): 223-225
DOI: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