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大肠菌群污染状况调查及消毒方法研究
张濛, 张广伟, 张秀丽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 目的 了解手机的污染状况,研究实用可行的手机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手机使用习惯的调查,参照《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 18204.3-2000)的要求进行大肠菌群的采样、检测和评价,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的要求利用酒精擦拭法和紫外线照射法进行消毒效果的检测和评价。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份问卷调查显示每人每天手机的使用次数超过20次的人数占58%,手机使用前后洗手的人数只占6%,定期对手机进行清洗消毒的人数只占到2%;污染状况的调查显示大肠菌群的污染率为46%;75%的酒精棉球在对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手机表面擦拭消毒后,试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5.41和5.54(≥3.00),消毒合格,试验重复3次;紫外线手机消毒器,在对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手机表面作用12 min后,试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3.08和3.10(≥3.00),消毒合格,试验重复3次。结论 手机的卫生状况不容忽视,人们对手机的定期清洁和消毒意识薄弱,要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如经常洗手和定期清洁和消毒手机,避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关键词: 消毒     污染     手机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n Cell-phone and Ways for Disinfection
Zhang Meng, Zhang Guangwei, Zhang Xiuli     
Abstract: Objectives To learn the situation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n cell-phones and to search feasible and practical ways for disinfection. Methods The habit for using cell-phone was surveyed by questionnaire, and the contamination of coliform bacteria on cell-phones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GB/T 18204.3-2002. The disinfection method wa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 (2002)" by wiping with alcohol and UV irradiation. Results The subjects using cell-phones more than 20 times a day accounted for 58%, the subjects washing hands before and after using cell-phone accounted for 6%, and the subjects regularly cleaning and disinfecting cell-phone accounted only for 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amination rate of coliform bacteria on cell-phone was 46%. The contamination of E.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on the surfaces of cell-phone could be wiped and disinfected by cotton ball absorbed with 75% alcohol; the average killing logarithm values were 5.41 and 5.54(≥3.00) respectively; the disinfection was qualified in three repeated tests. The contamination of E.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on the surface of cell-phone was decreased by UV disinfection machine irradiated for 12 min; the average killing logarithm values were 3.08 and 3.10(≥3.00) respectively; and the disinfection was qualified in three repeated tests. Conclusions The hygienic situation of cell-phone is often neglected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ng cell-phone was weak in general people. Good habits of using cell-phone, such as washing hands before and after using cell-phone each time and cleaning and disinfecting cell-phone regularly, should be developed to avoid the epidemic of diseases.
Key words: disinfection     contamination     cell-phone    

在通讯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移动通讯的发展和普及速度极其惊人,据2012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通信业运行报告显示,全国使用的移动电话首次突破 10 亿部大关,手机因其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已经成为人类通讯交流的必备工具,手机与手、耳朵、鼻子和嘴直接接触,因此手机的卫生状况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已有多项调查显示[1-2],手机的污染状况甚至比马桶坐垫还要严重;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办的调查显示,108位医院从业人员的手机表面每平方厘米的细菌约有12万个,竟然检出39株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3]。手机的污染现状和消毒问题迫切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手机使用习惯和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比了酒精擦拭法和紫外线手机消毒器照射法两种消毒方法消毒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0 mL标准采样管(郑州启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保质期内使用。手机消毒器(河南金键手机保洁有限公司),紫外线辐照强度为58 uw/cm2,照射距离为5~10 cm。紫外线辐照计(UV-B,北京师范大学光电设备厂)。

1.2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手机50部,并调查手机使用者的使用习惯。

1.3 采样方法

1.3.1 大肠菌群的污染状况调查

采用标准采样管分别在手机各按键处、屏幕表面及机身表面往返涂擦100 cm2,横竖反复涂擦表面8次,涂擦时候转动棉拭子,然后放回采样管中,立即送细菌室送检。

1.3.2 酒精擦拭法消毒

将手机表面选定30 mm×30 mm的两个区块,在酒精擦拭消毒后晾干,对其进行染菌,一块为消毒前的阳性对照样本,一块为消毒后采样样本。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4] “2.1.2.9”的要求,将75%的医用酒精棉球用佩戴无菌手套的 手指将棉球内多余的酒精挤出,以棉球挤不出水为准,对染菌面积为30 mm×30 mm 的区块进行擦拭消毒2次,消毒时间1 min;采样时,采用标准采样管分别在手机标定区域表面横竖往返涂擦8次,涂擦时候转动棉拭子,然后放回采样管中,立即送检,试验重复3次。分别采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菌,阳性对照组的回收菌量应在5×105~5×106 cfu/cm2

1.3.3 紫外线手机消毒器照射消毒

选取相同或者近似相同的两款手机,在酒精擦拭消毒后晾干,将手机表面选定30 mm×30 mm的两个区块,一块作为紫外消毒的染菌样本,一块作为阳性对照样本,对其用L棒涂抹法进行染菌,紫外线照射距离为照射距离为5 cm,辐照强度为58 uw/cm2,照射时间12 min;采样时,采用标准采样管分别在手机标定区域表面横竖往返涂擦8次,涂擦时候转动棉拭子,然后放回采样管中,立即送检,试验重复3次。分别采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菌,阳性对照组的回收菌量应在5 × 105~5×106 cfu/cm2

1.4 消毒效果判定标准和结果评价

大肠菌群污染的检测方法和结果评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GB/T 18204.3-2000)[5],消毒相关的检测方法和结果评价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2.1.2.9“消毒剂对其它表面消毒模拟现场鉴定”[4]和2.1.5.4“紫外线型消毒器械消毒功效鉴定试验”[4]的要求进行检测和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手机使用习惯调查

对随机抽取的50名手机使用者进行手机使用习惯问卷调查(表 1)。

表 1 手机使用习惯调查
手机使用习惯选项人次选项人次选项人次
一天接电话发短信的次数5~10次510~20次1620次以上29
使用手机外套吗?6偶尔43
使用手机前后洗手吗?1偶尔247
使用任何的消毒方式定期消毒手机吗?0偶尔149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每天手机的使用次数20次以上的占58%,随着智能平板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少的人使用手机外套,大多是在手机外边套一个壳,即使使用手机外套的,手机外套也极少有人定期清理消毒;手机使用前后洗手的人数只占6%,定期对手机进行清洗消毒的人数只占到2%。

2.2 大肠菌群污染状况

对随机抽取的50部手机进行表面大肠菌群的检测(表 2)。

表 2 50名手机使用者手机表面大肠菌群污染情况 Table 2英文标题
项目阳性数(份)阴性数(份)阳性率
大肠菌群232746%

大肠菌群的污染率为46%,说明了新近菌的污染,手机与身体特别是手进行接触是污染的来源,而手机电池的热量正好提供了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床。

2.3 酒精棉球擦拭法的消毒效果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性能试验结果如表 3所示。

表 3 75%医用酒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性能试验效果
试验次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阴性对照
消毒后样本回收菌数
(cfu/cm2)

阳性对照
回收菌数
(cfu/cm2)
杀灭
对数值
消毒后样本回收菌数
(cfu/cm2)
阳性对照回收菌数
(cfu/cm2)
杀灭
对数值
105.90×1055.9739.00×1055.480
266.15×1055.0159.20×1055.260
315.80×1055.7608.95×1055.950
平均值2.35.95×1055.412.69.05×1055.540

75%的酒精棉球,在对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手机表面擦拭消毒后,平均杀灭对数值为5.41(≥3.00),阳性对照组平均回收菌量为5.95×105 cfu/cm2,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消毒合格。在对染有大肠杆菌的手机表面擦拭消毒后,平均杀灭对数值为5.54(≥3.00),阳性对照组平均回收菌量为9.05×105 cfu/cm2,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消毒合格。

2.4 紫外线手机消毒器的消毒效果

测试紫外线手机消毒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性能(表 4)。

表 4 紫外线手机消毒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性能试验效果
试验
次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阴性对照
消毒后样本回收菌数
(cfu/cm2)

阳性对照
回收菌数
(cfu/cm2)
杀灭
对数值
消毒后样本回收菌数
(cfu/cm2)
阳性对照回收菌数
(cfu/cm2)
杀灭
对数值
14805.90×1053.097009.00×1053.110
25306.15×1053.067509.20×1053.090
34605.80×1053.107308.95×1053.090
平均值4905.95×1053.087279.05×1053.100

紫外手机消毒器对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手机表面作用12 min后,试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3.08(≥3.00),阳性对照组平均回收菌量为5.95×105 cfu/cm2,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消毒合格。对染有大肠杆菌的手机表面作用12 min后,平均杀灭对数值对3.10(≥3.00),阳性对照组平均回收菌量为9.05×105 cfu/cm2,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消毒合格。

3 讨论

手机表面大肠菌群的阳性检出率为46%,说明了手机细菌的污染率很高,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手机电池产生的温度以及它与耳朵、鼻子和嘴的亲密接触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致使手机成了细菌滋生的温床。

上述研究结果还表明:75%医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适用、消毒效果好的方法,但应考虑到乙醇作为一种溶剂,是否会对手机的零部件或表面造成损伤或损坏。

紫外线手机消毒器,在一定辐照强度一定时间作用下可以达到消毒手机的要求,也很方便,而且避免了酒精会腐蚀手机表面或对手机零部件损坏的担忧。但紫外线灯管是有一定寿命的,紫外线发射的强度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地降低[6],几个月就需要更换配套的灯管。

手机是人们生活中的亲密伙伴,但手机的卫生状况不容忽视,要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经常洗手,不要一边按键一边取用食物,尽量减少手机和口唇部的接触,不管采取何种手段,要养成定期清洁和消毒手机的习惯,避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 赵秀平, 郭秀芹. 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手机染菌量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15): 2198.
[2] Ulger F, Esen S, Dilek A, et al. Are we aware how contaminated our mobile phone with nosocomial pathogens?[J]. Ann Clin Microbiol Antimicrob, 2009, 6(8): 7.
[3] Fierer N, Lauber CL, Zhou N, et al. Forensic identi-cation using skin bacterial communities,[J]. PNAS, 2010, 107(14): 6447–648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2002)[S].北京: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编印,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18204.3-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6] 王彦茹, 李文平. 影响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及杀菌效果相关因素的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 2001, 2(9): 10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0
张濛, 张广伟, 张秀丽
Zhang Meng, Zhang Guangwei, Zhang Xiuli
手机大肠菌群污染状况调查及消毒方法研究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n Cell-phone and Ways for Disinfection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4, 4(1): 73-75,80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14, 4(1): 73-75,80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